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每逢老年7月15日,純樸熱情的布朗族,總會不約而同的集中在乾元廣場上,點上篝火,圍成一大圈,領頭的幾個吹起葫蘆笙、笛子,後邊的男女老少和著節拍打起歌,正確的說應該是跳舞吧,布朗民族是一個生來就會打歌的民族,歌詞詼諧有趣,卻很有哲理,舞蹈名稱貼近生活如:「公雞擺尾」、「進三退二歌」、「黃鼠狼掏峰子」等動作簡單易學,現象生動,極具地方特色,此版本可能就姚關、擺?的布朗族所獨有;人越來越多,一圈接一圈,有時還邊邊唱,如「妹山歌一唱,哥我就腳板癢;」大都都是現編現唱,詞曲押韻,歌聲大多傾訴男女思念之情;歌者詞曲豐富,敘事抒情,舞者儀態大方,毫無忸怩之態。
能歌者已不多了,大多是四十多歲以上,他們大多不識字,有的還是文盲,但從他(她的吟唱中,詞語之豐富,比喻之形象生動,會令語言學教授汗顏吧。
每年廣場的歌舞大多是民間自己組織的,姚關有好幾家民間組織,各自有自己的場所,規模各自不同,曲調、歌舞也大不相同,但出發點相同,都是為了「玩」,這個「玩」用的好,每逢下午7、8點的樣子,趕集回來的,做完家務的,背孫攜女的都不約而同相約「玩」可羅。一直跳到10點左右,大汗淋漓,卻毫無倦意,真叫我們這些年輕人汗顏,我媽就是其中之一,參加打歌隊以來,身體好多了。
布朗族是一個特少民族,根據縣誌記載,他是一個施甸的一個本土民族,當地的布朗族還往往自稱為「本(ben) 人」他們有自己的語言和服飾,主要聚居在施甸的擺朗、姚關的大寨一帶,但住姚關的大多漢化了,衣、食、住、行、語言都與漢族無異了,擺朗的要好一些,他們有自己的語言、服飾,他們大多會講兩種語言,但生活還很貧困,如果要考察的話,建議以大中村一帶為樣本好些。
注:擺朗的布朗族是一個善良、能歌善舞的民族,但解放前是一個受苦受難的民族,到解放時據說在擺?找地主富農都是很難的,最後找了一個幫人家放高利貸的,當然還因為他家有一間瓦房。
當時村民大多是佃農,雖然他們自己自稱是「本人」,但土地卻因為歸還不了高利貸,抵押給放高利貸,當時放高利貸是合法的,而且大都與官府有勾結,如遇年成不好,到時歸還不了本息,只好賣田賣地,都是很便宜的,最後只好變成了佃農。現在的情況好的多了,溫飽大多已解決了,但多數家長對孩子的教育不支援,這種情況很令人當憂的。姚關鎮情況好一些,陡坡村的生活條件和孩子受教育情況要好得多。
一個民族要發展,除了堅持民族的好傳統,還應該做些什麼吧!溫總理說的:「一個民族要多一些仰望天空的人」。
很有哲理的話。
2樓:小亞似丘位元
彝族的火把節,豐富又多彩
作文《家鄉的火把節》600字以上(彝族的火把節) 10
3樓:為你服務
我愛我家鄉麗江的各種節日,可我更愛家鄉的火把節。家鄉的火把節為什麼會讓我這麼喜愛呢?現在就跟隨我一起去了解一下我家鄉的火把節吧!
咚、咚、咚、咚、……,又是爺爺和爸爸在做火把了。「這個不行,這根太粗了,不行!」爺爺在對爸爸嘮叨著。
爺爺有意讓爸爸把火把的頭做得尖一些,這樣的話,火把就容易點燃了。
不一會兒,「小宇,快幫爺爺那幾根鐵絲來。」我聽見後,趕緊從房間裡拿來幾根鐵絲遞給爺爺,爺爺熟練地把鐵絲拴在了火把上,火把就做好了。我興高采烈的叫上媽媽,和我一起裝飾火把。
我對媽媽說:「媽媽,我們倆去後院採花去吧!」。
「好啊。」媽媽回答說。我們一起來到爺爺家後院,許許多多的花,展現在我們的眼前,紅的、白的、紫的、黃的、藍的。。。。。
五顏六色的,百合花,美麗極了!不一會兒,我們的手中就拿滿了野花,我和媽媽把這些野花分了類;白的一類,藍的一類。。。。。。,我們根據分類後的花,插在了火把上。
我和媽媽還把一些水果放在了火把上,並告訴我說:「火把上必須要插上百合花,這代表了我們一家人和和美美。」不一會一個美麗的火把就展現在我的面前了。
我高興的舉起來。八點鐘到了,爸爸把火把放在了院子中間,我們全家圍著火把跳起舞來,我突然問奶奶說:「奶奶,為什麼火把節要點火把呢?
