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看電影絕對沒用,電影多是虛構過的。
如果你不想背書,就去找紀錄片看吧,紀錄片相對比較真實。
比如古代史的可以看中華文明,復活的帝國,等等,可以找到很多。
近代史也可以找到抗美援朝的紀錄片。
世界史可以找《大國的崛起》看看。
但是建議你最好還是老老實實地背書。
2樓:匿名使用者
《甲午戰爭》或者你從網上搜尋下看看 最好是找紀錄片 不是說沒效果 效果不會 很大而已 畢竟每部電影都是反應的一個事件或者一個很短暫的歷史片段 建議還是多看書!
3樓:紫汐汐
我覺得考試看紀錄片跟電影沒什麼用啊 考都不考電影裡的東西 還是把書通讀一遍的好 有個印象都不錯的 做做題 起碼選擇題要把握好啊 做熟了也不錯的。
4樓:林蘇先生
看電影是沒用的,要多看書,雖然很無聊也很麻煩,但是你只要找到好的方法就會記得很快,方法是自己找的,別人的方法不一定適合你,你要找對自己適用的方法就能記住了 。呵呵和~~~
5樓:網友
考試不是瞭解歷史 而是能背下書上的觀點而已。
你要找電影或是紀錄片的話 基本沒什麼用 那隻能讓你瞭解有過這麼一段事件 產生自己的觀點。
6樓:湖州才子
沒有用的。紀錄片太過膚淺高考用不到。
還是看看課本吧。
如果先看看就看。
虎門銷煙。
7樓:創作者
建議你最好還是老老實實地背書。
另外多做題,把錯誤的題寫在一個本子上,然後經常拿出來背背。效果奇好!
8樓:段宛亦
多看看歷史課本後面的大事年表,記好他們的時間,再擴充套件著看課本內的內容。
9樓:網友
沒用的,不如多做幾道題。
高中歷史
10樓:情幻漫
答案:c解析:考查春秋戰時期的農業經濟。
從題幹可知,鐵製農具應用比較普遍,說明生產力的發展。a項「秋七月,初稅田」反映的是初稅畝制度的實行,這一制度在春秋戰國時期實行;b項「除井田,民得買賣」 反映的是井田制的廢除,這一制度在春秋戰國時期廢除;d項「宗廟之犧,為畎畝之勤」 反映的是牛耕流行於世,,牛耕的流行同樣是在春秋戰國時期。c項「庶人食力,工商食官」是商周時期的商業制度,與題干時間不符,因此不包括。
其他問題的:
1)「牛耕、鐵犁關牛耕什麼事?」我不明白什麼意思?
2)「庶人食力,工商食官」 的解釋:庶民,在這裡指擁有自己土地的農夫,他們靠自己種地為生。工商,在當時是由國家運營的,用現在的話來說,那就是國營企業,這種被稱為「百工」的階層,為國家效勞和工作,並有國家發放的工資領。
3)是的。自耕農經濟是產生於春秋時期,隨著鐵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廣,自耕農經濟產生。
11樓:sleeping憨小豬
根據2023年山東省高考壓軸卷文科綜合歷史卷-答案解析。
題中材料的意思是鐵製農具的廣泛應用使得生產力大大提高因此土地的開墾範圍超出了原來的井田制之下的範圍出現了許多私田同時也帶來了賦稅制度的變革。結合四個選項a、 b、d三項都符合題意c項庶人依靠出賣勞力生活,工商依靠服務官府的所得而生活和題乾的關聯不大。故選c。
12樓:i玖
d,第二問,鐵農具的出現推動了農業的發展,促進了農業生產力的提高?而鐵梨、牛耕就是鐵農具中的代表,因此出現了牛耕,並促進農業發展。
13樓:匿名使用者
不看歷史都知道c是定律現在也是如此。
高中歷史
14樓:匿名使用者
因為朱熹是客觀唯心主義,所以既承認理,又承認氣,理一氣二( 張理在氣先 ,調意識第。
一、物質第二 ),理在心外,要通過「格物」而「致知」,①符合朱熹;
王陽明是主觀唯心主義,強調心外無物,心即理。②③符合王陽明。
是客觀唯心主義,是朱熹的觀點,故排除;④是王陽明的主觀唯心主義主張,故也應排除;兩者思想的本質都是唯心主義,所以②是共性,兩者都為統治階級服務,所以③是共性;因此正確選項是b。
15樓:網友
利用排除法,1和2明顯錯誤。
16樓:光君
首先可以用排除法做這題。1,3分別是程朱理學和陸王心學的典型觀點。所以可得出答案b。
也還可以從二者都是唯心主義{前者是客觀唯心,後者是主觀唯心}所以必然強調意識是本原。同時二者都屬於理學範疇所以必然是從封建統治者角度出發,儘管二者在學術上是有分歧的,但都強調道德對社會的規範,目的都在於維護統治秩序。
高中歷史
17樓:蓼花秋
你好,就我的理解,這個材料是想凸顯封建制下的貴族,重秩序、尊傳承的行為特徵,而不是一般泛指社會高層和底層之間的行為模式區分。
畢竟封建制下的社會國家結構和官僚制下的國家社會架構有著非常明顯的區別。
答案d所說的,社會呈現出非常嚴格的等級秩序,這個答案放在**和任何時候,都是成立的,雖然不能說那是錯誤的,但答案d對於荀子所說的那段材料,沒有明顯的針對性和關聯性。
希望以上能幫到你。
