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湖南工大
這就多了,比如李白的《靜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似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王安石的《夜泊瓜洲》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蘇軾的《水調歌頭》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杜甫的《月夜憶舍弟》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還有好多,就不一一列舉了
2樓:剎那已成流年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
低頭思故鄉--唐.李白《靜夜思》
獨在異鄉為異客,
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
遍插茱萸少一人。 唐.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旅館寒燈獨不眠,
客心何事轉悽然。
故鄉今夜思千里,
霜鬢明朝又一年。 除 夜 作 〔唐〕高 適慈母吟
慈母手中線,
遊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
意恐遲遲歸。
.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王維:《雜詩》)少小離家老大回,
鄉音無改鬢毛衰。
兒童相見不相識,
笑問客從何處來?(賀知章:《回鄉偶書》)
嶺外音書斷,
經冬復立春。
近鄉情更怯,
不敢問來人。(宋之問:《渡漢江》)
客路青山外,
行舟綠水前。
潮平兩岸闊,
風正一帆懸。
海日生殘夜,
江春人舊年。
鄉書何處達,
歸雁洛陽邊。(王灣:《次北固山下》)
人春才七日,
離家已二年。
人歸落雁後,
思發在花前。(薛道衡:《人日思歸》)
誰家玉笛暗飛聲,
散入春風滿洛城。
此夜曲中聞折柳,
何人不起故園情。(李白:《春夜洛城聞笛》)客舍幷州已十霜,
歸心日夜憶咸陽。
無端更渡桑乾水,
卻望幷州是故鄉。(劉皁:《旅次朔方》)
戍鼓斷人行,
邊秋一雁聲。
露從今夜白,
月是故鄉明。
有弟皆分散,
無家問死生。
寄書長不達,
況乃未休兵。(杜甫:《月夜憶舍弟》)
誰言寸草心,
報得三春暉。
黃鶴樓晴川歷歷漢陽樹,
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關何處是,
煙波江上使人愁。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唐.杜甫《月夜憶舍弟》
泊船瓜洲
京口瓜洲一水間,
鐘山只隔數重山。
春風又綠江南岸,
明月而是照我還。——[宋]王安石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
低頭思故鄉--唐.李白《靜夜思》
獨在異鄉為異客,
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
遍插茱萸少一人。 唐.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旅館寒燈獨不眠,
客心何事轉悽然。
故鄉今夜思千里,
霜鬢明朝又一年。 除 夜 作 〔唐〕高 適慈母吟
慈母手中線,
遊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
意恐遲遲歸。
.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王維:《雜詩》)少小離家老大回,
鄉音無改鬢毛衰。
兒童相見不相識,
笑問客從何處來?(賀知章:《回鄉偶書》)
嶺外音書斷,
經冬復立春。
近鄉情更怯,
不敢問來人。(宋之問:《渡漢江》)
客路青山外,
行舟綠水前。
潮平兩岸闊,
風正一帆懸。
海日生殘夜,
江春人舊年。
鄉書何處達,
歸雁洛陽邊。(王灣:《次北固山下》)
人春才七日,
離家已二年。
人歸落雁後,
思發在花前。(薛道衡:《人日思歸》)
誰家玉笛暗飛聲,
散入春風滿洛城。
此夜曲中聞折柳,
何人不起故園情。(李白:《春夜洛城聞笛》)客舍幷州已十霜,
歸心日夜憶咸陽。
無端更渡桑乾水,
卻望幷州是故鄉。(劉皁:《旅次朔方》)
戍鼓斷人行,
邊秋一雁聲。
露從今夜白,
月是故鄉明。
有弟皆分散,
無家問死生。
寄書長不達,
況乃未休兵。(杜甫:《月夜憶舍弟》)
誰言寸草心,
報得三春暉。
黃鶴樓晴川歷歷漢陽樹,
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關何處是,
