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為了加強皇權採取哪些措施根據材料二指出,明太祖為加強皇權採取了哪些措施

2021-03-04 06:28:46 字數 6503 閱讀 4321

1樓:毗沙王

1. 政治改革 **集權:明朝中書省,巡檢司,錦衣衛,詔獄和廷杖

洪武十三年朱元璋罷中書省,分中書省之權歸於六部

至此,秦、漢以降實行一千六百餘年的丞相制度自此廢除,相權與君權合而為一,施行軍權、行政權、監察權三權分立的國家體制。

為了加強對臣民的控制和監視,朱元璋設定了巡檢司和錦衣衛。

2. 鎮壓**

朱元璋吏治嚴厲,在明初相當長一段時間,**腐敗的情況得到有效遏制。朱元璋開展雷厲風行的肅貪運動,歷時之久、措施之嚴、手段之狠、刑罰之酷、殺人之多,為幾千年歷史所罕見。

3. 清除權臣

明太祖性格多疑,也對這些功臣有所猜忌,恐其居功枉法,圖謀不軌。特權階級殺人傷人、霸佔土地、逃稅漏稅、恃強凌弱、姦淫婦女、吃喝嫖賭、**納賄,甚至造刀槍、穿龍袍的都有。面對這種對王朝的長治久安構成嚴重威脅局面,朱元璋把這些特權階級無情地清洗

朱元璋還通過設立錦衣衛(洪武二十年廢除)、詔獄、廷杖等機構或制度,打擊功臣、特務監視等一系列方式加強皇權控制。

4 分封籓王

朱元璋遵古制,王命法:三十受兵、六十歸兵。國有三軍,所以誡非常,伐無道,尊宗廟,重社稷,安不忘危。

朱元璋令諸藩鎮守天下,又各領兵權,這固然是親親之情,信任無以復加,卻也未必就沒有帝王心術。強藩林立,能做皇帝的卻始終只有一個,諸藩勢力犬牙交錯,必然相互牽制,相互監視,除非朝廷中樞衰弱之極。當中樞真個衰弱至極時,就算沒有藩王,也會被權臣取而代之。

自三皇五帝,以一介布衣而成天子者,唯劉邦與朱元璋,其他帝王,大都是前朝重臣或一方豪強而黃袍加身。所以由自己子孫取代無能之君,也勝過將江山付與外人之手,如此可保朱家數百年江山。

5.頒佈大明律

2023年,朱元璋下令正式頒佈了《大明律》。《大明律》一共四百六十卷,分吏、戶、禮、刑、兵、工六律,簡於《唐律》,嚴於《宋律》。

《大明律》規定:「謀反」、「謀大逆」者,不管主犯還是從犯,一律凌遲,祖父,父、子、孫、兄、弟以及同居的人,只要是年滿十六歲的都要處決。

朱元璋立法一為治民,二為治吏,尤其是《明大誥》對**汙吏的處決也十分嚴厲,可以視為反貪刑事特別法。只要是犯有**的官吏,一經查實,一律發配北方荒漠中充軍,贓至六十兩以上者梟首示眾,仍剝皮實草。

朱元璋熱衷於法律宣傳,讓臣民熟悉法律,不去犯罪。

6.軍事管理:五軍都督府和衛所制

洪武十三年(2023年),朱元璋廢除廢除大都督府,並改為中軍、左軍、右官、前軍、後軍等五軍都督府。

洪武十七年(2023年),朱元璋在全國的各軍事要地,設立軍衛,由都督府管理。

五軍都督府有統兵權但無調兵權,兵部有調兵權而無統兵權,兩者互相制衡,互不統轄,各自與兵部直接聯絡,最後奏請皇帝裁定,以避免權力過大。

7.1外交措施

朱元璋把朝鮮、日本、大小琉球、安南、真臘、暹羅、占城、蘇門答臘、西洋、爪哇、彭亨、百花、三佛齊、勃泥等15國列為「不徵諸夷」,寫入《祖訓》,告誡子孫:這些蠻夷國家如果不主動挑釁,不許征伐。

公元2023年(洪武四年)朱元璋派遣僧人祖闡、克勒等八人送日使歸國,從此明朝和日本建立了外交關係。

7.2海禁政策

洪武三年(1370),明**「罷太倉黃渡市舶司」;

洪武七年(1374),明**下令撤銷自唐以來即存在的、負責海外**的福建泉州、浙江明州、廣東廣州三市舶司,中國對外**遂告斷絕;

