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青竹遺風
禪宗是佛教的重要宗派,稱為教外別傳。以不著言論,不立文字,偏重修心,以心傳回心,直指人心答,見性成佛為宗旨。昔大梵天王至靈山,以金色波羅花獻佛,請佛說法,世尊拈花示眾,並無所說,一時百萬人天,皆不解其意,唯獨迦葉尊者,破顏微笑,佛因傳以涅槃妙心,是為禪宗起源。
2樓:韭菜雞道
教育法的不同,都是教你教我的
禪宗與佛教的關係
3樓:小俊七七
佛教與禪宗是包含與被包含的關係,佛教的範圍廣,禪宗是佛教中的一個宗派。
中國佛教出現過許多派別,主要有八宗,一是三論宗,二是瑜伽宗,三是天台宗,四是賢首宗,五是禪宗,六是淨土宗,七是律宗,八是密宗。
禪宗是中國佛教宗派之一。主張頓悟法要「見性成佛」自初祖達摩祖師起,皆指人心,不拘修行。又因以參究的方法,徹見心性的本源為主旨,亦稱佛心宗。
傳說創始人為菩提達摩,下傳慧可、僧璨、道信,至五祖弘忍下分為南宗惠能,北宗神秀,時稱「南能北秀」。
擴充套件資料
佛教產生於公元前5世紀的古印度。創始人名悉達多·喬達摩(公元前565年~公元前486年)。20歲時離家成道,此後被尊稱「佛陀」,意為覺悟者,簡稱「佛」,所傳宗教被稱為「佛教」。
公元前後,佛教就已正式傳入中國。隨著漢明帝開啟官方迎請佛教的大門,隨後數百年間,天竺西域與中原兩地傳經、取經之高僧絡繹不絕,如鳩摩羅什、真諦、法顯等祖師菩薩。
到了唐朝的玄奘法師遍參天竺數十國取經,並在大小乘各派均取得最高成就圓滿歸唐後,印度佛教大小乘各部派的主要經典之後都漸翻譯到了漢地。
4樓:小英英小陽陽
禪宗是佛教其中一個宗派。
中國佛教出現過許多派別,主要有八宗。一是三論宗又名法性宗,二是瑜伽宗又名法相宗、慈恩宗、唯識宗,三是天台宗又名法華宗,四是賢首宗又名華嚴宗,五是禪宗,六是淨土宗,七是律宗,八是密宗又名真言宗。這就是通常所說的性、相、臺、賢、禪、淨、律、密八大宗派。
禪宗是中國佛教宗派之一。主張頓悟法要「見性成佛」自初祖達摩祖師起,皆指人心,不拘修行。又因以參究的方法,徹見心性的本源為主旨,亦稱佛心宗。
傳說創始人為菩提達摩,下傳慧可、僧璨、道信,至五祖弘忍下分為南宗惠能,北宗神秀,時稱「南能北秀」。
擴充套件資料
在中國歷史上,禪宗發展可分成四個時期,由菩提達摩至中國開始,至六祖慧能大師大巨集禪宗為止,此為禪宗的開始,可稱為早期禪宗。由六祖慧能門下,洪州、石頭二宗,發展為五宗七派,此為禪宗的發展期,時間約當晚唐至南宋初。
自南宋初年臨濟宗大慧宗杲起而倡話頭禪,曹洞宗巨集智正覺倡導默照禪,至於明朝中晚期,此為禪宗的成熟期,又可稱為中期禪宗。至於明朝中葉淨土宗興起,此時佛教的特色為禪淨合一,與儒、釋、道三教合一,
禪淨合一源於禪理在世間已經廣泛傳播,禪理在世間已經不新奇,禪淨合一的影響,使得當時的僧人對世間涅槃影響力降低,只能以唸佛坐禪為務,禪宗逐漸不被社會需要,為禪宗的衰落期,又稱為晚期禪宗,始於晚明至清朝結束為止。