煙波江上使人愁。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唐.杜甫《月夜憶舍弟》
3樓:手機使用者
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 ⊙o⊙ )哇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詩句是什麼節
4樓:匿名使用者
出自唐代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佳節指的是九九重陽節。
王維弟兄共五人,他居長,另有兩個妹妹。作這首詩時,他初次離開了家鄉,詩中表達了他思念親人的深情。王維是早熟的詩人,「年未弱冠,文章得名'他從15歲開始作詩,0歲以前便寫出了《洛陽女兒行》和《桃園行》等佳篇。
這首《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是他17歲時作的詩,以直抒思鄉之情起筆。
清人沈德潛在《唐詩別裁集》卷十九中以為詩的後兩句「即陟岵詩意」,寫道:「陟彼高岡,瞻彼兄兮。兄日嗟予弟行役,夙夜必偕。
」王維這首小詩屬詩中有句,它的前兩句在人們的傳誦中,成了人們思親情感的普遍概括。所以,每當人們在節日思親時,便很自然地吟誦這兩句詩了。在中國傳統節日中,一直有重陽登高的習俗,這來自一個傳說:
晉朝人桓景從仙人費長房那裡學道,長房對他說:「九月九日,汝家當有災厄,宜急去,令家人各作絳囊,盛茱萸以係臂,登高飲菊花酒,此禍可消。」桓景聽了他的話,果然避免了災禍。
以後就有了重陽登高的習俗。
5樓:匿名使用者
重陽節「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是唐代著名詩人王維所作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中的名句。
王維長年漂泊在外,無法與家人團聚,尤其是重陽節,在家家戶戶都興高采烈地去登高遊玩的日子裡,王維怎能不想起在家是和親人手挽著手,頭插著茱萸登高遠眺的情景呢?這個佳節更勾起詩人思念家鄉,想念家鄉親人之情。
全詩是: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的意思是:我獨自一人在他鄉做客,每遇到美好的節日,我就更加思念家鄉的親人。
現在人們常用這兩句詩來表達對親人的思念之情。
6樓:敏桖風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插遍茱萸少一人。每逢佳節倍思親中的佳節,指的是重陽節
7樓:
重陽節。因為這首詩是《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九月九就是重陽節。詩裡還提到「登高」、「插茱萸」,也寫明瞭是重陽節。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是唐代詩人王維的名篇之一。此詩寫出了遊子的思鄉懷親之情。詩一開頭便緊切題目,寫異鄉異土生活的孤獨悽然,因而時時懷鄉思人,遇到佳節良辰,思念倍加。
接著詩一躍而寫遠在家鄉的兄弟,按照重陽節的風俗而登高時,也在懷念自己。詩意反覆跳躍,含蓄深沉,既樸素自然,又曲折有致。其中「每逢佳節倍思親」更是千古名句。
原詩: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8樓:下雪的憧憬
重陽節。
王維這首《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詩載於《全唐詩》卷一百二十八。下面是唐代文學研究會常務理事劉學鍇先生對此詩的賞析。
王維是一位早熟的作家,少年時期就創作了不少優秀的詩篇。這首詩就是他十七歲時的作品。和他後來那些富於畫意、構圖設色非常講究的山水詩不同,這首抒情小詩寫得非常樸素。
但千百年來,人們在作客他鄉的情況下讀這首詩,卻都強烈地感受到了它的力量。這種力量,首先來自它的樸質、深厚和高度的概括。
「獨在異鄉為異客」,開篇一句寫出了詩人在異鄉的孤獨之感。詩人在這短短的一句話中用了一個「獨」、兩個「異」字,可見詩人在外強烈的異地作客之感,在外越是孤獨,詩人對家鄉親人的思念之情就越強烈。
在當時封建社會裡,交通閉塞,人們都過著自給自足的生活,地域之間的往來較少,所以不同地方的人們在風土人情、生活習慣、語言等方面有很大的差異,所以,詩人離開生活多年的家鄉到異地生活,自然感到陌生而孤單。詩人平淡地敘述自己身在異鄉,但是其中卻包含著詩人質樸的思想感情。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這個詩句是什麼意思
9樓:當代科技知識庫
意思是:獨自一人在異鄉漫遊,每到佳節就加倍思念親人。
異鄉:他鄉、外鄉。
為異客:作他鄉的客人。
《九月九憶山東兄弟》唐.王維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10樓:龍之騰必潛乃翔
