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堅昶
是從孫子兵法中引申出來的
謀攻第三
原文:【謀攻第三】
1.孫子曰:夫用兵之法,全國為上,破國次之;全軍為上,破軍次之;全旅為上,破旅次之;全卒為上,破卒次之;全伍為上,破伍次之。
是故百戰百勝,非善之善也;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2.故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為不得已。
修櫓賁溫,具器械,三月而後成;距堙,又三月而後已。將不勝其忿而蟻附之,殺士卒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此攻之災也。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戰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毀人之國而非久也,必以全爭於天下,故兵不頓而利可全,此謀攻之法也。
3.故用兵之法,十則圍之,五則攻之,倍則戰之,敵則能分之,少則能逃之,不若則能避之。故小敵之堅,大敵之擒也。
4.夫將者,國之輔也。輔周則國必強,輔隙則國必弱。
故君之所以患于軍者三:不知軍之不可以進而謂之進,不知軍之不可以退而謂之退,是謂縻軍;不知三軍之事而同三軍之政,則軍士惑矣;不知三軍之權而同三軍之任,則軍士疑矣。三軍既惑且疑,則諸侯之難至矣。
是謂亂軍引勝。
5.故知勝有五:知可以戰與不可以戰者勝,識眾寡之用者勝,上下同欲者勝,以虞待不虞者勝,將能而君不御者勝。此五者,知勝之道也。
6.故曰:知彼知己,百戰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勝一負;不知彼不知己,每戰必敗。
譯文:【謀攻第三】
1.孫子說:戰爭的原則是:
使敵人舉國降服是上策,用武力擊破敵國就次一等;使敵人全軍降服是上策,擊敗敵軍就次一等;使敵人全旅降服是上策,擊破敵旅就次一等;使敵人全卒降服是上策,擊破敵卒就次一等;使敵人全伍降服是上策,擊破敵伍就次一等。所以,百戰百勝,算不上是最高明的;不通過交戰就降服全體敵人,才是最高明的。
2.所以,上等的軍事行動是用謀略挫敗敵方的戰略意圖或戰爭行為,其次就是用外交戰勝敵人,再次是用武力擊敗敵軍,最下之策是攻打敵人的城池。攻城,是不得已而為之,是沒有辦法的辦法。
製造大盾牌和四輪車,準備攻城的所有器具,起碼得三個月。堆築攻城的土山,起碼又得三個月。如果將領難以擬製焦躁情緒,命令士兵象螞蟻一樣爬牆攻城,儘管士兵死傷三分之一,而城池卻依然沒有攻下,這就是攻城帶來的災難。
所以善用兵者,不通過打仗就使敵人屈服,不通過攻城就使敵城投降,摧毀敵國不需長期作戰,一定要用「全勝」的策略爭勝於天下,從而既不使國力兵力受挫,又獲得了全面勝利的利益。這就是謀攻的方法。
3.所以,在實際作戰中運用的原則是:我十倍於敵,就實施圍殲,五倍於敵就實施進攻,兩倍於敵就要努力戰勝敵軍,勢均力敵則設法分散各個擊破之。
兵力弱於敵人,就避免作戰。所以,弱小的一方若死拼固守,那就會成為強大敵人的俘虜。
4.將帥,國家之輔助也。輔助之謀縝密周詳,則國家必然強大,輔助之謀疏漏失當,則國家必然衰弱。
所以,國君對軍隊的危害有三種:不知道軍隊不可以前進而下令前進,不知道軍隊不可以後退而下令後退,這叫做束縛軍隊;不知道軍隊的戰守之事、內部事務而同理三軍之政,將士們會無所適從;不知道軍隊戰略戰術的權宜變化,卻干預軍隊的指揮,將士就會疑慮。軍隊既無所適從,又疑慮重重,諸侯就會趁機興兵作難。
這就是自亂其軍,坐失勝機。
