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南北浮生
這句詩是唐朝詩人王維寫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中的一句。全詩為: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王維(701年-761年,一說699年—761年),河東蒲州(今山西運城)人,祖籍山西祁縣。唐朝著名詩人、畫家,字摩詰,號摩詰居士。
王維出身河東王氏,於開元十九年(731年)狀元及第。歷官右拾遺、監察御史、河西節度使判官。唐玄宗天寶年間,王維拜吏部郎中、給事中。
安祿山攻陷長安時,王維被迫受偽職。長安收復後,被責授太子中允。唐肅宗乾元年間任尚書右丞,故世稱「王右丞」。
王維參禪悟理,學莊通道,精通詩、書、畫、**等,以詩名盛於開元、天寶間,尤長五言,多詠山水田園,與孟浩然合稱「王孟」,有「詩佛」之稱。
書畫特臻其妙,後人推其為南宗山水畫之祖。蘇軾評價其:「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
存詩400餘首,代表詩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著作有《王右丞集》、《畫學秘訣》。
2樓:匿名使用者
這就多了,比如李白的《靜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似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王安石的《夜泊瓜洲》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蘇軾的《水調歌頭》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杜甫的《月夜憶舍弟》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唐。李白。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唐。王維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旅館寒燈獨不眠,客心何事轉悽然。
故鄉今夜思千里,霜鬢明朝又一年。 除 夜 作 〔唐〕高 適慈母吟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王維:《雜詩》)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
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賀知章:《回鄉偶書》)嶺外音書斷,經冬復立春。
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宋之問:《渡漢江》)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
海日生殘夜,江春人舊年。
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王灣:《次北固山下》)人春才七日,離家已二年。
人歸落雁後,思發在花前。(薛道衡:《人日思歸》)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李白:《春夜洛城聞笛》)客舍幷州已十霜,歸心日夜憶咸陽。
無端更渡桑乾水,
身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是誰的詩句
3樓:淺墨草萱繪人生
「身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出自唐代詩人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詩文如下:唐•王維。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詩意:
一個人獨自在他鄉作客,每逢節日加倍思念遠方的親人。
遙想兄弟們今日登高望遠時,頭上插滿茱萸只少我一人。
這是一首描寫遊子思鄉懷親之情的七言絕句。詩一開頭便緊切題目,寫異鄉異土生活的孤獨悽然,因而時時懷鄉思人,遇到佳節良辰,思念倍加。接著詩一躍而寫遠在家鄉的兄弟,按照重陽節的風俗而登高時,也在懷念自己。
詩意反覆跳躍,含蓄深沉,既樸素自然,又曲折有致。其中「每逢佳節倍思親」更是千古名句。
這首王維少年時期創作的抒情小詩,和他後來那些富於畫意、構圖設色非常講究的山水詩不同,寫得非常樸素。但這首詩卻有著強烈的打動人心的力量,尤其是對作客他鄉的人們。這種力量,首先來自它的樸質、深厚和高度的概括。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是誰寫的詩句
4樓:旁煙北風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出自唐朝詩人王維的古詩作品《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的第一二句,其全文如下: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註釋】1、九月九日:指農曆九月初九重陽節。民間很器重這個節日,在這一天有登高、插茱萸、飲菊花酒等習俗,傳說能以此避災。
憶:想念。山東:
指華山以東(今山西),王維的家鄉就在這一帶。
2、異鄉:他鄉。
3、倍:加倍,更加。
翻譯】獨自漂泊在外作異鄉之客,每逢佳節到來就更加思念親人。遙想家鄉的親人們今天都在登高,遍插茱萸時唯獨少我一個人。
賞析】王維這首《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詩載於《全唐詩》卷一百二十八。下面是唐代文學研究會常務理事劉學鍇先生對此詩的賞析。
王維是一位早熟的作家,少年時期就創作了不少優秀的詩篇。這首詩就是他十七歲時的作品。和他後來那些富於畫意、構圖設色非常講究的山水詩不同,這首抒情小詩寫得非常樸素。
但千百年來,人們在作客他鄉的情況下讀這首詩,卻都強烈地感受到了它的力量。這種力量,首先來自它的樸質、深厚和高度的概括。
詩因重陽節思念家鄉的親人而作。王維家居蒲州,在華山之東,所以題稱「憶山東兄弟」。寫這首詩時他大概正在長安謀取功名。
繁華的帝都對當時熱中仕進的年輕士子雖有很大吸引力,但對一個少年遊子來說,畢竟是舉目無親的「異鄉」;而且越是繁華熱鬧,在茫茫人海中的遊子就越顯得孤孑無親。第一句用了一個「獨」字,兩個「異」字,分量下得很足。對親人的思念,對自己孤孑處境的感受,都凝聚在這個「獨」字裡面。
異鄉為異客」,不過說他鄉作客,但兩個「異」字所造成的藝術效果,卻比一般地敘說他鄉作客要強烈得多。
5樓:汗玉枝景霜
是王維的有名的詩篇《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中的詩句。
這首詩妙就妙在王維用質樸的語言引發了廣大遊子們的共鳴!佳節來臨,王維孤零零地站在街頭,看著人頭攢動的熱鬧場面,便直抒胸臆,用兩句最尋常的話語「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表現了遊子冷落孤單的心境。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的詩意是什麼
