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在文言文中,有又如的意思嗎舉個例子

2021-03-04 02:38:05 字數 6389 閱讀 8830

1樓:胡椒奧利奧

沒有 只有 在 由於 被 與 跟同這些意思 可以買一本古漢語字典查詢

2樓:imcool小

沒有,有由於,對於的意思

3樓:匿名使用者

有。。。於何:如何的意思

讓在文言文中的解釋結合例子

4樓:瀛洲煙雨

1、責問;責備。

《左傳·僖公二十四》:「寺人披請見,公使讓之,且辭焉。」

寺人披請求進見,文公令人責問他,並且拒絕接見。

2、讓給;讓位給。

《五蠹》:「夫古之讓天子者,是去監門之養而離臣虜之勞也。」

譯文:古代把天子的位置讓給別人,不過是逃避看門奴僕般的供養,擺脫奴隸樣的繁重苦勞罷了

3、推舉

哥哥三打祝家莊身亡之後,眾兄弟讓我為頭領。—— 李致遠《還牢末》楔子4、推辭;拒絕。

《諫逐客書》:「是以太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

譯文:泰山不拒絕細小的土石,所以能那麼高。

5、讓開;躲開。

《唐翁獵虎》:「虎撲至,側首讓之。」

譯文:老虎撲過來,轉過頭躲開。

文言版《說文解字》:讓,相責讓。從言,襄聲。

白話版《說文解字》:讓,相互責難。字形採用「言」作邊旁,採用「襄」作聲旁。

相關詞彙解釋:

1、推讓[tuī ràng]

由於謙虛、客氣而不肯接受(利益、職位等)。

2、出讓[chū ràng]

出賣或轉讓(個人自用的東西):出讓傢俱。

3、割讓[gē ràng]

由於外力威脅或戰爭失敗,被迫把一部分領土讓給別國。

4、退讓[tuì ràng]

向後退,讓開路:退讓不及,讓車撞倒。

5、互讓[hù ràng]

彼此謙讓:同學之間要互讓。

5樓:匿名使用者

①《動》責問;責備。《左傳?僖公二十四》:「寺人披請見,公使~之,且辭焉。」

②《動》謙讓;禮讓。《鴻門宴》:「大行不顧細謹,大禮不辭小~。」

③《動》讓給;讓位給。《五蠹》:「夫古之~天子者,是去監門之養而離臣虜之勞也。」

④《動》亞於;比……差。《西廂記諸宮調》:「此個閣兒雖小,其間趣不~林泉。」

⑤《動》推辭;拒絕。《諫逐客書》:「是以太山不~土壤,故能成其大。」

⑥《動》讓開;躲開。《唐翁獵虎》:「虎撲至,側首~之。」

其在文言文中的意思並列舉出例子

6樓:匿名使用者

其 jī

〈名〉(1) 通「諅」。週年。

喪:父母三年,妻、後子三年,父、叔父、弟兄、庶子其,戚、族人五月。——《墨子》

左右伯受沐塗樹之枝闊,其年,民被白布。——《管子·輕重戊》

亟其乘屋,其始播百穀。——《詩·豳風·七月》

(2) 另見 qí

詞性變化

◎ 其 qí

〈代〉(1) (形聲。甲骨文字形象簸箕形,即「箕」本字。金文又加聲符「丌」( jī ),變成「其」。

( jī )本義:簸箕。今字作「箕」。

「其」假借為代詞:他、他們、那等)

(2) 彼、他。

郯子之徒,其賢不及 孔子。——《師說》

(3) 又如:獨善其身

(4) 她。如:薩奇打他的妻子,將其打倒在地

(5) 它。

或者不如說希望:希望其有,又希望其無。——魯迅《祝福》

(6) 他們;她們;它們。如:避其銳氣,擊其惰歸

(7) 他的。

他日歸,則有饋其兄生鵝者。——《孟子·滕文公下》

(8) 又如:其妻

(9) 她的。如:其夫

(10) 它的。如:鳥之將死,其鳴也哀

(11) 他們的;她們的;它們的。如:他們思想保守,固守其老一套做法

(12) 根據情況所指的、提到的或認為的那個[人、物、意思或時間]的。

其日牛馬嘶,新婦入青廬。——《孔雀東南飛》

(13) 又如:正當其時

(14) 這樣;如此。如:不乏其人;其然(如此)

