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hao大森
有命令派遣、叫、讓、使者、使命的意思
簡體部首: 亻 ,部外筆畫: 6 ,總筆畫: 8釋義◎ 用:~用。~勁。~役。~力。~錢。
◎ 派,差譴:~喚。~命。~女。
◎ 讓,令,叫:迫~。
◎ 假若:假~。即~。
◎ 奉命辦事的人:~者。大~。公~。~館。
組詞◎ 使勁 shǐjìn
(1) [put in effort]∶把力用在某件事情上(2) [strain at]∶用力
◎ 使君 shǐjūn
漢代稱呼太守刺史,漢以後用做對州郡長官的尊稱◎ 使力 shǐlì
[with force] 使勁
◎ 使令 shǐlìng
(1) [order about]∶使喚
(2) [servant]∶供使喚的人
◎ 使媽 shǐmā
[housekeeper] 〈方〉∶保姆
◎ 使命 shǐmìng
(1) [mission]∶派遣人去辦事的命令,比喻重大的責任(2) [receive orders and go on a long journey]∶指奉命出行
造句1、作文時要儘量避免使用方言詞語。
2、在自然界,只有人類能夠製造和使用勞動工具。
3、袖珍式收音機便於攜帶,使用方便。
4、不合理地使用人才是最大的浪費。
5、老師使用投影儀教學,吸引了同學們的興趣。
放在古文有哪些意思
2樓:若存
古指把人驅逐到邊遠的地方:流~
放 fàng
1. 解脫約束,得到自由:把籠子裡的鳥~了。~膽。~誕。~任。~肆。~歌。~懷。豪~。釋~。
2. 散(sàn):~工。~假。~學。~晴(陰雨後轉晴)。
3. 帶牲畜到野外去吃草:~牧。~羊(亦喻任其自由行動,放手不管,含貶義)。
4. 驅逐到遠方去:~逐。~黜。流~。
5. 到基層去:~官(古時指任命為外地**)。下~。
6. 發出:~電。~毒。~光。發~。
7. 借錢給別人,收取利息:~債。~貸。
8. 擴充套件:~大。~寬。
9. 花開:百花齊~。心花怒~。
10. 擱、置:這件事情不要緊,先~一~。存~。~棄。~心。~置。
11. 至:~乎四海。摩頂~踵。
在古文中,"具"有哪些意思
3樓:匿名使用者
1、名:酒餚;飲食。《史記·項羽本紀》:「為太牢具。」(譯文:劉邦準備了豐盛的宴席。)
2、動:**、備辦酒食。《餚之戰》:「居則具一日之積,行則備一夕之衛。」(譯文:您要住下,就為您備好一天的糧草;您要出發,就給您安排一夜的警衛。)
3、動:置辦;準備。《活板》:「此印者才畢,則第二板已具。」(譯文:這一版才印完,第二版已經準備好了。)
4、動:具有;具備。《核舟記》:「罔不因勢像形,各具情態。」(譯文:沒有不順著木頭原來的樣子模擬那些東西的形狀,各有各的情態。)
5、名:器具;器械。《傷仲永》:「仲永生五年,未嘗識書具。」(譯文:仲永長到五歲時,不曾認識書寫工具。)
6、名:才能;才幹。《晉書·王羲之傳》:「吾素無廊廟具。」
有才幹的人。《賣柑者言》:「洸洸乎干城之具也。」
7、名:道理;方法。《東方朔》:「十九歲學孫吳兵法,戰陣之具。」
8、副:通「俱」,全,都,盡。《桃花源記》:「問所從來,具答之。」
擴充套件資料
具是一個漢字,讀音為jù,上下結構,部首為八。甲骨文字形,上面是「鼎」,下面是雙手,表示雙手捧著盛有食物的鼎器(餐具)。
相關詞語:
具備:1、具有,擁有,如:有具備條件。
2、一切完備;齊備;如:條件尚不具備。
具體:不抽象,不籠統,細節很明確;說得很具體;如:具體計劃。
具象:具有實象存在,與抽象相對。如:功利主義傾向在這**裡獲得了逼真的具象化。
具有:1、擁有(財產、附屬物、屬性或其他附屬的特徵等)。
