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最後一本書第一章讀後感,宇宙最後一本書讀後感130頁30字

2021-03-03 23:24:36 字數 1543 閱讀 1166

1樓:紅蘋果影視

一個沒有人書寫也沒有人閱讀的世界是什麼樣的呢?當整個世界沒有書籍,也沒有人記得書是什麼模樣,人們又會怎樣?

這本書給了我們答案:世界被一場巨大的**毀滅,到處是一片片的廢墟,人們忘記了從前,也看不到未來。書籍消失了,每個人依靠新奇的科技來滿足精神上的需要。

為了拯救身患重病的妹妹,男孩憨頭、老掉牙萊特、五歲孤兒小臉以及來自於伊甸的少女拉娜雅衝破重重險阻尋找最後一線生機……

萊特,堅信書寫能夠喚起人們對美好世界的回憶,哪怕因此失去性命也無怨無悔,坦然面對。

憨頭,由於生活所迫,淪落為街頭混混。但是,他心中的善良之燈從未熄滅,他的心中始終有愛。經過萊特的影響,他化身為畫家,在荒蕪的世界裡用文字傳遞文明傳遞愛,用文字改變未來。

拉娜雅,完美少女,身為普魯人的準領袖,她走進了普通人的心靈世界,她開始重新審視自我、審視自己的子民。或許有一天,他會用愛來化解普魯人和普通人之間的隔閡。

這本書的人物飽滿鮮活,故事情節扣人心絃,並且有著深刻的內涵,它留給我們的思考是多方面的。在**結尾拉娜雅對憨頭說:「未來屬於我們。」的確,未來屬於我們,只要心中有愛。

宇宙最後一本書讀後感1-30頁30字

2樓:孤獨的狼

讀後感寫法:

當人們讀到一則材料,一篇文章或一本書,往往會由此及彼地聯想到生活中的許多人和事,而產生一些感觸、聯想和體會,把這些感受行之於文,便是讀後感.讀後感寫作訓練是把範文講讀和寫作訓練兩個環節結合起來,對學生進行閱讀和寫作綜合訓練的一個重要途徑.

下面就從讀後感的內容和結構兩方面談談自己的看法.

首先,讀是基礎.讀後感包括「讀和感」兩個部分.「讀」是「感」的基礎,「感」因「讀」而觸發,沒有「讀」也就無所謂「感」,所以讀和感要求首先要精讀原作,準確全面地把握原作寫作意圖和文章所蘊含的思想意義,然後在此基礎上對原作恰當的引述.

為下面的「感」醞釀情感,使「感」有堅定的基礎,這樣不但有助於立論的確立,而且本身就是為立論服務的一個有力的論據.離開了對原文思想核心的理解和掌握,讀後感就成了空中樓閣,而缺乏高度的語言組織和概括能力,寫作時往往陷入對原文冗長的複述而喧賓奪主,對原文照抄照搬,面面俱到,則是學生寫讀後感的通病

其次,感是核心.這裡的感,既不是離開原文的空發議論,也不是對原作內容的簡單重複,而是作者在原作思想觀念的啟迪下產生的新的觀念,是心靈的閃光,是認識的飛躍.一般地說,讀後感的「感」有兩種情況.

一種情況是通過對原文思想的進一步闡發,來表現作者認識的深化.

宇宙最後一本書1-30頁讀後感30字

3樓:孤獨的狼

讀後感是談論性較強的讀書筆記,要用切身體會,實踐經驗和生動的案例來說明從「讀」中悟出的道理。因而,讀後感中既要寫「讀」,又要寫「感」,既要敘說,又有必要說理。敘說是談論的根底,談論又是敘說的深化,二者有必要聯絡。

讀後感以「感」為主。要適當地引證原文,當然引證不能太多,應以自個的言語為主。在體現辦法上,可用夾敘夾議的寫法,談論時應重於剖析說理,案例不宜多,引證原文要簡練。

在結構上,通常在最初歸納式提示「讀」,從中引出「感」,在側重表達感觸後,結束又回扣「讀」。

《朝花夕拾》(第一章)讀後感,紅巖第一章的讀後感

2007 2 15 20 16 00 by 風雨兼程 孟倩妮魯迅的名字,是家喻戶曉的。讀到他的文章,卻是在課本里,課文叫做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是散文集 朝花夕拾 中的一篇文章。魯迅在我的心目中,一直以來都是高不可攀的偶像,加上他是 家喻戶曉 的世界上都有名氣的大作家,更是有點恐懼,不敢輕易讀他的書...

讀後感(一本書)

這是我的讀書報告,絕對自己的。文化的解釋 讀後感 美國人類學家格爾茨著的 文化的解釋 是20世紀文化研究的創造性的觀察,是複雜性方 邁向文化的解釋理論 是當代文化理論研究的總結。它全面梳理圍繞文化的研究領域,對文化的概念 文化與宗教以及文化與意識形態等的關係進行了詳實的研究,運用貼近大眾生活的通俗化...

我讀過的一本書讀後感,讀一本書的讀後感400字左右

愛的教育 讀後感 愛的教育 是以 一個小學生的日記 形式出版的 共十卷,按時間順序分為十一個月,每卷十個故事,並在每卷附加一篇 每月故事 全書站在 兒童本位 的立場,以兒童的視角,生動地記敘了一個學年中發生的各種事件,多角度地描寫了小學生安利柯與同學 與雙親 與各種人物的關係,細緻入微地刻繪了他周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