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宇德高輝
①《動》做;幹。《為學》:「天下事有難易乎?為之,則難者亦易矣。636f707962616964757a686964616f31333363353763」
②《動》發明;製造;製作。《活板》:「慶曆中,有布衣畢昇,又為活板。」
③《動》作為;當作。《公輸》:「子墨子解帶為城,以牒為械。」
④《動》成為;變成。《察今》:「向之壽民,今為殤子矣。」
⑤《動》是。《出師表》:「宮中府中,俱為一體。」
⑥《動》治;治理。《論積貯疏》:「安天為天下阽危者若是而上不驚者?」
⑦《動》寫;題。《傷仲永》:「即書詩四句,並自為其名。」
⑧《動》以為;認為。《鴻門宴》:「竊為大王不取也。」
⑨《動》叫做;稱做。《陳涉世家》:「號為張楚。」
⑩《動》對待。《鴻門宴》:「君王為人不忍。」
⑾《動》算作;算是。《餚之戰》:「秦則無禮,何施之為?」
⑿《動》擔任。《鴻門宴》:「沛公欲王關中,使子嬰為相。」
⒀《動》對付。《鴻門宴》:「今者出,未辭也,為之奈何。」
⒁《介》表示被動。《韓非子·五蠹》:「兔不可復得,而身為宋國笑。」
⒂《連》如果;假如。《戰國策·秦策》:「秦為知之,必不救矣。」
⒃《助》用在句中,起提前賓語的用;用藥尾,表示感嘆或疑問。《蘇武》:「何以汝為見?」《鴻門宴》:「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
wèi①《介》給;替。《庖丁解牛》:「庖丁為文惠君解牛。」
②《介》向;對。《桃花源記》:「不足為外人道也。」
③《介》因為。《答司馬諫議書》:「盤庚不為怨者故改其度。」
④《介》為了。《史記·貨殖列傳序》:「天下熙熙,皆為利來。」
⑤《介》被。《過秦論》:「身死人手,為天下,何也。」
⑥《介》在……的時候。《晏子使楚》:「為其來也,臣請縛一人過王而行。」
文言文中為有幾種意思
2樓:早早早早早玩
(一)「為」字動詞的用法:
1、「為」字表動作、行為的用法:有「做」「作為」「充當」等義,翻譯比較靈活。
①斬木為兵,揭竿為旗。(《過秦論》)
②然後以六合為家,崤函為宮。(《過秦論》)③趙王竊聞秦王善為(演奏)秦聲。(《廉頗藺相如列傳》)④今日嬴之為(幫助)公子亦足矣(《信陵君竊符救趙》)⑤南取百越之地,以為(劃為)桂林、象郡。
(《過秦論》)⑥為(治理)國以禮,其言不讓,是故晒之。(《論語》)2、「為」字表動作,行為的結果的用法:可譯為「變成」「成為」
①冰,水為之,而寒於水。(《勸學》)
②卒相與歡,為刎頸之交。(《廉頗藺相如列傳》)3、「為」字表心理的用法:可譯為「以為」「認為」。
①此亡秦之續耳。竊為大王不取也(《鴻門宴》)②兩小兒笑曰:「孰為汝多知乎!」(《兩小兒辯日》)3、「為」字表判斷詞的用法:是。
①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廉頗藺相如列傳》)②非為織作遲,群家婦難為。(《孔雀東南飛》)(二)「為」字介詞的用法:
1、「為」字表被動的用法:有時跟「所」結合,構成「為所」或「為……所」,譯為「被」。
①吾屬今為之虜矣。(《鴻門宴》)
②遂為猾胥報充里正役。(《促織》)
③身死國滅,為天下笑,(《過秦論》)
④不者,若屬皆且為所虜。(《鴻門宴》)
⑤羸兵為人馬所蹈藉,陷泥中死者甚眾。(《赤壁之戰》)2、「為」字介紹原因或目的的用法:可譯為「為了」「因為」。
①慎勿為歸死,貴賤輕何薄(《孔雀東南飛》)②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歟(《莊暴見孟子》)③今為宮室之美為之。(《莊暴見孟子》)
3、「為」字表代替的用法:譯為「給」「替」。
①於是秦王不懌,為一擊缶。(《廉頗藺相如列傳》)②請以趙十五城為秦王壽。(《廉頗藺相如列傳》)③臣請為王言樂。(《莊暴見孟子》)
4、「為」字介紹涉及的物件對的用法:向。
①為之奈何?(《鴻門宴》)
②如姬為公子泣(《信陵君竊符救趙》)
5、「為」字表示動作、行為的時間的用法:可譯為「當」「等到」等。
①為其來也,臣請縛一人過王而行。(《晏子使楚》)(三)「為」字句末語氣詞,表示疑問或反詰的用法:「呢」。
①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何辭為(《鴻門宴》)②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為?(《季氏將伐顓臾》)③何故懷瑾握瑜而自令見放為?(《屈原列傳》)
3樓:精靈幻術師
這個大概有三種了吧,第一種,就是因為,說明原因的吧,第二種是作為,比如將以有為也,第三種是為了的意思,其實和現在也差不多。
「而」在古文中有幾種意思?
