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青竹遺風
含靈指具有靈性的有情眾生。如說:「蠢動含靈,皆有佛性」。靈性就是佛性的表現。
2樓:濟南的清真寺
佛教是世界第三大宗教。佛教創始於公元前6世紀的古印度,創始人為喬達摩·悉達多。他出生在今天的尼泊爾境內,是釋迦部落的王子。
他29歲時開始修行,創立了佛教的教義。後來傳入亞洲其他地區,現在主要分佈在亞洲的東部和東南部.
佛教廣義地說,它是一種宗教,包括它的經典、儀式、習慣、教團的組織等等;但佛教在世界性的各大宗教和思想之中,顯得非常特殊。凡是宗教,無不信奉神的創造及神的主宰,佛教卻是徹底的無神論者;因此佛教似宗教而又非宗教,類哲學而又非哲學,通科學而又非科學。這是佛教的最大特色。
狹義地說,它就是佛所說的言教;如果用佛教固有的術語來說,應當叫做佛法(buddha dharma)。在《增一阿含》經的序品中所說:「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
用一句話來說,佛教就是佛讓人們止惡揚善、自淨其意的教法、是佛陀的教育。它的經典有許多,自古以來,大家最重視的佛經是《華嚴經》,稱為經中之王。
3樓:百川定歸海
回族佛教簡介
回族佛教首先是一個團體,這個團體以「四弘誓願」:「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 佛道無上誓願成。」菩薩行為宗旨,由一切真正發菩提心的天南地北的佛子組成。
這些佛子必須深入經藏,發大誓願此生受持讀誦2920部大正藏,不懂的地方虛心請教善知識,絕不做不懂裝懂的人,以真信切願往生阿彌陀佛淨土,不自欺欺佛。
深入經藏的目的是為了摧破自身及一切眾生的魔業邪見,隨時修正自身和眾生的魔業邪見。
因為發了菩提心的緣故佛子當有勇於懺悔自身業障、自身邪見,隨時接受善知識的正知正見,及時改正。以視生如夢的態度,不我慢、增上慢。
不自贊精進,不懈怠勸導眾生。針對網上的邪知邪見,以了義的佛法予以破斥。
凡是具備此志向的眾生都可以共享回族佛教的資源
問題補充:回族佛教是指一部分覺醒的回族人信仰覺醒的佛教!由於是回族人首先發起的,起先是為了破除一切形式的邪教而建立的,故稱為回族佛教;現在無論什麼民族的眾生都可以加入這個團體
回族佛教簡介包含了全部佛教的意思
4樓:貓貓邁除人
也是一種有為法,終究也會按自然規律毀滅消失.她只是一種告訴你真理的途徑.不信佛的話也可以理解為一門自然科學或者哲學,很深奧
5樓:無求便是安心法
佛是人,是通達宇宙人生真相的聖人,佛教所代表的一種教育,教我們怎樣做一個真正的人.
6樓:匿名使用者
7樓:賓容鮮麗珠
有人提出「佛教」乃「佛陀的教育」
8樓:駱木夕翠茵
好的概念信春哥就像信佛教。請採納哈哈
9樓:詩嬋薛莉莉
真正的佛教是無主宰,一切都是自己的「心」在主宰。
10樓:東長征告綾
梵語uttara,巴利語同。音譯鬱多羅。形容至高無上之境界,或對事物徹底極盡之意。
前者如佛示現至高無上之真理,即稱為究竟法身;大般涅盤顯示佛教之最終目的,即稱為究竟涅盤。後者如以不退之願心而成就誓願者,稱為究竟願,此乃贊仰彌陀本願力之語。[勝鬘經一乘章、大日經卷一住心品、十住毗婆沙論卷三]
事物的極致、詮釋極盡之處、至極、最上等之意。於佛法上是意味理之究極而不可窮盡者,事之畢竟而不可作者。因此,常用於指究竟位(最上至極的地位,即妙覺之佛果)、究竟覺(破無明惑,達於見性之境的心性常住狀態,即得佛果的心境)、究竟即(完全觀照真如,而大悟一切法之位)等的成佛境地。
御書蓮盛抄(第一五七頁)
11樓:孔虹雀惜
佛教是佛陀對九法界眾生的至善圓滿的教育!
佛教中的三有是什麼意思
12樓:人淡如菊
(一)指欲有、色有、無色有︰與『
三界』同義。『有』系因迷而得的迷果。三界即是迷界,故稱為『三有』。
《菩薩善戒經》卷一(大正30 ·966b)︰『欲界、色界、無色界三有。』《大智度論》卷三(大正25·82a)︰『三種有︰欲有、色有、無色有。云何欲有?
