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以 yĭ
yǐ①《動》用;使用。《涉
江》:「忠不必用兮,賢不必以。」
②《動》做。《子路、曾晳、冉有、公西華侍坐》:「如或知爾,則何以哉?」
③《動》認為。《鄒忌諷齊王納諫》:「皆以美於徐公。」
④《介》表示動作行為所用或所憑藉的工具、方法,可視情況譯為「拿」、「用」、「憑」、「把」等。《廉頗藺相如列傳》:「願以十五城請易璧。」
⑤《介》起提賓作用,可譯為「把」。《廉頗藺相如列傳》:「秦亦不以城予趙,趙亦終不予秦璧。」
⑥《介》表示動作行為產生的原因,可譯為「因為」、「由於」等。《捕蛇者說》:「而吾以捕蛇獨存。」《廉頗藺相如列傳》:「且以強秦之故逆強秦之歡,不可。」
⑦《介》表示動作行為發生的時間、地點,可譯為「在」、「從」。《蘇武傳》:「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師。」
⑧《介》表示動作、行為的物件,用法同「與」,可譯為「和」、「跟」;有時可譯為「率領、帶領」。《戰國策·周策》:「天下有變,王割漢中以楚和。
」《信陵君竊符救趙》:「(公子)欲以客往赴秦軍,與趙俱死。」
⑨《連》表示並列或遞進關係,可譯為「而」、「又」、「並且」等,也可省去。《遊褒禪山記》:「夫夷以近,則遊者眾;險以遠,則至者少。」
⑩《連》表示承接關係,「以」前的動作行為,往往是後一動作行為的手段和方式,可譯為「而」,也可省去。《遊褒禪山記》:「予與四人擁火以入。」
⑾《連》表示因果關係,常用在表原因的分句前,可譯為「因為」、「由於」。《廉頗藺相如列傳》:「吾所以為此者,以先國家之急而後私仇也。」
⑿《連》表修飾和被修飾關係。《歸去來辭》:「木欣欣以向榮,泉涓涓而始流。」
⒀《連》表目的關係,可譯為「而」「來」「用來」等。《師說》:「作《師說》以貽之。」
⒁《連》表示時間、方位、數量的界限或範圍,用法同現代漢語。《張衡傳》:「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
⒂《連》表示在敘述某件事時又轉到另一件事上,可譯為「至於」。《柳毅傳》:「然自約其心者,達君之冤,餘無及也。以言慎勿相避者,偶然耳,豈有意哉!」
⒃《副》通「已」。已經。《陳涉世家》:「座買魚烹食,得魚腹中書,固以怪之矣。」
⒄《動》通「已」。停止。《齊桓晉文之事》:「無以,則王乎?」
⒅《副》只是。《馮諼客孟嘗君》:「君家所寡有者,以義耳。」
【以往】以後。
【以為】⒈認為。⒉使……成為。⒊把……當作。⒋作為;用作。
2樓:倚樓丶丶聽風雨
文言文中「以」作為介詞的用法是什麼
3樓:合祥殷彥君
虛詞「以」的用法及例句
(一)介詞
1.表示工具。譯為:拿,用,(用)憑……身份。
①願以十五城請易璧。(《廉頗藺相如列傳》,用)
②是時以大中丞撫吳者為魏之私人(《五人墓碑記》(用)憑……身份。)
2.表示憑藉。譯為:憑,靠。
①以勇氣聞於諸侯。(《廉頗藺相如列傳》)
②久之,能以足音辨人。(《項脊軒志》)
③皆好辭而以賦見稱。(《屈原列傳》)
3.表示所處置的物件。起提賓作用,可譯為「把」。
①操當以肅還付鄉黨。(《赤壁之戰》)
②秦亦不以城予趙,趙亦終不予秦璧。(《廉頗藺相如列傳》)
4.表示時間、處所。譯為:於,在,從。
①以八月十三斬於市。(《五人墓碑記》)
②餘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師乘風雪,……至於泰安。(《登泰山記》)
以崇禎十七年夏,自京師徒步入華山為黃冠。(顧炎武《復庵記》)
③果予以未時還家,而汝以辰時氣絕。(《祭妹文》)
5.表示原因。譯為:因為,由於。
①趙王豈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廉頗藺相如列傳》)
②卒以吾郡這發憤一擊,不敢復有株治。(《五人墓碑記》)
③懷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內惑於鄭袖,外欺於張儀。(《屈原列傳》)
6.表示依據。譯為:按照,依照,根據。
①今以實校之。(《赤壁之戰》)
②餘船以次俱進。(《赤壁之戰》)
說明:「以」字的賓語有時可以前置,有時可以省略。
①以一當十(成語)
