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文言文用「見方」或「方」。現代的一平方米,文言文表示「三尺見方」。一平方丈左右,叫「方丈之間」。
一平方寸,叫「方寸」。方寸也有立方寸的意思。古人認為,人是靠心思考的,認為心的體積不大,也就出現了「方寸」代表心的,如「方寸已亂」。
2樓:匿名使用者
一般說成「方」,指方圓。例如: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萬仞。
3樓:竹居子
在中國古代是沒有平方米這個概念的。
文言文中形容數量非常多的二字詞語並且比較優美的有哪些?
4樓:love青春似歌
1、繁多
【解釋】:種類多,數量大
【例句】:舊社會稅收名目繁多,弄得老百姓怨聲載道。
2、眾多
【解釋】:為數很多。
【例句】:**災害發生後,眾多災民及時得到了**的安撫。
3、頗多
【解釋】:很多。
【例句】:她參觀了這次展覽後,體會頗多。
4、大量
【解釋】:解釋為數目很多,事物的集合、彙總。
【例句】:只有大量植樹種草,才能防止水土流失。
5、海量
【解釋】:通俗的意思就是像大海一樣多的量。
【例句】:光碟庫是當前海量資訊儲存的一種重要方式。
6、繁複
【解釋】:指繁多複雜。
【例句】:萬物繁複,亦有始終。
7、繽紛
【解釋】:是繁多而雜亂的樣子。
【例句】: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
8、浩繁
【解釋】:指浩大,繁多,繁重。
【例句】:明天還得繼續與卷帙浩繁的資料打交道。
9、稠密
【解釋】:指數量多,密度大。
【例句】:今莽草蜀道、襄、漢、浙江湖間山中有,枝葉稠密,團欒可愛10、繁雜
【解釋】:事情多而且雜亂。
【例句】:鐵路託運需要辦理很多繁雜的手續。
文言文句式如何判斷?
5樓:大古變光
文言文句式總分兩大類:固定句式、特殊句式。其特殊句式又可分為:
倒裝句、被動句、省略句、判斷句四大類,而倒裝句又分為:賓語前置句、狀語後置句(介賓短語後置句)、定語後置句、主謂倒裝句(謂語前置句)四類。
一、判斷句 就是以名詞、代詞或名詞性短語為謂語對主語進行判斷的句式。其常見的形式有以下幾種:
1.「……者,……也」「……,……也」「……,……者也」「……者,……」「……者,……者也」「……,……者」等形式。如:「廉頗者,趙之良將也。」
2.採用副詞「乃」「即」「則」「皆」「是」「誠」「為」等表示判斷。如:「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3.採用否定副詞「非」表示否定。如:「六國破滅,非兵不利,戰不善,弊在賂秦。」
4、語義上主謂直接判斷
二、被動句
文言文中,有些語句的主語是動作的承受者,這種句式就是被動句。其常見型別有:
1.「見」「……見……於」「於」表被動。如:「吾長見笑於大方之家。」
2.「為」「為……所」表被動。如:「而身死國滅,為天下笑。」
3.「受」「受......於」表被動。如:「受制於人。」
三、倒裝句
文言文中的倒裝句,是相對於現代漢語的句序而言的,基於此,我們將文言倒裝句式分為賓語前置、定語後置、狀語後置、主謂倒裝等。
1.賓語前置
所謂賓語前置,就是通常作賓語的成分,置於謂語動詞的前面,以示強調。如:「洎不之信」中的「之」就是前置的賓語。賓語前置通常分為四種情況。
(1)疑問句中,疑問代詞作賓語,賓語前置。如:「大王來何操?」
(2)否定句中,代詞作賓語,賓語前置。如:「古之人不餘欺也。」
(3)藉助「之」「是」將賓語提前。如:「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孜孜焉唯進修是急,未之多見也。」
(4)介賓短語中賓語前置。如:「不然,籍何以至此?」
2.定語後置
通常定語應該放置於中心詞的前面,但文言語句中卻有很多句子將定語放在中心詞之後。文言中的定語後置有以下幾種情況:
(1)中心詞+定語+者或中心詞+之+定語+者
( 2)中心詞+之+形容詞(定語)
(3)中心詞+數量詞(定語)
3.介賓短語後置 (狀語後置):文言文中,介詞結構作狀語往往都會置於句後作補語。
4.主謂倒裝
這種情況很少,往往是為了表示強烈的感嘆。如:「甚矣,汝之不惠。」「美哉,我少年中國。」
四、省略句
文言文中,普遍存在著省略成分的情況,對省略成分的把握,有助於完整理解句子的意思。文言文中的省略句通常有:
1.省略主語。
