蠶婦古詩帶拼音
1樓:阿宋教育問答
《蠶婦》古詩帶拼音如下:
cán fù
蠶 婦。sònɡ zhānɡ yú
宋] 張 俞。
zuó rì rù chénɡ shì
昨 日 入 城 市,uī lái lèi mǎn jīn
歸 來 淚 滿 巾。
biàn shēn luó qǐ zhě
遍 身 羅 綺 者,bú shì yǎnɡ cán rén
不 是 養 蠶 人。
註釋:1、蠶婦:養蠶的婦女。蠶,一種昆蟲,吐出的絲是重要的紡織原料,主要用來紡織綢緞。
2、市:做買賣,買賣貨物。這裡是指賣出蠶絲。
3、巾:手巾或者其他的用來擦抹的小塊布。
4、遍身:全身上下。
5、羅綺:絲織品的統稱。羅,素淡顏色或者質地較稀的絲織品。綺,有花紋或者圖案的絲織品。在詩中,指絲綢做的衣服。
賞析
蠶婦》寫在北宋時期,充滿了對當時社會的諷刺和批判。當時的封建朝廷,在自己浪費無度的同時,又對外敵妥協,更加重了百姓的負擔,人民生活痛苦難言。詩人就在這一大背景下,描寫了一位整日辛苦勞作,不經常進城,一直在貧窮的鄉下以養蠶賣絲為生的普通婦女的遭遇。
整篇詩就好像是在講故事:婦人昨天進城裡去賣絲,回來的時候卻是痛哭流淚。因為她看到,城裡身穿絲綢服裝的人,都是有權有勢的富人。
像她一樣的勞動人民,即使養一輩子蠶,也是沒有能力穿上「羅綺」。
這首詩揭露統治者不勞而獲的不合理現實,極有說服力。全詩沒有任何一字的評論,也沒有使用什麼高深的聯想,但是讀者從字裡行間,可以輕易地感受到詩歌的實際寓意,體會到詩人的思想感情。古詩充分表現出作者對當時社會的不滿,表達了對勞動人民的深切同情。
蠶婦古詩詞
2樓:愛創文化
古詩原文
曉夕採桑多苦辛,好花時節不閒身。
若教解愛繁華事,凍殺**屋裡人。
譯文翻譯
從早到晚整天採桑多苦辛,百花盛開季節養蠶忙煞人。
若教村姑瞭解賞花之類事,便會凍死富家太太小妞們。
註釋解釋
曉夕:早晚。
好花時節:指百花盛開的時節,此時正是採桑大忙的時候,因此說農家婦女「不閒身」。不閒身:沒空閒時間。
解:瞭解,懂得。繁華事:指賞花之類的事。
殺:死,用在動詞後邊,表示程度。一作「煞」。
**屋裡人:這裡指富貴人家的小姐太太們。一說指有權有勢的人。
**屋,語出《武帝故事》:漢代陳嬰的曾孫女名叫阿嬌,其母為漢武帝姑姑館陶長公主。武帝幼時,長公主將其抱置膝上,問道:
兒欲得婦否?」又指阿嬌問道:「好否?
武帝笑著說:「若得阿嬌,當以金屋貯之。」後武帝繼位,立阿嬌為皇后。
後人遂以「**屋」指代富貴人家女子的居處。
詩文賞析
人們談起寫蠶婦的詩,自然會提到宋代詩人張俞的。《蠶婦》:「昨夜入城市,歸來淚滿襟。
遍身羅綺者,不是養蠶人。」而晚唐詩人來鵠的《蠶婦》與張俞的《蠶婦》題目相同,內容相似,而寫法與格調迥異。來鵠的《蠶婦》不像張俞的《蠶婦》那樣,用明顯對比的手法概括封建社會階級對立的現實,而是先從蠶婦整日採桑養蠶的辛苦談起。
曉夕採桑多苦辛」一句緊扣詩題,「曉夕」二字直述採桑葉時問之長,突出勞動的艱苦。從這一句詩中,表現了採桑人的倦容,「多苦辛」三字又表現了作者同情蠶婦的思想感情。接下去詩人明確告訴人們,這些整天採桑葉的蠶婦並不是不愛盛開的百花,而只是在養蠶的大忙季節不得「閒身」而已。
這首詩的後半部分通過假設及由這一假設推論出來的結果清楚地說明封建社會誰養活誰這一根本問題。富貴人家的小姐太太們所以能在「好花時節」有閒情逸致去欣賞百花,正是由於這些蠶婦在此時「曉夕採桑」的結果。如果這些蠶婦此時也去千這些「繁華事」,那麼,那些「**屋裡人」只能被『凍殺」。
原來,這些「**屋裡人」是由這些蠶婦養活的。此兩句陡轉筆鋒,揭示了封建統治階級完全是依靠剝削勞動人民而生活的這一事實。
全詩筆致冷雋,構思深曲,耐人尋味,在對當時不合理社會現象的揭示中,流露出了詩人的憤慨不平之情。運用通俗又略帶詼諧的語言,通過敘述與假設的形式,通過暗含的對比,表現了深刻的思想內容,是這首詩的顯著特點。
蠶婦古詩的意思?
3樓:鮮活且善良丶桃花
蠶婦,這首詩的全文是什麼。
蠶婦 [宋] 張俞 昨日入城市, 歸來淚滿巾。 遍身羅綺者, 不是養蠶人。
解釋《蠶婦》最後兩句的詩句的含義是什麼?
