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孟子回答說:「大王!何必說利呢?
只要說仁義就行了。大王說『怎樣使我的國家有利?』大夫說,『怎樣使我的家庭有利?
』一般人士和老百姓說,『怎樣使我自己有利?』結果是在上位的人和在下位的人互相爭奪利益,國家就危險了啊!在一個擁有一萬輛兵車的國家裡,殺害它國君的人,一定是擁有一千輛兵車的大夫;在一個擁有一千輛兵車的國家裡,殺害它國君的人,一定是擁有一百輛兵車的大夫。
這些大夫在一萬輛兵車的國家中就擁有一千輛,在一千輛兵車的國家中就擁有一百輛,他們的擁有不算不多。如果以道義為後卻以利益為先,不奪得國君的地位不會滿足。從來沒有講「仁」的人卻拋棄父母的,從來也沒有講義的人卻不顧君王的。
所以,大王只說仁義就行了,為什麼一定說利呢?」
2樓:匿名使用者
譯文:孟子拜見梁惠王。梁惠王說:「老先生,你不遠千里而來,有將要使我的國家得利的方法嗎?
」 孟子回答說:「大王!何必說利呢?
只要說仁義就行了。大王說『怎樣使我的國家有利?』大夫說,『怎樣使我的家庭有利?
』一般人士和老百姓說,『怎樣使我自己有利?』結果是在上位的人和在下位的人互相爭奪利益,國家就危險了啊!在一個擁有一萬輛兵車的國家裡,殺害它國君的人,一定是擁有一千輛兵車的大夫;在一個擁有一千輛兵車的國家裡,殺害它國君的人,一定是擁有一百輛兵車的大夫。
這些大夫在一萬輛兵車的國家中就擁有一千輛,在一千輛兵車的國家中就擁有一百輛,他們的擁有不算不多。如果以道義為後卻以利益為先,不奪得國君的地位不會滿足。從來沒有講「仁」的人卻拋棄父母的,從來也沒有講義的人卻不顧君王的。
所以,大王只說仁義就行了,為什麼一定說利呢?」
《孟子》梁惠王上原文及翻譯
《孟子 梁惠王上》 全文及其譯文是什麼
孟子.梁惠王上的中文和翻譯
3樓:九頭獅子
這個在網上搜就可以,網上有很多的。
<<孟子_梁惠王上>>翻譯
孟子·梁惠王上 譯文
4樓:曉曉休閒
譯文孟子拜見梁惠王。梁惠王說:「老先生,你不遠千里而來,一定是有什麼對我的國家有利的高見吧?
」孟子回答說:「大王!何必說利呢?
只要說仁義就行了。大王說『怎樣使我的國家有利?』大夫說,『怎樣使我的家庭有利?
』一般人士和老百姓說,『怎樣使我自己有利?』
結果是上位的人和下位的人互相爭奪利益,國家就危險了啊!在一個擁有一萬輛兵車的國家裡,殺害他國君的人,一定是擁有一千輛兵車的大夫;在一個擁有一千輛兵車的國家裡,殺害他國君的人,一定是擁有一百輛兵車的大夫。這些大夫在一萬輛兵車的國家中就擁有一千輛。
在一千輛兵車的國家中就擁有一百輛,他們的擁有不算不多。如果以道義為後卻以利益為先,不奪得國君的地位不會滿足。從來沒有講「仁」的人卻拋棄父母的,從來沒有講義的人卻不顧君王的。
所以,大王只說仁義就行了,為什麼一定說利呢?」
原文孟子見梁惠王。王曰:「叟不遠千里而來,亦將有以利吾國乎?