4樓:匿名使用者
「而」在古文中的意思如下:
1、用作名詞,意思是:頰毛;鬍鬚。
出處:周·周公旦《周禮•考工記》:「作其鏻之而。」
釋義:掛掉他的鬍鬚。
2、用作代詞、意思是:通「爾」你,你的。
出處:明·崔銑《記王忠肅公翱事》:「而翁長銓,遷我京職,則汝朝夕侍母。」
釋義:你父親做吏部的長官,調我到京城任職,那麼你就可以每天都好好侍奉母親。
3、用作動詞,意思是:通「如」。好像。
出處:秦·呂不韋《察今》:「軍驚而壞都舍。」
釋義:軍隊驚亂如同大房屋崩塌。
4、用作連詞,表示並列、相承、遞進、轉折、修飾、假設、因果等關係。
出處:漢·班固《漢書·食貨志》:「苟粟多而財有餘。」
釋義:積蓄儲備,是國家存亡的命根子,如果糧食儲備多且財物有剩。
5、用作助詞,表感嘆語氣,相當於「啊」「吧」。
出處:春秋·孔子《論語•子罕》:「豈不爾思,室是遠而。」
釋義:我豈能不想念你嗎?只是由於家住的地方太遠了。
6、詞綴,嵌在某些時間詞後面。
出處:宋·歐陽修《醉翁亭記》:「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
釋義:不久,太陽下山了,人影散亂。
5樓:匿名使用者
一在古文裡有多種意思:1.做數詞表示指人或事、物最少數量;序數第一;若干份的一份;動作了一次或短暫性;某一個、每,各、另,又;2.做形容詞表示全,滿;齊一,聯合;統
一、專一;純一不雜、獨;3.做副詞表示都,一概、很,甚、始終、一經、猶;4.做名詞表示初次、第一次、開始
6樓:匿名使用者
1.古同「爾」,代詞,你或你的:「~翁歸,自與汝復算耳」。
2. 連詞(a.表平列,如「多~雜」。
b.表相承,如「取~代之」。c.
表遞進,如「~且」。d.錶轉折,如「似是~非」。
e.連線肯定和否定表互為補充,如「濃~不烈」。f.
連線狀語和中心詞表修飾,如「侃侃~談」。g.插在主語謂語中間表假設,如「人~無信,不知其可」)。
3. 表(從……到……):從上~下。
〈助〉1. 表示偏正關係,相當於「之」,「的」 。虞之與 虢,相恃而勢。——《淮南子·人間》
2. 與「上」、「下」、「前」、「後」、「來」、「往」連用,相當於「以」
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易·繫辭上》
3. 用於句中,表示反問,相當於「難道」,「豈」 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論語·顏淵》
4. 用於句末,相當於「耳」,「哪」
7樓:匿名使用者
表並列表修飾
表順承表假設
錶轉折表方位表因果
8樓:邗杏慎問芙
1.有的、有的人。2.或許、也許。3.語氣詞,常用在否定句中。4.通「惑」。5.又。
9樓:頓楊氏乘姬
「孰為汝多知乎」中的「為」意思是:以為,認為「孰為汝多知乎」譯文:「誰說你知道的事情多呢?」
或譯成:「誰說你知識豐富呢?」
文言文中,「為」的用法大致有四類。
第一類,動詞
1讀音:wéi。做,幹
是不為也,非不能也。(《孟子·齊桓晉文之事。》
——是不去做,並不是做不到啊。
2讀音:wéi。治,治理。
為國以禮。(《論語侍坐》)
——用禮治理國家。
3讀音:wéi。製造,製作。
吾從北方聞子為梯,將以攻宋。(《墨子公輸》)——我從北方聽說您正在製造雲梯,準備用它來攻打宋國。
4讀音:wéi。整理,準備
乃為裝譴荊軻(《荊軻刺秦王》)
——於是整理行裝,派遣荊軻上路。
5讀音:wéi。當作,作為,變成,成為
然後以六合為家(賈誼《過秦論》)
——然後又把天下當作自己的家。
6讀音:wéi。以為,認為
竊為大王不取也(《鴻門宴》)
——我認為大王您這樣做是不合裡理的。
7讀音:wéi。是,算是,算作,叫做,稱做陳涉乃立為王,號為張楚。(《陳涉世家》)
——於是陳涉就被立為國王,國號稱做張楚。
第二類介詞
1讀音:wèi。表動作行為的物件。跟,對,向。
太子怒,如為王泣。(《韓非子》
——太子發怒,進去對著君王哭泣。
2讀音:wèi。表動作行為的目的。為了。
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與元九書》)——文章應該為了反映時代而著述,詩歌為了反映事實而創作。
3讀音:wèi。表動作行為的原因。因為,為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荀子》)——自然界的執行是有規律的,不會因為有堯而存在,也不會因為有桀而滅亡。
4讀音:wèi。表動作行為的受事者,給,替。
庖丁為文惠君解牛(《庖丁解牛》
——庖丁替文惠君解牛。
5讀音:wéi。表被動,被
吾屬皆為之虜矣!(《鴻門宴》
——我們這些人都要被他俘虜了1
第三類;連詞。
1讀音:wéi。表因果關係,因為。
為肥甘不足於口與?(《孟子·齊桓晉文之事》
——是因為山珍海味不夠吃嗎?
