古詩出塞的詩意,古詩出塞的意思

2022-01-17 04:11:19 字數 5363 閱讀 1548

1樓:匿名使用者

出塞 王昌齡

秦時明月漢時關,

萬里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

不教胡馬度陰山。

[註釋]

1.出塞:是唐代詩人寫邊塞生活的詩常用的題目。

2.秦時明月漢時關:即秦漢時的明月,秦漢時的關塞。意思是說,在漫長的邊防線上,一直沒有停止過戰爭。

3.但使:只要。

4.龍城飛將:指漢朝名將李廣。南侵的匈奴懼怕他,稱他為「飛將軍」。這裡泛指英勇善戰的將領。

5.胡馬:指侵擾內地的外族騎兵。

6.陰山:在今內蒙古自治區,古代常憑藉它來抵禦匈奴的南侵。

[簡析]

這是一首著名的邊塞詩,表現了詩人希望起任良將,早日平息邊塞戰事,使人民過著安定的生活。

詩人從寫景入手,首句勾勒出一幅冷月照邊關的蒼涼景象。「秦時明月漢時關」不能理解為秦時的明月漢代的關。這裡是秦、漢、關、月四字交錯使用,在修辭上叫「互文見義」,意思是秦漢時的明月,秦漢時的關。

詩人暗示,這裡的戰事自秦漢以來一直未間歇過,突出了時間的久遠。次句「萬里長征人未還」,「萬里」指邊塞和內地相距萬里,雖屬虛指,卻突出了空間遼闊。「人未還」使人聯想到戰爭給人帶來的災難,表達了詩人悲憤的情感。

怎樣才能解脫人民的困苦呢?詩人寄希望於有才能的將軍。「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只要鎮守龍城的飛將軍李廣還活著,就不會讓胡人的騎兵跨越過陰山。「龍城飛將」是指漢武帝的鎮守盧龍城的名將李廣,他英勇善戰,多次把匈奴打敗。「不教」,不允許,「教」字讀平聲;「胡馬」,這裡指代外族入侵的騎兵。

「度陰山」,跨過陰山。陰山是北方東西走向的大山脈,是漢代北方邊防的天然屏障。後兩句寫得含蓄、巧妙,讓人們在對往事的對比中,得出必要的結論。

這首詩被稱為唐人七絕的壓卷之作。悲壯而不淒涼,慷慨而不淺露,王詩《出塞》兩首,本詩是第一首。

2樓:自家喵

《出塞》表達了詩人希望起任良將,早日平息邊塞戰事,使人民過上安定的生活的願望。

出塞【唐】王昌齡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渡陰山。

譯文依舊是秦時的明月漢時的邊關,

征戰長久延續萬里征夫不回還。

倘若龍城的飛將李廣而今健在,

絕不許匈奴南下牧馬度過陰山。

註解1、但使:只要。

2、龍城:龍城是匈奴祭天集會的地方。

3、飛將:指漢朝名將李廣而言,匈奴畏懼他的神勇,特稱他為「飛將軍」。

4、陰山:崑崙山的北支,起自河套西北,橫貫綏遠、察哈爾及熱河北部,是我國北方的屏障。

3樓:

古詩出塞的詩意在於年復一年的邊境叛亂,多少英雄豪傑壯志難酬,希望能有英明將軍把守邊關,永得安寧.

古詩出塞的意思

4樓:大孩子談雜事

出塞古詩的意思,簡單易學!

5樓:百合之唯美

《出塞》

唐         王昌齡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翻譯如下:

依舊是秦時的明月漢時的邊關,征戰長久延續萬里征夫不回還。

倘若龍城的飛將李廣而今健在,絕不許匈奴南下牧馬度過陰山。

出塞》是唐朝詩人王昌齡的一首著名的邊塞詩。這首詩反映了兵士們共同的願望:在一個英勇機智的將軍領導下,保衛祖國,不讓敵人侵入國境。

詩人今昔對比地說,明月啊,你曾照過秦漢時代的邊關,那是勝利的邊關;今天明月依舊,可邊關戰爭一直不斷,使得徵人遠戎萬里,不能回家。如果有李廣那樣的名將率兵守關,決不會讓敵人越過陰山來侵擾!

