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北京(明清)
西安(漢唐)
南京(南朝各代, 那時叫建康或金陵)
杭州(南宋)
洛陽(北朝各代)
瀋陽(後金, 清朝入關前)
廣州(南粵王)
成都(蜀, 後蜀)
大理(在理國)
蘭州(西夏)
其它還有許多, 要翻閱歷史書。
中國歷史上統一國家或地方政權的首都。又稱都、都城、國都、京城。京都既是某一王朝的政治中心,也往往是其經濟和文化中心,因此,它的設定應該比較穩定。
但隨著國家政治、經濟的發展以及向外拓張形勢的需要,京都常常從舊都遷往更為合適的新地。在中國歷史上,不僅許多政權在自身發展中經歷了京都位置的逐步轉移,而且從整體看,歷代京都還呈現出先以東西向遷移為主,後以南北向交替的位置變換。
京都的遷移還必須考慮各種地理因素:①京都應建立在經濟發達、富饒的地區,以維持統治集團的物質需要;②京都應選擇全國居中的地理位置,或有便利的交通運輸條件,以利政令四達,制內御外;③京都應選擇憑險可守的自然條件,以使其不為外力摧毀,國家長治久安。歷史上任何政權都城位置的選擇都不可能完全符合上述三方面條件,而只能根據當時的主要矛盾,選擇相對有利的地點,所以都城的選定往往反映該時期總的形勢。
反之,都城一旦確定,也對整個國家政治、軍事、經濟的發展產生一定影響。
2樓:匿名使用者
河南、陝西、北京、江蘇!
中國每個朝代的都城都在什麼地方?
3樓:說史可還行
1、夏朝:約前2146-2023年,都城安邑,在現山西夏縣。
2、商朝:約前1675-2023年,都城亳,在現河南商丘。
3、西周:約前1029-771年,都城鎬京,在現陝西西安。
4、東周:前770-256年,都城洛邑,在現河南洛陽。
5、秦朝:前221-207年,都城咸陽,在現陝西咸陽。
6、西漢:前206-公元8年,都城長安,在現陝西西安。
7、東漢:25-220年,都城洛陽,在現河南洛陽。
8、曹魏:220-265年,都城洛陽,在現河南洛陽。
9、蜀漢:221-263年,都城成都,在現四川成都。
10、孫吳:222-280年,都城建業,在今江蘇南京。
11、西晉:265-316年,都城洛陽,在今河南洛陽。
12、東晉:317-420年,都城建康,在今江蘇南京。
13、南朝:宋(420-479)、齊(479-502)、梁(502-557)、陳(557-589),都城建康,在今江蘇南京。
14、北朝:東魏(534-550)、北齊(550-577),都城鄴,在今河北臨漳。
北魏:386-534年,都城平城,在今山西大同。
西魏(535-556)、北周(557-581)、唐朝(618-907),都城長安,在今陝西西安。
15、後梁(907-923)、後晉(936-947)、後漢(947-950)、後周(951-960),都城汴,在今河南開封。
16、北宋:960-2023年,都城開封,在今河南開封。
17、南宋:1127-2023年,都城臨安,在今浙江杭州。
18、遼國:907-2023年,都城皇都,在今遼寧。
