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
李清照是宋朝著名的女士,生活在兩宋之交時期,李清照前期的詩歌委婉細膩清秀,後期就比較悲愴,這是以李清照的丈夫去世為界限
2樓:北靜秋梵
李清照的詞委婉細膩清秀,以她的絕句,生當為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為界限
3樓:匿名使用者
李 清照這個時候的詞風開始有了轉 變,「少了清新明快,多了一些幽怨離愁,取景...「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
李清照的詞以什麼為界分為前後兩個時期?
4樓:陳mc樂園
一、是建炎 南渡。
二、事件簡介:
1、建炎南渡,是發生在兩宋交替之際康王趙構為了躲避北邊異族女真人的侵略追擊,而南逃至江南的事件。
2、靖康二年(2023年),趙構從河北南下到陪都南京應天府(今河南商丘)即位為宋高宗,改元建炎,南宋(2023年——2023年)建立。
之後,宋高宗一路從淮河、長江到杭州,紹興元年(2023年)正式定都臨安,名為「行在」(陪都),實為首都。
李清照的作品曾有《易安居士文集》 《易安詞》 《漱玉詞》等,但均已佚亡,後人輯有《漱玉詞》,今人輯有《李清照集》。她的詞以南渡為界,基本可以劃分為安定美滿的前期和流離孤寂的後期。
她的前期詞作真實地反映了閨中生活和思想感情,題材集中於寫在自然風光和離別相思。比如《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如夢令》(應是綠肥紅瘦)《一剪梅》(花自飄零水自流)。
李清照的前期詞作還表達了自己對理想的追求之情。如《漁家傲》(天接雲濤連曉霧)。
李清照是一位具有高度愛國情感的女詞人,面對南渡後國是日非,山河殘破,朝廷不思收復中原的現狀,她憂心如焚。
很多詞抒發了強烈的家國之思,比如《菩薩蠻》(忘了除非醉),《添字採桑子》(傷心枕上三更雨),《蝶戀花》(永夜懨懨歡意少)等等。
其中最有名的是《永遇樂.》詠元宵詞。她在詞中通過昔日繁盛京都的生活與如今流落他鄉,家破人亡,面目憔悴,兩鬢斑白的悽楚境遇相比,將故國之思與身家之痛深沉地表現了出來。
故此,南宋末年愛國詞人劉辰翁讀了這首詞,慨然涕下,乃至"每聞此詞,輒不自堪。"
李清照前後期的詞作在風格上有何不同?為什麼?
5樓:學院派魚多多
李清照的詞以南渡為界,分前期和後期兩個截然不同的歷史時期,前期作品風格細膩婉轉,後期作品風格沉鬱憂傷、蒼涼悽楚。
因為李清照是一位生活在兩宋之交的女詞人。時代的動盪,個人生活經歷的改變,使得她的詞作以南渡為界,分前後兩個歷史時期。
公元2023年,北宋為金所滅,史稱「靖康之變」。南渡前,李清照的生活幸福浪漫歡樂,因此詞作內容多表現自己的個人生活,詞風活潑清新、細膩婉轉,後期詞作因丈夫的離世和顛沛流離的生活,詞風則轉向沉鬱憂傷、蒼涼悽楚。
擴充套件資料:
李清照南渡前的詞作風格。
一、南渡前,李清照過著美好歡樂的生活,偶爾的「愁」也只是強說的「閒愁」,所以她前期詞風多為:清新自然,細膩婉轉,色調明快。前期詞基本分為三類:
讚頌自然青春、惜春和傷春、對愛情的自我獨白。
1、讚頌自然青春
《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宋代:李清照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釋義:時常記起溪邊亭中游玩至日色已暮,沉迷在優美的景色中忘記了回家的路。盡了酒宴興致才乘舟返回,不小心進入藕花深處。