6樓:

檢視全部45個回答

我來答寫回答 檢視全部45個回答

熱心網友

2019-03-28

出塞《出塞》

唐-王昌齡

秦時明月漢時關,

萬里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

不教胡馬度陰山。

譯文:依舊是秦漢時的明月和邊關,

征戰長久延續萬里征夫不回還。

倘若龍城的飛將李廣而今健在,

絕不許匈奴南下牧馬度過陰山。

題解:這是一首慨嘆邊戰不斷,國無良將的邊塞詩。詩的首句最耐人尋味。說的是此地漢關,明月秦時,大有歷史變換,征戰未斷的感嘆。二句寫徵人未還,多少兒男戰死沙場,留下多少悲劇。

三、四句寫出千百年來人民的共同意願,冀望有「龍城飛將」出現,平息胡亂,安定邊防。全詩以平凡的語言,唱出雄渾豁達的主旨,氣勢流暢,一氣呵成,吟之莫不叫絕。明人李攀龍曾推獎它是唐代七絕壓卷之作,實不過分。

[註釋]

1.出塞:是唐代詩人寫邊塞生活的詩常用的題目。

2.秦時明月漢時關:即秦漢時的明月,秦漢時的關塞。意思是說,在漫長的邊防線上,一直沒有停止過戰爭。

3.但使:只要。

4.龍城飛將:指漢朝名將李廣。南侵的匈奴懼怕他,稱他為「飛將軍」。這裡泛指英勇善戰的將領。

5.胡馬:指侵擾內地的外族騎兵。

6.陰山:在今內蒙古自治區,古代常憑藉它來抵禦匈奴的南侵。

[簡析]這是一首著名的邊塞詩,表現了詩人希望起任良將,早日平息邊塞戰事,使人民過著安定的生活

7樓:ok汪欣一

出塞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註釋】

「秦時明月漢時關」句,我國在秦、漢時代便修築長城防禦匈奴入侵。這裡「秦」、「漢」雖在字面上分屬「月」、「關」,在意義上卻是合指的,修辭學稱「互文見義」,即秦、漢時的明月,照著秦、漢時的關。關,邊關,關塞。

但使,只要。

龍城,盧龍城(在今河北省),漢代右北平郡、唐北平郡守所在地。

飛將,漢朝名將李廣。南侵的匈奴懼怕他,稱他為「飛將軍」。這裡泛指英勇善戰的將領。

胡馬:指侵擾內地的外族騎兵。胡,泛指西北方的少數民族,此處指匈奴。

陰山,橫亙於今內蒙古自治區南境的山脈,漢時匈奴常據陰山侵擾漢朝。

【作者簡介】

王昌齡(698─約757),字少伯,唐京兆長安(今陝西西安)人。唐玄宗開元十五年(727)進士。王昌齡有「詩家夫子王江寧」之稱,是一代七絕聖手。

其詩多為當時邊塞軍旅生活題材,描繪邊塞風光,激勵士氣,氣勢雄渾,格調高昂,手法細膩,其詩《從軍行》七首、《出塞》二首都很有名。也有以感時、宮怨、送別為題材的佳作。有作品集《王昌齡集》。

【古詩翻譯】

秦漢時的明月,秦漢時的邊關,至今依然如故,而戰爭卻一直不曾間斷,已有無數將士血灑疆場,又有多少戰士仍然戍守著邊關,不能歸來。只要鎮守龍城的飛將軍李廣還活著,就不會讓匈奴的騎兵跨過陰山,侵犯我中原。

【賞析】

這是詩人王昌齡著名的兩首邊塞詩之一,表達了詩人希望朝廷起任良將,早日平息邊塞戰事,使人民能夠過上安定生活的良好願望。

詩作一起筆,便濃墨重彩勾勒了一幅冷月照邊關的蒼涼景象。這裡的「秦時明月漢時關」意思是秦漢時的明月,秦漢時的關,不能理解為「秦朝時的明月,漢朝時的關賽」。詩人在這裡做了一個巧妙的暗示,明月還是秦漢時的明月,邊關還是秦漢時的邊關,可是這裡的戰事自秦漢以來卻從不曾間斷過,突出了時間的久遠,戰事的頻繁,百姓生活的艱難。

而「萬里長征人未還」中的「萬里」極言邊塞和內地距離遙遠,空間遼闊。「人未還」又令人不得不聯想到戰爭給人們帶來的災難,詩人悲憤的情感在此表現得更為直接而又深沉了。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龍城飛將」是指漢武帝的鎮守盧龍城的名將李廣,他英勇善戰,多次把匈奴打敗。「不教」,不讓,不允許。

「胡馬」,這裡指代外族入侵的騎兵。「度陰山」,跨過陰山。詩人寄希望於有才能的像漢代李廣那樣的將軍,同時又語帶諷刺,表現了詩人對朝廷用人不當和將帥腐敗無能的不滿。

弦外之音,令人尋味無窮。

8樓:智浩宕

我來答_靛旻

lv.3 2018-03-21

出塞《出塞》

唐-王昌齡

秦時明月漢時關,

萬里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

不教胡馬度陰山。

譯文:依舊是秦漢時的明月和邊關,

征戰長久延續萬里征夫不回還。

倘若龍城的飛將李廣而今健在,

絕不許匈奴南下牧馬度過陰山。

題解:這是一首慨嘆邊戰不斷,國無良將的邊塞詩。詩的首句最耐人尋味。說的是此地漢關,明月秦時,大有歷史變換,征戰未斷的感嘆。二句寫徵人未還,多少兒男戰死沙場,留下多少悲劇。

