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3全部其真無馬邪: 「邪」通「耶」,表示疑問,相當於「嗎」。
語出唐代韓愈《雜說四·馬說》。
節選 :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策而臨之,曰:「天下
無馬!」嗚呼!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
譯文:不按照(驅使千里馬的)正確方法鞭打它,餵養它卻不能竭盡它的才能,聽千里
馬嘶鳴,卻不能通曉它的意思,拿著鞭子面對它,說:"天下沒有千里馬!"唉,
難道真的沒有千里馬嗎?大概是真的不認識千里馬吧!
有一位名人曾說過:「世上不是沒有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由此我們可想到《馬說》的一句話:「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
表明作者對千里馬被埋沒的感嘆的句子是: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
《馬說》用託物寓意的寫法(伯樂比喻能識別人才的封建統治者。千里馬比喻人才。食馬者比喻愚妄淺薄的封建統治者)和層層深入的結構方式。
先從正面提出論點:「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說明伯樂對千里馬命運的決定性作用,從千里馬和伯樂的依賴關係出發,說明千里馬被埋沒是不可避免的。
然後筆鋒一轉,「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從反面議論。流露出作者憤世嫉俗之意與懷才不遇的感慨。接著又描繪了千里馬被埋沒的具體情形,這也是千里馬終身受屈辱直至含悲死去的歷史。
接著揭示千里馬被埋沒的根本原因:其真不知馬也。直接原因:
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運用三個「不」,一組排比句以及描寫食馬者洋洋得意的神情和自居的心理。寫出了食馬者平庸淺薄、愚妄無知的特徵。
最後歸結出「其真不知馬也」這一貫穿全文的中心句。表達了作者對統治者不能識別人才、摧殘人才、埋沒人才的強烈憤慨的發洩。
2樓:春曉_赴美就醫
其真無馬邪:「邪」同「耶」意思:表示疑問,嗎
《馬說》:其真無馬邪中的通假字 上面說有兩個,但是只找到 邪通耶,還有一個是什麼
3樓:匿名使用者
這句只有一個
本文一共有四個通假字..........
見「見」同「現」 意思:顯現
材「食」同「飼」 意思:餵養
「材」同「才」意思:才能
邪「邪」同「耶」意思:表示疑問嗎
4樓:飛魚de想
這句只有一個的。
本文一共有四個通假字
才美不外見:「見」同「現」 意思:顯現
食之不能盡其材:「食」同「飼」 意思:餵養「材」同「才」意思:才能
其真無馬邪:「邪」同「耶」意思:表示疑問,嗎
5樓:匿名使用者
42256325884665138
韓愈《馬說》中最後一句「其真無馬邪?中「其」是通假字嗎
6樓:朝陽山人
不是通假.是「難道」的意思,副詞。
7樓:周重穎
不是通假字,邪是通假字,通「耶」表疑問,「嗎」的意思
8樓:隱域居士
其真無馬邪?「其」是表反問,是難道的意思,也是本文的主旨句,諷刺慾望淺薄的「食馬者」。
9樓:
不是,是代詞,難道的意思
10樓:茉莉美女
不是,是表反問,難道的意思
11樓:鬼厲and小凡哥
不是,表示難道,表反問
文言文《馬說》詳解
12樓:匿名使用者
原文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祗(zhǐ)辱於奴隸人之手,駢(pián)死於槽(cáo)櫪(lì)之間,不以千里稱也。
馬之千里者,一食(shí)或盡粟(sù)一石(dàn)。食(sì)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sì)也。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shí)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xiàn),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sì)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嗚呼!
