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這是我的讀書報告,絕對自己的。
《文化的解釋》讀後感
美國人類學家格爾茨著的《文化的解釋》,是20世紀文化研究的創造性的觀察,是複雜性方**「邁向文化的解釋理論」,是當代文化理論研究的總結。它全面梳理圍繞文化的研究領域,對文化的概念、文化與宗教以及文化與意識形態等的關係進行了詳實的研究,運用貼近大眾生活的通俗化描寫方式把文化當作「文字」解讀,倡導文化研究者用恰當的、富有激情的研究心態去關心人的問題,**生與死的意義,處理社會秩序中涵蓋的文化複雜性意義。
《文化的解釋》,「收入那些與文化概念有直接而明顯關係的**」,大多非理論探求,而是格爾茲於巴厘島和爪哇的經驗研究。然第一章「深描說—邁向文化的解釋理論」例外,概括的說明了格爾茲的人類學核心和其採取的立場。文化、解釋、深描,是格爾茨的重點。
文化,在學習《社會學概論》時就看得出對這個詞的定義是見仁見智,沒有完全確定的定義。泰勒在《原始文化》中對其定義是:「文化是一個複合的整體,它包括知識、信仰、藝術、道德、法律、風格以及作為社會成員的人所獲得的其他任何能力和習慣」,這個定義是當時學習時相對比較重要的。
格爾茨在《文化的解釋》中,以區別與社會學的視角對文化進行了定義:「我主張的文化實質上是一個符號學的概念。馬克斯•韋伯提出『人是懸在由他自己所編的意義之網中的動物』,我本人也持相同的觀點。
於是,我以為所謂文化就是這樣一些由人自己編織的意義之網。因此,對文化的分析不是一種尋求規律的實驗科學,而是一種探求意義的解釋科學。」「作為可解釋性符號的交融體系,文化不是一種力量,不是造成社會事件、行動、制度或過程的原因;它是一種這些社會現象可以在其中得到清晰描述的即深描的脈絡。
」這些文字其實已經說明了人類學與社會學的區別,那就是社會學,無論是韋伯還是涂爾干,他們其實都在尋求對社會的規律認識,韋伯好就好在,他強調一個「理解」,但理解的目的,或者學術指向還是一個規律,具體到他的學說裡,就是一個理性化。他明確知道,理性化帶給人的是無意義的鐵籠,可他還是指出這個過程無可避免,其規律性的威力無可抵擋。格爾茨對於文化的客觀性和主觀性的思考是「雖說文化是觀念性的,但它並不是存在於人的頭腦中;雖然它是非物質性的,但也並非是超自然的存在。
」我個人對文化的理解,文化是對原始的詮釋,每一個人都是一個赤裸裸的原始人,是出生地的區域文化塑造了每一個個體,也使不同個體具有了不同性格;人類的一切塑造都來自與人自身的需要,人是因為需要才去追求,同時也恰恰是因為缺乏才去追求,所以這個社會倡導什麼文化,就證明我們這個社會正在缺失什麼文化。
解釋,這是格爾茨對於民族誌的看法,即民族誌應該是「解釋性」的,而這從中就出現了另一個重要的概念——深描。「深描」可以說是作為方**在格爾茨的理論中扮演絕對的角色。「深描強調勾勒行為點滴、文化細部,是描寫的特定花、情景化、具體化,當一個人在說話,只注意此人的『說話』狀態不過是『淺描』,表情、語調、音量等等也在『深描』的興趣之中。
『深描』本事就是一種解釋,它不是目的。」
格爾茨認為,深描的民族誌以及解釋人類學所要解釋的是「社會性話語流」。 在格爾茨看來,人們的社會行動等諸行為,實際上並不是憑空存在的,而是一種社會性表達和呈現。這種社會性表達是通過將行動視為具體有著象徵意義的符號行動。
格爾茨指出這種「社會通行」的媒介——意義結構:「人們通過這些結構構成訊號領會並相互聯絡」。因此,需要通過符號的象徵意義以及其後的意義結構進行「解釋」。