②夜以繼日(成語)
③秋以為期(《詩經•氓》)
7.表示動作、行為的物件,用法同「與」,可譯為「和」、「跟」;有時可譯為「率領」、「帶領」。
①天下有變,王割漢中以楚和。(《戰國策•周策》)
②(公子)欲以客往赴秦軍,與趙俱死。(《信陵君竊符救趙》「率領」、「帶領」)
③今如此以百騎走,匈奴追射我立盡。(2023年高考《李廣傳》「率領」、「帶領」〉)
(二)連詞。
1.表示並列或遞進關係。常用來連線動詞、形容詞(包括以動詞、形容詞為中心的短語),可譯為「而」、「又」、「而且」、「並且」等,或者省去。
①夫夷以近,則遊者眾。(《遊褒禪山記》)
②忽魂悸以魄動。(《夢遊天姥吟留別》)
③越國以鄙遠。(《燭之武退秦師》)
2.表示承接關係,前一動作行為往往是後一動作行為的手段或方式。可譯為「而」或省去。
①餘與四人擁火以入。(《遊褒禪山記》)
②樊噲側其盾以撞。(《鴻門宴》)
③各各竦立以聽。(《促織》)
3.表示目的關係,後一動作行為往往是前一動作行為的目的或結果。可譯「而」「來」「用來」「以致」等。
①則請立太子為王,以絕秦望。(《廉頗藺相如列傳》)
②當求數頃之田,於伊、潁之上,以待餘年,教吾子與汝子(《祭十二郎文》)
③為秦人積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趨於亡(《六國論》)
④不宜妄自菲薄……以塞忠諫之路也。(《出師表》)
4.表示因果關係,常用在表原因的分句前,可譯為「因為」。例如:
①不賂者以賂者喪(《六國論》)
②所謂華山洞者,以其乃華山之陽名之也(《遊褒禪山記》)
③諸侯以公子賢,多客,不敢加兵謀魏十餘年。(《信陵君竊符救趙》)
5.表示修飾關係,連線狀語和中心語,可譯為「而」,或省去。例如:
①木欣欣以向榮,泉涓涓而始流。(陶淵明《歸去來辭》)
(三)助詞
1.作語助,表示時間、方位和範圍。例:
①受命以來,夙夜憂嘆。(以:表時間)(《出師表》)
②指從此以往十五都予趙。(以:方位)(《廉頗藺相如列傳》)
③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以:表範圍)(《張衡傳》)
2.作語助,起調整音節作用。例:
①逆以煎我懷。(《孔雀東南飛》)
(四)動詞
1.以為,認為。
①老臣以媼為長安君計短也。(《觸龍說趙太后》)
②皆以美於徐公。(《鄒忌諷齊王納諫》)
2.用,任用。
①忠不必用兮,賢不必以。(《涉江》)
(五)名詞。譯為:緣由,原因。
①古人秉燭遊,良有以也(李白《春夜宴桃李園序》)
(六)通假
1.通「已」,已經。
①固以怪之矣。(《陳涉世家》)
②日以盡矣。(《荊軻刺秦王》)
2.通「已」,止。
①無以,則王乎?(《齊桓晉文之事》)
[以為]
1.認為,把……當作或看作。
①虎視之,龐然大物也,以為神。(《黔之驢》)
②醫之好治不病以為功!(《扁鵲見蔡桓公》)
⑵把……作為或製成。
①南取百越之地,以為桂林、象郡。(以為:把它設為。)(《過秦論》)
②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陽,銷鋒鏑,鑄以為金人十二。(《過秦論》)
[以是][是以]相當「因此」,引出事理髮展或推斷的結果。
①餘是以記之,蓋嘆酈元之簡,而笑李渤之陋也。(《石鐘山記》)
②公子往而臣不送,以是知公子恨之復返也(《信陵君竊符救趙》)
[有以][無以]意思分別是「有什麼辦法用來……」「沒有什麼辦法用來……」
①項王未有以應,曰:「坐。」(《鴻門宴》)
②王語暴以好樂,暴未有以對也(《莊暴見孟子》)
③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勸學》)
④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餘年(《陳情表》)
「以」字在文言文中有哪些意思
4樓:文以立仁
"以"在文言文中的用法:
1、動詞:
a用;使用。《涉江》:「忠不必用兮,賢不必以。」
b做。《子路、曾晳、冉有、公西華侍坐》:「如或知爾,則何以哉?」
c認為。《鄒忌諷齊王納諫》:「皆以美於徐公。」
d表示動作行為所用或所憑藉的工具、方法,可視情況譯為「拿」、「用」、「憑」、「把」等。《廉頗藺相如列傳》:「願以十五城請易璧。」
2、介詞:
