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狂野惡魔
這首詩的意境表現了作者自得其樂的隱居生活和那種悠然、恬靜、消雅的心情。「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一語把這種心境的原因道破。
陶潛對禪機悟透頗深,乃至使這首詩的藝術境界產生空靈之感,使人身臨其境,若在仙界上,不在五行中。所以說這首詩難就難在體會出作者當時的心境。陶潛是東晉的一偉大隱士。
從客觀上看,為不願同流合汙;從主觀上看,則是因其自身所形成的性情,因為人總是不斷地向自己的本性邁進,當本性與後天之性情產生衝突,便會產生大悲哀。然後棄之,而後得魚或熊掌也。而陶潛便是取熊掌而歸山林,因其性本愛丘山。
所以,此詩意境雖在悠閒,然心境卻大相徑庭。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暄」,乍聞只覺得清淨,悠閒,細思方感作者之愁情,一個人久居僻靜之所,則嚮往喧鬧的聲音,人之常情。一個「無」字盡顯作者之遺憾。「問君何能爾?
心遠地自偏」。看則沒問,實則扣心自問,敲打警鐘,終於驀然回首,否極泰來,再看眼前之青山綠水,自然風光,心曠神怡,想起日常之生活往事。: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多麼灑脫,飄逸的情景,一個「見」字,令人忘俗,浮想聯翩。酒是很妙的東西,忘卻暫時的煩惱,使一切朦朧、模糊,達到美的極致,景中生情,這是體驗高峰。「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佳」完善高度的統一。
「相與還」,何也?周而復始,返樸歸真,如果謝靈運還是寄情于山水,那麼,陶潛則是與自然山水合二為一,這便是他此時的心境。而後,作者便把自己的領悟昇華為哲理的高度,「此中有真意,欲辯而忘言」,最美的大自然的語言便是默默無言。
作者的心情由愁生悲,有悲見喜,有喜達歡,又由歡歸於平淡。
附:《飲酒》(陶淵明)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採菊東籬下,悠悠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辯已忘言。
2樓:天天
飲酒①——【東晉】陶淵明
結廬在人境,②
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
心遠地自偏。
採菊東籬下,
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③
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
欲辨已忘言。④
作者陶淵明(365-427)字元亮,名潛,字淵明,諡號靖節先生,自稱五柳先生,著名詩人。東晉潯陽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我國第一位田園詩人。
對他的評價還有隱逸詩人,靖節先生。後世稱他為「百世田園之主,千古隱逸之宗」。
曾祖陶侃曾任東晉大司馬,父祖均曾任太守一類官職。淵明八歲 喪父,家道衰落,日漸貧困。曾幾度出仕,任過祭酒、參軍一類小官。
四十一歲時棄官歸隱,從此躬耕田園。他以田園生活為題材進行詩歌創作,是田園詩 派的開創者。詩風平淡自然,極受後人推崇,影響深遠。
清陶澍注《靖節先生集》是較好的注本。
3樓:在想起前忘記
意境不一樣,「見」表達了整個詩句中那種悠然自得的感觸,好像在不經意間看到了山中美景。而「望」則顯得有些刻意,不是那麼自然。
4樓:
不能,原著就是如此,不要亂改別人的詩句。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見字可以換成望麼,為什麼
5樓:星願老師
不可以;「見」字表現的是一種悠然自得的心態,是無意間的看到,表現的是作者淡然的心態;而「望」則表現的是有目的有意識地看,與本詩寫作的背景以及作者的心情相悖。
原文:《飲酒(其五)》【作者】陶淵明 【朝代】魏晉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白話釋義:
居住在人世間,卻沒有車馬的喧囂。
問我為何能如此?只要心志高遠,自然就會覺得所處地方僻靜了。
在東籬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間,那遠處的南山映入眼簾。
