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是什麼,典故是什麼

2022-03-27 16:58:29 字數 5478 閱讀 6164

1樓:

簡單的說,你可以把它理解成「書中已有的事情」(典,作書講,故,以往的),就是說,當前的這個事物是從以往有記載的事物中演化而來的。

典故是什麼意思

2樓:小小芝麻大大夢

典故[ diǎn gù ]的意思:

典故基本解釋

1、典制和掌故;

2、詩文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來歷的詞語。

3、泛指具有教育意義且大眾耳熟能詳的公認的人物,事件。

典故原指舊制、舊例,也是漢代掌管禮樂制度等史實者的官名。後來一種常見的意義是指關於歷史人物、典章制度等的故事或傳說。

3樓:sunny柔石

典故的意思是:原指舊制、舊例,也是漢代掌管禮樂制度等史實者的官名。後來一種常見的意義是指關於歷史人物、典章制度等的故事或傳說。

典故:[ diǎn gù ]

引證解釋:

典制和成例。故,故事,成例。

宋 王讜 《唐語林·補遺四》:「壓角之來莫究其始, 開元 禮及累朝典故並無其文。」

2、詩文等作品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來歷出處的詞語。

老舍 《茶館》第三幕:「『青是山,綠是水,花花世界』,又有典故,出自《武家坡》!」

4樓:高樓居士

典故。詩文等作品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來歷出處的詞語 [literary quotation]。如:語出何典;典實(典故,史實);典證(出典和依據)

典allusion; ceremony; law; standard;

典diǎn

(1)(會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冊」字,下面是大。本義:重要的文獻、典籍)

(2)同本義 [work of standard scholarship;classics]

典,五帝之書也…莊都說,典,大冊也。――《說文》。按,謂從冊,從大,古文從古文冊。

典,經也。――《爾雅·釋言》

不可為典要。――《易·繫辭》

是能讀三墳、五典、八索、九丘。――《左傳·昭公十二年》

司晉之典籍。――《左傳·昭公十五年》

不遠而復,先典攸高(重貴)。――丘遲《與陳伯之書》

自書典所記,未之有也。――《後漢書·張衡傳》

(3)又如:藥典;字典;釋典(佛經);法典;佛典;引經據典;典志(記載政典的文籍);典墳(《三墳》和《五典》的省稱。都是上古的典籍)

(4)常道,準則 [norm]。如:典型(常刑;常規);常典(常法);典要(不變的標準);典式(典範,法式)

(5)法律;法規 [canon;law]

掌建邦之三典,輕典、中典、重典也。――《周禮·大司寇》

(6)又如:典例(可依為準則的成例);典常(常法,常規);典誥(古代文體名。典指常法;誥指詔令)

(7)典禮,儀節 [ceremony]。如:盛典;開國大典;慶典(慶祝典禮);典重塗山(比喻典禮重要,規模巨集大。相傳塗山是夏禹娶塗山氏及會見諸侯的地方)

5樓:匿名使用者

典故的意思是:詩文等

作品中引用的古書中的故事或有出處的詞句。

詳細解釋

①典制和掌故;

②詩文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來歷的詞語。

③泛指具有教育意義且大眾耳熟能詳的公認的人物,事件。

示例:①《北史·高隆之傳》:「隆之性好小巧,至於公家羽儀,百戲服制,時有改易,不循典故,時論非之。」

② 宋王讜《唐語林·補遺四》:「壓角之來莫究其始,開元禮及累朝典故並無其文。」

③清·田蘭芳《蓬萊(袁可立別業)紀勝雜體小引》:「則是編也,亦可備蓬瀛之典故,以資取信。」

6樓:匿名使用者

問:典故是什麼意思?

答:詩詞或文章等 引用古書中的故事或詞句。

7樓:唐子畏

簡言之,典故就是出於古典書籍中的軼事、趣聞、寓言,傳說人物或有出處的詩句、文章,都可以當作典故運用.

8樓:殘月棲鴉

就是詩文中引用的故事或有來歷的詞語。

9樓:官躍喜芳茵

【時移世易】易:變。時光推移,世事隨之改變。

〖時移世易〗

成語典故:

假使日往月來,時移世易,門無強蔭,家有幼孤,猶加璧不遺,分宅相濟,無忘先德,以恤後人。

《梁書·侯景傳》

典故是什麼意思?