其真無馬邪(yé)?其真不知馬也。
譯文世上先有了伯樂,這樣以後才有千里馬。千里馬是經常有的,可是伯樂卻不經常有。所以,即使是很名貴的馬,只辱沒在馬伕的手裡,跟普通的馬一起死在馬廄裡,而不用千里馬稱呼。
日行千里的馬,有時吃一頓就要吃盡一石的糧食,馬伕不按照它能日行千里的能力來餵養它。這樣的馬,雖然有日行千里的能力,但是吃不飽,力氣不足,它的才能和出色的資質也就表現不出來,想和平常的馬一樣都不行,又怎麼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駕馭它不按照駕馭千里馬的方法,餵養它不能使它的才能充分發揮出來,聽著它嘶叫卻不知道它要表達的意思。
馬伕拿著鞭子站在它跟前說:「天下沒有千里馬!」唉!
難道真的沒有千里馬嗎?其實他們真的不識千里馬。
註釋一、解釋
1 伯樂:春秋時秦穆公時人,姓孫,名陽,擅長相(xiàng)馬。 2 辱,辱沒 3 之,的 4 奴隸人,僕役。
5 駢(pián):兩馬並駕 6 駢死,並列而死 7 槽,喂牲口用的食器 8 櫪,馬棚。 9 以,把。
10 一食,吃一頓。 11 或,有時。 12 盡,全,這裡作動詞用,是「吃盡」的意思。
13 粟,本指小米,也泛指糧食。石,容量單位,十鬥為一石。 14 食(sì):
通「飼」,餵養。下文「而食」「食之」的「食」,也念sì。 15 其:
指千里馬,代詞。 16 是:這樣,指示代詞。
17 能:才能。 18 見,同「現」,表現;顯現。
19 且:況且,尚且。 20 欲:
想要。 21 等:等同,一樣。
22 不可得:都做不到。 23 得,能,表示客觀條件允許。
24 安:怎麼,**,疑問代詞。 25 策:
馬鞭,這裡是「 鞭打 "的意思 26 之:指千里馬,代詞。 27 以其道:
按照(驅使千里馬的)辦法。 28 道:正確的方法。
29 食之:飼養它。 30 盡其材:
竭盡它的才能。指餵飽了馬,使它日行千里的能力充分發揮出來。 31 材:
同「 才 」,才能。 32 鳴:馬叫, 33 之:
無意義。 34 通其意:通曉它的意思。
35 執策:拿著馬鞭。 36 執,握。
策,趕馬的鞭子,名詞。 37 臨:面對。
38 嗚呼:表示驚歎,相當於「唉」。 39 其:
難道,表反問語氣。 40 邪,同「 耶 」,表示疑問,相當於「嗎」。 41 其:
恐怕,大概;表推測語氣。
二、通假字
(1)食馬者:「 食 」 通 「 飼 」,餵養。 (2)才美不外見:
「 見 」 通 「 現 」,顯現。 (3)食之不能盡其材: 「 材 」 通 「 才 」,才能。
(4)其真無馬邪: 「 邪 」 通 「 耶 」 ,表示疑問,相當於「 嗎 」。 (5)祗辱於奴隸人之手:
「 袛 」 通 「 只 」 ,只能。
三、古今異義
是: 古義: 這樣的.
例: 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 今義:
判斷詞. 安 古義:怎麼.
例:安求其能千里也? 今義:
安全;安定;安裝. 等 古義:同樣.
例:且欲常馬等不可得. 今義:
等候;用在人稱代詞名詞後表示複數或列舉. 或 古義:有時,有的人.