深描,前面已經寫到,它更關注點滴細節,是具體的、特定的深入解釋。格爾茨用巴厘島的鬥雞活動的調查研究講明瞭深描作為一種方**的運用。首先是進入,即融入當地人的意義結構。
我認為,能否融入當地人的意義結構,在客觀上為當地文化所接受,這才是整個「深描」的一個基本前提,儘管融入當地人的意義結構的方式可能很多,這並不意味著要研究阿贊德人就是要成為阿贊德人,而是要試圖去接近土著本地人對於事件、行動等的闡釋。
格爾茨對鬥雞遊戲進行了分析。公雞,其實是作為一種符號的象徵意義,即「巴釐人與他的雄雞認同時,不僅把雄雞與他的理想化的自身聯絡在一起,甚而與其男性器官聯絡在一起,同時也與他最恐懼、最憎惡、既愛又恨的事物,即使之神魂顛倒的『黑暗的力量』聯絡在一起。」「如同在棒球場、高爾夫球場、跑道上或圍繞一個牌桌所表現出的美國外觀一樣,巴厘島的外觀就在鬥雞場中。
因為表面上在那裡搏鬥的只是公雞,而實際上卻是男人。」「鬥雞的功能,如果一定要這樣稱它的話,在於它的解釋作用:它是巴釐人對自己心理經驗的解讀,是一個他們將給自己聽的關於他們自己的故事。
」在此明顯可以看到在巴厘島的文化中,公雞成為了一種符號象徵而存在,公雞象徵著男人,象徵著某種情緒和精神。相對的,鬥雞遊戲也就不再是簡單的鬥雞,而被賦予了一種象徵意義。關於鬥雞的法則作為世代相傳的法律、規則,使得幾乎無人對此發表不滿或質疑。
這些都說明,鬥雞已成為一種社會性表達。因此在這個過程中,鬥雞成為了一種表達工具,反映了巴厘島的文化情景。因此,《文化的解釋》向我介紹了闡明瞭一個新的人類學研究方法——深描。
以深描的態度、精神、方法去研究分析,可以得到較真實的社會的經驗實質。
閱讀完格爾茨的《文化的解釋》後,對「文化」這一現象有了更加清晰的理解。構成文化的不僅是能觀察、能計算和能度量的事物,它還包含共同的觀念和意義。正如他在書中借舉的一個哲學家的吉爾波特•賴爾的有趣例子——擠眼和無意的眨眼的誤會所闡述的道理那樣——只有在共同意義的世界裡,自然的聲音和事情才能瞭解,也才能傳達資訊。
所以就像格爾茨強調的方**一樣,一定要深入到「文化模式」中去,不帶有任何民族本位的偏見去看待、認識和研究某種文化,才能獲得真實的、客觀的知識。
我讀過的一本書讀後感,讀一本書的讀後感400字左右
愛的教育 讀後感 愛的教育 是以 一個小學生的日記 形式出版的 共十卷,按時間順序分為十一個月,每卷十個故事,並在每卷附加一篇 每月故事 全書站在 兒童本位 的立場,以兒童的視角,生動地記敘了一個學年中發生的各種事件,多角度地描寫了小學生安利柯與同學 與雙親 與各種人物的關係,細緻入微地刻繪了他周圍...
宇宙最後一本書第一章讀後感,宇宙最後一本書讀後感130頁30字
一個沒有人書寫也沒有人閱讀的世界是什麼樣的呢?當整個世界沒有書籍,也沒有人記得書是什麼模樣,人們又會怎樣?這本書給了我們答案 世界被一場巨大的 毀滅,到處是一片片的廢墟,人們忘記了從前,也看不到未來。書籍消失了,每個人依靠新奇的科技來滿足精神上的需要。為了拯救身患重病的妹妹,男孩憨頭 老掉牙萊特 五...
寫關於讀一本書的讀後感寫一篇關於讀一本書的讀後感
書是知識的階梯,讀一本好書就是與許多高尚的人談話,在書裡面學到的知識和道理是我們一生都受用不盡的。在我的小書櫥裡有許多的書,有 格林童話 寓言故事 安徒生童話 還有 十萬個為什麼 不僅有著名的童話還有生動 有趣的 在這麼多的書裡我最喜歡看的一本書是日本的黑柳徹子寫的 窗邊的小豆豆 下面我來向大家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