10樓:喵喵喵

典故指典制和掌故。《辭海》、《辭源》為「典故」一詞立了兩個義項:一是典故一詞的古義,與現代漢語所說的「故實」有些相當,指古代的典章制度、舊事舊例。

典故的今義,《現代漢語詞典》釋作「詩文裡引用的古書中的故事或詞句」。《辭海》、《辭源》的釋法與此有類,說是「詩文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來歷出處的詞語」。

適當運用典故可以增大詩詞表現力,在有限的詞語中展現更為豐富的內涵,可以增加韻味和情趣,也可以使詩詞委婉含蓄,避免平直。詩詞史上,用典故多的尤以李商隱、蘇東坡為甚。

擴充套件資料

用典故的好處:

1、用典可以減少文字上的累贅

因為用典的目的,即在以極少的字句來表達更多的意思,也就是要以最簡要的字句來說明很複雜,和很曲折的意思。

比如「沐猴而冠」、「揠苗助長」、「守株待兔」、「得魚忘筌」、「愛屋及屋」、「投鼠忌器」等等,每一句成語都代表一個典故,也都蘊含著很豐富很複雜的意義。如果我們能把有關的故實,很適當地應用到文章裡去,便可省說很多不必要的話。

2、為議論找根據:一般人多少帶有一點「信古」心理,我們在文章裡發議論時,拿古人的話或事實來做議論的根源,可以爭取或加強讀者的信心,而使其同意文中的見解。

劉彥和在《文心雕龍·事類篇》所說的:「據事以類義、援古以證今」,以及他所列舉書易以次歷代作者「舉人事」,「引成辭」的種種情形,也都不外乎這個道理。

3、便於比況和寄託

有些不易直率表達的意思,或者不願和不可明顯說出的話,只有用比附、隱喻、暗射、襯托種種方法來委婉代言。而對這些方法在取材上給以便利的。

4、用以充足文氣

臨文之際,遇著意盡而文氣不足的時候,可借用典的方法來濟其窮。

11樓:匿名使用者

taw-388656397760760taw-388656397760760

12樓:1半仙哥哥呀

**費黑化股份過必須死漢服徐不發燒

《作壁上觀》的典故是什麼?

250的典故是什麼?

13樓:龍源期刊網

為什麼人們用「二百五」這個數字來形容犯傻的人呢?和其他很多的俗語一樣,這裡也有個歷史典故。 「二百五」的故事發生在戰國後期。事情是這樣的:

戰國末年,秦國經過商鞅的變法改革,以及歷代秦王的不懈努力,終於擁有了問鼎中原的實力。成了戰國七雄中最強大的國家,這引起了東方六國的擔憂。

當時,有個名叫蘇秦的謀略家,他提出「合縱」六國以抗秦的戰略思想,並最終組建了合縱聯盟,兼佩六國相印,使秦國十五年不敢出兵函谷關。這引起了秦國的仇視,於是就派刺客把蘇秦刺殺了。臨死之前,蘇秦向齊王獻上了抓住刺客的方法。

那就是讓齊王把自己的頭顱懸掛在城門之上,並貼出告示,說自己是個奸細,誤國誤民,死有餘辜。值得慶幸的是有義士為民除害,殺死了蘇秦,現獎勵**千兩,望義士領取。

有四個人前來領賞,堅定地說自己就是殺死蘇秦的英雄。這四人來到了齊王的面前,齊王平靜地問道:「四個人一千兩**,怎麼分?」這四個死到臨頭的人還興奮地回答說每人二百五十兩。

中國有名的物產和典故是什麼?

14樓:sunny柔石

中國有名的物產是絲綢。在古代,絲綢就是蠶絲(以桑蠶絲為主,也包括少量的柞蠶絲和木薯蠶絲)織造的紡織品。13世紀時期,不少歐洲旅行者沿絲綢之路來到中國,並將這種技術帶回歐洲。

15樓:月亮愛你

中國有名的物產有瓷器、粽子、狗不理包子。

1、瓷器。

景德鎮原叫昌南鎮,在宋真宗景德年間(2023年)所制瓷器已負盛名,特供御用。瓷底部都寫景德年制,因此改名景德鎮!其後瓷器外銷朝鮮日本越南,又經阿拉伯遠銷歐洲,皆以產地昌南作為商品名稱。

昌南口碑遠播,洋文拼昌南不像拼音:changnan。用法文:

chine,用英文:china。英語是世界通用語,因此叫china的多。

china又回譯成漢文瓷器。

2、粽子

粽子用作祭祀,並不自祭祀屈原。粽子最初用作祭祖及神靈。東晉範注《祠制》說:"仲夏薦角黍。"說明當時有夏至以角黍祭祀祖先神靈的習俗。

角黍,即角形的粽子。所謂『角』,是指古代祭祀時最高階的供品為牛,粽子的形狀代表牛角;『黍』就是一種黃黏米。

用穀物製成的『角黍』代表『陽』;包角黍用的『菰葉』(粽葉)為『陰』,陰陽結合,有驅邪納福、祈求平安的意思。"

