塵滿面鬢如霜後一句

2022-04-28 15:05:36 字數 6243 閱讀 7409

1樓:匿名使用者

十年生死兩茫茫

不思量,自難忘

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

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

小軒窗,正梳妝

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

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

陳道明朗誦:十年生死兩茫茫

不思量,自難忘

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

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

小軒窗,正梳妝

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

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

十年生死兩茫茫

不思量,自難忘

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

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

小軒窗,正梳妝

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

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

2樓:七七的小店

塵滿面,鬢(bìn)如霜。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

江城子乙卯(mǎo)正(zhēng)月二十日夜記夢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liáng),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bìn)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

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什麼意思

3樓:匿名使用者

「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揣其語氣,這三句便是詩人在向亡妻訴說「淒涼」了:我們即使能夠相見,看見我這般風塵滿面、兩鬢斑白的衰頹模樣,也一定認不出來是我了。死生異路,怎能重逢?

不得重逢而切盼其重逢,設想其重逢,所以用了一個「縱使」。「縱使」表讓步,其效果卻是使感情的發展更逼近了一層,下面說相逢而不相識,這比之不能相逢,更加使人不堪。「塵滿面,鬢如霜」,寥寥數字,一位被生活折磨、受痛苦熬煎,風塵滿面,兩鬢如霜的詩人形象,栩栩如生地出現在我們的眼前。

這裡刻畫的是外部形象,卻表現出豐富複雜的思想感情。熙寧四年(1071),蘇軾因反對王安石變法,在朝中受到排擠打擊,因而請求出任地方官,先是通判杭州,三年後又移知密州。仕途坎坷,遭際不幸,轉徙外地,艱辛備嘗。

可以說,跟妻子死別十年來的痛苦經歷、感情,都含蘊在這六個字之中了。作此詞時,蘇軾年僅四十,說「鬢如霜」不無誇張,但由此可見其生活之蹭蹬和心境之淒涼。

4樓:阿飛愛發呆

即使相逢也應該不會認識,因為我四處奔波,灰塵滿面,鬢髮如霜。表達了蘇軾對妻子的懷念和無法陪在其身邊的愧疚。

出自《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

拓展資料: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

【作者】蘇軾 【朝代】宋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

翻譯:兩人一生一死,隔絕十年,相互思念卻很茫然,無法相見。不想讓自己去思念,自己卻難以忘懷。

妻子的孤墳遠在千里,沒有地方跟她訴說心中的淒涼悲傷。即使相逢也應該不會認識,因為我四處奔波,灰塵滿面,鬢髮如霜。

晚上忽然在隱約的夢境中回到了家鄉,只見妻子正在小窗前對鏡梳妝。兩人互相望著,千言萬語不知從何說起,只有相對無言淚落千行。料想那明月照耀著、長著小松樹的墳山,就是與妻子思念年年痛欲斷腸的地方。

蘇軾(2023年1月8日—2023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號鐵冠道人、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 。漢族,眉州眉山(今屬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欒城,北宋文學家、書法家、畫家。

人物評價

蘇軾在當時文壇上享有巨大的聲譽,他繼承了歐陽修的精神,十分重視發現和培養文學人才。當時就有許多青年作家眾星拱月似的圍繞在他周圍,其中成就較大的有黃庭堅、張耒、晁補之、秦觀四人,合稱「蘇門四學士」。再加上陳師道和李廌,又合稱「蘇門六君子」。

此外,李格非、李之儀、唐庚、張舜民、孔平仲、賀鑄等人,也都直接或間接地受到蘇軾影響。由於蘇軾的成就包括各種文學樣式,他本人的創作又沒有固定不變的規範可循,所以蘇門的作家在創作上各具面目。黃庭堅、陳師道長於詩,秦觀長於詞,李廌以古文名世,張、晁則詩文並擅。

同時,他們的藝術風貌也各具個性,例如黃詩生新,陳詩樸拙,風格都不類蘇詩,後來黃、陳還另外開宗立派。

5樓:每天每時

回答意思:就是人生只像第一次見面一樣就好了,可是第一次見還不如不見。所以就是人生最好的狀態就是你我不曾相識。

出處:出自清代著名詞人納蘭性德的《木蘭花令·擬古決絕詞》。

原文: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等閒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

驪山語罷清宵半,淚雨霖鈴終不怨。何如薄倖錦衣郎,比翼連枝當日願。

更多3條

6樓:匿名使用者

兩個人即使再次擦肩相遇,叫喚一聲也會裝做不相識不應答了吧,歷盡風霜,白髮三千丈長了!

