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為人不拘小節,恃才負氣,剛正不阿.」 孔融(153~208年),東漢文學家,魯國(今山東曲阜)人,字文舉,家學淵源,建安七子之首.是孔子的二十世孫.
「七子」中,他年輩最高,政治態度與其他6人不同.獻帝時任北海(山東壽光)相,世稱孔北海,又任少夫、大中大夫等職.為人不拘小節,恃才負氣,剛正不阿.
因非議曹操,被殺. 後來的人便引用這段故事中的兩句話,將「小時了了」引成成語,來說明小孩子從小便生性聰明,懂得的事情很多.但因為下文有「大未必佳」一語,故這句成語的意思便變成了:
小時雖然很聰明,一到長大了卻未必能夠成材的. 故表面上雖是讚揚的話,骨子裡卻是譏誚人、輕蔑人的.所以我們應用時便不能將它來稱讚別人,否則將被人誤解你有心譏剌、輕視人了.
一個小孩子,先天的聰明自然是好的,但若無後天的培養和努力,也會變成一塊無用的材料;很多人自恃生性聰明,不肯好好學習,聰明反被聰明誤,長大後反會變成最無用之人.
2樓:
孔文舉(153—208):孔融,字文舉,漢代末年的名士、文學家,與陳琳、王榮、徐幹、阮璃、應場、劉楨合稱「建安七子」。他歷任北海相、少府、太中大夫等職,後因觸怒曹操,被曹操藉故殺害。
孔文舉是哪個朝代的人
3樓:1天_堂
孔文舉是東漢的人。
孔融(153年-208年9月26日),字文舉。魯國(今山東曲阜)人。東漢末年文學家,「建安七子」之一,家學淵源,是孔子的第19世孫,太山都尉孔宙之子。
少有異才,勤奮好學,與平原陶丘洪、陳留邊讓並稱俊秀。漢獻帝即位後任北軍中侯、虎賁中郎將、北海相,時稱孔北海。在任六年,修城邑,立學校,舉賢才,表儒術,經劉備表薦兼領青州刺史。
建安元年(196年),袁譚攻北海,孔融與其激戰數月,最終敗逃山東。不久,被朝廷徵為將作大匠,遷少府,又任太中大夫。性好賓客,喜抨議時政,言辭激烈,後因觸怒曹操而為其所殺。
孔融能詩善文,曹丕稱其文「揚(揚雄)、班(班固)儔也。」散文鋒利簡潔,代表作是《薦禰衡表》,其六言詩反映了漢末動亂的現實。原有文集已散佚,明人張溥輯有《孔北海集》。
4樓:紫川
孔文舉即孔融
孔融(153-208),字文舉,魯國(治今山東曲阜)人,東漢文學家,「建安七子」之首。家學淵源,是孔子的二十世孫,太山都尉孔宙之子
5樓:殉情在江南
孔融(153-208),字文舉,魯國(治今山東曲阜)人,東漢文學家,「建安七子」之首。家學淵源,是孔子的二十世孫,太山都尉孔宙之子。少有異才,勤奮好學,與平原陶丘洪、陳留邊讓並稱俊秀。
獻帝即位後任北軍中侯、虎賁中郎將、北海相,時稱孔北海。在郡六年,修城邑,立學校,舉賢才,表儒術。建安元年(196),徵還為將作大匠,遷少府,又任大中大夫。
性好賓客,喜抨議時政,言辭激烈,後因觸怒曹操,為曹操所殺。能詩善文。散文鋒利簡潔,代表作是《薦禰衡表》。
六言詩反映了漢末動亂的現實。原有文集已散佚,明人輯有《孔北海集》。
6樓:之上拙計
孔文舉就是三國孔融。
孔文舉是怎樣的人
7樓:匿名使用者
孔文舉是個聰明機智(思維敏捷)、能言善辯的孩子。為了能拜訪李元禮,巧攀親明釋疑,得到眾人的讚賞,可見他的聰明機智;後來應對陳韙的輕薄,以牙還牙讓陳韙自取其辱,可見他的能言善辯。
8樓:就我一個狸貓
孔文舉是一個愛出風頭的傻小孩。
世說新語言語中孔文舉是個什麼樣的人
9樓:雲遮世說的生活
真被老陳說對了。一語成讖——小時了了,大未必佳。
言語第二之
三、小時了了
(原文)孔文舉年十歲,隨父到洛。時李元禮有盛名,為司隸校尉。詣門者,皆俊才清稱及中表親戚乃通。
文舉至門,謂吏曰:「我是李府君親。」既通,前坐。
元禮問曰:「君與僕有何親?」對曰:
「昔先君仲尼與君先人伯陽有師資之尊,是僕與君奕世為通好也。」元禮及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陳韙後至,人以其語語之,韙曰:
「小時了了,大未必佳。」文舉曰:「想君小時,必當了了。
」韙大踧踖。
(譯)孔融十歲的時候,跟隨父親來到洛陽。當時李膺極有名望,擔任司隸校尉。到他家拜訪的,只有才子名流和李家的近親才能得以通報。
孔融到了李家門口,對僕吏說:「我是李先生的親戚。」僕吏通報後,孔融晉見就座。
李膺問道:「你與我有什麼親戚關係?」孔融回答:
「我的祖先孔丘和你的祖先老子有師生之誼,所以我與您是世代通家之好呀。」李膺和賓客們沒有不驚詫孔融的回答的。太中大夫陳韙後到,有人把孔融剛才的答話告訴了他,陳韙不屑道:
「小時侯聰明,大了不見得好。」孔融答道:「想必您小的時候,一定是很聰明!