18樓:小斑馬
這段話主要是說明了古代的社會家庭存在形式,只有貴族才有資格。
19樓:cb大帝
因為材料都是在講宗廟,「宗廟」顯然跟「宗法制」有關,相較「等級」更加貼切材料。。
老師跟我們說如果遇到有兩個都可以選的話,就選最好的、最符合材料的那個。。
高中歷史
20樓:匿名使用者
選b這條題目並不是很難,翻一下書本,歷史必修1,不知道我們書本同不同,在講羅馬法那一課:公元5世紀中期,在平民反對貴族的鬥爭中,羅馬制訂了《十二銅表法》。
公元前5世紀後面就是公元前4世紀,很簡單的常識,也就是此案件發生在《十二銅表法》制定以後。
然後再看其它選項。
a未成文的習慣法(到公元前4世紀已經不存在)c萬民法是公元3世紀的。
d.《查士丁尼民法大全》(公元6世紀制定)
21樓:網友
b,連這個都不懂的話,就不用選歷史了。
高中歷史
22樓:匿名使用者
聯俄容共是孫文晚年所推動,引入外援改造中國國民黨,建立黨軍的政策。
教材上原句是:「新三民主義與中國共產黨民主革命綱領的若干基本原則是一致的,這是國共兩黨合作的政治基礎。」當時的中共單槍匹馬、勢單力薄,所以要聯合當時還算革命的國名黨,並且採取了黨內合作的形式,即共產黨員以個人身份加入加入國民黨。
理解了國共第一次合作的背景和合作形式,就能理解教材上的這句話,實際上是說明為什麼當時中共能接受國民黨的新三民主義並與之合作了。所以,這句話的正確含義就是:新三民主義是國共兩黨合作的政治基礎。
a肯定錯。我個人覺得選c.
合作是要靠雙方共同合作的,他應該是給共產黨指明瞭方向即建立統一戰線。
23樓:路過就不在回頭
b 注意題干時間是「2023年12月1日」,材料中陳獨秀認可資產階級的革命性,實際希望說明國共合作的必要性。
24樓:匿名使用者
1、新航路開闢。
2、新航路開闢後,英國進行了殖民擴張、工業革命等,打敗西班牙、荷蘭、法國,18世紀中後了確立了「日不落帝國」霸主地位,,形成了以英國為中心的世界市場,英鎊確立霸主地位。
—1933經濟危機; 二戰的教訓; 美國經濟超過英國、位居第一; 頓森林體系;
25樓:掌青燈手握古卷
牙爾塔體系 也就是二戰結束後美國等戰勝國制定的一些條約。
高中歷史
26樓:小巫女林小寒
c錯。 東歐局勢仍然緊張,羅加諾公約被認為為2023年至2023年期間西歐各國關係之改善提供基礎。所以並非是歐洲戰爭與和平年代的分水嶺。
a對。b對。 洛迦諾公約的簽訂,是協約國在歐洲安全問題上對凡爾賽體系所做的又一次較大調整。
它暫時緩解了歐洲安全問題,改善了協約國尤其是法國同德國的關係,使歐洲國際關係進入了相對穩定時期,併為道威斯計劃的繼續實行和20年代中後期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
d對。 公約簽訂的結果,使法國受到削弱,喪失作為戰勝國對德國的制裁權,自身安全需要英、意的保證。德國是主要受益者,取得與法國平等的地位,為其恢復政治大國奠定基礎。
27樓:孤窗寒雪
c.不能肯定的說是分水嶺。
2023年,德國極端民族主義再抬頭;希特勒上臺後,不再受《洛迦諾公約》的約束,隨即發動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所以不能肯定的說是分水嶺。
高中歷史變法問題,關於高中歷史戊戌變法的一個問題!!
相同點 都順應了歷史發展的潮流,都促進了政權的封建化,都遇到守舊勢力的反對和阻礙,結果都取得了成功。不同點 側重點不同 商鞅變法側重於富國強兵 而北魏孝文帝改革側重於制度的更新 遷都和移風易俗。目的不同 商鞅變法是為了實現富國強兵以在兼併戰爭中取得優勢地位 北魏孝文帝改革是為了緩和社會矛盾,改變鮮卑...
高中歷史政治制度問題,高中歷史問題
你好!選d 宗法制 嫡長子繼承製是古代最重要的繼承製度。a,只是講的禮樂制度,在天子建國 諸侯立家等不能體現,因為這裡主要是講繼承製度,從材料 大夫有貳宗,士有子弟 看出。沒有體現繼承製度。b與題意無關,這只是說明天子權利高度集中。沒有體現繼承製度。c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只是分析個人和家 國之間的關...
怎麼學好高中歷史,如何學好高中歷史?
學好高中歷史的方式如下 1 熟悉教材。歷史屬於文科,所以高一提高歷史成績的方法,就是背書。教材中的知識點是學好歷史的基礎,特別是歷史大事年表也要仔細背背,時間和歷史事件順序都要記好了,這樣才能記得又快又牢。要反覆看教材,每個知識點都要背熟。可以合上書回憶各章節的內容,以此來檢驗自己的掌握程度,如果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