(15) 姓

◎ 其 qí

〈副〉(1) 也許;大概。

善不可失,惡不可長,其陳桓公之謂乎!——《左傳·隱公六年》

其自桓叔以下。——《國語·晉語》

齊國其庶幾乎。—— 明· 宗臣《報劉一丈書》

齊其庶幾乎。

其一旦將以不敬之民而驅之戰。——《左傳·僖公三十二年》

(2) 表示祈使。當;可。

吾其還也。——《左傳·僖公三十二年》

君其詳之。——南朝梁· 丘遲《與陳伯之書》

汝其善撫之。——清· 林覺民《與妻書》

弟其寬心勿畏可也。——太平天國· 洪仁玕《英傑歸真》

(3) 將;將要。

今殷其淪喪。——《書·微子》

(4) 表示詰問。通「豈」,難道。

其為死君乎。——《左傳·僖公三十二年》

其敢自謂幾於成乎。——唐· 韓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

其可怪也歟。——唐· 韓愈《師說》

盡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無悔矣,其孰能譏之乎?——王安石《遊褒禪山記》

中國其果老矣乎。—— 清· 梁啟超《少年中國說》

(5) 極;甚。

開地數千裡,此其大功也。——《韓非子·初見秦》

◎ 其 qí

〈連〉(1) 如果;假設。

其或未能處置,即且給公驗。——唐· 封演《封氏聞見記》

(2) 或許;大概。

我中國前途,其有望乎?——《負曝閒談》

(3) 又如:其諸(或者);其者(或者)

(4) 還是。表選擇。

其真無馬耶。——唐· 韓愈《雜說》

(5) 又

其真不知馬耶。

其亦足樂乎。——清· 邵長蘅《青門剩稿》

◎ 其 qí

〈助〉(1) 用作語助。

(2) 附著於形容詞前、後,起加強形容的作用

北風其涼,雨雪其雰。——《詩·邶風》

(3) 又如:他們對工作是極其認真的;這類好辭書,尤其需要;說得何其好哇!

(4) 句中助詞,無義,只增加一個音;節

雖僻遠其何傷。——《楚辭·屈原·涉江》

(5) 又

雲霏霏其承宇。

其敢自謂幾於成乎。——唐· 韓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

彙總:[①][qí]

[《廣韻》渠之切,平之,群。]

(1)代詞。表第三人稱領屬關係。他(她、它)的或他(她、它)們的。

(2)代詞。指代第三人稱,他(她、它)或他(她、它)們。

(3)代詞。表近指或遠指。猶此,彼,或這些,那些。

(4)代詞。表特指。其中的,當中的。

(5)代詞。虛詞。無義。

(6)副詞。表推測、估計。大概,或許。

(7)副詞。表詰問。猶豈,難道。

(8)副詞。表示祈使。猶當,可。

(9)副詞。表時間。a.表未來的,猶將,將要。

(10)副詞。表時間。b.表過去的,猶既,已經。

(11)副詞。表示論斷,相當於「乃」。

(12)介詞。表時間、處所或方向。猶於。

(13)連詞。表示選擇。或者,還是。

(14)連詞。表示讓步。尚且。

(15)連詞。表示假設。如果,假如。

(16)助詞。用於定語之後或主謂之間,猶之。

(17)助詞。用於動詞之後,相當於「了」,「著」。

(18)助詞。用於形容詞之後,相當於「然」。

(19)助詞。用於疑問代詞的前後,起強調作用。

(20)助詞。用於句中,無義。

(21)姓。漢代有其石,宋代有其德,明代有其福。

[②][jī]

[《廣韻》居之切,平之,見。]

(1)助詞。用於疑問代詞之後,表疑問語氣。

(2)用於地名。

(3)用於人名。漢代有審食其、酈食其。

[③][jì]

[《集韻》居吏切,去志,見。]

助詞。常用在「彼」之後。

文言文中"以"的意思有哪幾種?

7樓:匿名使用者

以以五筆拆成c

以 1、因為,由於:例:

⑴此獨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8樓:瀟河彎彎

以 1、因為,由於:例:

⑴此獨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⑵臣是以無請也。

⑶惟三保勇而多藝,推為長。

⑷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

⑸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⑹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⑺趙王豈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⑻卒以吾郡這發憤一擊,不敢復有株治。

⑼不賂者以賂者喪。

⑽以心中有足樂者。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懷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內惑於鄭袖,外欺於張儀。

2、而。例:

⑴有好事者船認入。

⑵留五百人鎮之,以斷洄曲及諸道橋樑。(以:以便)⑶吾騎馬挾矢以助戰。

⑷卷石底以出。

⑸而託於柑以諷耶?