山中的氣息與傍晚的景色十分好,有飛鳥,結著伴兒歸來。
這裡面蘊含著人生的真正意義,想要辨識,卻不知怎樣表達。
寫作背景:
晉朝大詩人陶淵明創作的組詩《飲酒二十首》的第五首詩。這首詩主要表現隱居生活的情趣,寫詩人於勞動之餘,飲酒至醉之後,在晚霞的輝映之下,在山嵐的籠罩中,採菊東籬,遙望南山。全詩情味深永,感覺和情理渾然一體,不可分割,是傳統詩歌中最為膾炙人口的作品之一。
表現了作者悠閒自得的心境和對寧靜自由的田園生活的熱愛,對黑暗官場的鄙棄和厭惡,抒發作者寧靜安詳的心態和閒適自得的情趣,以及返回自然的人生理想,又寫出了作者欣賞以及讚歎大自然給人帶來的情感。
大致在魏晉以前,以儒家學說為核心,中國人一直相信人類和自然界都處於有意志的「天」的支配下。這一種外於而又高於人的個體生命的權威,在東漢未開始遭到強烈的懷疑。於是就迎來了個性覺醒的時代;在文學創作中,相應地有了所謂「人的主題」的興起。
但個性覺醒,既是舊的困境與背謬的結束,又是新的困境與背謬的發現與開始。
最基本的就是有限的個體生命與永恆的宇宙的對立。詩人們不斷髮出哀傷的感嘆:「人生天地間,忽如遠行客」(《古詩十九首》);「自顧非金石,咄唶令人悲」(曹植《贈白馬王彪》);「人生若塵露,天道邈悠悠」(阮籍《詠懷詩》)。
人們在自然中感受到的,是無限存在對有限人生的壓迫。
6樓:亢子木
不可以.見」是無意中的偶見,南山的美景正好與採菊時悠然自得的心境相映襯,合成物我兩忘的「無我之境」,表現的是一種悠然自得的心態.如果用「望」字,便是心中先有南山,才有意去望,成了「有我之境」,就失去了一種忘機的天真意趣.表.
7樓:匿名使用者
不行,見字寫出了詩人在東籬旁採摘菊花,無意中看見鬱鬱蔥蔥的南山時,心中的那種欣喜,同時見說明作者不是有意去看,蘊含一種悠然自得的意味,而望則是盯著看,顯得平淡無味。
8樓:真心
不可以的,因為"見"在詩句中表現的是作者的一種悠閒自得的心態,是一種無意間的看到,但是"望"字卻表現了作者有意間看到,與本詩的背景和作者當時的心情相悖
9樓:go沫莫
見字更突出了南山出現的意外和詩人的驚喜心情,而望字會更顯主動和刻意,少了一番情趣和畫面的生動感.
悠然見南山中的見可否改成看望等字
10樓:呂敬嬌
不可改。看,望是主動的,包含主觀意願的,不夠自然。見則是南山以客觀自然的方式出現。所以不可改。
飲酒·其五
(東晉)陶淵明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辯已忘言。
《古學千金譜》說:「籬有菊則採之,採過則已,吾心無菊。忽悠然而見南山,日夕而見山氣之佳,以悅鳥性,與之往還。
山花人鳥,偶然相對,一片化機,天真自具。既無名象,不落言筌,其誰辨之。」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中的見字用得好為什麼
11樓:
「見」字表現了詩人看山不是有意之為,而是採菊時,無意間,山入眼簾。這首詩的另一種版本,「見南山」的「見」字作「望」。最崇拜陶淵明的蘇東坡批評說:
如果是「望」字,這詩就變得興味索然了。東坡先生非常聰明,也很懂得喝酒的妙處,他的話說得不錯。
這裡不能作「望」,是因為「望」是有意識的注視,缺乏「悠然」的情味。還可以深一步說:在陶淵明的哲學觀中,自然是自在自足無外求的存在,所以才能具足而自由;人生之所以有缺損,全在於人有著外在的追求。
外在的追求,必然帶來得之驚、失之憂,根本上破壞了生命的和諧。所以,在這表現人與自然一體性的形象中,只能用意無所屬的「見」,而不能用目有定視的「望」。
原詩:《飲酒·其五》魏晉:陶淵明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釋義:將房屋建造在人來人往的地方,卻不會受到世俗交往的喧擾。
問我為什麼能這樣,只要心志高遠,自然就會覺得所處地方僻靜了。
在東籬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間,那遠處的南山映入眼簾。
傍晚時分南山景緻甚佳,霧氣峰間繚繞,飛鳥結伴而還。
這裡面蘊含著人生的真正意義,想要辨識,卻不知怎樣表達。
12樓:匿名使用者
1、「見」字表現了詩人看山不是有意之為,而是採菊時,無意間,山入眼簾。
2、原文
飲酒【東晉】陶淵明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3、譯文
居住在人世間,
卻沒有車馬的喧囂。
問我為何能如此,
只要心志高遠,自然就會覺得所處地方僻靜了。
在東籬之下采摘菊花,
