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陵之戰與彝陵之戰,到底是夷陵之戰還是彝陵之戰

2022-09-15 17:20:30 字數 3471 閱讀 4457

1樓:花哭花絮飛

夷陵之戰和彝陵之戰都是一樣的,就是陸遜vs劉備,陸遜火燒連營成功,決定了夷陵之戰蜀敗吳勝的結果,是三國的三大戰役之一.1樓說得對,又稱猇亭之戰.

2樓:匿名使用者

一樣,同一個戰役不同的說法。

3樓:吳子漁

夷陵之戰,又稱彝陵之戰、猇亭之戰。

到底是夷陵之戰還是彝陵之戰

4樓:英雄多少無奈

夷陵和彝陵是一個地方,在湖北宜昌東。最初稱夷陵,秦時改稱巫縣,吳後改為西陵,晉又改回夷陵。歷史、文學著作記述此事,有的寫「夷陵之戰」有的寫「彝陵之戰」。

《三國演義辭典》[彝陵]這一詞條,明確釋為:"縣名。即夷陵。

屬荊州南郡。故城址在今湖北宜昌東。"

辭典詞條記:《辭海》[夷陵]:"古邑名。

戰國楚邑。在今湖北宜昌市東南。"《新華詞典》[彝陵之戰]:

"即猶亭之戰。三國時吳蜀爭奪荊州的重要戰役,自巫峽至彝陵(今湖北宜昌東)……"。無論作"夷陵"還是"彝陵",指的都是同一個地方,即湖北的宜昌。

彝陵之戰和吳蜀之戰是同一件事嗎?

5樓:匿名使用者

不是同一件事。

吳蜀之戰是指三國東吳和蜀漢的戰爭,這場戰爭包括奇襲荊州和彝陵之戰兩個階段:

1、奇襲荊州: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劉備大將關羽向曹操樊城發動進攻。孫權與大將呂蒙商定,在關羽攻取樊城時,乘機襲其根據地荊州。

最終擒殺關羽,佔據全部荊州,實現了"全據長江"的戰略設想。

2、夷陵之戰:又稱彝陵之戰、猇亭之戰,劉備為報關羽之仇,不顧諸葛亮等人的勸阻,親率大軍攻吳。孫權聞劉備將來伐,遣使求和,備不許。

結果,章武二年(222年)八月東吳在夷陵一帶打敗蜀漢軍,守住了荊州,而蜀漢受到重創,元氣大傷。此戰兩國實力都受到影響,但也為雙方日後消除矛盾、共同抗魏奠定基礎。(有關資料參考網路)

彝陵之戰取勝的是誰

6樓:閒擲葡萄

吳國得勝,蜀漢元氣大傷夷陵之戰,又稱彝陵之戰、猇亭之戰,是三國時期蜀漢昭烈帝劉備對東吳發動的大規模戰役,是中國古代戰爭史上一次著名的積極防禦的成功戰例,也是三國「三大戰役」的最後一場。章武元年(221年)七月,也就是劉備稱帝三個月後,劉備以替名將關羽報仇為由,揮兵東征東吳孫權,氣勢強勁。孫權求和不成後,決定一面向曹魏求和、避免兩線作戰,一面派陸遜率軍應戰。

陸遜用以逸待勞的方法,阻擋了蜀漢軍的攻勢,更在章武二年(222年)八月夷陵一帶打敗蜀漢軍。夷陵之戰的慘敗,是蜀漢繼關羽失荊州後又一次實力大損。

7樓:子諭曰

吳國。夷陵之戰,又稱彝陵之戰、猇亭之戰,是三國時期蜀漢昭烈帝劉備對東吳發動的大規模戰役,是中國古代戰爭史上一次著名的積極防禦的成功戰例,也是三國「三大戰役」的最後一場。章武元年(221年)七月,也就是劉備稱帝三個月後,劉備以替名將關羽報仇為由,揮兵東征東吳孫權,氣勢強勁。孫權求和不成後,決定一面向曹魏求和、避免兩線作戰,一面派陸遜率軍應戰。

陸遜用以逸待勞的方法,阻擋了蜀漢軍的攻勢,更在章武二年(222年)八月夷陵一帶打敗蜀漢軍。夷陵之戰的慘敗,是蜀漢繼關羽失荊州後又一次實力大損。

8樓:歷史大勇哥

取勝的是東吳孫權,主要是陸遜的功勞。西蜀劉備慘敗,託孤白帝城。

彝陵之戰的簡介

9樓:匿名使用者

東吳孫權佔領了荊州,破壞了劉備的隆中戰略(《隆中對》說「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國,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資將軍,將軍豈有意乎?益州險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業。劉璋闇弱,張魯在北,民殷國富而不知存恤,智慧之士思得明君。

將軍既帝室之胄,信義著於四海,總攬英雄,思賢如渴,若跨有 荊、益,保其巖阻,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好孫權,內修政理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於秦川,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誠如是,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矣。」),使劉備不具備統一的條件,劉備若想滅曹魏或者滅孫吳,依照《隆中對》來說,他都必須奪回荊州,否則他只能依靠蜀道難割據一方。

劉備無論是為了自己的帝業,還是報國仇家恨,他都必須奪回荊州,但是由於他過於急切的想奪回荊州,在蜀國沒有做好準備的情況下,劉備就匆忙發兵了。

彝陵之戰簡介 ???