抨擊了社會貧富懸殊的不合理現象。那些穿戴綾羅的富人從不養蠶、紡織,而養蠶紡織辛勞終年的婦女為了溫飽只能把產品拿到市場上去賣給有錢人,對比富人綾羅綢緞,自己衣衫襤褸,不由滿臉清淚。詩用女主人公第一人稱,以直白口氣說出,充溢了作者對勞苦人民的同情心。
蠶婦古詩 蠶婦。
張俞——宋。
昨日入城市,歸來淚滿巾。
遍身羅綺者,不是養蠶人。
古詩《蠶婦》的作者?
張俞,一作張愈(《宋史》),字少愚,益州郫(今四川郫縣)人,祖籍河東(今山西)。史書上說他「雋偉有大志,遊學四方,屢舉不第」,仁宗寶元初 (1039),曾上書朝廷論邊防事。因人推薦,經試錄用為秘書省校書郎,但他把官職讓給父親,自己卻願在家隱居。
益州長官文彥博特別優待他,為出資買得青城山自云溪唐人杜光庭故居安置,他因此號稱「白雲先生」。「喜弈棋,樂山水,遇有興,雖數千裡輒盡室往。遂浮湘、沅,觀浙江,公升羅浮,入九疑,買石載鶴以歸。
杜門著書,未就,卒。妻蒲氏名芝,賢而有文,為之誄曰:『高視往古,哲士實殷,施及秦漢,餘烈氛氳。
挺生英傑,卓爾逸群,孰謂今世,亦有其人。其人伊何?白雲隱君。
宋史·隱逸傳》)確如蒲氏所言,像張俞這樣古風強烈的士人到宋代已是不多了,宋初柳開、張詠、寇準、石延年以至范仲淹等人猶見餘習。蜀中因地處盆地,那裡的士人身上保留的古風也相對多一些。「三蘇」中的老蘇與大蘇那豪邁高逸的風概也有這種古士之風的影子。
蠶婦古詩意思
4樓:風入松是大俠
蠶婦古詩意思如下:我的臉蠟黃,沒有一點光澤,哪知道人世間的什麼榮華富貴。
年年都說我養蠶辛苦,為什麼身上穿的是苧麻做的衣服?
作品原文。蠶婦1
粉色全無飢色加2,豈知人世有榮華3。
年年道我蠶辛苦4,底事渾身著苧麻5?
註釋譯文。詞句註釋。
1.蠶婦:指養蠶的婦人。
2.粉色:指婦人應有的健美膚色。飢色:即臉色因為工作而變得蠟黃。
3.榮華:豪華富貴的生活。
4.蠶:這裡用作動詞,指養蠶。
5.底事:何事,為何。著苧(zhù)麻:指穿粗麻布織成的衣服。苧麻,一種草本植物、莖部韌皮可供紡織。
創作背景。杜荀鶴所生活的那個時代,正逢唐朝末年的動亂時期,當時,藩鎮割據,叛亂時起,官吏專權,官僚黨爭進一步加劇;貧富懸殊的社會現實也導致階級矛盾的不斷激化。所以,杜荀鶴的創作主張以手中的筆和詩作來反映人民的苦難生活與不幸遭遇。
山中寡婦》《亂後逢村叟》《蠶婦》等皆為窮苦百姓抒寫冤仇悲憤而作。
作者簡介。杜荀鶴(約846—約906年),字彥之,自號九華山人。池州石埭(今安徽太平)人。
大順二年(891年)四十六歲時中進士。最後任後梁太祖的翰林學士,僅五日而卒。其部分詩篇反映唐末軍閥混戰局面下的社會矛盾和人民的慘痛境遇,在當時較突出。
有《唐風集》。
關於蠶的古詩句關於蠶的古詩有哪些?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雉雊麥苗秀,蠶眠桑葉稀。鄉村四月閒人少,才了蠶桑又插田。遍身羅綺者,不是養蠶人。蠶絲歌 南北朝 鮑令暉 春蠶不應老,晝夜常懷絲。何惜微軀盡,纏綿自有時。野蠶 唐 於濆 野蠶食青桑,吐絲亦成繭。無功及生人,何異偷飽暖。我願均爾絲,化為寒者衣。詠蠶 唐 蔣貽恭 辛勤得繭不...
讚美阿膠的古詩詞有哪些,讚美蠶的古詩詞有哪些?
1 黃河 唐代 羅隱 莫把阿膠向此傾,此中天意固難明。解通銀漢應須曲,才出崑崙便不清。高祖誓功衣帶小,仙人佔鬥客槎輕。三千年後知誰在?何必勞君報太平!2 賽神 唐代 元稹 村落事妖神,林木大如村。事來三十載,巫覡傳子孫。村中四時祭,殺盡雞與豚。主人不堪命,積燎曾欲燔。旋風天地轉,急雨江河翻。採薪持斧...
春日古詩中文作文怎麼寫,古詩《春日》怎麼寫
春日 朱熹。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等閒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古詩 春日 怎麼寫 春日 宋 朱熹。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等閒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日朱熹勝日尋芳泗水濱。等閒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無邊光景一時新。古詩 春日 改寫成作文400字 春天邁著來。輕快腳步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