2、擁有,保有。如:這場運動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
4樓:匿名使用者
1、動詞:
a用;使用。《涉江》:「忠不必用兮,賢不必以。」
b做。《子路、曾晳、冉有、公西華侍坐》:「如或知爾,則何以哉?」
c認為。《鄒忌諷齊王納諫》:「皆以美於徐公。」
d表示動作行為所用或所憑藉的工具、方法,可視情況譯為「拿」、「用」、「憑」、「把」等。《廉頗藺相如列傳》:「願以十五城請易璧。」
2、介詞:
a起提賓作用,可譯為「把」。《廉頗藺相如列傳》:「秦亦不以城予趙,趙亦終不予秦璧。」
b表示動作行為產生的原因,可譯為「因為」、「由於」等。《捕蛇者說》:「而吾以捕蛇獨存。」《廉頗藺相如列傳》:「且以強秦之故逆強秦之歡,不可。」
c表示動作行為發生的時間、地點,可譯為「在」、「從」。《蘇武傳》:「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師。」
d表示動作、行為的物件,用法同「與」,可譯為「和」、「跟」;有時可譯為「率領、帶領」。《戰國策·周策》:「天下有變,王割漢中以楚和。
」《信陵君竊符救趙》:「(公子)欲以客往赴秦軍,與趙俱死。」
3、連詞:
a表示並列或遞進關係,可譯為「而」、「又」、「並且」等,也可省去。《遊褒禪山記》:「夫夷以近,則遊者眾;險以遠,則至者少。」
b表示承接關係,「以」前的動作行為,往往是後一動作行為的手段和方式,可譯為「而」,也可省去。《遊褒禪山記》:「予與四人擁火以入。」
c表示因果關係,常用在表原因的分句前,可譯為「因為」、「由於」。《廉頗藺相如列傳》:「吾所以為此者,以先國家之急而後私仇也。」
d表修飾和被修飾關係。《歸去來辭》:「木欣欣以向榮,泉涓涓而始流。」
e表目的關係,可譯為「而」「來」「用來」等。《師說》:「作《師說》以貽之。」
f表示時間、方位、數量的界限或範圍,用法同現代漢語。《張衡傳》:「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
g表示在敘述某件事時又轉到另一件事上,可譯為「至於」。《柳毅傳》:「然自約其心者,達君之冤,餘無及也。以言慎勿相避者,偶然耳,豈有意哉!」
4、副詞:
通「已」。已經。《陳涉世家》:「座買魚烹食,得魚腹中書,固以怪之矣。」
5樓:匿名使用者
①酒餚;飲食.《史記?項羽本紀》:「為太牢~.」
②**、備辦酒食.《餚之戰》:「居則~一日之積,行則備一夕之衛.」
③置辦;準備.《鄭伯克段於鄢》:「大叔完聚,繕甲兵,卒乘,將襲鄭.」《活板》:「此印者才畢,則第二板已~.」
④具有;具備.《核舟記》:「罔不因勢像形,情態.」
⑤器具;器械.《傷仲永》:「仲永生五年,未嘗識書~.」《赤壁之戰》:「船、糧、戰~俱辦.」
⑥才能;才幹.《晉書?王羲之傳》:「吾素無廊廟~.」【又】有才幹的人.《賣柑者言》:「洸洸乎干城之~也.」
⑦道理;方法.《東方朔》:「十九歲學孫吳兵法,戰陣之~.」
⑧通「俱」,全,都,盡.《鴻門宴》:「私見張良,告以事.」《陳情表》:「臣~以表聞,辭不就職.」《桃花源記》:「問所從來,答之.」
【具草】擬稿.
【具臣】備位充數,不稱職的臣子.
【具眼】識別事物的眼力,高明的見識.
【具瞻】為眾人所瞻仰.
正在古文中的意思有哪些
古文中然是什麼意思
6樓:原來是知恩
1、燃燒。後來寫作「燃」。
西漢賈誼《陳政事疏》:「火未及然,因謂之安。」火還沒來得及燃燒,因此說是安全的。
2、這樣;那樣。
漢代司馬遷《鴻門宴》:「不然,籍何以至此?」不這樣,我怎麼會到這種地步。
3、是的;對的。
孟子、其**及其再傳**《齊桓晉文之事》:「王曰:『然,誠有百姓者。』」王說:『是的,如果有百姓的。
【又】認為……對的。
清代蒲松齡《促織》:「妻曰:『死何裨益?