2讀音:wéi。表假設關係,如果。
秦為知之,必不救也。(《戰國策》)
——秦國如果知道這件事,必定不會出兵救援。
第四類,語氣助詞,用於句尾,表疑問語氣,呢。
奚以之九萬里而南為?(《逍遙遊》)
——為什麼飛上高空九萬里以後才向南飛呢?
10樓:禚瑤盛鳥
而(ér)在古文中可作名詞、代詞、動詞、連詞、助詞及詞綴。
1、名詞。
即「而」作為象形字的本義:鬍鬚。
2、代詞。
表示你;你的。如:「餘知而無罪也。」《左傳·昭公二十年》
再如:「而翁長銓,遷我京職,則汝朝夕侍母。」
《記王忠肅公翱事》
3、動詞。
通「如」。好像。如:「溺死者千有餘人,軍驚而壞都舍。」《呂氏春秋》
4、連詞。可連線詞、短語和分句,表示多種關係。
表並列關係。如:「苟粟多而財有餘。」
《論積貯疏》
表相承關係。如:「扁鵲望桓侯而還走。」
《扁鵲見蔡桓公》
表示遞進關係。如:「君子愽學而日參省乎已。」
《勸學》
錶轉折關係。如:「吾見師出,而不見其入也。」
《餚之戰》
表修飾關係。如:「吾恂恂而起。」
《捕蛇者說》
表假設關係。如:「吾攻趙,旦暮且下,而諸侯敢救趙者,已拔趙,必移兵先擊之。」
《信陵君竊符救趙》
表因果關係。如:「臣誠恐見欺於王而負趙。」
《廉頗藺相如列傳》
表時間、方位、範圍的界限,相當於「以」。如:「今而後,吾將再病,教從何處呼汝耶。」
《祭妹文》
5、助詞。
表示偏正關係,相當於「之」,「的」
。如:「虞之與虢,相恃而勢。」《淮南子·人間》
表感嘆語氣,相當於「啊」「吧」。如:「豈不爾思,室是遠而。」
《論語·子罕》
6、詞綴,嵌在某些時間詞後面。如:「俄而,百千人大呼。」
《**》
再如:「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
《醉翁亭記》
古文中期的意思,文言文中期共有幾種意思,分別是
期是多音字。讀q 時 名詞 時限 期限 限定或約定的時間。陳涉世家 會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病梅館記 以五年為期,必復之全之。動詞 約會 約定。大鐵椎傳 今夜半,方期我決鬥某所。陳太丘與友期 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動詞 期望 要求。五蠹 是以聖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察今 良劍期乎斷,不期乎鏌鋣...
文言文中(之)有幾種意思,之文言文中有幾種意思?各是哪個
之 在文言文中常當代詞 助詞 動詞用,其作用各不相同。1 代人,如 項脊軒志 中的 先妣撫之甚厚 之 可譯作 她 代老嫗。2 代物,如 燭之武退秦師 中的 若不闕秦,將焉取之 之 代 土地 3 代事,如 鄒忌諷齊王納諫 中的 與坐談,問之客曰 之 代 與徐公孰美這件事 4 指示代詞,如 寡人之於國也...
文言文中急切有哪些說法,古文中我有幾種說法,是哪幾種
不滿週歲 襁褓 2 3歲 孩提 女孩7歲 髫年 男孩8歲 齠年 幼年泛稱 總角 10歲以下 黃口,即乃稚氣未脫的少兒代稱也 13 15歲 舞勺之年 15 20歲 舞象之年 12歲 女 金釵之年 13歲 女 豆蔻年華,15歲 女 及笄之年 15歲 男 志學之年 16歲 女 破瓜年華 碧玉年華,二八年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