洪武十四年(1381),朱元璋「以倭寇仍不稍斂足跡,又下令禁瀕海民私通海外諸國」,此後每隔一兩年即將該海禁政策再次昭示天下。

自此,連與明朝素來交好的東南亞諸國也不能來華進行**和文化交流了。

8. 經濟與戶籍管理

農業是封建社會最主要的生產部門。朱元璋在恢復和發展社會經濟中,把發展農業放在了首位,為了保證農業第一線有足夠的勞力資源。朱元璋通令全國,地主不得蓄養奴婢,所養的奴婢一律釋放為良民。

此外他也實行屯田政策,軍屯面積佔全國耕地的近十分之一

明太祖洪武廿六年(2023年),全國有6500萬人,其中民戶佔6175萬人,軍戶佔325萬人。

每個人有固定的義務。人民分為軍戶(弓兵、校尉、力士)、匠戶、民戶(馬戶、陵戶、茶戶、柴戶、陰陽戶、醫戶)、灶戶,不允許隨便轉換工作,匠籍、軍籍比一般民戶地位低,不得應試,並要世代承襲。若想脫離原戶籍極為困難,須經皇帝特旨批准方可。

各種活動也要引憑才合法。編成裡甲,規 定了路引制度,也就是通行證制度。普通百姓只要走出出生地百里之外,就得持有官府開具的通行證,否則就以逃犯論處。

9. 教育與文化政策:科舉和國子監

明朝初期實行「科舉必由學校」的政策,明太祖多次強調:「古昔帝王育人材,正風俗,莫不先於學校。」洪武年間,朱元璋將學校列為「郡邑六事之首」,以官學結合科舉制度推行程朱理學,並設立國子監等重要教育機構。

10 宗教管理

朱元璋建立明朝前後,通過協調儒釋道三者的關係,既穩定了局面,又爭取了人心,為鞏固明朝政權奠定了思想和群眾基礎。通過有效的宗教管理措施,把宗教的發展始終控制在適合自己的政治需要範圍內,並利用宗教教化番荑,不斷擴大自己的勢力範圍,為明政權創造了良好的國際環境。

在政治上,朱元璋推重儒釋道三教並舉的政策。

洪武六年(2023年),朱元璋下詔對出家的僧尼免費發放度牒,才使得唐朝年間流傳下來使的「度牒銀」制度全部廢除。

洪武二十四年,朱元璋還制定頒佈了影響深廣的《申明佛教榜冊》,要求各地僧司查驗清理天下僧寺,欲還俗者聽其還俗,使出家僧人恪受戒律清規,禪、講、瑜伽,各歸本宗。

2樓:起大喵

①廢除丞相②設立錦衣衛③設立廷杖制度

3樓:卡卡西

明初為了加強封建**主義**集權,朱元璋殺了多少人

4樓:米蘭花香

咋也不知道呀,咋也不敢問吶,,,,,,,,

5樓:匿名使用者

不知道❤❤❤❤❤❤❤❤❤❤

根據材料二指出,明太祖為加強皇權採取了哪些措施

6樓:飄雙兒

人教版歷史書上是這樣總結的政治:廢丞相,設三司,權分六部;

思想:八股取士

特務機構:錦衣衛

7樓:章格枚英秀

廢除丞相;裁撤中書省,以六部分理全國政務;設定殿閣大學士。

明太祖為加強皇權採取哪些措施?

8樓:愛秀花無琬

進行了胡惟庸案,廢除丞相制度改為內閣制度。

朱元璋加強皇權的措施

9樓:節與點

朱元璋加強皇權的措施:撤銷中書省和丞相,把相權分給六部,設殿閣大學士

廢行省,設三司,設立廠衛特務機構。

隨著皇權的加強之後產生了君主**政體。

君主**政體又稱君主**或君主**,是一種政治體制和**形式,統治者君主(常稱國王或皇帝)擁有統治國家和公民自由的所有權力而沒有法律或法定的程式告訴君主如何行使權力,雖然有的宗教權威可能有能力阻止君主的某些行為。君主制是一種**政體,君位採用世襲方式產生。

擴充套件資料

君主**政體指以古代君王為核心的**集權的政治體制,它脫胎於原始社會後期的父權制。宗教祭祀與軍事征伐是君主**的頭等大事,即所謂「國之大事,在祀與戎」。古代中國的「王」字,有兩種解釋。

一是董仲舒的看法,參通天地為王;二是甲骨文中的「王」,為斧的象徵,故而歷史傳說中的周公「負斧依南向而立」。在君主**制中,君主擁有最大的,一般來說無上的權利。大多數**的君主是世襲的,少數是選舉出來的(比如神聖羅馬帝國的皇帝)。