怎麼才能出去呢?怎麼才能出去呢?划船聲驚起了一群鷗鷺。
這首詞約寫作於李清照十六歲時,當時她剛來汴京不久。詞裡,她回憶昔日遊玩溪亭的情景。透過詞作,一位天真浪漫的少女出外遊玩的畫面躍然於紙上,我們也能體會到作者少女時代的那種無憂無慮、快樂和自由。
2、傷春情懷
《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宋代:李清照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釋義:昨夜雨雖然下得稀疏,但是風卻勁吹不停,雖然睡了一夜,仍有餘醉未消。問那正在捲簾的侍女,外面的情況如何,她說海棠花依然和昨天一樣。
知道嗎?知道嗎?這個時節應該是綠葉繁茂,紅花凋零了。
此首詞作表達的是少女傷春的情懷。惜花傷春常成為歷代作家的一種思想寄託,也總是孕育著作家對社會和對人生的獨特見解。
3、愛情的自我獨白
和所有年少的女子一樣,少女時代的李清照對美好的愛情有著懵懂的嚮往和獨特的感受。
《點絳脣·蹴罷鞦韆》宋代:李清照
蹴罷鞦韆,起來慵整纖纖手。露濃花瘦,薄汗輕衣透。
見客入來,襪剗金釵溜。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
釋義:蕩完鞦韆,慵倦地起來整理一下纖纖素手。瘦瘦的花枝上掛著晶瑩的露珠,花兒含苞待放,因蕩過鞦韆涔涔香汗滲透著薄薄的羅衣。
忽見有客人來到,慌得顧不上穿鞋,只穿著襪子抽身就走,連頭上的金釵也滑落下來。含羞跑開,倚靠門回頭看,明明看的是客人卻要嗅嗅門前的青梅以此掩蓋。
整首詞在輕鬆活潑的氛圍中,用清新的語言和明快的畫面把一位俏皮可愛的妙齡少女的形象描繪得活靈活現,這是詞人少女時代對愛情的最初嚮往。
二、後期顛沛流離的生活使瘦弱的李清照遭受著身心的雙重摧殘和折磨,這樣的後半生無疑是毀滅人性的。這時她主要表達國破家亡的悽楚心境以及對丈夫趙明誠的深深悼念。後期作品風格悽苦哀婉,深沉憂憤。
1、思鄉懷國詞
《鷓鴣天·寒日蕭蕭上鎖窗》宋代:李清照
寒日蕭蕭上鎖窗,梧桐應恨夜來霜。酒闌更喜團茶苦,夢斷偏宜瑞腦香。
秋已盡,日猶長,仲宣懷遠更淒涼。不如隨分尊前醉,莫負東籬菊蕊黃。
釋義:深秋慘淡的陽光漸漸地照到鏤刻著花紋的窗子上,梧桐樹也應該怨恨夜晚來襲的寒霜。酒後更喜歡品嚐團茶的濃釅苦味,夢中醒來特別適宜嗅聞龍涎香那沁人心脾的餘香。
秋天快要過去了,依然覺得白晝非常漫長。比起王粲《登樓賦》所抒發的懷鄉情,我覺得更加淒涼。不如學學陶淵明,沉醉酒中以擺脫憂愁,不要辜負東籬盛開的菊花。
從詞的感情基調和內容來看,此詞應為南渡之初所作。作者的悲秋傷時之情完全浸潤在這深秋淒涼的晚景之中。然後寫酒後喝茶、夢醒等片段體現出作者的萬般無聊寂寞。
使用典故,抒發了自己對故國故土無限思念的悲涼悽愴之情。
2、自傷身世詞
《聲聲慢·尋尋覓覓》宋代:李清照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守著窗兒 一作:守著窗兒)
釋義:苦苦地尋尋覓覓,卻只見冷冷清清,怎不讓人悽慘悲慼。乍暖還寒的時節,最難保養休息。
喝三杯兩杯淡酒,怎麼能抵得住早晨的寒風急襲?一行大雁從眼前飛過,更讓人傷心,因為都是舊日的相識。
園中菊花堆積滿地,都已經憔悴不堪,如今還有誰來採摘?冷清清地守著窗子,獨自一個人怎麼熬到天黑?梧桐葉上細雨淋漓,到黃昏時分,還是點點滴滴。這般情景,怎麼能用一個「愁」字了結!
