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期割據勢力有哪些,三國時期群雄割據時的所有勢力

2022-02-09 05:16:03 字數 3449 閱讀 4006

1樓:匿名使用者

劉虞,公孫瓚,先後佔據幽州。

韓馥,佔據冀州.

袁紹,佔據冀州,青州和幷州。

劉岱,曹操,先後佔據兗州。

孫策,佔據江東。

袁術,先佔據南陽,後佔據揚州一部分。

劉表,佔據荊州。

劉焉,佔據益州。

張魯,佔據漢中。

陶謙,劉備,呂布,先後佔據徐州。

董卓,李傕等,先後佔據司隸。

馬騰,韓遂 佔據涼州。

張繡,佔據宛。

1.揚州刺史劉繇割據曲阿,派遣他的部將樊能、於糜、張英等扼守橫江,當利口,以抗拒袁術派遣的督軍中郎將吳景;

2.彭城相薛禮據守秣陵,下邳相笮融據守秣陵東南,兩人都依於劉繇;

3.吳郡太守許貢割據吳郡;

4.會稽太守王朗割據會稽及其附近地區;

5.廬江太守劉勳割據皖城;

6.豫章太守諸葛玄(後為朱皓、華歆)據守豫章。

蘇代領長沙

貝羽為華容長

豫州刺史孔伷

河內郡太守王匡

東郡太守喬瑁

陳留太守張邈

山陽太守袁遺

濟北相鮑信

北海太守孔融

廣陵太守張超

上黨太守張楊

張燕白波軍衰落就是滅吧? 後將軍南陽太守袁術 稱帝后被曹操和劉備所滅冀州刺史韓馥 被袁紹所滅

豫州刺史孔伷 歸降曹操兗州刺史劉岱 歸降曹操陳留太守張邈 被曹操所滅

東郡太守喬瑁 被劉岱所殺

山陽太守袁遺 被董卓所殺

濟北相鮑信 被黃巾餘黨所殺

北海太守孔融 歸降曹操

廣陵太守張超 被曹操所滅

徐州刺史陶謙 讓位於劉備

西涼太守馬騰 被曹操所滅

北平太守公孫瓚 被袁紹所滅

上黨太守張楊 被部下所殺

祁鄉侯渤海太守袁紹 被曹操所滅

孫式家族滅了 嚴白虎 揚州刺史劉繇 會稽王朗 然後荊州先劉表 後劉備 然後劉備拿下益州 漢中的張魯呂布被曹操滅了 應該沒了吧 先是蜀後主投降 再是魏國中司馬氏竊國,最後是吳國孫皓投降,從此,三國歸晉,司馬炎統一了天下,結束了三國時代。天下的戰爭也算是暫時平息了

2樓:匿名使用者

三國時期割據勢力只有魏蜀吳三國,上邊的是東漢末年的割據勢力

三國時期群雄割據時的所有勢力

3樓:佛心向魔

三國時期群雄割據時的所有勢力:公孫度,公孫瓚,袁紹,曹操,孫策,袁術,劉表,劉璋,張魯,陶謙,劉備,呂布,董卓,李傕,馬騰,韓遂,張繡,劉度,孔融,王匡,張楊。

1、公孫度,東漢末年遼東地區割據軍閥。初平元年(190年),被董卓任命為遼東太守,又招賢納士,設館開學,廣招流民,威行海外,儼然以遼東王自居。

2、劉虞,公孫瓚,永漢元年(189年),董卓派使者授予劉虞大司馬,進封襄賁侯。公孫瓚奉命征討烏桓時,受劉虞的節度。公孫瓚只注重自己的部隊強大,放任部曲侵擾百姓,而劉虞注重仁政,很關愛百姓,於是與公孫瓚之間逐漸出現了矛盾。

3、袁紹,出身東漢名門」汝南袁氏「,自袁紹曾祖父起,袁氏四代有五人位居三公,他自己也居三公之上,其家族也因此有「四世三公」之稱。袁紹早年任中軍校尉、司隸校尉,曾指揮誅殺宦官。初平元年(190年),與董卓對立,被推舉為關東聯軍首領。

4、曹操,初平二年(191年),曹操在東郡大敗於毒、白繞、眭固、於扶羅等,袁紹表其為東郡太守。東漢末年,天下大亂,曹操以漢天子的名義征討四方,對內消滅二袁、呂布、劉表、馬超、韓遂等割據勢力,對外降服南匈奴、烏桓、鮮卑等,統一了中國北方。

5、孫策,東漢末年割據江東一帶的軍閥,漢末群雄之一,三國時期孫吳的奠基者之一。建安二年(197年)夏,曹操下詔書給孫策,要孫策討伐袁術,任命他為騎都尉,襲父爵烏程侯,兼任會稽太守,曹操奏許朝廷任命策為討逆將軍,並封為吳侯,後統一江東。