(1)承前省。如:「永州之野產異蛇,(異蛇)黑質而白章。」
(2)承後省(也作蒙後省)。如:「沛公謂張良曰:『(公)度我至軍中,公乃入。』」
(3)自述省。如:「(予)愛是溪,(予)得其尤絕者家焉。」
(4)對話省。如:「(孟子)曰:『獨樂樂,與人樂樂,孰樂?』(王)曰:『不若與人。』」
2.省略謂語。如:「一鼓作氣,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3.省略賓語。如:「可燒而走(之)也。」
4.省略介詞賓語。如:「公閱畢,即解貂覆生,為(之)掩戶。」
5.省略介詞「於」。如:「今以鐘磬置(於)水中,雖大風浪不能鳴焉。」
6樓:匿名使用者
這個問題幾句話說不清楚。恰好,最近我整理了一份材料,專門講古文句式的,但願對你有用。
文言文特殊句式
文言特殊句式,一般指的是文言文中不同於現代漢語表達習慣的某些特殊的句式。主要有:判斷句,被動句,省略句和倒裝句等。下邊我們舉例加以說明:
一、判斷句:
(一)採用「……者,……也」的方式
1.「……者,……也」
①廉頗者,趙之良將也。
②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句中判斷詞「是」的意思,是由「……者,……也」結構表示出來的,這是文言文判斷句的典型結構。當然,這個結構不是固定不變的,具體言語中,其結構變化十分靈活。比如:
2.「……者,……」
柳敬亭者,揚州之泰州人,本姓曹。
3.「……,……也」
項脊軒,舊南閣子也。(《項脊軒志》)
4.「……,……」
劉備,天下梟雄。(《赤壁之戰》)
5.「……,……者也」
蓮,花之君子者也。(《愛蓮說》)
(二)文言文中也有用判斷詞「是」或「為」來構造判斷句的現象,比如:
①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桃花源記》)
②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
句中「是」「為」,和現代漢語判斷詞「是」同義。但是,這種用法不大常見。文言文往往用別的詞或結構方式來表示判斷。
(三)用「即、乃、則、誠、皆、必、亦」等副詞表示肯定判斷。
①樑父即楚將項燕。
②今公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③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
④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
⑤夫六國與秦國皆諸侯。
⑥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四)用否定副詞「非」表示否定。如:
①六國破滅,非兵不利,戰不善,弊在賂秦。
②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堅利也
二、被動句
所謂被動,是指主語與謂語之間的關係是被動關係,也就是說,主語是謂語動詞所表示的行為的被動者、受事者,而不是主動者、實施者。這樣的句子,稱為被動句。
在文言文中,被動句往往用「為……所……」和「見……於……」及其相應的變式結構來表示。
(一)「為……所……」
1.「為……所……」
(吳巨)偏在遠郡,行將為人所並。(《赤壁之戰》)
*「為所……」——「為……所……」的省略形式
不者,若屬皆且為所虜。(《鴻門宴》)
2.「為……」
身死人手,為天下笑者,何也?(《過秦論》)
(二)「見……於……」
1.「見……於……」
①臣誠恐見欺於王而負趙。(《廉藺列傳》)
②吾長見笑於大方之家。(《秋水》)
2.「見……」
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見欺。(《廉藺列傳》)
3.「於……」
懷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內惑於鄭袖,外欺於張儀。
(三)動詞本身表被動。這是意念上的被動句,需要根據上下文來判別。例如:
①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
②傅說舉於版築之間,膠鬲舉於魚鹽之中,……(《孟子》)
③洎牧以讒誅,邯鄲為郡。
(四)現代漢語中常用「被」「受」表示被動關係,文言文中也有,但很少。比如:
①忠而被謗,能無怨乎?