a起提賓作用,可譯為「把」。《廉頗藺相如列傳》:「秦亦不以城予趙,趙亦終不予秦璧。」
b表示動作行為產生的原因,可譯為「因為」、「由於」等。《捕蛇者說》:「而吾以捕蛇獨存。」《廉頗藺相如列傳》:「且以強秦之故逆強秦之歡,不可。」
c表示動作行為發生的時間、地點,可譯為「在」、「從」。《蘇武傳》:「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師。」
d表示動作、行為的物件,用法同「與」,可譯為「和」、「跟」;有時可譯為「率領、帶領」。《戰國策·周策》:「天下有變,王割漢中以楚和。
」《信陵君竊符救趙》:「(公子)欲以客往赴秦軍,與趙俱死。」
3、連詞:
a表示並列或遞進關係,可譯為「而」、「又」、「並且」等,也可省去。《遊褒禪山記》:「夫夷以近,則遊者眾;險以遠,則至者少。」
b表示承接關係,「以」前的動作行為,往往是後一動作行為的手段和方式,可譯為「而」,也可省去。《遊褒禪山記》:「予與四人擁火以入。」
c表示因果關係,常用在表原因的分句前,可譯為「因為」、「由於」。《廉頗藺相如列傳》:「吾所以為此者,以先國家之急而後私仇也。」
d表修飾和被修飾關係。《歸去來辭》:「木欣欣以向榮,泉涓涓而始流。」
e表目的關係,可譯為「而」「來」「用來」等。《師說》:「作《師說》以貽之。」
f表示時間、方位、數量的界限或範圍,用法同現代漢語。《張衡傳》:「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
g表示在敘述某件事時又轉到另一件事上,可譯為「至於」。《柳毅傳》:「然自約其心者,達君之冤,餘無及也。以言慎勿相避者,偶然耳,豈有意哉!」
4、副詞:
通「已」。已經。《陳涉世家》:「座買魚烹食,得魚腹中書,固以怪之矣。」
5樓:匿名使用者
以 [yǐ]:
用,拿,把,將:以一當十。以苦為樂。以身作則。以鄰為壑。以訛傳訛。以往鑑來。
依然,順,按照:以時啟閉。物以類聚。
因為:以人廢言。勿以善小而不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在,於(指時日):「子厚以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八日卒,年四十七」。
目的在於:以待時機。以儆效尤。
文言連詞,與「而」用法相同:夢寐以求。
用在方位詞前,表明時間、方位、方向或數量的界限:以前。以內。
用在動詞後,類似詞的字尾:可以。得以。
古同「已」,已經。
太,甚:不以急乎?
及,連及:富以其鄰。
「以」在文言文中有哪些意思,「以」字在文言文中有哪些意思
以 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用,拿,把,將 以一當十。以苦為樂。以身作則。以鄰為壑。以訛傳訛。以往鑑來。依然,順,按照 以時啟閉。物以類聚。因為 以人廢言。勿以善小而不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在,於 指時日 子厚以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八日卒,年四十七 目的在於 以待時機。以儆效尤。文言連詞,與 而 用法相同 ...
夫 依 喻在古文中的意思是什麼,「以」字在文言文中有哪些意思
夫 f 名 成年男子。愚公移山 遂率子孫荷擔者三 論積貯疏 一 不耕,或受之飢。名 大丈夫。左傳 宣公十二年 聞敵強而退,非 也。名 指服勞役或從事某種體力勞動的人。智取生辰綱 農 心內如湯煮,公子王孫把扇搖。王建 宮詞 宮人早起笑相呼,不識階前掃地 名 女子的配偶 丈夫。陌上桑 羅敷自有 f 代 ...
古文中以為的意思,在古文中,以有些意思?
認為 如 自以為不失天下之士。史記 平原君虞卿列傳 以為回旦噬己也。答唐 柳宗元 三戒 以為鄙吝。宋 司馬光 訓儉示康 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資治通鑑 自以為必死。資治通鑑 唐紀 以為豪。明 魏禧 大鐵椎傳 以為妙絕。虞初新志 秋聲詩自序 在古文中,以 有些意思?1.用,拿,把,將 以一當十。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