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右手年華
比如說我知道的劉備特別的愛惜人才,他之前曾三顧茅廬去請諸葛亮,還有在天下大亂的時候,劉備能做到真正的與民同吃同住,還有曹操殺到荊州的時候,劉備不自己逃跑,而是帶著百姓一起。
2樓:你不要在我旁邊
在曹操率軍南下荊州的時候,劉備沒有拋棄人民獨自逃生,而是帶著整個襄陽城的老百姓一起逃跑,可以看出他是一個非常仁義的人。
3樓:楓哥浪跡湖北
劉備素來仁德,當曹操二十萬大軍南下的時候,襄樊百姓自願跟隨劉備逃難,有人勸劉備丟棄百姓,但是劉備卻說以民為本,不願意丟棄他們。
4樓:網友
劉備滿口仁義道德,漢獻帝都佩服。
世人都說劉備仁義,他到底仁義在**呢?
劉備幹過哪些仁義事
5樓:簡淑敏邢淑
我覺得最能體現的是三國志的記載:"郡民劉平素輕先主,恥為之下,使客刺之。客不忍刺,語之而去。其得人心如此。"連刺殺他的刺客都能感化,還能不是仁義之人嗎。
6樓:少爺董
劉備仁義,一要感謝羅貫中的《三國演義》,二要感謝民間傳說。當然啦,無風不起浪,他也的卻做過幾件仁義之事。比如,愛民如子,寧願慢性而不捨棄百姓;主要是他起身草民,瞭解民生疾苦,故能做些收攏人心之事。
7樓:星火追風
列如在曹操殺到荊州時候,劉備不自己逃跑,而是帶著百姓一起,就連曹操都罵劉備愚蠢,不顧自己。
8樓:機械塵封記憶
劉備愛民。如果他不與百姓同行,每天僅走十里的路程,又怎會差點被曹操趕上,張飛也不必大鬧長板橋,難道這不是為百姓以身犯險?!
劉備行仁,否則他又怎會收留呂布,讓其屯兵沛下?
劉備三辭徐州而不入,後陶謙直至死前相托才受,百姓夾道歡迎,這難道不能說明其仁義?
劉備當年沒有根基之際,劉璋闇弱無能,念及同宗而不取其地,豈不為義?
劉備重義,否則身為蜀國君主,又怎肯為一把兄弟,親舉國之兵伐吳?
劉備仁義的故事情節
9樓:影陌影陌
有很多啊,最能得民心的也許就是在長板坡被曹操追擊的時候還能帶著一群老弱的百姓一起跑路,要知道帶著這群人對行程可是有很大的影響!
不過有個別事件也證明劉備在成立蜀國之前的仁義都是裝出來的!比如說當他得知關羽被害後,不聽諸葛亮,趙雲等的勸告,堅持對吳國出兵,而且還動用了全國的兵力,結果慘敗,使強大的蜀國一撅不振,很多人認為這是因為他和關羽之間的結義之情,其實他最心痛的是荊州的丟失,當時荊州對蜀國和吳國來說可是非常重要的軍事要地!諸葛亮的《隆中對》就說過,等佔領西川后就從漢中和荊州兩路出兵攻打曹魏,但現在被孫權搶了,他能不急嗎?
再說,就算劉備真的是因為關羽才出兵攻吳,那當時他怎麼不為百姓著想,聽諸葛亮他們的話,聯吳攻曹?
以上純屬個人意見!
10樓:最愛
劉備仁義忠厚,善於收買人心。
161年(1歲):出生於涿郡,以賣草鞋為生。
184年(24歲):應徵入伍,討伐黃巾起義軍。
194年(34歲):徐州牧陶謙病逝,劉備受託接任徐州牧。
195年(35歲):與呂布議和,駐紮小沛。
196年(36歲):呂布派兵進攻,戰敗投靠曹操。
199年(39歲):借兵滅袁術、佔徐州、反曹操。
200年(40歲):投靠袁紹,後逃亡。
201年(41歲):投靠劉表,但不為信任。
207年(47歲):三顧茅廬,請出諸葛亮。
208年(48歲):結盟孫權,赤壁之戰大敗曹操。
209年(49歲):任荊州牧,與孫權聯姻。
211年(51歲):自與副軍師龐統等入川。
214年(54歲):勸降劉璋,奪取益州,領益州牧。
215年(55歲):孫權派兵攻打荊州,後劉、孫議和,分佔荊州。
219年(59歲):攻陷漢中,進位漢中王。
221年(61歲):稱帝,國號漢,史稱蜀漢或蜀。
222年(62歲):為奪回荊州,興兵伐吳,兵敗。
223年(63歲):崩於白帝城永安宮。望採納。
劉備以仁義著稱,他到底做了什麼事情,可以稱得上是比曹操還奸詐?
