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陵之戰有多殘酷?夷陵之戰是誰和誰打的

2023-09-17 13:09:26 字數 5006 閱讀 9449

1樓:元皮說

夷陵之戰有多殘酷?本以為死的都是小兵,其實損失的都是蜀國精銳。

夷陵之戰是劉備在失掉荊州之後對東吳發起的一場大戰,劉備親自率領大軍出征,打的東吳節節敗退,但是到了夷陵這個地方,被陸遜火燒連營八百里,將蜀軍打的大敗而歸。夷陵之戰有多殘酷?本以為死的都是小兵,其實損失的都是蜀國精銳。

夷陵之戰<>

荊州地區一直都是蜀吳之間的爭議地區,當年劉備借荊州,有借無還。孫權一直想要將荊州奪回來。而東吳終於等來了一次機會,關羽率領大軍進攻樊城,呂蒙趁機從後方白衣渡江奪取荊州,斷了關羽的後路,還一鼓作氣抓住了關羽,斬首送給曹操。

這讓不久前在漢中打敗曹操的劉備非常惱火,於是他決定整頓兵馬,討伐東吳,最終在夷陵之戰中大敗。

在夷陵之戰中,蜀漢折損了大量兵馬,幾乎讓蜀軍的中堅力量損失殆盡。很多讀者都知道蜀國損失很大,但是其慘烈程度是大多數讀者沒能想到的。後期蜀國青黃不接,很大原因就是夷陵之戰讓蜀國剛剛崛起的新一代力量損耗殆盡。

劉備發動夷陵之戰,沒有帶多少老將,張飛原本是要跟隨,但是在起兵前被部下殺死了。當時蜀軍有馮習、張楠、傅彤、向寵、馬良等人才,都是蜀國的棟樑。劉備由於不熟悉地形,再加上小看了陸遜,被東吳軍隊偷襲得手,一時間大亂。

馮習、張楠、程畿、傅彤等人盡皆戰死,受到諸葛亮大力讚賞的白眉馬良,也在這場夷陵之戰中身亡,向寵拼死保護劉備撤退到白帝城。當時蜀國第二代武將、謀士盡數陣亡,直接讓蜀國青黃不接,加速了蜀國的滅亡。

2樓:塵一書

月黑風高的晚上,濃煙滾滾,劉備的營地多處**,剎那火光沖天,喊殺聲,搏鬥聲,士兵們爭相奔逃,睡夢中驚醒突然就變了刀下鬼,踐踏死傷無數。

3樓:娛樂八卦影視說

這場戰爭,蜀國士兵死傷無數,劉備手下大將基本已經折損完了,陸遜用火攻,導致蜀國士兵們屍橫遍野,可以說是劉備帶兵以來**最嚴重的一次。

4樓:網友

三國志陸遜傳》記載:「其舟船器械,水步軍資,一時耗盡,屍骸漂流,塞江而下。」這一戰使得蜀漢精銳盡失。「蜀中無大將,廖化為先鋒。」這句話最能體現蜀漢人才緊缺。

夷陵之戰是誰和誰打的

5樓:俞湛英

夷陵之戰是劉備和陸遜打的。

夷陵之戰(又稱彝陵之戰、猇亭之戰)是發生於三國時期的一場戰役。

劉備以替關羽報仇為由,揮兵征戰東吳,孫權求和不成後,一面向曹魏求和,一面派陸遜率軍應戰。陸遜用以逸待勞的方法,與蜀軍相持而戰,最後於夷陵一帶打敗蜀軍。

該戰役是中國古代戰爭史上一次著名的積極防禦的成功戰例,也是三國「三大戰役」的最後一場。這三大戰役就是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夷陵之戰。

戰役原因:東吳孫權占領了荊州,破壞了諸葛亮的隆中戰略(《隆中對》:「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國,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資將軍,將軍豈有意乎?

益州險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業。劉璋暗弱,張魯在北,民殷國富而不知存恤,智慧型之士思得明君。將軍既帝室之胄,信義著於四海,總攬英雄,思賢如渴,若跨有荊、益,保其巖阻,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好孫權,內修政理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於秦川,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

誠如是,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矣。」)使劉備不具備統一的條件,劉備若想滅曹魏或者滅孫吳,依照《隆中對》,他必須奪回荊州,否則他只能依靠蜀道難割據一方。劉備無論是為了自己的帝業,還是報國仇家恨,他都需要奪回荊州,但由於他過於急切的想奪回荊州,在蜀國沒有做好準備的情況下,劉備就匆忙發兵導致戰役失敗。

