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晴天便是安好
1. 危:危~。
危乎~哉。知足不辱,知止不~(懂得滿足不貪心就不會受辱,懂得適可而止就不會遭到危險)。 2.
大概,幾乎:**~盡。 3.
古同「怠」,懈怠。 詳細字義
〈形〉1. (形聲。從歹( è),臺聲。本義:危險) 2. 同本義[danger]
殆,危也。——《說文》
民今方殆,視民夢夢——《詩·小雅·正月》
亦曰殆哉。——《書·秦誓》。傳:「危殆。」
晉有三不殆。——《左傳·昭公四年》。注:「危也。」
兵殆於垂沙。——《荀子·議兵》。注:「謂危亡也。」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孫子·謀攻》
三守不完,則國危身殆。——《韓非子·三守》
備危恐殆,急置太子,禍乃無從起。——《韓非子·揚權》
此二者,殆物也。——《韓非子·忠孝》 3. 又如:殆危(危險) 4. 睏乏;疲憊 [tired]
以有涯隨無涯,殆已。——《莊子·養生主》。向注:「疲睏之謂也。」
日將暮,步履頗殆,休於路側。——《聊齋志異》 5. 假借為「怠」。懶惰 [lazy;idle]
周行而不殆。——《老子·二十五章》
受命不殆。——《詩·商頌·玄鳥》
滋敝邑休殆。——《左傳·昭公五年》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論語·為政下》
〈副〉1. 表推測,相當於「大概」、「幾乎」 [nearly]
殆於不可。——《孟子》
沛公殆天授。——《史記·留侯世家》
殆有神護者。——明· 歸有光《項脊軒志》
遊歷殆遍。——宋· 沈括《夢溪筆談》
揚州城下,進退不由,殆例送死。—— 宋· 文天祥《指南錄·後序》 2. 又如:
敵人**殆盡;殆其(大概);殆庶(庶幾,近似) 3. 表示範圍,相當於「僅僅」、「只」 [only]
此殆空言,非至計也。——《漢書·趙充國傳》。顏師古注:「殆,僅也。」 4. 表示肯定,相當於「當然」、「必定」 [of course]
(彼)投吾所忌,用吾所長,是殆益敵資而遺敵勝耳,不可不察。——宋· 辛棄疾《美芹十論》 5. 表示時間,相當於「將」、「將要」 [should;would]
女心傷悲,殆及公子同歸。——《詩·豳風·七月》
殆在文言文中有幾種解釋
2樓:我是老夫子
殆 dài
①《形bai>危險
。《謀攻du》:「知己知彼,百戰不~zhi。」《論語》:「思而不學dao則~。」
②版《副》近於;幾乎。《權六國論》:「且燕趙處秦革滅~盡之際。」《雁蕩山》:「凡永嘉山水,遊歷~遍。」
③《副》大概;恐怕。《石鐘山記》:「酈元之所見聞,~與餘同。」
④《形》通「怠」,懈怠;懶惰。《商君書?農戰》:「農者~則土地荒。」
3樓:匿名使用者
①《形》危險。《來謀攻》自:「知己知彼,百戰不bai殆。」《論語
du》:「思而不學則殆。zhi」
②《副》近於dao
;幾乎。《六國論》:「且燕趙處秦革滅殆盡之際。」《雁蕩山》:「凡永嘉山水,遊歷殆遍。」
③《副》大概;恐怕。《石鐘山記》:「酈元之所見聞,殆與餘同。」
④《形》通「怠」,懈怠;懶惰。《商君書·農戰》:「農者殆則土地荒。」
jingrui
殆 在文言文中有哪些解釋啊
4樓:匿名使用者
殆dài
形聲。從歹,臺聲。本義:危險
①危險: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②幾乎;差不多:敵人**殆盡。
通「治、始」
殆、治、始——《公羊傳》:「莒將滅之,故相與往,殆乎晉也。」殆、治古音相近。
音近義通。《荀子·強國》:「強殆中國。
」楊驚注:「殆」或為「治」,「治」謂訟理也。以鄭子欲立異姓為後,故相與訟理於晉也。
《春秋公羊傳·僖公二十八年》:「叔武……為踐土之會,治反衛侯。」注:
「叔武訟治於晉文公,令白王者,反衛侯使還國也。」足知殆、治同義。殆古音「以」,《說文》:
「以聲。」與治、始為一音之轉,故同義。(《毛詩古音考》卷三「殆」字條)治又與始同義。
錢大聽謂:「古文故治與始通,《尚書》:『在治忽』,《史記·夏本紀》作『來始滑』,《漢書·律曆志》作『七始詠』,是『治』即『始』字。
」《淮南子·主術訓》:「能多者無不治也。」《詩經·魯頌·駒·思馬斯作傳》中作「始也」,是治與始本可通訓。
(《潛研堂詩文集》卷十《爾雅廣雅》)(摘自黃現璠著《古書解讀入門》(油印本),廣西師範學院教材部,2023年2月;黃現璠著《古書解讀初探——黃現璠學術**選》第468頁,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23年7月)
最常見的含義就是,危險的境地。例:
1.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沒記錯的話是出於《孫子兵法》)
2.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個人認為應該解釋為:知足則不會覺得恥辱,知道什麼不該做才不會將自己置於危險的境地。沒記錯的話是出於《道德經》)
含義二:幾乎,差不多 例:敵人**殆盡 (字典中查來的,不知道這種用法最早出自那裡!待考!有知道的朋友可以新增!)