⑹以齧人,無御之者。(以:這裡有如果的意思)⑺故為之說,以俟夫觀人風者得焉。

⑻屬予作文以記之。

⑼殺之以應陳涉。

⑽高祖因之以成帝業。

(11)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

(12)請立太子為王,以絕秦望。

(13)餘與四人擁火以入。

(14)夫夷以近,則遊者眾。

(15)操悉浮以沿江。

(16)樊噲側其盾以撞。

(17)吾誠願與汝相守以死。

(18)忽魂悸以魄動。

(19)淫侈之俗日日以長。

(20)各各竦立以聽。

(21)以致天下之士。

(22)然而隱忍以行。

(23)若潛師以來,國可得也。

(24)孤違蹇叔,以辱二三子,孤之罪也。

(25)遂拔以擊荊河。

(26)遂自投汨羅以死。

(27)其責已也重以周。

(28)以一物以與物物爭。

3、把,拿,用。例:

⑴貧者自南海還,以告富者。(「以」後省略介詞賓語。)⑵以錢覆其口。

⑶屠懼,投以骨。

⑷具以情告。

⑸以縛即爐火,燒絕之。

⑹ 以檻車送元濟詣京師。

⑺何以為計?

⑻將以攻宋。

⑼必以長安君為質,兵乃出。

⑽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

(11)寡人慾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12)以故法為其國與此同。

(13)願以十五城請易璧。

(14)操當以肅還付鄉黨。

(15)具告以事。

(16)士大夫終不肯以小舟夜泊絕璧之下。

(17)以我應他人。

(18)以虞待不虞者勝。

(19)國胡以相恤。

(20)將以釁鐘。

(21)悉以心誠之話倚托,千萬無渝。

4、以為,認為。例:

⑴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

⑵臣以王之攻宋也,為與此同類。

⑶老臣以媼為長安君計短也。

⑷皆以美於徐公。

⑸而小儒規規焉以君臣之義無所逃於天地之間。

5、憑,靠。例:

⑴以我酌油知之。

⑵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

⑶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⑷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⑸以勇氣聞於諸侯。

⑹以攻則取。

⑺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⑻皆好辭而以賦見稱。

6、按照,依照。例:

⑴策之不以其道。

⑵今以實校之。

⑶餘船以次俱進。

⑷何必更以多寡為差?

⑸蓋以律非故殺。

⑹以次進。

⑺則又 法從事。

7、根據。例:

⑴今以蔣氏觀之,猶信。(以:一說拿。)

⑵貴以近知遠。

8、通「已」,已經。例:

⑴固以怪之矣。

⑵日以盡矣。

9、作語助,表示時間、方位和範圍。例:

⑴受命以來,夙夜憂嘆。(以:表時間)

⑵指從此以往十五都予趙。(以:方位)

⑶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以:表範圍)

10、在。例:

⑴餘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師乘風雪,歷齊河、長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長城之限,至於泰安。

⑵以八月十三斬於市。

⑶以崇禎十七年夏,自京師徒步入華山為黃冠。

⑷果予以未時還家,而汝以辰時氣絕。

11、作語助,起調整音節作用。例:

逆以煎我懷。

12、為。例:

⑴如或知爾,則何以哉?(以:做)

⑵要以不能免。(以:是)

13、通「已」,止。例:

無以,則王乎?

14、任用。例:

忠不必用兮,賢不必以。

15、此,這。例:

以一物體與物物爭。(本義項指前一個「以」。)

「以」在文言文中有哪些意思,「以」字在文言文中有哪些意思

以 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用,拿,把,將 以一當十。以苦為樂。以身作則。以鄰為壑。以訛傳訛。以往鑑來。依然,順,按照 以時啟閉。物以類聚。因為 以人廢言。勿以善小而不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在,於 指時日 子厚以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八日卒,年四十七 目的在於 以待時機。以儆效尤。文言連詞,與 而 用法相同 ...

「斯」在文言文中是什麼意思,「斯」在文言文中有幾種意思?

斯 s 1,這,這個,這裡 斯人.斯時.以至於斯.2,乃,就 有備斯可以無患.3,劈 墓門有棘,斧以斯之 4,古同 廝 卑賤.5,古同 澌 盡.6,連詞,那麼 就 理安,斯得人也.7,句中句末語氣詞 哀我人斯.1 動 會意.從斤,其聲.其所以盛木柿.斤,斧子.本義 劈 砍 同本義斯,析也.說文 墓門...

殆在文言文中有哪些解釋,殆在文言文中有幾種解釋

1.危 危 危乎 哉。知足不辱,知止不 懂得滿足不貪心就不會受辱,懂得適可而止就不會遭到危險 2.大概,幾乎 盡。3.古同 怠 懈怠。詳細字義 形 1.形聲。從歹 臺聲。本義 危險 2.同本義 danger 殆,危也。說文 民今方殆,視民夢夢 詩 小雅 正月 亦曰殆哉。書 秦誓 傳 危殆。晉有三不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