不如自行搜覓,冀有萬一之得。』成然之。」妻子說:
『死有什麼益處?不如自己去尋找,也許還有萬一找到的希望。』成認為是這樣的。
4、用在形容或副詞後,表狀態,可譯為「……的樣子」、「地」,也可不譯。
東晉王羲之《蘭亭集序》:「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將至。」因而愉快地自安,竟然不知道衰老即將來臨
5、用在名詞或名詞短語後,與前面的動詞「如」、「若」、「猶」等呼應,表示「(像)……一樣」。
明朝魏學洢《核舟記》:「其人視端容寂,若茶聲然。」那人看端容寂寞,如果茶水這樣。
6、然而;但是。
漢代司馬遷《鴻門宴》:「然不自意能先入關破秦。」但是連我自己也沒料到竟先攻入函谷關滅了秦國
1、今義:
(1)對,是:然否。不然。不以為然。
(2)以為對,答應,信守:然納(以為對而採納)。然諾(許諾,信守諾言)。
(3)這樣,如此:當然。然後。然則。
(4)表示一種語氣(a.表決定,猶焉,如「寡人願有言然」;b.表比擬,猶言一般,如「如見其肺肝然」)。
(5)用於詞尾,表示狀態:顯然。忽然。飄飄然。
(6)古同「燃」。
2、組詞:
(1)然後:表示一件事情之後接著又發生另一件事情:學~知不足。先研究一下,~再決定。
(2)然而:連詞。但是;可是。對上文表示轉折:試驗失敗了,~他並不灰心。
(3)坦然:形容心裡平靜,無顧慮:~無懼。~自若。神色~。
7樓:匿名使用者
⑴用在詞後,作詞尾表示狀態。相當於現代漢語「......的樣子」。
例:①虎見之,龐然大物也。②康肅忿然曰。
③雜然相許,其妻疑曰。④夫子喟然嘆曰。⑤而當日之情形憬然赴目。
⑵然而,但是。例:①然往來視之,覺無異能者。
②然富貴人讀書者有幾?③然視其左右,來而記之者已少。④然君之職分難明。
⑤然群不自意能先入關破秦。⑥然是說也,餘尤疑之。⑦然睹促織,隱中胸懷。
⑧袁人大憤,然未有以報也。⑨觀袁守雖得民,然自喜輕上。
⑶是的,對的。例:①然之。
命李忠義帥突將三千為前驅。(然之:以之為然)②植然其言及聖門,門吏阻住。
③吳廣以為然。乃行卜。④成然之。
早出暮歸,提竹筒絲籠。⑤然,誠有百姓者。
⑷如此,這樣。例:①遂開門納眾,及裡城,亦然。
②非獨書為然,天下物皆然。③子墨子曰:「然,胡不己乎?
」④雖然,公輸盤為我為雲梯,必取宋。⑤惟博崔州平,潁川徐庶元直與亮友善,謂之信然。⑥後這為人君者不然。
⑦ 使之然也。⑧同是被逼迫,君爾妾亦然。⑨其去則然,其來則不然。
⑩此亦不然矣。
⑸用在句末,「像......一樣」。例:其人視端容寂,若聽茶聲然。
「然後」相當於現代漢語「然後」,「然後才」,表示承接。例:⑴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
⑵然後導以取保,出居於外。⑶否則三縊加別械,然後得死。⑷然後皇上與康先生之意始能稍通。
⑸然後得一夕安寢。⑹然後踐華為城,因河為池。⑺然後以六合為家。
⑻然後渡揚子江。⑼權,然後知輕重,度,然後知長短。⑽抑王興甲兵,危士臣,構怨於諸侯,然後快於心與?
(11)及陷於罪,然後從而刑之。
「然則」相當於現代漢語「既然這樣,那麼......」,起承上啟下的作用。例:
⑴然則予固不幸而遇張乎,生固幸而遇予乎?⑵然則北通巫峽,南極瀟湘。⑶然則成於下之得。
⑷然則諸侯之地有限。⑸然則廢釁鐘與?⑹然則一羽之不舉,不為用力焉。
⑺然則王之所大欲可知已。⑻然則小固不可以敵大。
「然而」相當於現代漢語「(雖然)這樣,可是......」。表示轉折。
例:⑴然而成敗異變,功業相反也。⑵然而隱忍以行。
⑶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飢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古文中許是什麼意思,許字在古文中有哪些意思
古文中 許 的意思 1 稱讚 承認優點 如 讚許 推許。2 事先答應給別人東西 如 許願 許諾。3 指女子已經訂婚 如 許配 許婚。4 應允,認可 如 許可 允許 應許。5 可能 或者 如 也許 或許。6 表示程度或大約接近某個數 如 許多 許久 幾許。7 處所,地方 如 先生不知何許人也。8 句末...
然在古文中有幾種意思,古文中的「然」有幾種解釋?
基本意義 1 對,是 否。不 不以為 2 以為對,答應,信守 納 以為對而採納 諾 許諾,信守諾言 3 這樣,如此 當 後。則。4 表示一種語氣 a 表決定,猶焉,如 寡人願有言 b 表比擬,猶言一般,如 如見其肺肝 5 的樣子,用於詞尾,表示狀態 顯 忽 飄飄 6 古同 燃 作為連詞時 1 但是,...
古文中哪些字表示是的意思古文中有什麼字是成為的意思?
諾 1答應的聲音,表示同意 唯唯 2答應,允許 言。許 承 一 千金。副 形聲。從言,若聲。本義 表示 同本義 一般用於上對下 尊對卑或平輩之間,卑對尊用 謹諾 yes 諾,應也。說文 按,應詞也。緩應曰諾,疾應曰唯。莫敢不諾。詩 魯頌 閟宮 太后曰 諾。恣君之所使之。戰國策 趙策四 孟嘗君不說,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