夷陵之戰雙方兵力多少

6樓:名字太難起了

夷陵之戰雙方兵力是劉備三萬人,孫權五萬人。

西元221年7月,劉備親率蜀漢軍隊數萬人,對吳國發動了大規模的戰爭。當時,兩國的國界已西移到巫山附近,長江三峽成為兩國之間的主要通道。

劉備派遣將軍吳班、馮習、張南率領約三萬人為先頭部隊,奪取峽口,攻入吳境,在巫地擊破吳軍李異、劉阿部,占領秭歸。

為了防範曹魏乘機襲擊,劉備派鎮北將軍黃權駐紮在長江北岸,又派侍中馬良到武陵活動,爭取當地部族首領沙摩柯起兵協同蜀漢大軍作戰。

孫權在面臨蜀軍戰略進攻的情況下,奮起應戰。他任命右護軍、鎮西將軍陸遜為大都督,統率朱然、潘璋、韓當、徐盛、孫桓等部共五萬人開赴前線,抵禦蜀軍。

夷陵之戰的影響:

夷陵之敗讓新建的蜀漢政權受到沉重的打擊,不僅損失大量士兵與物資,還有多名將領陣亡。而隔年君主劉備的死亡更讓這個建立在他名望之上的國家搖搖欲墜,國內叛亂四起。丞相諸葛亮花了約5年的時間才能重建軍隊與彌平這些叛亂,並讓國力提公升到可以對外出兵的地步。

這場戰役之後近四十年的時間內,三國互相之間的疆域基本保持不變,吳蜀重修於好的聯盟再也沒有發生動搖,三國局勢出現穩定的對峙,夷陵之戰也因此被認為是前後三國的分界點之一。

7樓:中國四毛

夷陵之戰蜀國投入兵力5萬,孫權投入兵力5萬。

夷陵之戰,又稱彝陵之戰、猇亭之戰,是三國時期蜀漢昭烈帝劉備對東吳發動的大規模戰役,是中國古代戰爭史上一次著名的積極防禦的成功戰例,也是三國「三大戰役」的最後一場。章武元年(221年)七月,也就是劉備稱帝三個月後,劉備以替名將關羽報仇為由,揮兵東征東吳孫權,氣勢強勁。孫權求和不成後,決定一面向曹魏求和、避免兩線作戰,一面派陸遜率軍應戰。

陸遜用以逸待勞的方法,阻擋了蜀漢軍的攻勢,更在章武二年(222年)八月夷陵一帶打敗蜀漢軍。夷陵之戰的慘敗,是蜀漢繼關羽失荊州後又一次實力大損。

此戰雖然是吳國獲勝,但由於**《三國演義》主要是描寫蜀漢,所以很多部分為偏袒蜀漢而作出改寫,如下:

1、甘寧與黃忠早在夷陵之戰前病死,甘寧非為蠻將沙摩柯所射殺,黃忠也並非因逞強出擊而中潘璋的埋伏陣亡 。

2、朱然與潘璋等數位知名的吳國將領實在夷陵之戰中立下戰功,演義中則被寫成戰死於此戰。亦因此造成之後東吳對曹魏的江陵之戰沒有撰寫。

3、傅士仁與糜芳投降東吳後並未逃回蜀漢,也未殺馬忠,然而在演義中被描寫兩人見情況不對勁便殺死馬忠逃回蜀漢,遭劉備處刑。範疆與張達同理。

4、陸遜退兵是認為曹魏會趁隙攻擊而退兵,並非演義中的遭迷宮八陣圖所困無法追擊。

5、蜀軍並非七十萬人,而是約五萬。吳軍非二十萬人(累加),而是五萬。

8樓:網友

未有明確歷史記載,孫權向曹丕的報告中說劉備有先鋒軍4萬。按照古代先鋒軍一般佔總兵力1/10到3/10的比例猜測,據此猜測蜀軍總兵力應該在12萬以上。而作為被打一方的孫權,應該是傾全國之兵來應戰。

而當時蜀國可以動用的總兵力大約15萬,東吳可以動用的總兵力25萬。考慮到劉備可能會留幾萬兵力在漢中一帶布防,孫權也可能會留幾萬兵力在江夏、柴桑、建業一帶布防。

所以我認為劉備投入兵力大約12萬,孫權投入兵力大約20萬。

夷陵之戰,真的是以少勝多嗎?真實史實是怎樣的?

9樓:宇靈小

夷陵之戰,真的是以少勝多嗎?真實史實是怎樣的?夷陵之戰不是以少勝多,這場戰役是三國時期的三大戰役之一,參戰雙方分別是蜀漢和東吳,而且蜀漢是和五溪蠻夷聯手對戰東吳,當時蜀漢兵力四萬多,加上五溪蠻夷就有五萬多,東吳也是出兵五萬多,所以雙方在兵力上是同等的。

夷陵之戰發生在221年,也就在劉備稱剛好三個月,他以為關羽報仇為由發動了夷陵之戰,孫權本想求和,可惜劉備在痛失關羽後,心裡對東吳怨恨頗深,自然不會答應孫權的求和。夷陵之戰是三國時期蜀漢帝劉備對東吳發動的大規模戰役,是中國古代史上一次著名的積極防禦的成功戰例!雙方的兵力情況是:

劉備發兵三萬,再加上沙摩柯的蠻夷軍隊2萬,總計五萬人,水陸並進,向東吳殺來。孫權向劉備求和不成,令陸遜為大都督,統兵五萬抵抗劉備的進攻!看來,雙方的兵力基本相當,陸遜打敗劉備並不是以少勝多,而是旗鼓相當!