欲界系業取因緣,後世能生亦是業報,是名欲有。色有、無色有亦如是,是名為有。』
(二)指有情一生的三部分︰即生有、本有、死有。生稱為生有;從生到死之間稱為本有;死稱為死有。此說不立中有,與小乘有部宗等所立之『四有說』不同。
根據《異部宗輪論》所載,小乘的大眾部、一說部、說出世部、雞胤部、化地部等,主張此『三有說』,以為在死於此、生於彼之際,即使時與處相隔,其間亦無一有。
(三)有漏的異名︰有漏是三有之因,為其所依,系其所攝,故名為三有。
13樓:匿名使用者
佛教三有就是欲界有,色界有,無色界有。
1、欲界:五趣雜居地就是欲界的貪心;
2、色界:離生喜樂地、定生喜樂地、離喜妙樂地、舍念清淨地,就是色界的貪心;
3、無色界:空無邊處地、識無邊處地、無所有處地、非想非非想處地,就是無色界的貪心。
佛教三有的其他解釋:
1、解釋一
指欲有、色有、無色有︰與『三界』同義。『有』系因迷而得的迷果。三界即是迷界,故稱為『三有』。《菩薩善戒經》卷一︰『欲界、色界、無色界三有。
《大智度論》卷三︰『三種有︰欲有、色有、無色有。云何欲有?欲界系業取因緣,後世能生亦是業報,是名欲有。色有、無色有亦如是,是名為有。
2、解釋二
指有情一生的三部分︰即生有、本有、死有。生稱為生有;從生到死之間稱為本有;死稱為死有。此說不立中有,與小乘有部宗等所立之『四有說』不同。
根據《異部宗輪論》所載,小乘的大眾部、一說部、說出世部、雞胤部、化地部等,主張此『三有說』,以為在死於此、生於彼之際,即使時與處相隔,其間亦無一有。
3、解釋三
有漏的異名︰有漏是三有之因,為其所依,系其所攝,故名為三有。
4、解釋四
指數論外道所立的善成有、性得有、變異有三者︰《金七十論》卷中(大正54·1255b)︰
5、解釋五
(一)因善成就,(二)由自性成就,(三)從變異得。因善成就者,如迦毗羅仙人初生共四德生︰(一)法、(二)智、(三)離欲、(四)自在。是四種德因善得成就,故此四德依善成就有。
何者自性成就?自性成就者,如皮陀傳說,昔時梵王生有四子,一名娑那歌,二名娑難陀那,三名娑那多那,四名娑難鳩摩羅,此四子已具足具事有身。
十六歲時四有自然成,謂法智離欲自在,譬如見物藏自然而得。此四物不由因得故,故說自性成。變異得有者,師身名變異。
因師身故**恭敬親近聽聞得智慧,因智慧得離欲,因離欲得善法,因善法得八自在,是**四德從師身得,故說變異得。
此三有相當於佛法所說的等起善、生得善、加行善,若為四德所熏習,則輪轉於梵天等處。反之,若為四非法所熏習時,則輪轉於獸道等惡處。
14樓:塵封的日記
三有就是欲界有,色界有,無色界有。
欲界有就是欲界的貪心,色界有就是色界的貪心,無色界有就是無色界的貪心。
正是由於有這三界的貪心,我們才會在三界中輪迴。
如果破除三有,破除對三界的貪心,就能解脫生死輪迴,不再在三界中受生。
佛教裡的分別是什麼意思
15樓:hi慕容小兔
佛教裡說讓我們不要有分別心,是告誡我們,不要通過著眼於表象,不要因自己的貪嗔痴慢疑而去區別。
我們看佛在**的時候也會告訴你善惡因果,是不是分別呢?佛的這種分,是為了便於我們理解來「分」,更是基於對本質的理解而「分」。這個分是清淨的,是無汙染的,雖然我們可以冠名稱之為分,但與我們無明凡夫的分別區別很大。
打個比方,我們人吶,覺得老鼠是不好的,因為它偷糧食。認為青蛙是好的,因為它保護莊稼。
這就是我們這顆心不智慧而產生的分別心。為什麼對我們好的就是益蟲,對我們不好的就是害蟲呢?我們是不是自己的這顆迷惑的心牽引著,而做了不本質不智慧不理智的判斷呢?
那在佛菩薩眼裡,不管是害蟲還是益蟲,不管是大蟲子還是小蟲子,都是平等的,本質都是一樣的,沒什麼分別。
不知道這樣的解釋同修可否明白,不明白的話我們可以再討論
16樓:山河大地風雨雷
「我不要佛經裡的解釋 我要通俗的字面解釋 請高人指點」 這就是相似位。
祝您六時吉祥!