有時,在君主**制中君主不僅是世俗的首領,而且也是宗教的首領。

君主**必然實行**集權,但**集權不一定要實行君主**。在封建社會一般實行君主**的**集權制度。隨著社會的發展,君主**必然被淘汰,而**將繼續存在。

當前世界上如朝鮮等都實行**集權的行政管理體制,但都不是君主**政體。

10樓:荷塘約瑟夫

朱元璋治國政策可以參閱「洪武之治」。

加強皇權的措施可以看作一系列的組合拳。

朱元璋一直以來都是以猛治國。

1. 政治改革 **集權:明朝中書省,巡檢司,錦衣衛,詔獄和廷杖

洪武十三年朱元璋罷中書省,分中書省之權歸於六部

至此,秦、漢以降實行一千六百餘年的丞相制度自此廢除,相權與君權合而為一,施行軍權、行政權、監察權三權分立的國家體制。

為了加強對臣民的控制和監視,朱元璋設定了巡檢司和錦衣衛。

2. 鎮壓**

朱元璋吏治嚴厲,在明初相當長一段時間,**腐敗的情況得到有效遏制。

朱元璋開展雷厲風行的肅貪運動,歷時之久、措施之嚴、手段之狠、刑罰之酷、殺人之多,為幾千年歷史所罕見。

3. 清除權臣

明太祖性格多疑,也對這些功臣有所猜忌,恐其居功枉法,圖謀不軌。

特權階級殺人傷人、霸佔土地、逃稅漏稅、恃強凌弱、姦淫婦女、吃喝嫖賭、**納賄,甚至造刀槍、穿龍袍的都有。面對這種對王朝的長治久安構成嚴重威脅局面,朱元璋把這些特權階級無情地清洗

朱元璋還通過設立錦衣衛(洪武二十年廢除)、詔獄、廷杖等機構或制度,打擊功臣、特務監視等一系列方式加強皇權控制。

4 分封籓王

朱元璋遵古制,王命法:三十受兵、六十歸兵。國有三軍,所以誡非常,伐無道,尊宗廟,重社稷,安不忘危。

朱元璋令諸藩鎮守天下,又各領兵權,這固然是親親之情,信任無以復加,卻也未必就沒有帝王心術。強藩林立,能做皇帝的卻始終只有一個,諸藩勢力犬牙交錯,必然相互牽制,相互監視,除非朝廷中樞衰弱之極。當中樞真個衰弱至極時,就算沒有藩王,也會被權臣取而代之。

自三皇五帝,以一介布衣而成天子者,唯劉邦與朱元璋,其他帝王,大都是前朝重臣或一方豪強而黃袍加身。所以由自己子孫取代無能之君,也勝過將江山付與外人之手,如此可保朱家數百年江山。

5.頒佈大明律

2023年,朱元璋下令正式頒佈了《大明律》。《大明律》一共四百六十卷,分吏、戶、禮、刑、兵、工六律,簡於《唐律》,嚴於《宋律》。

《大明律》規定:「謀反」、「謀大逆」者,不管主犯還是從犯,一律凌遲,祖父,父、子、孫、兄、弟以及同居的人,只要是年滿十六歲的都要處決。

朱元璋立法一為治民,二為治吏,尤其是《明大誥》對**汙吏的處決也十分嚴厲,可以視為反貪刑事特別法。只要是犯有**的官吏,一經查實,一律發配北方荒漠中充軍,贓至六十兩以上者梟首示眾,仍剝皮實草。

朱元璋熱衷於法律宣傳,讓臣民熟悉法律,不去犯罪。

6.軍事管理:五軍都督府和衛所制

洪武十三年(2023年),朱元璋廢除廢除大都督府,並改為中軍、左軍、右官、前軍、後軍等五軍都督府。

洪武十七年(2023年),朱元璋在全國的各軍事要地,設立軍衛,由都督府管理。

五軍都督府有統兵權但無調兵權,兵部有調兵權而無統兵權,兩者互相制衡,互不統轄,各自與兵部直接聯絡,最後奏請皇帝裁定,以避免權力過大。

7.1外交措施

朱元璋把朝鮮、日本、大小琉球、安南、真臘、暹羅、占城、蘇門答臘、西洋、爪哇、彭亨、百花、三佛齊、勃泥等15國列為「不徵諸夷」,寫入《祖訓》,告誡子孫:這些蠻夷國家如果不主動挑釁,不許征伐。