19、西夏:1032-2023年,都城興慶府,在今寧夏銀川。
20、金國:1115-2023年,都城會寧,在今阿城(黑)。
21、元朝(1206-1368)、明朝(1368-1644)、清朝(1616-1911),都城北京,在今北京。
4樓:匿名使用者
夏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朝代。治水的大禹的兒子建立。共十三代、十六王。都城先後有:陽城(今河南登封東)、斟鄩(今登封西北)、安邑(今山西夏縣西北)等。
商。商湯滅夏後建立。建都於亳(今山東曹縣南),曾多次遷都。後有盤庚遷都於 殷(今河南安陽小屯村),因而商也被稱為殷。
周是周武王滅商後建立,建都於鎬(今陝西長安灃河以東)公元772年,周平王東遷到洛邑(今河南洛陽),歷史上把平王東遷後叫做東周,遷都前稱西周。
秦都咸陽(今陝西咸陽東北)
西漢(前漢)都長安(今陝西西安)
東漢(後漢})都長安(今陝西西安)
三國魏,都洛陽。
三國蜀漢,都成都。
三國吳,都建業(今江蘇南京)
西晉,都洛陽。
東晉都建康(今南京)
南朝宋、其、梁、陳都以建康(今南京)為都。
五胡十六國:
漢(劉淵)初都平陽,後遷都長安。
成漢(李雄)都成都、
前涼都姑臧。
後趙初都襄國,後遷都鄴。
冉魏(冉閔)都鄴。
前燕初都龍城,遷都鄴。
前秦都長安。
後秦都長安。
後燕都中山。
西燕初都長安,遷都長子。
西秦都苑川。
後涼都姑臧。
南涼初都西平後遷樂都。
南燕都廣固。
西涼初都敦煌遷都酒泉。
夏都統萬。北燕都龍城。
北涼都張掖。
代都平城。隋都大興(今西安)
唐都長安(今西安)
五代十國:後梁都汴(今開封)
後唐都洛陽。
後晉都汴後都汴後周都汴。
吳都揚州。南唐都金陵(今南京)
吳越都杭州。
楚都長沙。閩都長樂(今福州)
南漢都廣州。
前蜀都成都。
後蜀都成都。
荊南都荊州(今湖北江陵)
北漢都太原。
宋: 北宋都開封。
南宋都臨安(今浙江杭州)
元都大都(今北京)
明初都南京,成祖起遷都北京。
清都北京。
5樓:匿名使用者
並不是夏,夏是第一個國家,並不是朝代,秦朝是第一個朝代,建立了基本的**集權制度。定都咸陽。
歷史上當做朝代都城最多的城市是**
6樓:其人如玉
洛陽。最少有夏、商、西周、東周、東漢、曹魏、西晉、北魏、隋、唐、後梁、後唐、後晉等13個朝代在洛陽建都,歷時2023年,使洛陽成為中國歷史上建都時間最早、朝代最多、建都歷史最長的古代都城。
中國南方的省哪個省的城市最適合做首都呢?
7樓:匿名使用者
中國可以做首都的城市很多,但云貴的城市是最不適合的,山高路險,經濟欠發達。適合的城市在中部、東部和南部沿海一線。
8樓:匿名使用者
南京,東連滬杭,西望重鎮武漢,交通便利,水系發達,土地承載力大,有足夠的文化底蘊。
9樓:tyw小海
以前是南京,現在不一定,沒說遷 都的事,武漢,長沙,成都都可以。
10樓:匿名使用者
中國對於首都看的太重了,很多國家的首都既不是國內最大的城市也不是經濟最發達的地區。我覺得武漢最合適。
11樓:苦人兒
如果建在鄭州怎麼樣?