<>歷史上真實的夷陵之戰,其實和網上的傳言差不多,但在兵力總數上,差別最大,網上說有70萬,其實只有4萬左右,具體什麼情況,接著看。夷陵之戰是劉備為了收復荊州而發動的。由於關羽失去了荊州,荊州就落入了吳國的手中。

劉備失去了他的後方,只剩下益州和漢中。荊州本來就是名義上向東吳借的,所以不能以收復荊州的名義。後來劉備以為關羽報了仇,就派兵去攻打吳國。

這次劉備可以說是發動了全國的力量了!劉備說:"我不知道。

以上就是針對問題做得詳細解讀,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如果還有什麼問題可以在評論區給我留言,大家可以多多和我評論,如果**有不對的地方,大家也可以多多和我互動交流,如果大家喜歡作者,大家也可以關注我哦,謝謝。

夷陵之戰對後來有什麼作用呢?

10樓:重拾真愛

夷陵之戰對後來影響巨大,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夷陵之戰使蜀漢元氣大傷,只能偏安一隅。

2.夷陵之戰後促使了孫劉再次結盟。

3.夷陵之戰奠定了三國邊界,三國之間維持了平衡。

夷陵之戰是三國時期非常著名的戰爭,這場戰爭讓蜀漢付出了巨大的代價,蜀漢的皇帝劉備,也因為戰爭失利,最後病死在白帝城。而東吳在夷陵之戰後,為了自保選擇和蜀漢二次結盟,共同對抗曹魏,從此三國持續了幾十年的穩定。<>

蜀漢原來擁有荊州和益州兩地,並且戰勝了曹操,取得了漢中這塊地盤。蜀漢正值國力上公升階段,沒有想到荊州遭到了東吳偷襲,荊州守將關羽被殺。關羽是劉備的結拜弟兄,荊州是蜀漢的戰略要地,劉備為了報仇,動用了蜀漢半數兵力發動了夷陵之戰,沒有想到被打敗,從此蜀漢元氣大傷,只能在益州偏安一隅。

夷陵之戰雖然東吳取勝,但是東吳也消耗了很多國力,蜀漢更是在這場戰爭中失去了半數兵力,損失了很多將領,兩個國家的實力都有所下降。為了生存東吳和蜀漢不得不再次結盟,共同對抗曹魏。夷陵之戰間接促成了孫劉的二次結盟。

夷陵之戰之前三國之間領土並不明確,經常互相征伐,但是夷陵之戰後,三國邊界開始清晰,領地劃分明確,在夷陵之戰後的幾十年,三國的領土沒有太大變化。夷陵之戰奠定了三國的邊界,三國局勢出現了穩定,互相之間維持了平衡。

11樓:劉心安兒

有特別大的作用,而且這場戰爭也是曹操和袁紹之間的戰爭,也是一場以少勝多的戰役,然後幫助劉備奪取荊州,奠定了物質基礎理論基礎。

12樓:巨集盛巨集盛

夷陵之戰影響了三國的發展,也標志著祖國從強盛走向了衰敗,還影響了東吳和蜀漢的結盟,也影響了三國的發展,影響了三國鼎立。

夷陵之戰與彝陵之戰,到底是夷陵之戰還是彝陵之戰

夷陵之戰和彝陵之戰都是一樣的,就是陸遜vs劉備,陸遜火燒連營成功,決定了夷陵之戰蜀敗吳勝的結果,是三國的三大戰役之一.說得對,又稱猇亭之戰.一樣,同一個戰役不同的說法。夷陵之戰,又稱彝陵之戰 猇亭之戰。到底是夷陵之戰還是彝陵之戰 夷陵和彝陵是一個地方,在湖北宜昌東。最初稱夷陵,秦時改稱巫縣,吳後改為...

夷陵之戰對歷史的影響,你有哪些瞭解?

在義陵戰役中,蜀國損失了20萬兵力,而東吳則損失了7萬兵力。根據史實,根據後人的計算,西南部的野蠻人大約有5 6萬人,而東吳的野蠻人大約有5萬人,所以雙方可以說是平等的。劉備戰敗得很慘,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他作為進攻方走了很長的路,而東吳方面只需要防守。劉備個人對出兵的不滿違反了軍事戰略家的大禁忌 錯誤...

夷陵之戰後的蜀漢,樂毅破齊之後的齊國,誰還有一統天下的可能

剛開始的時候,其實都有統一天下的可能性,只不過自己敗壞完了。我認為,齊國還有秦國能夠一統天下的可能,因為秦國是比較厲害的。當時天下四分五裂,並沒有一個很好的政權能一統天下。我個人覺得沒有過人的才能的話,想一統天下可能性不大。只要國家中人才輩出,同心協力,都可以成為統一天下可能。其實亂世出人才,確實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