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樓上說的很詳細,以地支來命名各時間段是從子時起,即二十三點到次日一點為一個時辰,以此類推正好是二十四個小時.定更是從當日十九點始,此亦即一更天,半夜三更就是二十三點到一點了與現在沒什麼不同.
2樓:匿名使用者
3樓:總是不明白的
這麼多啊~~ 暈忽忽..
4樓:瘋子
太複雜了!!看的人眼暈!!不過給大家說的這樣詳細就非常噢啦!!
古時的幾更是現在的幾點?
5樓:解惑師傅
19.00一更 兩小時一更
6樓:鹿洲舒寄南
紀時法我國古代紀時法主要有兩種:
【天色紀時法】
古人最初是根據天色的變化將一晝夜劃分為十二個時辰,它們的名稱是:夜半、雞鳴、平旦、日出、食時、隅(yú)中、日中、日昳(yì)、晡(bū)時、日入、黃昏、人定。
【地支紀時法】
以十二地支來表示一晝夜十二時辰的變化。古天色紀時、地支紀時與今序數紀時對應關係見附表。
天色夜半
雞鳴平旦
日出食時
隅中日中
日昳晡時
日入黃昏
人定地支子醜
寅卯辰巳
午未申酉
戌亥現代23-1點
1-3點
3-5點
5-7點
7-9點
9-11點
11-13點
13-15點
15-17點
17-19點
19-21點
21-23點
天色法與地支法是古代詩文中常見的兩種紀時方法。如《孔雀東南飛》:「雞鳴入機織,夜夜不得息。
」「奄奄黃昏後,寂寂人定初。」《李愬雪夜入蔡州》:「夜半雪愈急……,恕至城下……,雞鳴,雪止……,晡時,門壞。
」《芙蓉樓送辛漸》:「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平明是平旦的別稱。
再如《失街亭》:「魏兵自辰時困至戌時。」《景陽岡》:
「可教往來客人於巳、午、未三個時辰過岡。」《祭妹文》:「果予以未時還家,而汝以辰時氣絕。
」《群英會蔣幹中計》:「從巳時直殺到未時。」
古代計時單位
【更】我國古代把夜晚分成五個時段,用鼓打更報時,所以叫作五更、五鼓,或稱五夜。如《孔雀東南飛》:「仰頭相向鳴,夜夜達五更。
」《群英會蔣幹中計》:「伏枕聽時,軍中鼓打二更。」《李愬雪夜入蔡州》:
「四鼓,恕至城下,無一人知者。」《登泰山記》:「戊申晦,五鼓,與子潁坐日觀亭。
」《與妻書》:「辛未三月念六夜四鼓,意洞手書。」
夜間時辰
五更五鼓
五夜現代時間
黃昏一更
一鼓甲夜
19-21點
人定二更
二鼓乙夜
21-23點
夜半三更
三鼓丙夜
23-1點
雞鳴四更
四鼓丁夜
1-3點
平旦五更
五鼓戊夜
3-5點
【鼓】古時常夜間擊鼓報更,所以古人常以鼓代更。
【漏】古時用滴漏計時,夜間憑漏刻傳更。
【時】時是時辰,介紹見前古代紀時法。
【點】古人將一夜分為五更,每更分為五點。每點約等於現代的24分鐘。
【刻】古人把一晝夜分為100刻,實算96刻,每刻15分鐘。漏刻指很短的時間。
古代幾更天是幾點
7樓:滑不溜溜手
古代和現代時刻對應表:
一更天:戌時 19:00 - 21:
00二更天:亥時 21:00 - 23:
00 三更天:子時 23:00 - 01:
00 四更天:丑時 01:00 - 03:
00 五更天:寅時 03:00 - 05:
00具體簡介:
一更夜從黃昏始 19-21點一更在戌時,稱黃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時太陽已經落山,天將黑未黑。天地昏黃,萬物朦朧,故稱黃昏。
這個時候,人還在活動著。二更定昏人不靜 21-23點二更在亥時,名人定,又名定昏等。此時夜色已深,人們也已經停止活動,安歇睡眠了,人定也就是人靜。
咣、咣——兩聲大鑼帶著兩聲梆子點兒,習俗上這就稱謂是「二更二點」。比起一更,二更的天色已經完全黑去,此時人們大多也都洗洗睡啦。
三更23-次日凌晨1點三更在子時,名夜半,又名子夜、中夜等。這是十二時辰的第一個時辰,也是夜色最深重的一個時辰。這無疑是一夜中最為黑暗的時刻,這個時候黑暗足以吞噬一切。
而傳說中的鬼,便在這個時候出來活動了。