中國每個朝代的都城都在什麼地方
12樓:海東青
秦(咸陽)漢(長安、洛陽)魏(洛陽)晉(洛陽、建康)(南朝四代也在建康,今南京)隋(長安)唐(長安、洛陽)宋(開封)元大都(北京)明(南京、北京)清(盛京、北京)
中國歷史上都哪些地方定為首都
13樓:九鷹飛月
夏朝 都城在陽城,今河南登封。
商朝 都城在亳,今河南商丘北,商王盤庚遷都到殷,今河南安陽。
西周 都城在鎬京,今陝西西安。
東周 都城在洛邑,今河南洛陽。東周分春秋和戰國兩個時期秦朝 都城在咸陽,今陝西咸陽東北。
西漢 都城在長安,今陝西西安西北。
東漢 都城在洛陽,今河南洛陽東。
三國魏的都城在洛陽,今河南洛陽東;蜀的都城在成都,今四川成都;吳的都城在建業,今江蘇南京。
西晉 都城在洛陽,今河南洛陽東。
東晉 都城在建康,今江蘇南京。
南北朝 南朝經歷的宋、齊、梁、陳四個朝代的都城都在建康,今江蘇南京北朝 北魏建都平城,今山西大同東北。
隋朝 都城在大興,今陝西西安。
唐朝 都城在長安,今陝西西安。
五代 梁、漢、周的都城在今河南開封。
北宋 都城在東京,今河南開封。
南宋 都城在臨安,今浙江杭州。
元朝 都城在大都,今北京。
明朝 都城在應天,今江蘇南京。
清朝 初期都城在盛京,今遼寧瀋陽,後期都城在北京。
14樓:現實版迷茫一代
北京,洛陽,西安,金陵,開封,杭州,此為六朝古都。鄴城,此為「三國故地,六朝古都」,先後為曹魏、後趙、冉魏、前燕、東魏、北齊六個朝代都城。國有大國,有小國,春秋戰國時期,五代十六國時期,各地為王,都城眾多。
15樓:匿名使用者
我國七大古都:北京,開封,南京,杭州,西安,洛陽,安陽。建都最長的是西安,最早的是安陽。
16樓:網友
北京,西安,洛陽,杭州,開封,安陽,南京。
17樓:匿名使用者
西安、南京、洛陽、北京、開封、杭州、安陽、鄭州、大同。
18樓:匿名使用者
我就知道開封,西安這兩個地方,希望對你有幫助。
19樓:匿名使用者
瀋陽 西安 洛陽 北京 南京 武漢 廣州。
20樓:慢慢傲
洛陽,南京,北京,西安,
21樓:匿名使用者
北京、南京、開封、杭州等。
歷史上當做朝代都城最多的城市是**?
22樓:匿名使用者
從史書的記載上看,至少有夏、商、西周、東周、東漢、曹魏、西晉、北魏、隋、唐、後梁、後唐、後晉等13個朝代在洛陽建都,歷時152年,使洛陽成為中國歷史上建都時間最早、朝代最多、建都歷史最長的古代都城。
23樓:匿名使用者
西安!
西安古稱長安,歷史悠久。「長安自古帝王都」,自周朝起,又有秦、漢、隋、唐等共13個朝代在此定都,是中國六大古都(北京、西安、洛陽、開封、南京、杭州)之首,也是中國古都之中建都最早、朝代最多、時間最長的都城,並與世界名城雅典、開羅、羅馬並稱為世界四大古都。
24樓:匿名使用者
西安,如果我沒記錯的話是12朝古都。
中國曆朝馬車都是什麼樣子,中國歷史上第一架馬車是哪個朝代的?
商朝殉馬坑。旅遊世界 雜誌 西周青銅錯銀天子駕六馬車 春秋時期錯銀馬車 戰國青銅馬車 秦兵馬俑銅馬車 漢畫像石中的馬車 三國時期的馬車 南北朝陶馬車 唐朝早期紫銅鎏金馬車 五代十國時期的馬車 宋朝清明上河圖中的馬車 元代陶馬車 明朝洪武年間的馬車 清朝末期的馬車。bh 中國歷史上第一架馬車是哪個朝代...
中國歷朝歷代都修長城,為什麼李世民偏偏不修呢
因為唐朝不需要修建長城也能抵禦外來的侵略。長城是秦朝開始修建的建築物,修建長城的目的就是為了抵禦匈奴人的進攻,長城是多種防禦工事所組成的一個完整的防禦工程體系,很大程度上抵禦了外來民族的入侵。歷朝歷代都對長城進行了修繕,隋朝對長城進行了大大小小五次修繕,明朝也對長城進行了大規模的擴建,現在我們看到的...
歷朝各代的皇帝都是打下天下的?玉皇大帝是公投的嗎
據 歷代神仙通鑑 卷一中記載 至昊天界,有國名光嚴妙樂國,其國王名淨德時王,妻寶月光王后,惟以仁慈側隱加之國人,躬行五嶺未嘗少懈,直使民安物阜災害不興。但以年老無子為不足。二真一入其境即知其誠心向道。勇猛黃老 即中黃子,初開天地時五老之一 曰 因緣在是矣。元始曰 若以清虛至真之氣投聖德仁厚之身,託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