清末民初之際,有鑑於佛教的過於衰微,虛雲大師起而中興禪宗,為近代禪宗中興之祖。虛雲和尚在近代傳承臨濟,兼弘曹洞,又遙承了早已斷流的法眼、溈仰、雲門三宗,以一身兼嗣五宗法脈,承前啟後,融會了五宗禪修法門。為禪宗的復興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5樓:機智的黑默丁格
佛教與禪宗是包容與包容的關係,佛教的範圍很廣,而禪宗是佛教漢傳八宗的一個宗派。
禪宗的祖庭是河南登封少林寺,有「天下第一名剎」之譽,因寺院坐落於少室山陰密林之中。故而得名。北魏太和二十年(公元496年),孝義帝為佛陀禪師修建,敕就少室山為佛陀立寺。
薩提達摩來此,於寺凝修壁觀,建立禪宗,歷代屢次重修。
禪宗又稱佛心宗,不是漢傳佛教,但又不離漢傳佛教,它是具有中國特色的本土佛教——漢傳佛教(即禪宗)。禪宗最初是由少林寺傳法傳入中國的,所以少林寺是禪宗的發源地。所以少林寺既是佛教的一個分支又是禪宗的一個分支。
公元前後,佛教就已正式傳入中國。與印度的文化傳統不同,佛教一傳入中國即開始的佛典翻譯事業,是以皇室官方組織高僧,嚴謹制度下的書面系統翻譯,形成了漢傳八宗。
除了禪宗外,其餘漢傳八宗祖庭如下
天台宗祖庭——浙江省天台山國清寺 。
三論宗祖庭——陝西西安戶縣草堂寺、江蘇省南京市郊棲霞山棲霞寺。
法相宗祖庭——陝西西安的大慈恩寺,即大雁塔和陝西長安區的興教寺。
華嚴宗(賢首宗)祖庭——陝西西安長安區的華嚴寺。
律宗(南山宗)祖庭——陝西西安淨業寺。
密宗(真言宗)祖庭——陝西西安的大興善寺和青龍寺。
淨土宗(蓮宗)祖庭——陝西西安的香積寺、江西廬山的東林寺 、山西交城西北石壁谷中的玄中寺。
6樓:匿名使用者
禪宗又名佛心宗。教外別傳。禪宗不是漢傳佛教,又不離漢傳佛教,是中國特色的本土佛教——漢族佛教(即禪宗)。
禪宗是佛教其中一個宗派,禪宗是達摩祖師傳到中國的,他最早是在少林寺傳道的,所以少林寺是禪宗的發源地。所以少林寺是佛教,又是禪宗的一支。
「禪」是梵語「禪那」的音譯簡稱,意譯為修習方法,禪宗以「禪」概括佛教的修行實踐,『靜慮」。禪原本是佛教普遍奉行的一種故而得名。禪宗是中國漢傳佛教中影響最大、傳播最廣、發展最成熟的一個宗派。
7樓:匿名使用者
佛教是釋迦牟尼佛對九法界眾生至善圓滿的教育!佛法本是一種教育,這種教育的學科很多,共有八萬四千種法門,總說為:宗門和教下。
宗門就是禪宗,教下就是佛法的其它法門。 阿彌陀佛!
8樓:設計者
禪宗是佛祖的修行法門,佛教是佛祖建立的教團
9樓:落拓紅塵一旅客
據佛經《大梵天王問佛決疑經》 中載,佛陀在靈鷲山為眾人說法時,閉口不言,拈花而立。全場只有摩訶迦葉尊者破顏微笑。就在眾人不明的情況下,佛陀以「佛心印心」的方式傳給了摩訶迦葉尊者。
佛陀曰:「吾有正法眼藏,涅盤妙心,實相無相,微妙法門,不立文字,教外別傳,付囑與摩訶迦葉」,因此摩訶迦葉尊者為西天(印度)禪宗第一代初祖。摩訶迦葉尊者秉承世尊衣缽,將法脈傳給二祖阿難尊者,法脈迭傳至第二十八祖菩提達摩祖師,達摩祖師秉承**般若多羅尊者的囑咐,來到中國弘法,成為中土禪宗初祖。
在中國歷史上,禪宗發展可分成四個時期,由菩提達摩至中國開始,至六祖慧能大師大巨集禪宗為止,此為禪宗的開始,可稱為早期禪宗。由六祖慧能門下,洪州、石頭二宗,發展為五宗七派,此為禪宗的發展期,時間約當晚唐至南宋初。自南宋初年臨濟宗大慧宗杲起而倡話頭禪,曹洞宗巨集智正覺倡導默照禪,至於明朝中晚期,此為禪宗的成熟期,又可稱為中期禪宗。