6、袁術,袁紹之弟。初為虎賁中郎將。初平元年(190年)與袁紹、曹操等同時起兵,共討董卓。

後與袁紹對立,被袁紹、曹操擊敗,建安二年(197年)稱帝,建號仲氏 ,但未受人承認。先後為呂布、曹操所破,元氣大傷,後於建安四年(199年)嘔血而死。

7、劉表,早年為大將軍何進闢為掾,出任北軍中候。後代王睿為荊州刺史,用蒯氏兄弟、蔡瑁等人為輔。李傕等入長安,劉表遣使奉貢,被任命為鎮南將軍,愛民養士,從容自保。

據地數千裡,帶甲十餘萬,稱雄荊江。

8、劉璋,東漢末年割據軍閥之一。繼父親劉焉擔任益州牧,後益州內亂,平定後,劉璋聽信手下張鬆、法正之言,迎接劉備入益州,想借劉備之力,抵抗曹操。不料此舉乃引狼入室,劉備反手攻擊劉璋,法正又為劉備內應,劉璋不得已於214年投降。

9、張魯,為五斗米道的第三代天師(稱系師),於東漢末年相繼襲殺漢中太守蘇固、別部司馬張修後割據漢中,並在此傳播五斗米道,並自稱「師君」。他雄據漢中近三十年,後投降曹操,官拜鎮南將軍,封閬中侯,食邑萬戶。建安二十一年(216年),張魯去世,諡號「原」。

10、陶謙,劉備,呂布,中平五年(188年),徐州黃巾起,陶謙被朝廷任為徐州刺史,陶謙曾據有魯國及沛國沛縣等地。(194年)陶謙表劉備為豫州刺史,後呂布佔據徐州。

11、董卓,李傕,東漢末年獻帝時軍閥、權臣,官至太師,封郿侯。於桓帝末年先後擔任幷州刺史,河東太守,利用漢末戰亂和朝廷勢弱佔據京城,廢少帝立漢獻帝並挾持號令,初平二年(191年),董卓被孫堅擊敗,退守長安。

12、馬騰,韓遂,初平三年(192年),馬騰被任命為徵西將軍。興平元年(194年),馬騰企圖連結種邵等誅殺權臣李傕、郭汜,但為其所敗,只得回到涼州。不久被赦免,拜安狄將軍。

其後與韓遂結為異姓兄弟。建安七年(202年),轉為徵南將軍,開府。

13、張繡,東漢末年割據宛城的軍閥,漢末群雄之一。初隨張濟征伐,張濟死後與劉表聯合。後降曹操,因不滿其言行而突襲曹操,復與劉表連和。

官渡之戰前夕,聽從賈詡的建議再次投降曹操,參加官渡之戰,官至破羌將軍,封宣威侯。

14、劉度,東漢末年零陵太守。劉備征討荊南四郡時,零陵首當其衝,劉度望風而降。後劉度不得已而投降,劉備仍用之為零陵太守。

15、孔融,漢獻帝即位後,任北軍中侯、虎賁中郎將、北海相,後被被朝廷徵為將作大匠,遷少府,又任太中大夫。性好賓客,喜抨議時政,言辭激烈,後因觸怒曹操而被殺。

16、王匡,張楊,中國東漢末年的地方軍閥。官至河內郡太守。起初,在大將軍何進底下,擔任大將軍府掾。

何進去世後,受拜為河內郡太守。董卓執政時,與各地群雄,同時起兵來討伐董卓。最後,因妹夫胡母班的親屬和曹操的聯手攻擊,而離世。

4樓:匿名使用者

東漢王朝劃分全國為十三個州,除兗州之外,混戰遍及十二個州,最主要的割據軍閥有

1、公孫瓚 幽州兵團將領

2、呂布 涼州兵團將領

3、孫策 地方部隊將領

4、劉備 徐州牧

5、袁紹 冀州牧

6、劉表 荊州牧

7、曹操 兗州兵團將領

8、張魯 漢中太守

9、劉璋 益州牧

10、袁術 **軍將領

11、公孫度 遼東太守

12、馬騰 涼州兵團將領

三國時期人名問題,三國時期人名問題

其實這個問題很簡單,東漢的名字分姓,名,字三部分,另外還有別號,職位,爵位也可以出現在名字中。具體如下 一,意義!如劉 姓 備 名 字玄德 字 但是那個時代的名和字必須意義相同或相似,如備字在當時是厚道的意思,玄德2字是有很高的德行的意思。再如劉禪字子嗣,禪本身就有繼位的意思,子嗣是後代的意思,也是...

三國時期的名人人,三國時期名人

曹操,劉備,孫權,關羽,張飛,諸葛亮,周瑜,黃蓋。等 諸葛亮 周瑜 曹操 司馬懿 呂布 劉備 張飛 郭嘉 三國時期名人 呂布,趙雲,典韋,關羽,馬超,張飛,黃忠,許儲,太忠慈,夏侯淵,夏侯敦,張遼,張頜,徐晃,龐德,甘寧,周泰,魏延,張鏽,文丑,顏良,劉備,曹操,諸葛亮,曹丕,曹衝。呂布,趙雲,典韋...

要三國時期寫的詩,三國時期的詩句

白馬篇。曹植 白馬飾金羈,連翩西北馳。借問誰家子,幽並遊俠兒。少小去鄉邑,揚聲沙漠垂。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參差。控弦破左的,右發摧月支。仰手接飛猱,俯身散馬蹄。狡捷過猴猿,勇剽若豹螭。邊城多警急,胡虜數遷移。羽檄從北來,厲馬登高堤。長驅蹈匈奴,左顧陵鮮卑。棄身鋒刃端,性命安可懷?父母且不顧,何言子與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