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茶文化的核心精神是什麼中國茶道的基本精神是什麼

2021-03-05 17:20:24 字數 5574 閱讀 6502

1樓:愛樂觀積極向上

中國茶文化三大核心:茶道、茶德、茶藝。茶文化意為飲茶活動過程中形成的文化特徵,包括茶道、茶德、茶精神、茶聯、茶書、茶具、茶畫、茶學、茶故事、茶藝等等。

茶文化起源地為中國。中國是茶的故鄉,漢族人飲茶,據說始於神農時代,少說也有4700多年了。直到現在,中國漢族同胞還有民以茶代禮的風俗。

1,茶道,就是品賞茶的美感之道。茶道亦被視為一種烹茶飲茶的生活藝術,一種以茶為媒的生活禮儀,一種以茶修身的生活方式。它通過沏茶、賞茶、聞茶、飲茶、增進友誼,美心修德,學習禮法,領略傳統美德,是很有益的一種和美儀式。

喝茶能靜心、靜神,有助於陶冶情操、去除雜念。茶道精神是茶文化的核心。

2,茶有八德——康、樂、甘、香、和、清、敬、美。「茶德」的概念自唐代從中國傳播到日本、韓國等,豐富了這些國家的茶文化內涵。

3,茶藝是一種文化。茶藝在漢族優秀文化的基礎上又廣泛吸收和借鑑了其它藝術形式,並擴充套件到文學、藝術等領域,形成了具有濃厚民族特色的漢族茶文化。是包括茶葉品評技法和藝術操作手段的鑑賞以及品茗美好環境的領略等整個品茶過程的美好意境,其過程體現形式和精神的相互統一,是飲茶活動過程中形成的文化現象。

2樓:猴普幽

中庸,和諧中華傳統文化的核心是和諧

作為中華文化源頭的《易經》,以陰陽二爻演化出八卦繼而六十四卦,分別各種陰陽組合狀態,直觀地講述自然、萬物皆由陰陽兩種不同的元素組成,陰陽相互對應,相互依存,相互聯結。陰陽組合得適當和有序,人和事的發展就能處於最佳狀態(吉),反之,事物發展就出現不良狀態(凶)。因此,「陰陽和諧」是一切變化發展的前提和基礎。

陰陽變易,整體和諧,才得以化生萬物。世上萬事萬物就處在這樣一個統一的超巨系統之中而互相聯絡、互相制約而達成整體運動,理想的狀態便是「太和,和之至也」。這種注重整體與區域性聯絡的萌芽態的系統思想,寓含著原始而樸素的協調、平衡與和諧的理念。

儒家從《易經》中引申出「天人合一」的重要思想,把天、地、人看作一個統一的整體,認為人不過是天(自然)的一部分,認為「天之道」與「人之道」是統一的,人應當與自然和諧相處。孔子說「一陰一陽謂之道,繼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用現代哲學的話說,就是矛盾雙方的相互作用推動事物的的變化發展,這是天(自然)的法則;人只有順應這個法則,維護矛盾雙方的動態平衡,以求得人與人之間的和諧、協調、共生,這要成為人的基本素質,並由此衍生出「仁者愛人,禮之用、和為貴」的管理理念、「禮、義、仁、智、信"的做人準則和「天下為公」的「大同」社會觀(參見拙作《孔子大同演義篇》)。

道家除了更加重視處理人與自然和諧關係,明確提出「自然之道不可違」之外,對個人自我修養的要求別居一格。道家強調在人與人之間要互助互愛,「憫人之凶,樂人之善,濟人之急,救人之危」;認為「天道助弱」、「天之道」就是要「損有餘而補不足」,反對以智欺愚、恃強凌弱、以少犯老,從而把扶弱濟困和公平正義提到了「天道」的高度。道家經典《道德經》提出處理人際關係的「不爭」思想:

「不自見,故明;不自是,自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夫惟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說的是正確處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不要迷信自己,自以為是,爭強好鬥。只有先尊重別人,才能最終獲得天下人的尊重。