亂評「知足不辱,知止不殆「:當今社會很多的激勵機製造成了人們很多的攀比心理,比如別人問你工資,別人問你房子平米,別人問你汽車牌子。結果不如人家,感覺到受了羞辱。
為了攀比物質生活努力掙錢,工作中什麼都愛顯能,結果背上了很多責任,把自己放到了一個「危險的境地」,有時覺得不堪重負,有時覺得身心俱疲。
這就是曹操曾經說的 不可「慕虛名而處實禍」
也是周爺《功夫》中說的「能力越大責任就越大」
曾經朋友說過一句話也是講這個道理「無事顯能,不為、則反取其咎!(沒找到出處!估計是他自己編的: ) )
無事亂彈歡迎朋友們批評指正!
5樓:楊廂月
形聲。從歹,臺聲。本義:危險
①危險: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②幾乎;差不多:敵人**殆盡。
通「治、始」
殆、治、始——《公羊傳》:「莒將滅之,故相與往,殆乎晉也。」殆、治古音相近。
音近義通。《荀子·強國》:「強殆中國。
」楊驚注:「殆」 或為「治」,「治」謂訟理也。以鄭子欲立異姓為後,故相與訟理於晉也。
《春秋公羊傳·僖公二十八年》:「叔武……為踐土之會,治反衛侯。」注:
「叔武訟治於晉文公,令白王者,反衛侯使還國也。」足知殆、治同義。殆古音「以」,《說文》:
「以聲。」與治、始為一音之轉,故同義。(《毛詩古音考》卷三「殆」字條)治又與始同義。
錢大聽謂:「古文故治與始通,《尚書》:『在治忽』,《史記·夏本紀》作『來始滑』,《漢書·律曆志》作『七始詠』,是『治』即『始』 字。
」《淮南子·主術訓》:「能多者無不治也。」《詩經·魯頌·駒·思馬斯作傳》中作「始也」,是治與始本可通訓。
(《潛研堂詩文集》卷十《爾雅廣雅》) (摘自黃現璠著《古書解讀入門》(油印本),廣西師範學院教材部,2023年2月;黃現璠著《古書解讀初探——黃現璠學術**選》第468頁,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23年7月)
最常見的含義就是,危險的境地。例:
1.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沒記錯的話是出於《孫子兵法》)
2.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個人認為應該解釋為:知足則不會覺得恥辱,知道什麼不該做才不會將自己置於危險的境地。沒記錯的話是出於《道德經》)
含義二:幾乎,差不多 例:敵人**殆盡 (字典中查來的,不知道這種用法最早出自那裡!待考!有知道的朋友可以新增!)
亂評「知足不辱,知止不殆「:當今社會很多的激勵機製造成了人們很多的攀比心理,比如別人問你工資,別人問你房子平米,別人問你汽車牌子。結果不如人家,感覺到受了羞辱。
為了攀比物質生活努力掙錢,工作中什麼都愛顯能,結果背上了很多責任,把自己放到了一個「危險的境地」,有時覺得不堪重負,有時覺得身心俱疲。
這就是曹操曾經說的 不可「慕虛名而處實禍」
也是周爺《功夫》中說的「能力越大責任就越大」
曾經朋友說過一句話也是講這個道理「無事顯能,不為、則反取其咎!(沒找到出處!估計是他自己編的: ) )
6樓:匿名使用者
1、危險
2、近於,幾乎
3、副詞,大概,恐怕
4、通「怠「,意為懶惰
7樓:
全部消失
失敗死光
完全消失
死亡損失
遭受滅亡
8樓:匿名使用者
說錯了 有危險 大概 僅僅 幾乎 懈怠
「殆」在文言文中是什麼意思?