悠然間,那遠處的南山映入眼簾。
山中的氣息與傍晚的景色十分好,
有飛鳥,結著伴兒歸來。
這裡面蘊含著人生的真正意義,
想要辨識,卻不知怎樣表達。
4、簡析
《飲酒·結廬在人境》是晉朝大詩人陶淵明創作的組詩《飲酒二十首》的第五首詩。這首詩主要表現隱居生活的情趣,寫詩人於勞動之餘,飲酒至醉之後,在晚霞的輝映之下,在山嵐的籠罩之中,採菊東籬,遙望南山。全詩情味深永,感覺和情理渾然一體,不可分割,是傳統詩歌中最為膾炙人口的作品之一。
表現了作者悠閒自得的心境和對寧靜自由的田園生活的熱愛,對黑暗官場的鄙棄和厭惡,抒發作者寧靜安詳的心態和閒適自得的情趣,以及返回自然的人生理想,又寫出了作者欣賞以及讚歎大自然給人帶來的情感。
13樓:侯大語文
「見」字能表現作者採菊時無意之中看到南山的悠然自得心境。而「望」則是有意為之,不能表現主客體渾然無間的意境。
蘇軾在《題淵明飲酒詩後》中,對「見」與「望」有過比較: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因採菊而見山,境與意會,此句最有妙處。採菊之次,偶然見山,初不用意,而景與意會,故可喜也。近歲俗本皆作「望南山」,則此一篇神氣都索然矣。
飲酒二十首 其五
陶淵明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
心遠地自偏。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
欲辨己忘言。
[譯文]
住宅蓋在人世間,清靜卻無車馬喧。
問我為何能如此?心超世外地顯偏。
自顧採菊東籬下,悠然無意見南山。
山間霧氣夕陽好,飛鳥結伴把巢還。
此中當自有真意,我欲辨之已忘言。
(孟二冬)
14樓:四季殘歲
「見」字用得好,得從整首詩說起:
首先,詩人(題名叫《飲酒》,自然是一位微醺的、飄飄然忘乎形骸的詩人)在自己的庭園中隨意地採摘菊花,偶然間抬起頭來,目光恰與南山(即陶之居所南面的廬山)相會。
其次,「悠然見南山」,按古漢語法則,既可解為「悠然地見到南山」,亦可解為「見到悠然的南山」。所以,這「悠然」不僅屬於人,也屬於山,人閒逸而自在,山靜穆而高遠。
再次,如果「見」字換成其他的字,這句詩是否還那麼美好、自然呢,比如「見」字換作「望」。最崇拜陶淵明的蘇東坡曾說說:如果是「望」字,這詩就變得興味索然了。
東坡先生非常聰明,也很懂得喝酒的妙處,他的話說得不錯。這裡不能作「望」,是因為「望」是有意識的注視,缺乏「悠然」的情味。
最後,在陶淵明的哲學觀中,自然是自在自足無外求的存在,所以才能具足而自由;人生之所以有缺損,全在於人有著外在的追求。外在的追求,必然帶來得之驚、失之憂,根本上破壞了生命的和諧。所以,在這表現人與自然一體性的形象中,只能用意無所屬的「見」,而不能用目有定視的「望」。
當然,「見」字不能換「望」字,也不能換其他的字,因為無論哪個字都沒有「見」字那種自然、隨意。
陶淵明採菊東籬下,悠悠見南山。賞析
賞析 這首詩的宗旨是歸復自然。而歸復自然的第一步,是對世俗價值觀的否定。自古及今,權力 地位 財富 榮譽,大抵是人們所追求的基本物件,也便是社會所公認的價值尺度。儘管莊子早就說過,這一切都是 賓 即精神主體的對立面 用現代語彙說,就是 異化 但對絕大多數人來說,終究無法擺脫。而陶淵明似乎不同些。他當...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出自那首詩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出自陶淵明的 飲酒 其五 飲酒 其五 原文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飲酒 其五 譯文 我家建在眾人聚居繁華道,可從沒有煩神應酬車馬喧鬧。要問我怎能如此超凡灑脫,心靈避離塵俗自然幽靜...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詩人是誰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的作者是陶淵明,詩名是 飲酒 原文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釋義 我家建在眾人聚居的繁華道路,然而沒有煩神去應酬車馬的喧鬧。要問我怎能如此超凡灑脫,心靈避離塵俗自然幽靜遠邈。東籬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