3、狗不理包子

2023年(清道光十一年),「狗不理包子」創始人高貴友出生在直隸武清縣下朱莊(現天津市武清區)。因其父四十得子,為求平安養子,取其乳名「狗子」,期望他能像小狗一樣好養活。

16樓:nill芒果

中國最有名的物產:大熊貓,茶,冬蟲夏草,古代青銅器,古代青花瓷。最有名的典故:破釜沉舟、自相矛盾,自欺欺人、掩耳盜鈴、走馬觀花,刻骨銘心等。

17樓:匿名使用者

中國典故有:

白頭吟、白衣送酒、百步穿楊、百日至三公、柏府棲烏、柏樑賦詩、班超投筆、班姬辭輦、班姬團扇、班女之才、包胥哭秦庭、抱關蕭生、杯弓蛇影、悲歌燕市、悲牛釁鐘、貝錦之言、北海開樽、比干剖心。

物產:袁米、中國國服——漢服……

18樓:大道之行

像中國的瓷器舉世聞名,還有就是中國的麻將堪稱國粹,還有就是各式各樣的礦產資源。至於中國的典故,那太多了,成語詞典隨便一翻都有。

19樓:yuri蒼

有名的物產是絲綢、瓷器、銅。典故是荊軻刺秦、負荊請罪、莊周夢蝶。

典故:荊軻刺秦,公元前227年,荊軻帶燕督亢地圖和樊於期首級,前往秦國刺殺秦王。臨行前,許多人在易水邊為荊軻送行,場面十分悲壯。

「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這是荊軻在告別時所吟唱的詩句。荊軻來到秦國後,秦王在咸陽宮隆重召見了他。荊軻在獻燕督亢地圖時,圖窮匕見,刺秦王不中,被殺。

負荊請罪,荊是落葉叢生灌木,高四五尺,莖堅硬,可作杖。揹著荊杖,表示服罪,向當事人請罪。形容主動向人認錯、道歉,自請嚴厲責罰。

成語出自《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廉頗聞之,肉袒負荊,因賓客至藺相如門謝罪。」

莊周夢蝶,戰國時哲學家莊周主張是非齊一,物我兩忘。《莊子》中有一寓言申喻此理:莊周夢見自己化作一隻蝴蝶,翩翩飛舞,怡然自樂。

夢醒以後,自身依然是莊周。因此說,不知是莊周化為蝴蝶呢,還是蝴蝶化為莊周。後世遂以莊周夢蝶比喻人生如夢幻,難以究詰。

唐李商隱名作《錦瑟》雲:「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託杜鵑。

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詩中額聯即用此典。

成語典故是什麼,成語典故的典是什麼意思

江郎才盡抄 源於 南史 江淹傳 江淹是南北朝時期的才子,幼年家境清貧,讀起書來非常用功,詩文都做得非常好。由於他早期生活在社會的下層,能夠接觸到社會的真實生活,所以寫出來的文章能夠深刻地抒發憂讒畏譏和鬱鬱不樂的情懷,同時也反映了當時許多貧困知識分子共同的動盪不安的生活,道出了許多知識分子鬱郁不得志的...

成王敗寇出自那個典故,「成王敗寇」的典故是什麼?

成語名稱 成王敗寇 成語發音 ch ng w ng b i k u成語釋義 舊指在爭奪政權鬥爭中,成功了的就是合法的,稱帝稱王 失敗了的就是非法的,被稱為寇賊。含有成功者權勢在手,無人敢責難,失敗者卻有口難辯的意思。成語出處 柳亞子 題 太平天國 戰史 詩 成王敗寇漫相呼,直筆何人縱董狐。成王敗寇 ...

臥薪嚐膽的典故是什麼,臥薪嚐膽典故

臥薪嚐膽 是我國家喻戶曉的典故。說的是春秋時期越王勾踐被吳王夫差打敗後,力圖雪恥,激勵自己,在屋內懸一苦膽出人 坐臥都要嚐嚐,使不忘受辱之苦。睡覺時不用床鋪和被褥,睡在木柴上面,使不忘亡國之痛。經過這樣多年的磨礪,終於使越國強盛起來,打敗了吳國。但是,臥薪嚐膽的典故始於何時?據有關吳越史料的書籍,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