11樓:92克爾蘇加德
三國演義中,劉備給多數人的印象一直是一個正人君子,愛民又惜才,幾乎無可挑剔,曹操卻是狡詐又殘忍,寧要我負天下人,不要天下人負我。但三國演義畢竟是**性質的作品,對歷史做了一些修飾,帶有主觀意識。那歷史上劉備的形象真的有這麼完美嗎?
當然沒這麼完美,他還做過一些比曹操還過分的事,其中有一件事與他愛民如子的形象大相徑庭,甚至可以說是直接從百姓手裡搶錢。這件事情發生在劉備佔領益州之後。
我們知道,任何諸侯佔領一塊地區,第一件事就是要聚攏錢財提升實力。當時的曹操是這麼做的:散盡家財招募軍隊,聯絡了十八路諸侯討伐董卓;採取了「屯田」的策略,來補充軍糧的不足。
由於當時連年災荒,糧食奇缺,以上兩個辦法並不能支撐龐大軍隊的開銷,不能完全解決問題,因此曹操組織了一支特殊部隊,命名為「摸金校尉」,盜掘古墓以籌措軍餉。
曹操的幾樣做法,使軍隊實力得到了提升,曹操也憑藉過硬的實力成了一方軍閥。然而,盜掘別人的墳墓是不被大家認可的,曹操也被世人認為奸詐。
說完曹操,我們看看劉備。劉備剛佔領益州時也遭遇了財政危機,他打算把益州的房屋和良田據為己有,因為趙雲提出建議,最終沒有落實。接著他又發行大值虛幣「直百幣」,可以兌換當時的通用貨幣五銖錢,用從百姓手裡換來的五銖錢在其他地區採辦軍用物資,之後還降低直百幣重量,導致通貨膨脹,民生不滿。
這無異於搶百姓的錢。
因此歷史上的劉備並不完美,還做過比曹操更奸詐的事。
12樓:網友
劉備為了解決行軍的錢糧問題,發行了「直百幣」,後期「直百幣」的重量一減再減,而兌換五銖錢的數量卻不變,相當於變相掠奪百姓錢財。
13樓:晗兮汐
仁不一定能成大事,雖然民心所向,但在關鍵時容不得這樣。在曹操進攻新野時,諸葛亮要劉備棄百姓而先逃,可劉備不肯硬是帶上18w平民一起上路如果當時劉綺援兵沒到那麼他們將全軍覆沒。
14樓:luu陽光的
劉備當初在為自己籌辦軍糧的時候是做了很多奸詐的事情的,當時他發行了一種貨幣來坑了很多人的錢。
15樓:不抱怨的小夥子
發行了「直百幣」,劉備曾經發行的直百幣,重量一減再減,相當於變相掠奪百姓錢財。比較狡詐了。
16樓:匿名使用者
當時劉備為了籌集軍糧,採用一種方法,就是發行大值虛幣,這種方法為他籌集了很多錢,但是也相當於搶了老百姓的錢。
17樓:匿名使用者
當時劉備並沒有很多錢,但是為了籌集軍糧,就發行了大量假貨幣,後來貨幣的價值越來月低,但是兌換的錢都是一樣的,都是從老百姓那裡坑來的錢。
18樓:檸檬玖柒
劉備為了更快地積累財富,發行了一種貨幣叫「直百幣」,「直百幣」只能在劉備統治的地區使用,而從百姓手裡換來的五銖錢可以在其他地區採辦軍用物資,所以說劉備對百姓的掠奪可以說是毫無底線的。
19樓:網友
發行大值虛幣的辦法來解決軍糧的問題,劉備就發行了一種貨幣叫「直百幣」,劉備通過這樣的方式,短短的幾個月的時間,就使府庫充足,積累了大量財富。
20樓:嫣然
劉備為了更快地積累財富,後來還把「直百幣「的重量從最初的8克一枚減少到6克一枚,後期甚至減少到了克一枚,而兌換五銖錢的數量不變。劉備對百姓的掠奪可以說是毫無底線的。
被稱為仁義之君的劉備,究竟是真仁義還是假仁義?