獨自遠離家鄉無法與家人團聚,每到重陽佳節倍加思念遠方的親人。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唐代:王維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譯文獨自遠離家鄉無法與家人團聚,每到重陽佳節倍加思念遠方的親人。
遠遠想到兄弟們身佩茱萸登上高處,也會因為少我一人而生遺憾之情。
11樓:匿名使用者
意思是:獨自一人在異鄉漫遊,每到佳節就加倍思念親人。
全詩:《九月九憶山東兄弟》 唐.王維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譯文:我獨自一人在異鄉漫遊,每到佳節就加倍思念親人。我知道在那遙遠的家鄉,兄弟們一定在 登高望遠;他們都插著茱萸,就為少了我而感到遺憾傷心。
12樓:小小女人的努力
意思是:獨自遠離家鄉難免總有一點淒涼,每到重陽佳節倍加思念遠方的親人。
出自: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王維(701年-761年,一說699年—761年),唐朝河東蒲州(今山西運城)人,祖籍山西祁縣,唐朝著名詩人、畫家,字摩詰,號摩詰居士。
開元十九年(731年),王維狀元及第。歷官右拾遺、監察御史、河西節度使判官。唐玄宗天寶年間,王維拜吏部郎中、給事中。
安祿山攻陷長安時,王維被迫受偽職。長安收復後,被責授太子中允。唐肅宗乾元年間任尚書右丞,故世稱「王右丞」。
譯文:獨自遠離家鄉難免總有一點淒涼,每到重陽佳節倍加思念遠方的親人。遠遠想到兄弟們身佩茱萸登上高處,也會因為少我一人而生遺憾之情。
13樓:在北固山登山的蝴蝶蘭
獨自離家在外地為他鄉客人,每逢佳節來臨格外思念親人。
詩因重陽節思念家鄉的親人而作。王維家居蒲州,在華山之東,所以題稱「憶山東兄弟」。寫這首詩時他大概正在長安謀取功名。
繁華的帝都對當時熱中仕進的年輕士子雖有很大吸引力,但對一個少年遊子來說,畢竟是舉目無親的「異鄉」;而且越是繁華熱鬧,在茫茫人海中的遊子就越顯得孤孑無親。
作客他鄉者的思鄉懷親之情,在平日自然也是存在的,不過有時不一定是顯露的,但一旦遇到某種觸媒──最常見的是「佳節」──就很容易爆發出來,甚至一發而不可抑止。這就是所謂「每逢佳節倍思親」。佳節,往往是家人團聚的日子,而且往往和對家鄉風物的許多美好記憶聯結在一起,所以「每逢佳節倍思親」就是十分自然的了。
擴充套件資料
這首詩就是他十七歲時的作品。和他後來那些富於畫意、構圖設色非常講究的山水詩不同,這首抒情小詩寫得非常樸素。但千百年來,人們在作客他鄉的情況下讀這首詩,卻都強烈地感受到了它的力量。
這種力量,首先來自它的樸質、深厚和高度的概括。
此詩寫出了遊子的思鄉懷親之情。詩一開頭便緊切題目,寫異鄉異土生活的孤獨悽然,因而時時懷鄉思人,遇到佳節良辰,思念倍加。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是描寫什麼節日
是重陽節。王維長年漂泊在外,無法與家人團聚,尤其是重陽節,在家家戶戶都興高采烈地去登高遊玩的日子裡,王維怎能不想起在家是和親人手挽著手,頭插著茱萸登高遠眺的情景呢?這個佳節更勾起詩人思念家鄉,想念家鄉親人之情。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唐 王維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從詩句中可以知道九月九日就是...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是什麼意思
這句話的意思是 我獨自一人在他鄉做客,每遇到美好的節日,我就更加思念家鄉的親人。現在人們常用這兩句詩來表達對親人的思念之情。出處 唐代著名詩人王維所作的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全詩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作品賞析 這是詩人十七歲時在長安所作...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中異是什麼意思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異 指的是不是自己的家鄉 他鄉 還可以引申為異國。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是唐代詩人王維的名篇之一。此詩寫出了遊子的思鄉懷親之情。詩一開頭便緊切題目,寫異鄉異土生活的孤獨悽然,因而時時懷鄉思人,遇到佳節良辰,思念倍加。接著詩一躍而寫遠在家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