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hi端午粽子
不滿週歲——襁褓;
2~3歲——孩提;
女孩7歲——髫年;
男孩8歲——齠年;
幼年泛稱——總角;
10歲以下——黃口,即乃稚氣未脫的少兒代稱也;
13~15歲——舞勺之年;
15~20歲——舞象之年;
12歲(女)——金釵之年;
13歲(女)——豆蔻年華,
15歲(女)——及笄之年;
15歲(男)——志學之年
16歲(女)——破瓜年華、碧玉年華,二八年華;
20歲(女)——桃李年華;
24歲(女)花信年華;
至出嫁—— 梅之年,標梅之年;
至30歲(女)——半老徐娘;
20歲(男)——弱冠;
30歲(男)——而立之年;
壯年時期——春秋鼎盛;
40歲(男)——不惑之年、強壯之年;
50歲——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60歲——花甲、平頭甲子、耳順之年、杖鄉之年、還歷之年;
70歲——古稀、杖國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從心之年、懸車之年;
80~90歲——耄耋之年;
90歲鮐背之年;
100歲——期頤,又可稱為「人瑞」。
古文中「我」有幾種說法,是哪幾種
2樓:段玉星魂
根據地位和身份的不同,稱 吾、孤、朕、在下、鄙人、臣
「你」在古文中有幾種說法?
3樓:幾米要環遊世界
說法有:「爾、汝(女)、彼、卿、而、若」等。
「汝(女)、乃」是殷商甲骨文裡就有的,「爾、而、若」是西周以後才出現的。
「爾、汝(女)、而」之間有表義差異。「爾」與「我」配對,是第二人稱代詞的通稱形式。春秋時期諸侯會盟時用「爾」稱代對方,用「我」稱代己方。
「汝(女)」與「餘(予)」配對,是賤稱形式,含有鄙賤的意義。罵人或很不客氣的時候用它稱代對方。
「卿」在古代用為第二人稱,表尊敬或愛意。
「而」表示親密的意義,常來稱代關係親近的人。 「若」在先秦文獻裡比較少見,《莊子》和漢代的《史記》裡用得較多。
4樓:涼涼的涼麵
說法有:「爾、汝(女
)、乃、而、若、戎」等。
「汝(女)、乃」是殷商甲骨文裡就有的,「爾、而、若、戎」是西周以後才出現的,其中「戎」只見於《詩經》,可能與第一人稱代詞「吾、昂」一樣來自周人的母語。
「爾、汝(女)、而、乃」之間有表義差異。「爾」與「我」配對,是第二人稱代詞的通稱形式。春秋時期諸侯會盟時用「爾」稱代對方,用「我」稱代己方。
「汝(女)」與「餘(予)」配對,是賤稱形式,含有鄙賤的意義。罵人或很不客氣的時候用它稱代對方。
「乃」與「朕」配對,是尊稱形式,含有尊敬的意義,提到對方祖先或對方的功勳時多用它來稱代對方,所以「乃」常作領屬性定語。
「而」表示親密的意義,常來稱代關係親近的人。 「若」在先秦文獻裡比較少見,《莊子》和漢代的《史記》裡用得較多。
文言文中「我」有幾種說法?
5樓:無不知無知
吾、餘、予、愚、鄙人、在下
先秦以前:寡人
皇帝:朕、寡人
皇后、太后:哀家
老頭:老朽、老夫
老婦:老身
出家人:灑家
官人:下官
女子:妾、區區、奴、奴婢
讀書人:小可、不才
下人:奴才、老奴
6樓:憑欄看劍
(1)第一人稱代詞,有「我、吾、餘、予」。
a 它們都可作定、主、賓語。
b 「吾」一般只在否定句裡作前置賓語,
c 而在肯定句裡一般用「我」作賓語。
d 「朕」先秦時意同「我」,秦朝後,是皇帝自稱。
(2)第二人稱,有「女(汝)、爾、若」。
a 它們可作主、定、賓語。
b 「而、乃」一般只作定語。
(3 )第三人稱,
a 「彼」出現率不高,一般作主語,個別用作賓語,仍有指示性,有輕蔑意味。
b「之、其」出現率很高,「之」只作賓語,「其」只作定語。
(4 )第
一、二人稱代詞後,加「儕、輩、屬、曹」表複數。如「不者,若屬皆且為所虜。」
『說』 用文言文有哪些說法 10
7樓:匿名使用者
1、曰:說。例如:劌曰:「未可。」——《左傳 曹劌論戰》
2、謂:說。例如:世溷濁莫吾知,人心不可謂兮。——《楚辭·九章·懷沙》
3、語:說。例如:旦日,卒中往往語,皆指目陳勝。——《史記·陳涉世家》
4、言:說。例如:具言所聞。——晉· 陶淵明《桃花源記》
5、雲:說。例如:孔子云:「何陋之有?」。—— 唐· 劉禹錫《陋室銘》
6、道:說。例如:不足為外人道也。——晉· 陶淵明《桃花源記》
7、稱:說。例如:手把文書口稱敕。——唐· 白居易《賣炭翁》
古文言文中素是什麼意思,且 古文言文中什麼意思
1 本色 白色 2 本質 本性 3 舊交 且 古文言文中什麼意思 且 字用法比較多,詞性也比較複雜。除了少數文言中虛詞用法外,一直沿用至今。主要用法有 一 助詞 用在句末,相當於 啊 二 代詞 此,這 今。匪且有且,匪今斯今。詩 周頌 載芟 三 發語詞,用在句首,與 夫 相似 且說。四 副詞 1 將...
文言文中 坐 有哪些意思, 坐 在文言文中有哪些意思
坐 的意義和用法 1 古人席地而坐,兩膝著席,臀部壓在腳跟上.如 項王 項伯東向坐.史記 項羽本紀 2 犯罪.如 王曰 何坐?曰 坐盜.晏子春秋 3 株連受罰.如 副有罪,當相坐.班固 蘇武 4 訴訟時在法官面前對質.晉人使與邾大夫坐.左傳 昭公二十三年 5 駐守.如 楚人坐其南門.左傳 桓公二十三...
既古文中有什麼解釋,「既」「即」在文言文中各有哪些意思
既 j 動 1 會意。甲骨文字形,左邊是食器的形狀,右邊象一人吃罷而掉轉身體將要離開的樣子。本義 吃罷,吃過 2 同本義 eat up 既,小食也。說文 羅振玉曰 即,象人就食 既,象人食既。許訓既為小食,義與形不協矣。君既食。禮記 玉藻 不拜既爵。義禮 鄉飲酒禮 3 食盡。指日全食或月全食 ec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