道家的「不爭」說,與儒家的「中庸中正」、墨家頗具平民色彩的「兼愛非攻」、佛家的"八戒十善」是出一轍,各有千秋。即使是崇尚法治的法家,也是為了「抱法處勢」、「無為而治天下」,用現在的話說,就是依法治國,確保社會安定和諧。法家主張的「不別親疏,不殊貴賤,一斷於法」,「刑過不避大臣,賞善不遺匹夫」,體現了原始的司法公平與公正。

佛教所說的「淨土」,即世界中的一切人事物象皆莊嚴、清淨、優美、良好,這種淨土也是一種和諧的社會;「普度眾生」是徹底的公平;「出家人不打誑語」就是誠實信用;佛教特別重視懲惡揚善以求公正;佛教講「慈悲為懷」即是講寬容、團結,處理好人際關係;另外,佛教也很重視人與自然的關係,提倡佈施,戒殺,放生,素食等等,具有尊重生命,提倡節約,關懷生態平衡,注重環保的深層意義,這些都是儒家和道家所不及的。本土化了的佛教也是中華傳統文化合理核心中的瑰寶。

這裡要特別提到集儒、佛、道之大成的宋**學.宋**學家概括了做人修身的四個基本點,即所謂「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大意是說:

天地雖然無思維,但是天地的規律、大自然的規律都是有"心"存在的.我們要認識到大自然和社會的規律以提高人自身的思維素質;要以民為本,使老百姓有一個便於生存的環境,有一個美好的嚮往,有得以發展的物質與精神條件;繼承和發揚優秀的傳統文化和智慧,不要讓聖賢之道斷流絕根;總之,是要為謀求千秋萬代、和諧太平的社會而盡心盡力。這些,恐怕不僅僅是對知識分子而言的。

總之,大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且有一條主線貫通其中,那就是整體協調、穩定和諧。

中國茶道的基本精神是什麼

3樓:樂百氏

茶道屬於東方文化。東方文化與西方文化的不同,在於東方文化往往沒有一個科學的、準確的定義,而要靠個人憑藉自己的悟性去貼近它、理解它。那麼

呢?下面就做一詳細介紹。

1.臺灣中華茶藝協會第二屆大會通過的茶藝基本精神是清、敬、怡、真臺灣教授吳振鐸解釋:清是指情潔、清廉、清靜、清寂。

茶藝的真諦不僅要求事物外表之清,更需要心境清寂、寧靜、明廉、知恥。敬是萬物之本,敬乃尊重他人,對己謹慎。怡是歡樂怡悅。

真是真理之真,真知之真。飲茶的真諦,在於啟發智慧與良知,詩人生活的淡泊明志、儉德行事。臻於真、善、美的境界。

2.我國大陸學者對茶道的基本精神有不同的理解,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事茶業界泰斗莊晚芳教授提出的廉、美、和、敬。莊老解釋為:廉儉育德,美真康樂,和誠處世,敬愛為人。

3.武夷山茶痴林治先生認為和、靜、怡、真應作為中國茶道的四諦。因為,和是中國這茶道哲學思想的核心,事茶道的靈魂。

靜是中國茶道修習的不二法門。怡是中國茶道修習實踐中的心靈感受。真是中國茶道終極追求。

也有人說茶道是一種通過飲茶的方式,對人民進行禮法教育、道德修養的一種儀式。莊晚芳先生還歸納出中國茶道的基本精神為:廉、美、和、敬他解釋說:

廉儉育德、美真廉樂、合誠處世、敬愛為人。

4樓:你想要的一切

中國茶道基本精神是『清、敬、怡、真』;

中國茶道從佛家文化講的思想基礎是:「禪茶一味」 歸四字也。

其一曰「苦」 佛理博大無限,但以「四諦」為總綱。 釋迦牟尼成道後,第一次在鹿野苑說法時,談的就是「四諦」之理。而「苦、集、滅、道」四第以苦為首。

品茗時,品味人生,參破「苦諦。 其二曰「靜」 茶道講究「和靜怡真」,把「靜」作為達到心齋座忘,滌除玄鑑、澄懷味道的必由之路。其三曰「凡」從平凡的小事中去契悟大道。

其四曰「放」, 人的苦惱,歸根結底是因為「放不下」,所以,佛教修行特別強調「放下」。

5樓:哥依然是帥

中國茶道 :

女孩子稍微化化妝,人家看著很漂亮,如果濃妝豔抹的,走出來像個什麼樣子啊?什麼東西過頭了,就沒有了美圝感。所以吃東西的時候,要想到我少吃一點、我夠了,一碗湯喝兩口,真好喝,如果你把一大碗都喝下去,你還有胃口嗎?