例:一食或盡粟一石 今義:或者 然後 古義:
副詞,表示一種情況出現以後,出現另一種情況,著重表示前事是後事的條件 例 : 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 今義:
連詞,表示接著某個動作或情況之後。 食 古義:通「飼」餵養 例:
食之不能盡其材。 今義:吃。
四、一詞多義
之 雖有千里之能:的 馬之千里者:結構助詞,放在主謂語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無義。 策之不以其道:代詞,它,在本文中代指千里馬 鳴之而不能通其意:
音節助詞,不譯 祗辱於奴隸人之手:的 能 雖有千里之能:才能,能力 安求其能千里也:
能夠 策 策之不以其道:名詞作動詞,鞭打 執策而臨之:馬鞭 而 鳴之而不能通其意:
連詞,錶轉折,但是 執策而臨之:連詞,連線狀語和謂語 食 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吃,動詞 食之不能盡其材:
通「飼」 餵養,動詞 雖 故雖有名馬:即使 雖有千里之能:雖然 其 食之不能盡其材:
它的 其真無馬邪:難道【反問,加強語氣】 其真不知馬也:表推測,「恐怕」 策之不以其道:
它的 以 不以千里稱也:把,用 策之不以其道:按照
五、實詞
千里馬——日行千里的馬,本文指人才 伯樂——擅長相馬之人,本文指識別人才的人 辱——辱沒 駢—一兩馬並駕 稱——著稱 一食——吃一頓 食馬者——通「飼」,喂.本文指埋沒人才的人 才美——才能,美好的素質 見——顯現出來,「見」通「現」 等——等同,一樣 常——普通的 是——這種,作代詞 策之——驅使 (執)策——打馬的鞭子 道——方法 盡——竭盡 材——通「才」,才能 鳴——鳴叫 通——通曉 執——拿著 臨——面對 知——識別,瞭解
六、虛詞
而(而伯樂不常有)——錶轉折,但是 故——因此 於——在 之——結構助詞,的 以——憑藉 雖——即使(故雖有名馬);雖然(雖有千里之能) 或——有時 其——代「千里馬」 安——怎麼 (策)之——作代詞,代千里馬 以——按照 (鳴)之——助詞,補充音節,無意義 而(執策而臨之)——表修飾
七、詞類活用
1、形容詞用作動詞: 辱:受屈辱。
例句:只辱於奴隸人之手。 盡:
吃盡。例句:一食或盡粟一石。
2、名詞用作動詞: 策原意指馬鞭,這裡用作動詞,引申為用鞭子打,這裡是驅使的意思。例句:
策之不以其道。 3、數量詞用作動詞: 千里:
日行千里。例句: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4、形容詞的使動用法: 盡:使……盡,竭盡。
例句:食之不能盡其材。
八、特殊句式
1. 反問句:其真無馬邪?
2.定語後置:馬之千里者。
3.介詞結構後置:只辱於奴隸人之手。
4.省略句: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5.省略句:策之不以其道。
九、重點語句
1.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
2.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被埋沒的具體表現) 3.
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被埋沒的直接原因)(據2023年河北保定望都所發語文教參) 4.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被埋沒的根本原因:
論點;主旨句;點明中心)(據2023年河北保定望都所發語文教參) 5.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
(再次點明文章中心句子)
通假字為什麼要叫“通假字”?這個“通假”是什麼意思
通假字,是泛指中國古書的用字現象之一,通假 就是 通用 借代 的意思,即用讀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通假字所代替的那個字我們把它叫做 本字 音同本字,借來一用。借來的字只能作為臨時工。如 蚤 與 早 如 當 與 倘 其特點是 因音通假 因為古代的字很貧乏,所以用有限的字來表達意思。通假字,有廣義...
古今字與通假字有什麼區別,古今字和通假字有什麼區別
一 定義 古今字是指文獻中記錄同一個詞項而不同時代使用了不同字元的 歷時同詞異字 現象。通假字是泛指中國古書的用字現象之一,通假 就是 通用 借代 的意思,即用讀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通假字所代替的那個字我們把它叫做 本字 二 分類 通假字,有廣義 狹義之分,其中廣義通假字,包括古今字 異體字...
什麼是通假字?通假與假借有何區別
本有其字,因音通假,是為通假字.本無其字,依聲託事,是為假借字 62616964757a686964616fe58685e5aeb931333365663432.首先,通假字是本有其字,而假借字是本無其字.通假字與被通假字是同時存在的兩個字.如 植其杖而芸 中的 芸 通 耘 二者皆是已造出的,同時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