7樓:匿名使用者

但現在的我,滿臉的灰塵,兩鬢的白髮,就是碰到了我的老婆,恐怕她也不認識了。

解析: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8樓:影夜

你好!出自蘇軾的詞《江城子》,悼念亡妻的。當時,蘇軾的妻子王氏已死了十年之久,並且蘇軾已再娶。

這首詞采取了虛實結合,既在寫夢,又在寫實。這句話寫出了蘇軾的無奈、悲傷。

「即便遇見了大抵也不認識了,(蘇軾)滿面塵埃,黑髮早已成銀絲。」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9樓:匿名使用者

這兩句話出自蘇軾的《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

全文: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

宋 蘇軾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

簡介:這首詞,是北宋著名的豪放派詞人蘇軾,因夢見早逝的愛妻,而寫下的一首千古傳誦的悼亡詞。

東坡十九歲時,與年方十六歲的王弗結婚。王弗年輕美貌,侍翁姑恭謹,對詞人溫柔賢惠,恩愛情深。可惜恩愛夫妻不到頭,王弗活到二十七歲就年輕殂謝了。

東坡失去了這樣一位愛侶,心中的沉痛、精神上的打擊是可想而知的。熙寧八年,東坡來到密州,這一年正月二十日,他夢見了愛妻王氏,於是便寫下上面的這首詞作。

鑑賞:這首詞是「記夢」,而且題記也明確寫明瞭做夢的日子,故可以確認作者的「夢」是真實的,不是假託。說是「記夢」,其實只有下片五句是記夢境,其他都是抒胸臆,訴悲懷的。寫得真摯樸素,沉痛感人。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這三句,單刀直入,概括性極強,感人至深。

如果是活著分手,即使山遙水闊,世事茫茫,總有重新晤面的希望和機會;而今,卻是隔著生死的界線,死者對人間世事是茫然無知了,而活著的對逝者呢,不也是同樣的嗎?!恩愛夫妻,撤手永訣,時間倏忽,轉瞬十年。

人雖雲亡,而過去美好的情景「自難忘」啊!可是為什麼又要加上「不思量」呢?這並不矛盾,相反是加得好,因為真實!

王弗逝世後的十年間,東坡因反對王安石的新法,政治上受壓制,心境悲憤;到密州任後,又逢凶年,忙於處理政務,生活上困苦到食杞菊維持的地步,而且繼室王潤之及兒子均在身邊,哪能年年月月、朝朝暮暮都把逝世已久的妻子老是掛記在心上呢?

不經常懸念,並不是已經忘卻!十年忌辰,正是觸動人心的日子,往事驀然來到心間,久蓄心懷的情感潛流,忽如閘門大開,奔騰澎湃而不可遏止。如是乎有夢,是真實而又自然。

想到愛侶的死,感慨萬千。遠隔千里,無處可以話淒涼,話說得沉痛。如果墳墓近在身邊,隔著生死,就能話淒涼了嗎?

這是抹煞了生死界線的痴語、情語,所以覺得格外感動人。

「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這三句,又把現實與夢幻混同了起來,把死別後的個人的種種憂憤,包括在容顏的蒼老、形體的衰敗之中。

這年東坡才三十歲,就已經「鬢如霜」了。明明她辭別人世已經十年之久了,卻要「縱使相逢」,要愛侶起死回生,這是不可能的假設,感情是深沉也是悲痛的,表現了對愛侶的深切懷念,也把個人的變化做了形象的描繪,使這首詞的意義又更加深了一層。

對「記夢」來說,下片的頭五句,才入了題。飄泊在外,雪泥鴻爪,憑藉夢幻的翅膀忽然回到了時在念中的故鄉。故鄉,與愛侶共度甜蜜歲月的地方,那小室的窗前,親切而又熟悉,她呢,容貌情態,依稀當年,正在梳妝打扮。

夫妻相見了,沒有出現久別重逢、卿卿我我的親暱之態,而是「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

「無言」包括了萬語千言,表現了「此時無聲勝有聲」的沉痛之感。如果彼此申訴各自的別後種種,相憶相憐,哪將又從何說起啊?!一個夢,把過去拉了回來,但當年的美好情景,並不再存在了。

這是把現實的感受溶入了夢中,使這個夢境也令人感到無限的淒涼!

結尾三句,又從夢境落到現實上來。「明月夜,短鬆崗」,多麼悽清幽獨的環境啊!作者料想長眠於地下的愛侶,在年年傷逝的這個日子裡,為了眷戀人世、難捨親人,也該會是柔腸寸斷吧。

蘇軾(2023年1月8日—2023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號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漢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屬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欒城,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畫家。

作者簡介:

蘇軾是宋代文學最高成就的代表,並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獨具風格,與黃庭堅並稱「蘇黃」;其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同是豪放派代表,並稱「蘇辛」;其散文著述巨集富,豪放自如,與歐陽修並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

蘇軾亦善書,為「宋四家」之一;工於畫,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東坡七集》、《東坡易傳》、《東坡樂府》等傳世。