5.所以,預見勝利有五個方面:能準確判斷仗能打或不能打的,勝;知道根據敵我雙方兵力的多少採取對策者,勝;全國上下,全軍上下,意願一致、同心協力的,勝;以有充分準備來對付毫無準備的,勝;主將精通軍事、精於權變,君主又不加干預的,勝。
以上就是預見勝利的方法。
6.所以說:瞭解敵方也瞭解自己,每一次戰鬥都不會有危險;不瞭解對方但瞭解自己,勝負的機率各半;既不瞭解對方又不瞭解自己,每戰必敗。
2樓:匿名使用者
孫子兵法,謀攻篇
孫子曰:夫用兵之法,全國為上,破國次之;全軍為上,破軍次之;全旅為上,破旅次之;全卒為上,破卒次之;全伍為上,破伍次之。是故百戰百勝,非善之善也;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故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下政攻城。攻城之法,為不得已。修櫓轒轀,具器械,三月而後成;距闉,又三月而後已。
將不勝其忿,而蟻附之,殺士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此攻之災。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戰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毀人之國而非久也,必以全爭於天下,故兵不頓,而利可全,此謀攻之法也。故用兵之法,十則圍之,五則攻之,倍則分之,敵則能戰之,少則能逃之,不若則能避之。
故小敵之堅,大敵之擒也。夫將者,國之輔也。輔周則國必強,輔隙則國必弱。
故君之所以患于軍者三:不知軍之不可以進,而謂之進,不知軍之不可以退,而謂之退,是謂縻軍;不知三軍之事,而同三軍之政者,則軍士惑矣;不知三軍之權而同三軍之任,則軍士疑矣。三軍既惑且疑,則諸侯之難至矣。
是謂亂軍引勝。故知勝有五:知可以戰與不可以戰者勝,識眾寡之用者勝,上下同欲者勝,以虞待不虞者勝,將能而君不御者勝。
此五者,知勝之道也。故曰:知己知彼,百戰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勝一負;不知彼不知己,每戰必殆。
3樓:崑崙
孫武《孫子兵法·十三篇·謀攻篇》
4樓:
孫子兵法 曰 攻心為上,攻人為下
攻城為下,攻心為上這句話出自**,是什麼意思
5樓:匿名使用者
出自於《孫子兵法》
意思是:硬碰硬地攻城,血流成河,是下下之策.而先攻得民心,不傷一兵一卒,和平地得到城池才是上上之策!
攻心為上,攻城為下是何意·出自於哪?
6樓:易書科技
「攻心為上,攻城為下」意思是指使人心服口服,勝過採用強硬的手段。
此典出自《三國志·蜀書·馬謖傳》:「用兵之道,攻心為上,攻城為下;心戰為上,兵戰為下。」
三國時馬謖,字幼常,襄陽宜城人。他熟讀兵書,喜歡議論軍事,見解不凡,因而諸葛亮非常器重他。
建興三年,諸葛亮親自率領大軍遠征南中,馬謖前去送行。路上,諸葛亮問馬謖對他這次南征有什麼建議。馬謖說:
「南中仗恃它路途遙遠,地形險要,很長時間以來就不願意歸順朝廷。即使今日攻破它,使它暫時降服,等到明日,它又會反叛。現在,您傾全國的兵力去討伐南中,向它顯示強盛和威風,南中知道我們表面勢力強大,實際上卻空虛,它的叛亂就來得更快了。
如果我們將他們斬盡殺絕,則不符合仁者的情懷,而且也不可倉促行事。」
接著,馬謖又很鄭重地說:「用兵之道,攻心為上,攻城為下;心戰為上,兵戰為下。我希望此去,能夠設法運用心戰,收服南中人的心,才是上策。」
諸葛亮深感馬謖言之有理,決定採納他的建議,重視運用攻心的戰術。他七次抓住了南中的首領孟獲,又七次將他釋放。孟獲想方設法與諸葛亮鬥勇鬥智,都不能取勝。
最終孟獲心服口服,誠心歸順諸葛亮,使這次南征全勝而歸。一直到諸葛亮去世,南中都未敢謀反。
攻心為上,攻城為下;是什麼意思?