至於明朝中葉淨土宗興起,此時佛教的特色為禪淨合一,與儒、釋、道三教合一,禪淨合一源於禪理在世間已經廣泛傳播,禪理在世間已經不新奇,禪淨合一的影響,使得當時的僧人對世間涅槃影響力降低,只能以唸佛坐禪為務,禪宗逐漸不被社會需要,為禪宗的衰落期,又稱為晚期禪宗,始於晚明至清朝結束為止。清末民初之際,有鑑於佛教的過於衰微,虛雲大師起而中興禪宗,為近代禪宗中興之祖。虛雲和尚在近代傳承臨濟,兼弘曹洞,又遙承了早已斷流的法眼、溈仰、雲門三宗,以一身兼嗣五宗法脈,承前啟後,融會了五宗禪修法門。
為禪宗的復興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10樓:匿名使用者
你好,首先說下末學不是禪宗,是唯識宗,所以我來回答這個問題不合適。
佛教東傳以來,因為修行的法門的不一樣,在中國就形成了很多的宗派,比較出名的是八大宗派,唯識宗,禪宗,天台宗,淨土宗,三論宗等等。
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由於種種原因後來禪宗和淨土宗最興盛,其他的影響都不大。
禪宗為什麼能夠興盛?因為簡單直接,快刀斬亂麻,直指人心,見性成佛!中國人喜歡這樣的方式,我們不是日本人喜歡拖泥帶水,呵呵。
那怎麼樣才能夠做到快刀斬亂麻,直指人心,見性成佛?那就是證二空(我空,法空)見真如,凡人迷於真如,所以才產生我,我的所有,我是永恆,外界是永恆的等等錯誤觀念,並由這些錯誤的觀念(煩惱)導致輪迴不休,用禪宗的話就是著相了!所以禪宗祖師慈悲心切,大吼一聲,遇神殺神,遇佛殺佛!
明明白白告訴我們,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哪怕就是菩薩站我面前也是虛妄!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11樓:匿名使用者
1. 看大乘佛經,以儘快地明白佛法的根本,首先明理,先看《楞嚴經》,都看文言文 、白話文對照的:《金剛經》《大般涅磐經》《法華經》《地藏菩薩本願經》《圓覺經》《楞伽經》《淨土諸經》等。
2. 看修行的書,明理不求實證,則無意義。目前時代,最好最易成就的,就是藏區的大圓滿法,能即生開悟。大圓滿法,天賜眾生福澤,能修習,當累世修的機緣,甚難得!
六祖以後,禪宗已不適合人的根性,能度脫現代人的,最佳的就是大圓滿法了。正如蓮華士大師所預言:鐵鳥(飛機)飛翔時,大圓滿法將傳遍世界。
推薦修行的兩本書:母音老人著《大手印淺釋》。
丹貝旺旭仁波切著《金剛密乘大圓滿》。
修習大圓滿法,須拜有「仁波切」稱謂的大師為師,灌頂修行。
有「仁波切」稱謂的大師,不僅僅是開悟,且證量足,能夠灌頂加持,並非是普通意義上的活佛摩頂。
去青海省果洛洲久治縣的德合隆寺
去拜: 丹貝旺旭仁波切 為師
或 四川省甘孜洲白玉縣阿宗寺 :江央確吉寧瑪仁波切
修習大圓滿法,能即生開悟 !