」陳韙頓時窘迫起來。
言語第二之
四、偷不行禮
(原文)孔文舉有二子,大者六歲,小者五歲。晝日父眠,小者床頭盜酒飲之,大兒謂曰:「何以不拜?」答曰:「偷,那得行禮!」
(譯)孔融有兩個兒子,大的六歲,小的五歲。趁父親白天睡覺的時候,小兒子到床頭偷酒喝,大兒子對他說:「你怎麼不行禮呢?」小兒子答道:「偷,怎麼能行禮!」
言語第二之
五、覆巢之下
(原文)孔融被收,中外惶怖。時融兒大者九歲,小者八歲,二兒故琢釘戲,了無遽容。融謂使者曰:
「冀罪止於身,二兒可得全不?」兒徐進曰:「大人豈見覆巢之下,復有完卵乎?
」尋亦收至。
(譯)孔融**,朝廷內外一片惶恐。當時孔融的大兒子九歲,小兒子八歲,父親**時兩人還在玩琢釘遊戲,毫無驚恐之色。孔融對差役說:
「希望只加罪到我身上,兩個孩子就保全了吧。」兒子從容說道:「父親曾見過覆巢之下,還有完卵的嗎?
」不久兩個孩子也被抓了起來。
孔文舉是誰?那個朝代的人?關於他還有什麼故事?
10樓:的人
曹丕:「今之文人,魯國孔融文舉,廣陵陳琳孔璋,山陽王粲仲宣,北海徐幹偉長,陳留阮瑀元瑜,東平劉楨公幹,斯七子者,於學無所遺,於辭無所假,鹹以自騁驥騄於千里,仰齊足而並馳。以此相服,亦良難矣。
」司馬彪:「融在北海,自以智慧優贍,溢才命世,當時豪俊皆不能及。亦自許大志,且欲舉軍曜甲,與群賢要功,自於海岱結殖根本,不肯碌碌如平居郡守,事方伯、赴期會而已。
然其所任用,好奇取異,皆輕剽之才。至於稽古之士,謬為恭敬,禮之雖備,不與論國事也。高密鄭玄,稱之鄭公,執子孫禮。
及高談教令,盈溢官曹,辭氣溫雅,可玩而誦。論事考實,難可悉行。但能張磔網羅,其自理甚疏。
租賦少稽,一朝殺五部督郵。奸民汙吏,猾亂朝市,亦不能治。」
11樓:匿名使用者
我只知道他小時候只吃小的梨
12樓:sky鬼谷衛莊
孔融啊,讓梨的那個,東漢人
孔融是什麼朝代人
13樓: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孔融是東漢末年時期的人。
孔融(153-208),字文舉,魯國(治今山東曲阜)人,東漢文學家,「建安七子」之首。家學淵源,是孔子的二十世孫,太山都尉孔宙之子。少有異才,勤奮好學,與平原陶丘洪、陳留邊讓並稱俊秀。
孔融是東漢末年一代名儒,繼蔡邕為文章宗師,亦擅詩歌。魏文帝曹丕十分欣賞孔融文辭,在他死後曾懸賞徵募他的文章,把孔融與王粲、陳琳、徐幹、阮瑀、應瑒、劉楨六位文學家相提並論,列為"建安七子"。說道"孔融體氣高妙,有過人者;然不能持論,理不勝辭,至於雜以嘲戲。
及其所善,揚(揚雄)、班(班固)儔也。"據《後漢書》載,孔融有詩、頌、碑文、論議、六言、策文、表、檄、教令、書記共二十五篇。但這為數有限的遺文,後世又有所散佚,大多隻是片斷流傳,其中詩歌僅存八首。
14樓:匿名使用者
孔融(153~208年),東漢文學家,魯國(今山東曲阜)人,字文舉,家學淵源,建安七子之首。是孔子的二十世孫。 孔融,字文舉,孔宙之子,孔褒之弟。
父親孔宙,做過太山都尉。孔融少時成名(著名的孔融讓梨講的就是他的故事)。和王粲等六人被合稱「建安七子」。
曾先後任虎賁中郎將、議郎、北海相等職。後因曹操所忌,遭殺害。
風力浮舉效應是什麼,請問什麼是文丘裡效應?
風力浮舉就是當物體在風力的作用下,而這個力大於地球吸引該物體的力時,該物體就向上飄浮了,如圖。地球表面因為接受太陽輻射量的不一致,造成大氣溫度和壓力的不平衡,而空氣便會由高氣壓處流向低壓處,因此形成 風 此外,加上地球的自轉 雲層的覆蓋 雨水的凝結 地形的變化,以及地表附近的溫度差異等因素,使得地表...
《師說》一文中的從師之道是指什麼?作者的觀點對今天有何借鑑作
從師之道指尊重老師,虛心向老師學習。師說 寫的本意是為了抨擊當時 士大夫之族 恥於從師的錯誤觀念,倡導從師而學的風氣。對現代尊師重道有很大借鑑意義。比如現代社會的教師節,體現了人們對老師的尊重和對老師教誨的感謝。還有現代社會老師社會地位的提高也體現了人們對教師職業的重視與崇敬。師說 一文中的從師之道...
文言文中的兄子和兄女是指什麼,文言文《詠雪》的譯文
第一個眼熟。是兄長的兒子。不保證有別的意思,第二個按照同理可證,應該是兄長的女兒。是兄長的兒子,兄長的女兒。分別是哥哥的兒子和哥哥的女兒 文言文 詠雪 的譯文 譯文謝安在寒冷的雪天舉行家庭聚會,給子侄輩的人講解詩文。不久,雪下得大了,太傅高興地說 這紛紛揚揚的白雪像什麼呢?他哥哥的長子謝朗說 在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