10樓:一這膩

夷陵之戰,又稱彝陵之戰、猇亭之戰,是三國時期蜀漢昭烈帝劉備對東吳發動的大規模戰役,三國「三大戰役」的最後一場。章武元年(221年)七月,也就是劉備稱帝三個月後,劉備以替名將關羽報仇為由,揮兵東征東吳孫權,氣勢強勁。孫權求和不成後,決定一面向曹魏求和、避免兩線作戰,一面派陸遜率軍應戰。

陸遜用以逸待勞的方法,阻擋了蜀漢軍的攻勢,更在章武二年(222年)八月夷陵一帶打敗蜀漢軍。夷陵之戰的慘敗,是蜀漢繼關羽失荊州後又一次實力大削,此後,蜀漢成為三國中最弱小的一國。

11樓:沙漠也長草

你好!彝陵之戰又稱夷陵之戰、猇亭之戰。夷陵猇亭之戰是三國史上三大戰役之一,這三大戰役就是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夷陵之戰。

交戰雙方:劉備、孫權

爆發於公元222年,是三國時期吳國(孫權)和蜀漢(劉備)為爭奪戰略要地荊州八郡而進行的一場戰爭,也是中國古代戰爭史上一次著名的積極防禦的成功戰例。

三國時期吳、蜀兩國之間爭奪荊州的重要戰役.因交戰於夷陵(今湖北宜昌東南),史稱夷陵之戰;又因最後決戰於猇亭(今湖北宜都北),亦稱猇亭之戰.赤壁之戰後,三國分立.

不久,劉備入蜀佔據益州,留大將關羽坐鎮荊州.建安二十四年(219),關羽率軍圍曹操大將曹仁於樊城,水淹曹操七軍,降於禁、斬龐德,震動許都.曹操採納謀士司馬懿、蔣濟建議,利用孫、劉之間的矛盾,勸孫權向荊州進攻關羽後方,以緩和關羽北上的壓力.

居於建業上游的荊州直接關係孫權江東政權的安危,又是蜀與魏爭奪中原的戰略要地,一直為吳、蜀所必爭.當年十月,孫權趁關羽與曹軍在樊城作戰之際,派大將呂蒙襲取了荊州治所江陵.關羽腹背受敵,十二月南返至章鄉(今湖北當陽東北),與子關平皆為吳將俘殺.

孫權佔領荊州,吳、蜀聯盟關係破裂.

彝陵之戰,劉備有75萬大軍,為什麼失敗了?

12樓:匿名使用者

第一,五虎上將除關羽、張飛已亡故之外,馬超、趙雲都未隨行,導致黃忠死後劉備手下再無名將;第二,劉備開始勢如破竹,導致孫權曾一度將害死張飛的**送回,但劉備執意要繼續進攻,犯了兵家大忌「窮寇莫追」;第三,沒有諸葛亮隨行,諸葛亮擅長火攻,而陸遜又偏偏以火攻大敗劉備;第四,過於輕敵,認為陸遜不過一小兒,無可畏懼;第五,不聽屬下的勸說,非要將大部分兵力紮在樹林附近,雖然在屬下的勸說下,派人將紮營地圖送給諸葛亮,但是等到諸葛亮回覆時,劉備早已被陸遜的火攻計大敗。綜上所述,劉備身邊既無勇將,又無智囊,剛愎自用,過於輕敵,不納勸諫,不敗等什麼?

13樓:匿名使用者

正義之師對陣非正義的。

14樓:匿名使用者

陸遜的堅忍和智慧,劉備的驕傲輕敵。

夷陵之戰有多殘酷?夷陵之戰是誰和誰打的

夷陵之戰有多殘酷?本以為死的都是小兵,其實損失的都是蜀國精銳。夷陵之戰是劉備在失掉荊州之後對東吳發起的一場大戰,劉備親自率領大軍出征,打的東吳節節敗退,但是到了夷陵這個地方,被陸遜火燒連營八百里,將蜀軍打的大敗而歸。夷陵之戰有多殘酷?本以為死的都是小兵,其實損失的都是蜀國精銳。夷陵之戰 荊州地區一直...

夷陵之戰對歷史的影響,你有哪些瞭解?

在義陵戰役中,蜀國損失了20萬兵力,而東吳則損失了7萬兵力。根據史實,根據後人的計算,西南部的野蠻人大約有5 6萬人,而東吳的野蠻人大約有5萬人,所以雙方可以說是平等的。劉備戰敗得很慘,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他作為進攻方走了很長的路,而東吳方面只需要防守。劉備個人對出兵的不滿違反了軍事戰略家的大禁忌 錯誤...

三國時夷陵之戰的真實情況是怎樣的

赤壁之戰曹操7萬 別驚訝,曹操南征荊州時,從十五六萬北方軍人中抽調出步兵八萬人 騎兵一萬餘人,但調集來南征的軍隊沒有全部都參戰。旱路運輸限制了出戰的兵力。在一條線上,上限兵力只能是五六萬,超過此數,不僅道路擁塞,後勤也無法保障。至於荊州兵,總數或許可達七八萬,但長沙 桂陽 零陵 武陵等南四郡僅僅被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