整首詞的風格是深沉哀婉,將作者晚年飽受國破家亡的離亂之苦和寂寞、悽苦的哀愁準確而深刻地表達出來了,堪稱李清照晚期代表作。
3、感傷國事詞
《武陵春·春晚》宋代:李清照
風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
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風停了,塵土裡帶有花的香氣,花兒已凋落殆盡。日頭已經升的老高,我卻懶得來梳妝。景物依舊,人事已變,一切事情都已經完結。
想要傾訴自己的感慨,還未開口,眼淚先流下來。聽說雙溪春景尚好,我也打算泛舟前去。只恐怕雙溪蚱蜢般的小船,載不動我許多的憂愁。
寫這首詞時,李清照已經51歲了,國家的破亡,身世的離亂讓詞人無限痛苦,所以發出了這樣的悲嘆。
6樓:匿名使用者
前期大部份是閨閣之詞,後期經歷滇沛流離後,有了很大的轉變,有了憂國憂民,歷經滄桑之感了。
跨越南北宋兩個朝代的宋代女詞人李清照,到底是屬南宋還是北宋?
7樓:匿名使用者
李清照一生跨越南北宋兩個朝代,既屬於南宋也屬於北宋。
8樓:看山是山
為什麼一定要分南宋與北宋,跨兩宋的人多的是怎麼能分清楚,有的人還跨唐宋,宋元,明清。
9樓:卻尋常
李清照生於2023年,卒於2023年。北宋進入南宋發生在2023年,她的前半生生活在北宋,後半生生活在南宋,所以李清照是南北宋相交時期的人物。
10樓:毛毛無敵
兩宋只是史學家為了區分才分的南北,南北兩宋記載統稱為宋史。李清照經歷南北交替,分南分北並不重要,她只是宋代人。
11樓:匿名使用者
李清照(2023年3月13日~2023年5月12日),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詞人,婉約詞派代表。她生於神宗(北宋)元豐七年二月初五日(公元2023年3月13日),卒於高宗(南宋)紹興二十五年四月初十日(公元2023年5月12日)。
12樓:筱鰣
李清照(2023年3月13日~2023年5月12日),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詞人
13樓:嫉惡如仇
這個不用分的那麼清楚吧?你只要知道他是宋代人就好了,因為不管北宋還是南宋都是宋代。
14樓:匿名使用者
李清照的一生其實挺可憐的,老公常年不在外,聽說幹了南京的管理者,打仗的時候逃跑了!
15樓:匿名使用者
兩種說法都可以
既可以是北宋詩人
也可以是南宋詩人
因為他在兩個朝代都生活過。
16樓:擺渡史君
論出生年月,詞人李清照屬北宋
論成長歲月,巾幗李清照屬南宋
甲乙兩文劃線句子a處和b處共同運用了哪一種寫作手法?分別有什麼作用
17樓:匿名使用者
好vv好此言差矣你試試是呀的時候回來啊我也不知道了嗎?,的時候回來啊?的時候回來啊?,的時候
患難之交和生死之交必須是是兩個人互相幫助過對方嗎,還是隻要人幫助過對方
患難之交是在對方最困難最失敗的時候主動支援和沒有回報的幫助,而生死之交是在生命最危險的時候主動自己去冒險來保護對方的生命安全啊!這樣就說明了只要你一個人幫助過對方就可以了 有一個人幫助對方,另一方領情了,就會感恩,這時對方就會拿你當作生死之交,或患難之交。你跟一個和你在一起同生共死的人,你們兩個在一...
兩宋期間的詩人
王安石 1021 1086 北宋政治家 思想家 文學家。字介甫,晚號半山。撫州臨川 今屬江西 人。仁宗慶曆進士。嘉佑三年 1058 上萬言書,提出變法主張,要求改變 積貧 積弱 的局面,推行富國強兵的政策,抑制官僚地主的兼併,強化統治力量,以防止大規模的農民起義,鞏固地主階級的統治。神宗熙寧二年 1...
佛教在兩漢之際傳入中國,還是兩漢之交
正解為 佛教的傳播及南北特點 佛教產生於印度,約在兩漢之交傳入中國。漢武帝通西域,中國與中亞的道路打通,佛教也從西域經絲綢之路傳到東土。最早傳入的教義是小乘教派的 四十二章經 而早期的傳教者為西域胡僧。魏之際佛教的傳播依託的是本土固有的長生不老宗教,魏晉之際,佛教更在玄風大暢的背景下,在社會上層中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