9樓:tianxie洛洛
「殆」在文言文中的解釋:
危險。例如《謀攻》:「知
己知彼,百戰不殆。」《論語》:「思而不學則殆。」
近於、幾乎。
例如《六國論》:「且燕趙處秦革滅殆盡之際。」《雁蕩山》:「凡永嘉山水,遊歷殆遍。」
大概、恐怕。
例如《石鐘山記》:「酈元之所見聞,殆與餘同。」
通「怠」。懈怠、懶惰。
例如《商君書·農戰》:「農者殆則土地荒。」
「殆」的讀音:dài
造句:知止不殆[ zhī zhǐ bù dài ]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
殆無虛日[ dài wú xū rì ] :先自前一月來,次第按試習儀,殆無虛日。
百戰不殆[ bǎi zhàn bù dài ] :自古名將料敵制勝,訓練士兵,故可使赴湯蹈火,百戰不殆。
車殆馬煩[ chē dài mǎ fán ] :日既西傾,車殆馬煩。
殆盡[ dài jìn ] :海內知識,零落殆盡。
辱殆[ rǔ dài ] :衰夕近辱殆,庶幾並懸輿。
疲殆[ pí dài ] :不學而思終卒不得,徒使人精神疲殆。
垂殆[ chuí dài ] :老妻苦喉閉,絕水粒者三日,命垂殆矣。
危殆[ wēi dài ] :則爭奪之亂起,而君在危殆之中。
欺殆[ qī dài ] :懺說濟蒙愚,推心屏欺殆。
10樓:亦心
文言文知識點——文言實詞「殆」
11樓:戊榆碧魯凝雪
①《形》危險。《謀攻》:「知己知彼,百戰不殆。」《論語》:「思而不學則殆。」
②《副》近於;幾乎。《六國論》:「且燕趙處秦革滅殆盡之際。」《雁蕩山》:「凡永嘉山水,遊歷殆遍。」
③《副》大概;恐怕。《石鐘山記》:「酈元之所見聞,殆與餘同。」
④《形》通「怠」,懈怠;懶惰。《商君書·農戰》:「農者殆則土地荒。」
殆字在文言文中的所有意思。
12樓:匿名使用者
殆dài 基本字義
1. 危:危~。
危乎~哉。知足不辱,知止不~(懂得滿足不貪心就不會受辱,懂得適可而止就不會遭到危險)。 2.
大概,幾乎:**~盡。 3.
古同「怠」,懈怠。 詳細字義
〈形〉1. (形聲。從歹( è),臺聲。本義:危險) 2. 同本義[danger]
殆,危也。——《說文》
民今方殆,視民夢夢——《詩·小雅·正月》
亦曰殆哉。——《書·秦誓》。傳:「危殆。」
晉有三不殆。——《左傳·昭公四年》。注:「危也。」
兵殆於垂沙。——《荀子·議兵》。注:「謂危亡也。」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孫子·謀攻》
三守不完,則國危身殆。——《韓非子·三守》
備危恐殆,急置太子,禍乃無從起。——《韓非子·揚權》
此二者,殆物也。——《韓非子·忠孝》 3. 又如:殆危(危險) 4. 睏乏;疲憊 [tired]
以有涯隨無涯,殆已。——《莊子·養生主》。向注:「疲睏之謂也。」
日將暮,步履頗殆,休於路側。——《聊齋志異》 5. 假借為「怠」。懶惰 [lazy;idle]
周行而不殆。——《老子·二十五章》
受命不殆。——《詩·商頌·玄鳥》
滋敝邑休殆。——《左傳·昭公五年》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論語·為政下》
〈副〉1. 表推測,相當於「大概」、「幾乎」 [nearly]
殆於不可。——《孟子》
沛公殆天授。——《史記·留侯世家》
殆有神護者。——明· 歸有光《項脊軒志》
遊歷殆遍。——宋· 沈括《夢溪筆談》
揚州城下,進退不由,殆例送死。—— 宋· 文天祥《指南錄·後序》 2. 又如:
敵人**殆盡;殆其(大概);殆庶(庶幾,近似) 3. 表示範圍,相當於「僅僅」、「只」 [only]
此殆空言,非至計也。——《漢書·趙充國傳》。顏師古注:「殆,僅也。」 4. 表示肯定,相當於「當然」、「必定」 [of course]
(彼)投吾所忌,用吾所長,是殆益敵資而遺敵勝耳,不可不察。——宋· 辛棄疾《美芹十論》 5. 表示時間,相當於「將」、「將要」 [should;would]
女心傷悲,殆及公子同歸。——《詩·豳風·七月》
「殆」在文言文中是什麼意思,殆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殆 在文言文中的解釋 危險。例如 謀攻 知 己知彼,百戰不殆。論語 思而不學則殆。近於 幾乎。例如 六國論 且燕趙處秦革滅殆盡之際。雁蕩山 凡永嘉山水,遊歷殆遍。大概 恐怕。例如 石鐘山記 酈元之所見聞,殆與餘同。通 怠 懈怠 懶惰。例如 商君書 農戰 農者殆則土地荒。殆 的讀音 d i 造句 知止...
「以」在文言文中有哪些意思,「以」字在文言文中有哪些意思
以 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用,拿,把,將 以一當十。以苦為樂。以身作則。以鄰為壑。以訛傳訛。以往鑑來。依然,順,按照 以時啟閉。物以類聚。因為 以人廢言。勿以善小而不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在,於 指時日 子厚以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八日卒,年四十七 目的在於 以待時機。以儆效尤。文言連詞,與 而 用法相同 ...
文言文中窮的意思有哪些,窮字在文言文中有哪些意思
讀音 qi ng 釋義抄 1 貧窮。襲分貧,振窮。左傳 昭公十四年 2 邊遠的。孤燈耿霜夕,窮山讀兵書。陸游 夜讀兵書 3 窮盡 用盡。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蘇軾 赤壁賦 4 尋根究源。窮理盡性,以至於命。作者不詳 易 說卦 5 揭穿。恐事窮且得罪,乃再詣相府。沈括 夢溪筆談 6 終端 終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