四更1-3點四更在丑時,名雞鳴,又名荒雞,十二時辰的第二個時辰。雖說,三更過後天就應該慢慢變亮,但四更仍然屬於黑夜,且是人睡得最沉的時候,於是在這伸手不見五指的夜裡,就有賊人趁著這黑夜開始搗起了亂。所以四更也可稱為是「狗盜」之時。
五更3-5點五更在寅時,稱平旦,又稱黎明、早晨、日旦等,是夜與日的交替之際。這個時候,雞仍在打鳴,而人們也逐漸從睡夢中清醒,開始迎接新的一天。俗話說:
「一更人,二更鑼,三更鬼,四更賊,五更雞。」
8樓:匿名使用者
古人把一夜分為五個時辰,夜裡的每個時辰被稱為「更」。一夜即為「五更」,每「更」為現今的兩個小時。一更是19點至21點,二更是21點至23點……依次類推。
一更夜從黃昏始 19-21點
一更在戌時,稱黃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時太陽已經落山,天將黑未黑。天地昏黃,萬物朦朧,故稱黃昏。這個時候,人還在活動著。
二更定昏人不靜 21-23點
二更在亥時,名人定,又名定昏等。此時夜色已深,人們也已經停止活動,安歇睡眠了,人定也就是人靜。
咣、咣——兩聲大鑼帶著兩聲梆子點兒,習俗上這就稱謂是「二更二點」。比起一更,二更的天色已經完全黑去,此時人們大多也都洗洗睡啦。
三更23-次日凌晨1點
三更在子時,名夜半,又名子夜、中夜等。這是十二時辰的第一個時辰,也是夜色最深重的一個時辰。這無疑是一夜中最為黑暗的時刻,這個時候黑暗足以吞噬一切。
而傳說中的鬼,便在這個時候出來活動了。
四更1-3點
四更在丑時,名雞鳴,又名荒雞,十二時辰的第二個時辰。雖說,三更過後天就應該慢慢變亮,但四更仍然屬於黑夜,且是人睡得最沉的時候,於是在這伸手不見五指的夜裡,就有賊人趁著這黑夜開始搗起了亂。所以四更也可稱為是「狗盜」之時。
五更3-5點
五更在寅時,稱平旦,又稱黎明、早晨、日旦等,是夜與日的交替之際。這個時候,雞仍在打鳴,而人們也逐漸從睡夢中清醒,開始迎接新的一天。
俗話說:「一更人,二更鑼,三更鬼,四更賊,五更雞。」
中國古代的打更是什麼?一晚有幾更?從幾點到幾點?
古文中所說的幾更,和現在的時間是怎麼對上號的?3更是幾點?
9樓:匿名使用者
晚上7點到9點為1更
9點到11點為2更
11點到次日凌晨1點為3更
1點到3點為4更
3點到5點是5更
三更半夜,就是晚上11點到凌晨1點
10樓:獼猴桃雪糕
有句話叫「半夜三更」,也就是說三更正好是半夜,為子時,即現在的23點到凌晨1點。
古代計時每天分12個時辰,分別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每個時辰相當於現在的兩個小時,可以由子時推算出每個時辰對應的時間。
11樓:vivians薇
子時,也就是晚上的23點到凌晨1點。
古代的幾更天是怎麼劃分的,古代的幾更天是什麼意思??
我國古代把夜晚分為四個時段,在時段的首位和三個交接點時,夜間巡邏人員用擊鼓或打鉦的方式給百姓授時,稱為打更,夜晚五更的具體時間如下 黃昏一更 19 12 此時太陽已經落山,天將黑未黑。天地昏黃,萬物朦朧,故稱黃昏。人定二更 21 36 此時夜色已深,人們也已經停止活動,安歇睡眠了,人定也就是人靜。夜...
婚書在我國古代的婚嫁中是必不可少的,那麼古代的婚書最早出在哪個朝代
在現代男女結婚是需要有一定法律憑證的,所以兩人結婚時候的證明就叫做結婚證。古代結婚證明並不是叫做結婚證,而是叫做婚書。與現代不同的是,現在的結婚證需要在婚禮前領取,而古代的婚書卻是在訂婚的時候就已經簽署了。我國歷史上最早的婚書是在敦煌文獻中的唐代婚書。而且婚書分為了正書和別書,正書是男方家庭請求婚姻...
請問九更相當於現在的幾點,四更天相當於凌晨幾點??????
早上11到13點。另外補充 一更 夜從黃昏始 19 21點 一更在戌時,稱黃昏,又名日夕 日暮 日晚等。此時太陽已經落山,天將黑未黑。天地昏黃,萬物朦朧,故稱黃昏。這個時候,人還在活動著。二更 定昏人不靜 21 23點 二更在亥時,名人定,又名定昏等。此時夜色已深,人們也已經停止活動,安歇睡眠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