6樓:網友
一個人獨自在他鄉作客,每逢節日加倍思念遠方的親人。
1、《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唐代:王維。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2、譯文。一個人獨自在他鄉作客,每逢節日加倍思念遠方的親人。
遙想兄弟們今日登高望遠時,頭上插滿茱萸只少我一人。
3、鑑賞。獨在異鄉為異客」,開篇一句寫出了詩人在異鄉的孤獨之感。詩人在這短短的一句話中用了一個「獨」、兩個「異」字,可見詩人在外強烈的異地作客之感,在外越是孤獨,詩人對家鄉親人的思念之情就越強烈。
在當時封建社會里,交通閉塞,人們都過著自給自足的生活,地域之間的往來較少,所以不同地方的人們在風土人情、生活習慣、語言等方面有很大的差異,所以,詩人離開生活多年的家鄉到異地生活,自然感到陌生而孤單。詩人平淡地敘述自己身在異鄉,但是其中卻包含著詩人質樸的思想感情。
遙知兄弟登高處」,詩人從直抒胸臆,轉筆寫到自己對親人團聚的聯想,遙想兄弟們在重陽佳節登上高山,身上插著茱萸,該是多麼的快樂。
如果詩人單單是想到親人們的歡樂,倒可以緩解詩人的思鄉之情,但是,詩人在最後寫到「遍插茱萸少一人」,原來詩人想到的不是歡樂,而是自己沒有在家鄉和親人們歡度佳節,所以親人在插茱萸時也會發現少了一個人,這樣親人們肯定會思念我的。這就曲折有致,出乎常情。而這種出乎常情之處,正是它的深厚處、新警處。
7樓:8385主
一個人獨自在他鄉做客。每逢節日加倍思念遠方的親人。遙想兄弟們今日登高望遠時頭上遍插茱萸只少我一個人。
8樓:班運浩
獨獨自背夾背棍,家是以一個人獨自在他鄉作客蜜蜂。今日加倍思念遠方的親人。
9樓:網友
遍插茱萸少一人,頭插著茱萸登高遠眺的情景呢。遙知兄弟登高處,每逢佳節倍思親,王維怎能不想起在家是和親人手挽著手:獨在異鄉為異客 「獨在異鄉為異客。
王維長年漂泊在外?這個佳節更勾起詩人思念家鄉,在家家戶戶都興高采烈地去登高遊玩的日子裡。
10樓:匿名使用者
你一個人外出打工時,身邊沒有一個親人熟人;逢年過節別人閤家團圓時,你一個人行孤影單時想念自己的親人。你這個時候的心情就是這樣的詩意了。
11樓:修韻寧
一個人獨自在他鄉做客,每到節日時都加倍的想念親人。
12樓:熾夜星晝
一個人在外地作客,每當節假日時思念親人。
獨在他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全部詩句是?
13樓:求生之毀
該句詩詞選自《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以下是這首詩的全文: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14樓:匿名使用者
全詩是: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是唐代著名詩人王維所作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中的名句。意思是:
我獨自一人在他鄉做客,每遇到美好的節日,我就更加思念家鄉的親人。現在人們常用這兩句詩來表達對親人的思念之情。
15樓:匿名使用者
九月九日是中國的重陽節。
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獨在異鄉為異客, 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 遍插茱萸少一人。
16樓:在杜鵑谷野炊的綠蘿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
「每逢佳節倍思親」出於那首詩?
請問「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是誰寫的詩?
17樓:野兔兔
簡答:唐代詩人王維。
拓展: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王維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為什麼說「每逢佳節倍思親」表達了作者的思鄉之情?
18樓:來自石橋寺雙瞳剪水的爬山虎
作者自2023年赴 臺,故鄉的一景一物,一人一事,不但未曾漸行漸遠,反而越發激起思鄉情愁。所以在「每逢佳節倍思親」的中秋時節,作者就會想起故鄉幽幽清香的桂花和「搖桂花」的童年樂趣,現在與過去的時空交替浮現,童年的歡樂與淡淡的鄉愁融為一體。正是緣於這樣的構思,本文才產生了如此震撼人心、令人沉湎不已的藝術魅力。
於 2019-09-09
檢視全部3個。
作業幫直播課】-作業幫直播課堂_29元20節課,還送教輔禮盒。
作業幫直播課】語文閱讀寫作提分班,29元20節課,還送教輔禮盒,課程3年無限次回放。
廣告。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是描寫什麼節日
是重陽節。王維長年漂泊在外,無法與家人團聚,尤其是重陽節,在家家戶戶都興高采烈地去登高遊玩的日子裡,王維怎能不想起在家是和親人手挽著手,頭插著茱萸登高遠眺的情景呢?這個佳節更勾起詩人思念家鄉,想念家鄉親人之情。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唐 王維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從詩句中可以知道九月九日就是...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是什麼意思
這句話的意思是 我獨自一人在他鄉做客,每遇到美好的節日,我就更加思念家鄉的親人。現在人們常用這兩句詩來表達對親人的思念之情。出處 唐代著名詩人王維所作的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全詩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作品賞析 這是詩人十七歲時在長安所作...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還有別的思念的詩句
這就多了,比如李白的 靜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似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王安石的 夜泊瓜洲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蘇軾的 水調歌頭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杜甫的 月夜憶舍弟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還有好多,就不一一列舉了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唐.李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