21樓:活寶就是不上班
被稱為仁義之君的劉備,我認為他是真仁義,因為他對自己的士兵非常的愛護,對自己的士兵也非常的信任,就像對待自己的兄弟一樣。
22樓:娛樂八卦影視說
劉備他其實是真仁義,至少對百姓是的,他能做到和百姓同吃同住,逃命的時候也不忘帶上百姓。因為關羽之死而發動夷陵之戰,所以他是真仁義。
23樓:匿名使用者
要分情況,劉備對關羽,對張飛還是蠻講真義氣的。桃園三結義,關羽,張飛遇難。他都是痛心疾首。立志報仇。但劉備在封地利益上,還是算假仁義。尤其是對同宗劉表上,借荊州上。
24樓:小夢侃文化
是真仁義,無論是對待百姓還是對待將士們劉備都十分仁義,善待百姓,在荊州逃亡數完百姓與之跟隨,在作戰時候,無數將士奮力作戰,即便是投降的**也會善待他們的家人。
25樓:三棵樹
被稱為仁義之君的劉備,我認為他是真仁義,關於被東吳殺了以後,劉備立馬舉兵伐吳,可以看到他非常注重感情。
26樓:小小錫學長
真仁義。劉備與關羽張飛成了生死之交,慧眼識珠的諸葛亮也因劉備三顧茅廬而主動出山,為蜀建業。
27樓:塵一書
真仁義,劉備待人仁厚,禮賢下士,寬以待人,素有賢名,是仁義之君。
三國中劉備的仁義體現在哪個故事當中
28樓:網友
去打吳國要被人罵意氣用事,不為百姓著想。不打吳國又要被人罵假仁義,偽君子。真是心疼劉備哇。
劉備的仁義體現在哪些事上?
29樓:薩騰駿洛俠
我覺得最能體現的是三國志的記載:"郡民劉平素輕先主,恥為之下,使客刺之。客不忍刺,語之而去。其得人心如此。"連刺殺他的刺客都能感化,還能不是仁義之人嗎。
曹操字孟德,劉備字玄德,那伍佰呢
伍佰?字去半,也就是人們常說的二百五。現代人只有姓和名,沒有字和號。曹操字孟德,劉備字玄德,五百字心得 曹操字孟德劉備字玄德伍佰字什麼 伍佰沒有字。本名吳俊霖。1.人物簡介 伍佰,本名吳俊霖,華語區知名搖滾歌手,詞曲創作人,製作人,演員,攝影家。伍佰為1992年成軍的搖滾樂團 伍佰 china bl...
曹操靠「盜墓」發家致富,那劉備又是如何「斂財」的?
三國時期的鬥爭在今天仍是津津味道。三國演義 也看了無數遍,但有一個問題相信很多人都還不明白,三國中魏國 蜀國 吳國除了江東地區的吳國是個富裕之地,魏國曹操 蜀國劉備他們倆都是白手起家,打了這麼多年戰爭他們的錢是從 來的呢?眾所周知曹操是一代梟雄,頭腦聰明,有計謀有能力。建立起來了一個偉大的魏國,曹操...
既然說臥龍鳳雛得一可得天下,那劉備兩個都得了為什麼會失敗
1 臥龍鳳雛的說法歷史上有,但並沒有說 得一可安天下 所以這是 家言,不必太當真。2 劉備在荊州時,寄寓劉表,沒有立身之地。在得到臥龍鳳雛之後,尤其是在諸葛亮的隆中對的指引之下,取荊州,定巴蜀,奪漢中,形成了鼎足三分的格局。雖沒完全興復漢室,但也絕對算不上失敗。3 至於後來蜀國的衰敗和滅亡,不能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