所以,中圝國茶文化裡過去上茶,都是一點點來的,喝 茶可以看出你的品質,看出你的風格,這些都是有竅門的,拿一個蓋子慢慢地把茶葉弄 弄,就看你的穩重。如果你今天來跟別人談生意,他看你喝 茶的樣子,就知道你的為人素質。

中 國茶道文化和飲食文化在桌子上都是一樣的。你慢慢地把茶杯拿起來,手不抖,說明你今天心不慌。然後,你很耐心地把茶葉去掉,慢慢地用嘴巴吹一吹,再慢慢地喝下去,這叫什麼?

胸有成竹。你今天能夠這麼穩得住,你這個人做事情一定能夠成功。你看我們現在有的人,拿起茶杯就喝,馬上燙得全部吐出來,這種人能夠做什麼事情啊?

學中 國的文化,學佛教的禪,都是一種意境和意念。所以**跟你們講,「少吃一口」是原則,經常說「我夠了,我飽了」就是圓融啊。

我們要住得簡樸,一個人住得越簡樸,越是容易開悟。這句話怎麼理解呢?住得簡單一點,怎麼會容易開悟呢?

因為經常憶苦思甜啊。我有一個房間住,我夠了,我住得很簡單、很簡陋,我出去看見什麼都開心,因為家比較簡陋,到外面看什麼東西都有興趣,都覺得很好。如果你的家很豪華,你到外面看什麼都不滿意,所以,住得簡樸,能夠對社圝會產生感恩心。

同樣,因為你自己吃苦了,家裡很簡樸,你到外面會有一種同情心,想想很多人還沒有地方住呢,對不對?所以,不要把自己弄得太奢華,這樣你會沒有慈悲心。

最後講行。衣食住行,行不僅僅是走路,行是行正道,一個人走路要行正道。人間什麼叫正道?

就是不要去貪人家的小 便宜,你們去看,經常貪人家小 便宜的人,就會走偏道。**跟你們經常講,不要想著這裡可以省幾毛錢,那裡可以省幾塊錢,**教育你們,讓你們不要去貪,如果你們經常這樣做的話,你們的心會變得非常的狹窄。有些老人家的心態就不好,兩塊五在澳大利亞能夠坐船、坐火車、坐公共汽車,他今天花了兩塊五,今天出去就要辦圝理五六件事情,要把這個本錢坐回來,他擁有這種心態,你說他的身 體會好嗎?

今天出去辦一件事情,想什麼時候去辦,就什麼時候去辦,就兩塊五,付了也就付了,結束了就結束了,為什麼為了兩塊五,我要算五六個地方,要這樣折磨自己,弄得自己很累?

人就是要懂得不貪便宜,叫不貪不求,該你的,是你的緣分,不該你的,很多就是惡緣。今天這個人跟你好,是善 緣;這個人今天不願意跟你好,你硬要去跟他好,可能就是惡緣。所以,看見人間所有的物質,櫥窗裡的東西,很想買,你們要培養自己不想買任何物品的習慣,不要去想,經常想著自己夠了。

到商店裡去幹什麼?你們難道沒有衣服嗎?難道沒有床嗎?

難道 家裡沒有吃的嗎?那還跑到商店去轉幹嘛呢?那不是浪費時間嗎?

學佛人要經常想著自己什麼東西都有了,不想買任何東西。一個小孩子說:「我什麼都夠了。

」這就是心滿意足,這種孩子就過得很愉快,不滿足你才過得很痛苦啊。看見什麼都滿足了、都夠了,這種人才不會去貪,不貪的人不就是知足嗎?知足的人不就是常樂嗎?