」孟子對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義而已矣。
王曰『何以利吾國'?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
上下交徵利而國危矣。萬乘之國弒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國弒其君者,必百乘之家。
萬取千矣,千取百焉,不為不多矣。苟為後義而先利,不奪不饜。未有仁而遺其親者也,未有義而後其君者也。王亦曰仁義而已矣,何必曰利?」
5樓:楓葉拿鐵
【原文】
孟子見樑襄王①。出,語②人曰:「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見所畏焉。卒然③問曰:『
天下惡乎定?』
「吾對曰:『定於一。』
「『孰能一之?』
「對曰:『不嗜殺人者能一之。』
「『孰能與④之?』
「對曰:『天下莫不與也。王知夫苗乎?七八月之間旱,則苗槁矣。天油然作雲,沛然下
雨,則苗渤然⑤興之矣。其如是,孰能御之?今夫天下之人牧⑥,未有不嗜殺人者也。如有不嗜
殺人者也。如有不嗜殺人者,則天下之民皆引領而望之矣。誠如是也,民歸之,由⑦水之就下,
沛然誰能御之?』」
【註釋】
①樑襄王:梁惠王的兒子,名嗣,公元前318年至公元前296年在位。 ②語(yu):動詞,告
訴。 ③卒然:突然。卒同「猝」(cu). ④與:從,跟。 七八月:這裡指周代的歷法,相當於夏
歷的五六月,正是禾苗需要雨水的時候。 ⑤渤然:興起的樣子。渤然興之即蓬勃地興起。⑥人
牧:治理人民的人,指國君。「牧」由牧牛、牧羊的意義引申過來。 ⑦由:同「猶」,好像,
如同。【譯文】
孟子見了梁惠王,出來以後,告訴人說:「遠看不像個國君,到了他跟前也看不出威嚴的
樣子。突然問我:『天下要怎樣才能安定?』
「我回答說:『要統一才會安定。』
「他又問:『誰能統一天下呢?』
「我又答:『不喜歡殺人的國君能統一天下。』
「他又問:『有誰願意跟隨不喜歡殺人的國君呢?』
「我又答:『天下的人沒有不願意跟隨他的。大王知道禾苗的情況嗎?當七八月間天旱的
時候,禾苗就乾枯了。一旦天上烏雲密佈,嘩啦嘩啦下起大雨來,禾苗便會蓬勃生長起來。這樣
的情況,誰能夠阻擋的住呢?如今各國的國君,沒有一個不喜歡殺人的。如果有一個不喜歡殺人
的國君,那麼,天下的老百姓都會伸長脖子期待著他來解救了。真象這樣,老百姓歸服他,就象
雨水向下奔流一樣,嘩啦嘩啦誰能阻擋的住呢?」
梁惠王上的翻譯,梁惠王上的翻譯
孟子拜見梁惠王。梁惠王說 老先生,你不遠千里而來,一定是有什麼對我的國家有利的高見吧?孟子回答說 大王!何必說利呢?只要說仁義就行了。大王說 怎樣使我的國家有利?大夫說,怎樣使我的家庭有利?一般人士和老百姓說,怎樣使我自己有利?結果是上位的人和下位的人互相爭奪利益,國家就危險了啊!在一個擁有一萬輛兵...
孟子為梁惠王講了「五十步笑一百步」的故事的目的是什麼
不徹底改變其治理國家的方法,永遠也不會成為一個強國。拆東牆補西牆的辦法是永遠也不會解決真正的矛盾的。五十步笑百步,戰國時候,孟子跟梁惠王談話,打了一個比方,有兩個兵在前線敗下來,一個逃跑了五十步,另一個逃跑了一百步,逃跑了五十步的就譏笑逃跑了一百步的,說他不中用。其實兩人都是在逃跑了,只是跑得遠近不...
《孟子 告子》的翻譯,孟子 告子上 翻譯
孟子說 牛山的樹木曾經很繁茂,因為它處在大都市的郊外,常用刀斧砍伐它,還能保持繁茂嗎?那山上日夜生長,受雨露滋潤的樹木,不是沒有嫩芽新枝長出來,但牛羊接著又放牧到這裡,因此成了那樣光禿禿的了。人們見它光禿禿的,就以為這山不曾長過成材的大樹,這難道是牛山的本性麼?就說在人的身上,難道會沒有仁義之心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