17樓:匿名使用者
呵呵,看了前面的解釋,恐怕你會越看越迷,這裡我用最白的話說一下。
所謂的分別,就是給你所遇到的一切事物加一個概念,用來區別其它的事物,以免混淆。
比如說人的名字,每人一個名字,這就是分別,這樣只要提到一個名字,你馬上就可以把他從人群中提取出來。
分別只是暫時的,也是認識事物的一個過程,在你沒有把某種事物的本質弄清以前,只能用分別的方法加以區分。
比如說小孩玩的橡皮泥,用橡皮泥捏一個小兔,那這塊橡皮泥在小孩來說就叫做小兔,捏一個小狗,那就叫做小狗,以此類推。
其實在我們大人看來,無論他被捏成什麼樣子,本質都是橡皮泥。
那麼佛眼看世界也是這樣,在他看來,這個世界一切都是平等的,沒有分別,和我們眼中的橡皮泥一樣,一切的事物,都是用這塊橡皮泥捏出來的,都是幻覺,本質沒什麼分別。
但我們凡人的智慧達不到佛的境界,那就只能用分別來對待了。
18樓:累劫修行
分別就是我們形成了認識上製造對立的境界的習慣並把它當真。比如:對與錯的觀念:
換位思考,換個角度,就多可理解,就沒有絕對的對錯;人我的對立:人不能獨自生存在社會上,要學會分享,就多了合作互助理解溝通;方位的對立:一個東西的位置,從東邊看就是在西邊;從南邊看就是在北邊,我們之所以會迷路,就是因為我們的座標太狹隘,如果能跳出來,從立體的角度去感知,我們就知道東西南北中上下內外,都是暫時的假設;但分別久了,就有了對這些東西的執著;就到了知見立知的狀態,無名就產生了,煩惱障就形成了。
所以佛祖告訴我們,法如筏喻,空等概念,讓我們跳出習慣的影響,從客觀、全面的角度去看問題,這樣才不被境轉,才能轉物;才能開慧得定。阿彌陀佛。
19樓:匿名使用者
和平等心相對吧。分別心應該是各種不良慾望的源泉,比如階級、歧視之類的。作為修行人,應該努力消除自己的分別心,真正做到用慈悲心、平等心待人待物。
20樓:煩惱即菩提
就是分別好壞、美醜、得失等等。
21樓:匿名使用者
對自己孩子的愛,與對別人孩子的愛是否一樣?不一樣,就是有分別。
對自己父母的愛,與對別人父母的愛是否一樣?不一樣,就是有分別。
…………
如解義,無需再多言。
22樓:青蓮荷花藕
這個好,那個不好,這個對,那個不對,就是有好壞,是非,對錯等等這些。阿彌陀佛
23樓:匿名使用者
佛教裡都是講「分別心」,你少了個「心」字。通俗的字面解釋就是「分類,區別」。
佛教 放下是什麼意思,佛教中的性體是什麼意思?
佛教的放下 人生苦短,不要對任何事物耿耿於懷,對功名利祿 富貴得失 悲歡離合 嗔恨嫉妒 憂悲苦惱,就得要 放下 所謂 放下 就是不要過分計較。一個人如果無論什麼傳統都放下了,他的人生還能擁有什麼呢?所以正念要提起,正義的行為要提起,正語要提起,正見要提起,慈悲要提起,道德要提起,善緣要提起,精勤要提...
佛教中「如來」是什麼意思,佛教中如來的含義
佛教中的如來就是指佛的十大稱號之一。民間常以如來 如來佛專指佛教創始者釋迦牟尼佛,釋尊,即當時的悉達多太子。實際上如來是佛的德號之一。如來不是名字,而是一種稱呼,類似於經理 隊長。是 佛的十大稱號 之一,也就是說,但凡是佛,都可以被稱為如來,佛門有多少佛,就有多少如來。佛還有世尊 無上師 天人師等其...
佛教中的花姐是什麼意思佛教是宗教嗎
花姐又稱花仙,就是這些被貶下凡的仙子。她們大多聰明美麗,而且從小多病多災,請算命先生占卜後,就會說,這閨女是 花仙 這件事聽起來風雅,實際上卻並非什麼好事,因為凡花仙都不能出嫁,一旦出嫁,必會夭折。花姐就是女 童子 準確的說就是 童女 因為 童子 是指男的。花姐 童子就是給王母娘娘或者一些神仙身邊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