你們去看那些法 師,他們就是用**經常講的這些戒 律來嚴格要求自己,他們從來不逛商場,他們不去買東西,他們覺得什麼都夠了。**看到一個法 師到**這裡來,拿出幫同 修帶來的幾封信,他把自己背的包袱全部抖出來,**看了都掉眼淚,裡面有一包小紙巾、一個小手電  棒、幾封信,還有一個小的塑料口袋,裡面放了一點點零錢,還有一小盒萬金油,**痛了就抹一抹,這就是他們一生的家當,跟他們相比,我們貪了太多!**看了心裡就很痛,這就是苦修。

你們要知足啊,如果不知足,你會覺得自己活在這個世界上很難過,知足了,你就會覺得自己怎麼會這麼幸福啊。當一個人感到幸福的時候,他才會感恩這個世界,感恩社 會,感恩自己到這個人間來,感恩大家都在成全自己,才會給自己修心修行帶來了法喜。

**要你們在心中對錢財沒有欲 望,對物質沒有欲 望,經常在心中說我不需要、我夠了,你才能在心中制止自己的欲 望,有效地約束自己。「錢夠用嗎?」「夠了。

」「物質還要不要?」「不要了。」你的心中沒有欲 望,你就能夠剋制自己。

很多母親說:「孩子只要對我笑一笑,我就滿足了。」媽媽圝的這個欲 望越小,她越不心痛啊。

很多父母想:「我從小把他養大,他現在怎麼這樣不理睬我啊?他就這麼寄點東西回來,也不回家看我?

」這樣想了後父母心裡就很痛。很多母親欲 望很小,逢年過節孩子從很遙遠的地方給自己寄點保健品,自己就很感動了,這就是為什麼要剋制欲 望。

人一旦有了欲 望,欲 望就會控圝制自己,這就要先克服欲 望、降低欲 望,每個人要把欲 望先降低,過去貪求的,現在還有嗎?我們小時候貪了多少東西,我們現在還有嗎?我們小時候要了多少東西?

新書包、新衣服、新鉛筆盒,在學校裡跟同學攀比,心眼很小,總覺得自己很了不起,當上了「三好學 生」,至少昂首挺胸一兩個月,其實這些都是貪,貪來之後又沒有了,現在找也找不到,所以,貪心少,煩惱就少,貪心一定要少,你的煩惱一定會少。

----恭錄:不貪求 心滿足  ——摘錄盧.  臺長講述於觀音堂

中國茶文化

帶領大家學習中國茶文化!一 中華茶文化與養生 1 茶之為藥用,歷史悠久 茶之為藥用,歷史悠久。古籍中有不少記載。如 本草 藥書 華佗食論 茶譜 等都記載了茶的止渴 提神 消食 利尿 治喘 去痰 明目益思,除痰去疾,消炎解毒 益壽延年等20多項功效。唐代大醫藥學家陳藏器在 本草拾遺 中稱 諸藥為各病之...

中國茶文化旅遊開發的現狀與思路,中國茶文化的發展趨勢是什麼

中國的茶文化在我們四川的得到了很高的旅遊價值,主要就是蒙頂山,通過互動的採茶,殺青,品茶,茶藝等形成了整套具有茶文化和藝術的旅遊產品,你們應該也可以推廣 中國茶文化的發展趨勢是什麼 真正讓文化入茶,書畫琴棋,禪心茶道溶入其中,實現中國傳統文化的迴歸,現在的茶文化都是虛有其表未盡道法,茶業行業還會發揮...

中國古代茶文化,中國古代茶文化的精神內涵有哪些

一是茶文化以德為中心,重視人的群體價值,倡導無私奉獻,反對見利忘義和唯利是圖。主張義重於利,注重協調人與人之間的相互關係,提倡對人尊敬,重視修生養德,有利於人的心態平衡,解決現代人的精神困惑,提高人的文化素質 二是茶文化是應付人生挑戰的益友。在激烈的社會競爭,市場競爭下,緊張的工作 應酬 複雜的人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