3.所謂念念修行,就是終生念一佛名,唸到一心不亂。從而能往生極樂世界。
(唸佛名:一是消業障;二是佛力感應加持)
(當然要持戒、行善、發願、生菩提心)
(生真信,發切願,志誠懇切,唸佛名號。勿用觀心念法,當用攝心念法。楞嚴經大勢至菩薩說,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得三摩地,斯為第一。
唸佛時,心中(意根)要念得清清楚楚,口中(舌根)要念得清清楚楚,耳中(耳根)要聽得清清楚楚。意、舌、耳、三根,一一攝於佛號,則眼也不會東張西望,鼻也不會嗅別種氣味,身也不會懶惰懈怠,名為都攝六根。都攝六根而念,雖不能全無妄念,校彼不攝者,則心中清淨多矣,故名淨念。
淨念若能常常相繼,無有間斷,自可心歸一處。
所謂十念記數者,當唸佛時,從一句至十句,須念得分明,仍須記得分明。至十句已,又須從一句至十句念,不可二十三十。隨念隨記,不可掐珠,唯憑心記,若十句直記為難,或分為兩氣,則從一至五,從六至十。
若又費力,當從一至三,從四至六,從七至十,作三氣念。念得清楚,記得清楚,聽得清楚,妄念無處著腳,一心不亂,久當自得耳。須知此之十念,與晨朝十念,攝妄則同,用功大異。
晨朝十念,僅一口氣為一念。不論佛數多少。此以一句佛為一念。
彼唯晨朝十念則可,若二十三十,則傷氣成病。此則念一句佛,心知一句。念十句佛,心知十句。
從一至十,從一至十,縱日念數萬,皆如是記。不但去妄,最能養神。隨快隨慢,了無滯礙。
從朝至暮,無不相宜。較彼掐珠記數者,利益天殊。彼則身勞而神動,此則身逸而心安。
但作事時,或難記數,則懇切直念。作事既了,仍復攝心記數。則憧憧往來者,朋從於專注一境之佛號中矣。
大勢至謂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得三摩地,斯為第一。利根則不須論。若吾輩之鈍根,舍此十念記數之法,欲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大難大難。
又須知此攝心念佛之法,乃即淺即深,即小即大之不思議法。但當仰信佛言,切勿以己見不及,遂生疑惑,致多劫善根,由茲中喪,不能究竟親獲實益,為可哀也。掐珠唸佛,唯宜行住二時。
若靜坐養神,由手動故,神不能安,久則受病。此十念記數,行住坐臥皆無不宜。臥時只宜默唸,不可出聲。
若出聲,一則不恭,二則傷氣,切記切記。——淨土宗唸佛法門)
而開悟、明心見性,也就是在念念修行中:
前念已滅,後念未起,一念不生,迴光返照,了了分明,當下抓住,覺性顯前——《大手印淺釋》
《金剛密乘大圓滿》:有所謂:「內觀心性,向內觀!」之口訣。
如是不散以自心自觀。
此偈誦的意思是說:使能想、能念之心識,向它自己稍微地內轉;稍微地內向;輕微地內收,這樣便能認識本覺。華智仁波切說由此不能認識的話,便再也沒有其他辦法可以認識了。
當以自心稍許向內輕微地觀於它自身的時候,會有一種遠離一切散亂分別的赤裸明清,這就是覺性。
念:南無(音:那摩)阿(音:a) 彌陀佛
南無(音:那摩)觀世音菩薩
南無(音:那摩)地藏王菩薩
4.修行需要先消業障,在消業障方面《地藏菩薩本願經》甚佳,讀經、念:南無(音:那摩)地藏王菩薩 名號。
《地藏菩薩本願經》:更能每日念菩薩名千遍,至於千日,是人當得菩薩遣所在土地鬼神,終身衛護,現世衣食豐益,無諸疾苦,乃至橫事不入其門,何況及身。是人畢竟得菩薩摩頂授記
羞愧 尷尬 內疚分別是什麼意思?它們之間有什麼區別
做錯事可以說尷尬,羞愧和內疚,但是它們的角度不同。比如說,為什麼羞愧?因為你覺得你不該做錯,這是一種基於道德的想法。尷尬是為什麼?因為你在乎別人,如果你做錯事的時候沒人在場,你還會尷尬嗎?內疚是因為你擔心這件事做錯後帶來的不好的後果。鮮明點,各造個句 我摳鼻屎,被喜歡的人看到了,我很尷尬。我遲到了,...
佛教是什麼?佛教是什麼意思呢???
佛教距今三千多年由迦毗羅衛國 今尼泊爾境內 王子喬達摩 悉達多所創 參考佛誕 西方國家普遍認為佛教起源於印度,而印度事實上也在努力塑造 佛教聖地 形象。這使得很多人產生佛祖降生在印度的錯覺,這讓尼泊爾民眾一向不滿。佛教於西漢末年傳入中國,佛教八大祖庭 天台宗,三論宗,法相宗,華嚴宗,禪宗,律宗,密宗...
佛教是什麼意思,佛教中的三有是什麼意思
含靈指具有靈性的有情眾生。如說 蠢動含靈,皆有佛性 靈性就是佛性的表現。佛教是世界第三大宗教。佛教創始於公元前6世紀的古印度,創始人為喬達摩 悉達多。他出生在今天的尼泊爾境內,是釋迦部落的王子。他29歲時開始修行,創立了佛教的教義。後來傳入亞洲其他地區,現在主要分佈在亞洲的東部和東南部.佛教廣義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