三、四句寫出千百年來人民的共同意願,冀望有「龍城飛將」出現,平息胡亂,安定邊防。全詩以平凡的語言,唱出雄渾豁達的主旨,氣勢流暢,一氣呵成,吟之莫不叫絕。明人李攀龍曾推獎它是唐代七絕壓卷之作,實不過分。

[註釋]

1.出塞:是唐代詩人寫邊塞生活的詩常用的題目。

2.秦時明月漢時關:即秦漢時的明月,秦漢時的關塞。意思是說,在漫長的邊防線上,一直沒有停止過戰爭。

3.但使:只要。

4.龍城飛將:指漢朝名將李廣。南侵的匈奴懼怕他,稱他為「飛將軍」。這裡泛指英勇善戰的將領。

5.胡馬:指侵擾內地的外族騎兵。

6.陰山:在今內蒙古自治區,古代常憑藉它來抵禦匈奴的南侵。

[簡析]這是一首著名的邊塞詩,表現了詩人希望起任良將,早日平息邊塞戰事,使人民過著安定的生活。

9樓:塵香一縷遠芳華

詩意:依舊是秦漢時期的明月和邊關,守邊禦敵鏖戰萬里徵人未回還。

倘若龍城的飛將李廣如今還在,絕不許匈奴南下牧馬度過陰山。

原文: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出塞》也作《出塞二首》,是盛唐王昌齡所作的一組邊塞詩,分兩首,上面是其一!

其二:騮馬新跨白玉鞍,戰罷沙場月色寒。

城頭鐵鼓聲猶震,匣裡金刀血未乾。

譯文:將軍剛跨上配了白玉鞍的寶馬出戰,戰鬥結束後戰場上只剩下淒涼的月色。

城頭上的戰鼓還在曠野裡**迴響,將軍刀匣裡的寶刀上的血跡仍然沒幹。

10樓:匿名使用者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渡陰山。

註解1、但使:只要。

2、龍城:龍城是匈奴祭天集會的地方。

3、飛將:指漢朝名將李廣而言,匈奴畏懼他的神勇,特稱他為「飛將軍」。

4、陰山:崑崙山的北支,起自河套西北,橫貫綏遠、察哈爾及熱河北部,是我國北方的屏障。

譯文依舊是秦時的明月漢時的邊關,

征戰長久延續萬里征夫不回還。

倘若龍城的飛將李廣而今健在,

絕不許匈奴南下牧馬度過陰山。

賞析這是一首慨嘆邊戰不斷,國無良將的邊塞詩。詩的首句最耐人尋味。說的是此地漢關,明月秦時,大有歷史變換,征戰未斷的感嘆。二句寫徵人未還,多少兒男戰死沙場,留下多少悲劇。

三、四句寫出千百年來人民的共同意願,冀望有「龍城飛將」出現,平息胡亂,安定邊防。全詩以平凡的語言,唱出雄渾豁達的主旨,氣勢流暢,一氣呵成,吟之莫不叫絕。明人李攀龍曾推獎它是唐代七絕壓卷之作,實不過分。

出塞是什麼意思,出塞的意思是什麼

出塞古詩的意思,簡單易學!1 出塞 是唐代詩人寫邊塞生活的詩常用的題目,指邊疆,關塞。2 秦時明月漢時關 即秦漢時的明月,秦漢時的關塞。意思是說,在漫長的邊防線上,一直沒有停止過戰爭。3 但使 只要。4 龍城飛將 2003年,初中語文教科書中對 龍城飛將 的註釋做出修改 龍城 指奇襲匈奴聖地龍城的名...

《出塞》的作者是時期的詩人,出塞這首詩的意思是什麼

譯文 依舊是秦時的明月漢時的邊關,遠征萬里的大軍仍然沒有回還。只要有飛將軍李廣守衛在龍城 邊塞 不讓胡人戰馬敢踏過陰山半步。出塞 唐 王昌齡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出塞 是唐朝的王昌齡寫的,一共有兩首,我們耳熟能詳的一般都是第一首,意思是 秦漢時期的明月照著...

昭君出塞的故事,昭君出塞的歷史故事

王昭君於漢元帝時期以良家子的身份被選入宮為宮女。傳說畫工毛延壽趁機勒索宮女。宮女們為了自己能被皇帝選中,送給毛延壽很多錢財。雖然王昭君相貌出眾,但因品格高尚,不似他人用各種手段以謀求皇帝的寵愛,毛延壽得不到賄賂,便故意醜化她 1 於是 入宮數歲,不得見御,積悲怨。竟寧元年 前33年 匈奴呼韓邪單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