7樓:姬覓晴
攻心為上,攻城為下的意思是:征服其內心使其心服口服是上策,攻擊城池是下策。
此句出自《襄陽耆舊記》,原文節選如下:
建興三年,亮徵南中。謖送之數十里,亮語曰:「雖共謀之歷年,今可更惠良規。
」謖曰:「南中恃其險遠,不服久矣。雖今日破之,明日復反耳。
今公方傾國北伐,以與強賊,彼知國勢內虛,其叛亦速。
若盡殄遺類,以除後患,旣非仁者之情,且又不可倉卒也。夫用兵之道,攻心為上,攻城為下,心戰為上,兵戰為下,願公服其心而已。」亮納其策,赦孟獲以服南方。
[故]終亮之世,南方不敢復反。
譯文:公元225年,諸葛亮率兵討伐南中少數民族部落,參軍馬謖 對諸葛亮說:南中諸族恃險不服,屢徵屢反,最好的辦法是以「心戰為上」,只有征服其心才能確 保長治久安。
諸葛亮採納了這一策略,七擒七縱部落首領孟獲,終於使其部眾心悅誠服,直到諸葛 亮去世時再沒有作過亂。諸葛亮採納了這一策略,七擒七縱部落首領孟獲,終於使其部眾心悅誠服,直到諸葛 亮去世時再沒有作過亂。
8樓:容霜柳會
就是說用暴力武力強行實施某些事情如攻打下某座城池,屬下策,要是能通過說服民眾,使民心歸順,擁有民心,要老百姓開啟城門歡迎你進去,才是上策。
9樓:
上,意為上策,下,意為下策。意思是不戰而屈人之兵是為上策,戰而勝之是為下策,因為戰爭是殘酷的,傷敵一千,自損八百吖。
10樓:沫沫容
先做思想的攻進,把他說服了他自然就敗了
11樓:李白
這是三國演義裡諸葛亮征討南蠻時馬謖說的,當時南蠻地處偏僻,用武力征服的話不久還會再叛亂,所以馬謖說要注重政策上的征服,使對方正的心悅誠服,而不是武力征服。攻心就是指使對方心悅誠服,攻城就是指武力。
12樓:匿名使用者
城池都是人想出來,做出來的,為什麼不讓裡面的人開門,必須炮火連天把門打爛呢?
13樓:娃娃很結實
攻城要損耗許多人力,物力,如果用計策不戰而屈人之兵就好的多了
14樓:騎在柳樹下
親,就是不戰而屈人之兵!
15樓:陌路紅顏一世情
一種戰略方式,比如不攻自敗,
16樓:匿名使用者
要達到不戰而屈人之兵
「攻心為上,上兵伐謀」出自**,是什麼意思 中國古代的計謀有哪些與攻心手段有關的
17樓:i取名無心
出自《孫子兵法》。
上兵伐謀,拼音shàng bīng fá móu。上兵,即兵之上者,就是指上乘的用兵之法。伐,原意為功勞,這裡活用作動詞,建功的意思。
伐後省略介詞,伐謀就是「伐以謀」,謀就是謀略。意即憑謀略建功,指使用策略取勝,不需動用武力。
整句翻譯為:用兵的最高境界是使用謀略勝敵。上兵伐謀是《孫子兵法》中的一個重要的思想,其進一步在下文中體現為「不戰而屈人之兵」是古代軍事理論的重要思想。對後世的戰爭有很大的影響。
馬謖說,用兵之道,攻心為上,攻城為下。孫子兵法也說,上兵伐謀。謀,就是心計智謀的意思,是人的心思考慮籌劃的,伐謀也有伐心的意思。所以人們經常這樣總結說,上兵伐謀,攻心為上。
18樓:匿名使用者
孫子兵法·謀攻篇所謂的「不戰而屈人之兵」就是同出一處同屬攻心戰策的有:打草驚蛇,無中生有,借屍還魂,欲擒故縱,樹上開花,假痴不癲,空城計,苦肉計典型戰役有晉楚城濮之戰張儀連橫計屈四國燭之武退秦師
19樓:匿名使用者
《孫子兵法》,教導如何不戰而屈人之兵,懷柔,用間。
20樓:匿名使用者
【出處】《孫子兵法·謀攻篇》原文為:故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為不得已。原文:
孫子曰:夫用兵之法,全國為上,破國次之;全軍為上,破軍次之;全旅為上,破旅次之;全卒為上,破卒次之;全伍為上,破伍次之。是故百戰百勝,非善之善也;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故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為不得已。修櫓賁溫,具器械,三月而後成;距堙,又三月而後已。
將不勝其忿而蟻附之,殺士卒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此攻之災也。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戰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毀人之國而非久也,必以全爭於天下,故兵不頓而利可全,此謀攻之法也。 譯文:
孫子說:戰爭的原則是:使敵人舉國降服是上策,用武力擊破敵國就次一等;使敵人全軍降服是上策,擊敗敵軍就次一等;使敵人全旅降服是上策,擊破敵旅就次一等;使敵人全卒降服是上策,擊破敵卒就次一等;使敵人全伍降服是上策,擊破敵伍就次一等。
所以,百戰百勝,算不上是最高明的;不通過交戰就降服全體敵人,才是最高明的。 所以,上等的軍事行動是用謀略挫敗敵方的戰略意圖或戰爭行為,其次就是用外交戰勝敵人,再次是用武力擊敗敵軍,最下之策是攻打敵人的城池。攻城,是不得已而為之,是沒有辦法的辦法。
製造大盾牌和四輪車,準備攻城的所有器具,起碼得三個月。堆築攻城的土山,起碼又得三個月。如果將領難以擬製焦躁情緒,命令士兵象螞蟻一樣爬牆攻城,儘管士兵死傷三分之一,而城池卻依然沒有攻下,這就是攻城帶來的災難。
所以善用兵者,不通過打仗就使敵人屈服,不通過攻城就使敵城投降,摧毀敵國不需長期作戰,一定要用「全勝」的策略爭勝於天下,從而既不使國力兵力受挫,又獲得了全面勝利的利益。這就是謀攻的方法。
求這是出自哪個動漫的圖片上這是出自哪個美國動漫?
出自 天才麻將少女 人物 天江衣 望採納!出自動漫 天才麻將少女 的天江衣 這是同人圖 畫師p站id 67762 附原圖 望採納 點開有大圖 天才麻將bai少女中的天江衣喲 天du才麻將少女zhi 系列dao中的人物。高中2年級。專龍門渕透華屬的表姐,父母雙亡。外表是天真可愛的女孩,被專業雀士藤田靖...
欲得其中,必求其上,欲得其上,必求上上,出自孫子兵法哪一章
這句話出自 論語 是孔子所說的。原文 欲得其中,必求其上,欲得其上,必求上上。白話譯文 想要取得一般的結果,就必須要有追求較好結果的目標想要取得較好的結果,就必須要有追求最好結果的目標目標高遠,結果才不會太差。孔子日 欲得其中,必求其上。欲得其上,必求上上。大凡那些成功的政治家 著名的企業家 優秀的...
偉大出自平凡前一句是什麼,「偉大出自平凡」的上一句是什麼
智慧源於勤奮,偉大出自平凡 智慧就是長時間鍛煉出來的東西。偉大就是代表大眾的人物,只有平凡人才能代表平凡。換句話說這句話是鼓勵每個平凡人。只要你努力勤奮,你也可以成為一個有智慧的偉人。有智慧的人應該是,在某個領域是權威的學者。如現在的易中天。過去的魯迅等人物。他們之所以成為有智慧的人絕對不是因為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