②吾不能舉全吳之地,十萬之眾,受制於人。(《赤壁之戰》)
三、省略句
(一)依所省成分劃分
1.主語的省略
永州之野產異蛇,黑質而白章。(《捕蛇者說》)
2.謂語的省略
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曹劌論戰》)
3.動詞賓語的省略
以相如功大,拜為上卿。(《廉頗藺相如列傳》)
4.介詞賓語的省略——介詞「與」「以」「為」的賓語常省略。
①旦日,客從外來,與坐談。
②若亡鄭而有益於君,敢以煩執事。
③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桃花源記》)
5.介詞的省略——介詞「於」「以」常省略。
①置人所罾魚腹中
②又試之雞,果如成言。
6.兼語的省略
①上使[扶蘇]外將兵《陳涉世家》
②而不及今令有功於國。
(二)依上下文關係劃分
(1)承前省。如:
永州之野產異蛇,黑質而白章。
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不得見久矣。
(2)蒙後省。如:
沛公謂張良曰:「度我至軍中,公乃入。」
(3)對話省。如:
曰:「獨樂樂,與人樂樂,孰樂?」曰:「不若與人。」
四、主謂倒裝
為了強調謂語,有時將謂語置於主語之前。例如:
①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②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
五、賓語前置
在現代漢語中,賓語往往位於謂語後邊,作為謂語的施動物件。而在文言文中,於某些條件下,賓語往往提到謂語之前,呈現賓語前置現象。這樣的特殊情況一般有三種:
1.否定句中的賓語前置
否定句中,當否定副詞為「不」、「毋」(「無」)、「未」、「莫」,並且賓語為代詞時,賓語一般會前置。例如:
①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②我無爾詐,爾無我虞。
③後世無傳焉,臣未之聞也。
④聞道百,以為莫己若
2.疑問句中代詞賓語前置
疑問句中,當疑問代詞做動詞或介詞的賓語時,該賓語往往要放在動詞或介詞的前面。例如:
①良問曰:「大王來何操?」(《鴻門宴》)
②微斯人,吾誰與歸?(《岳陽樓記》)
這樣的疑問代詞一般有:「誰」、「何」、「奚」、「曷」、「胡」、「惡」、「安」、「焉」等。
3.用「之」「是」作標誌的賓語前置。比如:
①聞道百,以為莫己若者,我之謂也。(《莊子•秋水》)
②夫晉,何厭之有?(《燭之武退秦師》)
③唯利是圖
4.介詞「以」的賓語前置
①夜以繼日
②靜以修身,儉以養德
③全石以為底
六、定語後置
定語在句中一般起修飾限定名詞性中心詞的作用。文言文中的定語經常會後置到中心詞後邊,成為定語後置現象。
1.中心詞+「之」+短語
①石之鏗然有聲者,所在皆是也。(蘇軾《石鐘山記》)
②簡桃核修狹者為之。
3)、中心詞+數量詞(定語)
①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馬說》)
②我持白璧一雙,欲獻項王;玉斗一雙,欲與亞父。(《鴻門宴》)
2.中心詞+「之」+形容詞
①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勸學》)
②帶長鋏之陸離兮,冠切雲之崔嵬。(《涉江》)
七、介賓短語後置
現代漢語中介賓短語多置於謂語之前作狀語,但在文言文中,卻常置於謂語之後作補語。例如:
①此所謂戰勝於朝廷。(《鄒忌諷齊王納諫》)
②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荀子《勸學》)
③將軍戰河北,臣戰河南。(《鴻門宴》)
飾以篆文山龜鳥獸之形。《張衡傳》
我,用文言文中的什麼字形容,都 用文言文中的什麼字形容
我,用文言文中的字表示 一般用 餘 吾 我 予 某 昂 妾 女人 愚 僕等。帝王人臣專用 朕 孤 寡人 本王 微臣 臣 下官 末將 本將 本督 本帥等。通俗一點則用 鄙人 後學 末學 不才 奴家 女人 在下 晚生 小生 晚輩 灑家 早期白話 老朽 貧僧 和尚 老衲 和尚 等。吾祝你在語文的領域越來越...
文言文中而字的用法和意義怎麼區別文言文中而字的用法
文言文中 而 字的用法主要有四種 1 錶轉折,如 學而不思則罔 2 表承接,如 學而時習之 3 表並列,如 鄒忌修八尺有餘,而形貌昳麗。4 表修飾,如 面山而居 而 在古漢語 文言文 中用法是比較複雜的,它有兩個讀音 r和n ng 它在有的句子裡可以是實詞,在另一個句子裡又可以是虛詞 作實詞可以是名...
文言文中(之)有幾種意思,之文言文中有幾種意思?各是哪個
之 在文言文中常當代詞 助詞 動詞用,其作用各不相同。1 代人,如 項脊軒志 中的 先妣撫之甚厚 之 可譯作 她 代老嫗。2 代物,如 燭之武退秦師 中的 若不闕秦,將焉取之 之 代 土地 3 代事,如 鄒忌諷齊王納諫 中的 與坐談,問之客曰 之 代 與徐公孰美這件事 4 指示代詞,如 寡人之於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