10樓:歲月不寒

全文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

蘇軾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

解釋這首詞,是北宋著名的豪放派詞人蘇軾,因夢見早逝的愛妻,而寫下的一首千古傳誦的悼亡詞。

東坡十九歲時,與年方十六歲的王弗結婚。王弗年輕美貌,侍翁姑恭謹,對詞人溫柔賢惠,恩愛情深。可惜恩愛夫妻不到頭,王弗活到二十七歲就年輕殂謝了。

東坡失去了這樣一位愛侶,心中的沉痛、精神上的打擊是可想而知的。熙寧八年(1075),東坡來到密州,這一年正月二十日,他夢見了愛妻王氏,於是便寫下上面的這首詞作。

這首詞是「記夢」,而且題記也明確寫明瞭做夢的日子,故可以確認作者的「夢」是真實的,不是假託。說是「記夢」,其實只有下片五句是記夢境,其他都是抒胸臆,訴悲懷的。寫得真摯樸素,沉痛感人。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這三句,單刀直入,概括性極強,感人至深。

如果是活著分手,即使山遙水闊,世事茫茫,總有重新晤面的希望和機會;而今,卻是隔著生死的界線,死者對人間世事是茫然無知了,而活著的對逝者呢,不也是同樣的嗎?!恩愛夫妻,撤手永訣,時間倏忽,轉瞬十年。人雖雲亡,而過去美好的情景「自難忘」啊!

可是為什麼又要加上「不思量」呢?這並不矛盾,相反是加得好,因為真實!王弗逝世後的十年間,東坡因反對王安石的新法,政治上受壓制,心境悲憤;到密州任後,又逢凶年,忙於處理政務,生活上困苦到食杞菊維持的地步,而且繼室王潤之(王弗堂妹)及兒子均在身邊,哪能年年月月、朝朝暮暮都把逝世已久的妻子老是掛記在心上呢?

不經常懸念,並不是已經忘卻!十年忌辰,正是觸動人心的日子,往事驀然來到心間,久蓄心懷的情感潛流,忽如閘門大開,奔騰澎湃而不可遏止。如是乎有夢,是真實而又自然。

想到愛侶的死,感慨萬千。遠隔千里,無處可以話淒涼,話說得沉痛。如果墳墓近在身邊,隔著生死,就能話淒涼了嗎?

這是抹煞了生死界線的痴語、情語,所以覺得格外感動人。

「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這三句,又把現實與夢幻混同了起來,把死別後的個人的種種憂憤,包括在容顏的蒼老、形體的衰敗之中。這年東坡才三十歲,就已經「鬢如霜」了。

明明她辭別人世已經十年之久了,卻要「縱使相逢」,要愛侶起死回生,這是不可能的假設,感情是深沉也是悲痛的,表現了對愛侶的深切懷念,也把個人的變化做了形象的描繪,使這首詞的意義又更加深了一層。

對「記夢」來說,下片的頭五句,才入了題。飄泊在外,雪泥鴻爪,憑藉夢幻的翅膀忽然回到了時在念中的故鄉。故鄉,與愛侶共度甜蜜歲月的地方,那小室的窗前,親切而又熟悉,她呢,容貌情態,依稀當年,正在梳妝打扮。

夫妻相見了,沒有出現久別重逢、卿卿我我的親暱之態,而是「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無言」。包括了萬語千言,表現了「此時無聲勝有聲」的沉痛之感。

如果彼此申訴各自的別後種種,相憶相憐,哪將又從何說起啊?!一個夢,把過去拉了回來,但當年的美好情景,並不再存在了。這是把現實的感受溶入了夢中,使這個夢境也令人感到無限的淒涼!

結尾三句,又從夢境落到現實上來。「明月夜,短鬆崗」,多麼悽清幽獨的環境啊!作者料想長眠於地下的愛侶,在年年傷逝的這個日子裡,為了眷戀人世、難捨親人,也該會是柔腸寸斷吧

分手後的一句我還愛你什麼意思,分手後的一句我還愛你什麼意思?

說點什麼呢,其實就想讓你別過度傷心,怕你想不開 還有可能留個後手 也就是備胎 最好結合他她當時的情景理解分析。其他可能性別的人已經回答了。迫於哪方面的壓力無奈分手,例如父母不同意等等。還有一種可能把你當做潛在備胎,或許以後想複合用的上 說明你身上還有一些優點是他所喜歡的,只是由於一些跟婚姻關係更密切...

你們有沒有因為一句話感動得淚流滿面的經歷呢?

外婆離開人世的那個黃昏,外公在病房裡陪伴著她走完了她生命的最後一段旅程。外婆臨去前對外公說 放學了 我哭的昏天黑地。爺爺得了很重的病,爺爺過世前幾天,靜靜地觀望樓下的人來人往,誰拉他回去他就跟誰急。父親問 為什麼喜歡站在那裡?爺爺說 我在看清回家的路。這樣,我就不會找不到回家的路,你們的媽還在家裡等...

淺笑嫣然前一句和後一句話,時間煮雨人生淺笑嫣然什麼意思

歲月靜好 淺笑復嫣然,再後面就 制沒有了。bai 這些都是當代高考作文用過爛 du的詞,出處什麼的都zhi找不到了呢。dao手如柔荑,膚如凝脂,領如蝤蠐,齒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也可能是你記錯了,感覺這裡的巧笑倩兮是出處。詩經 衛風 碩人 時間煮雨 人生淺笑嫣然什麼意思 途徑歲月,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