公元2023年(洪武四年)朱元璋派遣僧人祖闡、克勒等八人送日使歸國,從此明朝和日本建立了外交關係。

7.2海禁政策

洪武三年(1370),明**「罷太倉黃渡市舶司」;

洪武七年(1374),明**下令撤銷自唐以來即存在的、負責海外**的福建泉州、浙江明州、廣東廣州三市舶司,中國對外**遂告斷絕;

洪武十四年(1381),朱元璋「以倭寇仍不稍斂足跡,又下令禁瀕海民私通海外諸國」,此後每隔一兩年即將該海禁政策再次昭示天下。

自此,連與明朝素來交好的東南亞諸國也不能來華進行**和文化交流了。

8. 經濟與戶籍管理

農業是封建社會最主要的生產部門。朱元璋在恢復和發展社會經濟中,把發展農業放在了首位,為了保證農業第一線有足夠的勞力資源。朱元璋通令全國,地主不得蓄養奴婢,所養的奴婢一律釋放為良民。

此外他也實行屯田政策,軍屯面積佔全國耕地的近十分之一

明太祖洪武廿六年(2023年),全國有6500萬人,其中民戶佔6175萬人,軍戶佔325萬人。

每個人有固定的義務。人民分為軍戶(弓兵、校尉、力士)、匠戶、民戶(馬戶、陵戶、茶戶、柴戶、陰陽戶、醫戶)、灶戶,不允許隨便轉換工作,匠籍、軍籍比一般民戶地位低,不得應試,並要世代承襲。若想脫離原戶籍極為困難,須經皇帝特旨批准方可。

各種活動也要引憑才合法。編成裡甲,規 定了路引制度,也就是通行證制度。普通百姓只要走出出生地百里之外,就得持有官府開具的通行證,否則就以逃犯論處。

9. 教育與文化政策:科舉和國子監

明朝初期實行「科舉必由學校」的政策,明太祖多次強調:「古昔帝王育人材,正風俗,莫不先於學校。」洪武年間,朱元璋將學校列為「郡邑六事之首」,以官學結合科舉制度推行程朱理學,並設立國子監等重要教育機構。

10 宗教管理

朱元璋建立明朝前後,通過協調儒釋道三者的關係,既穩定了局面,又爭取了人心,為鞏固明朝政權奠定了思想和群眾基礎。通過有效的宗教管理措施,把宗教的發展始終控制在適合自己的政治需要範圍內,並利用宗教教化番荑,不斷擴大自己的勢力範圍,為明政權創造了良好的國際環境。

在政治上,朱元璋推重儒釋道三教並舉的政策。

洪武六年(2023年),朱元璋下詔對出家的僧尼免費發放度牒,才使得唐朝年間流傳下來使的「度牒銀」制度全部廢除。

洪武二十四年,朱元璋還制定頒佈了影響深廣的《申明佛教榜冊》,要求各地僧司查驗清理天下僧寺,欲還俗者聽其還俗,使出家僧人恪受戒律清規,禪、講、瑜伽,各歸本宗。

秦朝的統一措施,秦朝共採取了哪些措施

在交通上,統一車輛和道路的寬窄,並修築貫通全國的道路,使秦國的陸路交通四通八達。建立了 集權,郡縣制 秦朝共採取了哪些措施 秦始皇的統一措施 秦始皇統一全國後統一了度量衡與貨幣。一方面,統一度量衡後,物質交流更為方便。另一方面,統一貨幣後讓全國的經濟交流更加發展。秦始皇完成了華夏統一,實行三公九卿管...

唐太宗採取哪些措施使唐朝變化之大?這些措施分別起到了什麼作用

措施 實施租庸調製 善於用人 輕徭薄賦和勸課農桑 戒奢從簡等。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安定 促使唐朝的長治久安 為以後的統治者提供了正面的學習榜樣。唐太宗在位時期採取了哪些措施促使唐朝出現的第一個盛世局面?貞觀之治是指唐朝初期出現的太平盛世.由於唐太宗能任人唯賢,知人善用 開言路,虛心納諫,重用魏徵等 並...

漢武帝採取的一系列措施,是為了什麼

漢武帝是我國歷史上又一位很有作為的皇帝.他在位時,採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強 集權,使西漢出現了 大一統 的局面.為了鞏固劉氏江山,漢初統治者實行分封制,分封同姓王到各地做諸侯.到漢武帝時,這些諸侯國的勢力相當強大,嚴重威脅到 的統治.為了加強 集權,武帝接受主父偃的建議,頒佈 推恩令 下令允許諸王將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