」奶奶回答說「燃燒火把,高舉著火把走進田野,走進萬家,給人們帶來幸福,祝願農田五穀豐登。」我聽到後跳得更歡了,希望奶奶家的農田到了秋天的時候也能像奶奶說的那樣五穀豐登,同時,我也祝福我們全家人都很健康幸福。
今天的這個火把節真有意義,不但火把燃得旺,還明白了火把節很多知識。希望明年的火把燃得更旺些!
彝族的火把節作文550字
4樓:睡hv方
火把節——是納西人民的傳統節日。
人們在火把節的前幾天就準備好了各種內各樣的火把。第一天是在家容裝飾火把,有多美就裝飾多美;第二天則是去親戚家、朋友家祝賀節日,並各自談論著自家的火把;第三天就燃燒火把,高舉著火把走進田野,走進萬家,給人民帶來幸福,祝願農田五穀豐登。
第三天夜幕降臨時,就到火把節的高潮了。
這時人們歡呼雀躍,分外熱鬧。街上到處張燈結綵,洋溢著節日的氣氛。人們身穿豔裝,臉上都掛滿了笑容。
他們高舉著火把,擠進人群,載歌載舞,好不熱鬧!他們融為了一體,高舉的火把格外閃耀,把原來漆黑一片的夜晚一瞬間變成白晝。
年青的幾個小夥子跳起了火把舞,姑娘們也不甘示弱,高舉著火把舞動起來。場內人山人海,人們舉起袖子似乎一片雲,揮一把汗就是一陣雨。整個場內燈火輝煌,,格外耀眼。
午夜過後,人們又拿著火把遊行,在每戶人家的門口都放上一束還未燃盡的火把,以示祝賀。此時此刻,人們把整條街圍了個水洩不通,他們擎著燈,舞著火把,歡呼著,條躍著。那歡笑聲、歌聲、尖叫聲匯成一片。
看那一束束火把,像一條游龍,到處亂撞;像一條青魚,到處挪動;那微弱的光芒像一隻只螢火蟲般美麗。
火把節這一天真是熱鬧非凡啊!
彝族的火把節50字作文題目
5樓:你我
「火把節」是彝族人的一個傳統節日.這裡有一個美麗的故事,讓我來講講吧!關於「火把節」的傳說,奶奶是這樣說的:
古時有個魔王殘酷**百姓,群眾無可忍受,便群起而攻之.但魔王堡壘久攻不克,於是改為用羊群火攻,即在每隻羊的雙角和後腿綁上火把,驅羊進攻,結果獲勝,人們為了紀念這次鬥爭勝利,於每年夏曆六月二十四日耍火把相慶,由此形成了「火把節」.但姐姐是這樣說的:
在農曆6月24日這天用火把焚燒了害蟲,戰勝了天神,於是彝族人民把這天定為「火把節」,代代相傳.
「火把節」的節目特別有意思,男人們參加摔跤、鬥牛、鬥羊、鬥雞、賽馬、爬杆等專案;婦女則唱歌,吹口弦,彈月琴.最美的要數選美了.你看那一個個美麗的彝族姑娘手裡拿著黃傘,牽著美麗的鑲包,還有一個個帥氣十足的美男.
「火把節」那天家家殺牲以祭祖先,飲酒、吃坨坨肉.當夜幕降臨時又集中到一處點燃篝火,打著火把,唱歌、跳著美麗的達體舞,一直玩到天亮才結束.
吃過飯以後,差不多天黑了,火把節歡慶開始了,一位吹笛子的長者站在所有人的中間,這位長者可以算是村裡比較有本事的人,因為吹笛子的手藝只傳授給他的兒子沒有兒子就傳授給他信賴的人,在這位長者的旁邊有一堆篝火,大家圍成了一個圈在一起跳「踢腳舞」跳了好一會兒舞,人們拿起了火把在篝火上把火把點燃了,人們舉者火把在田野上跑,我看見點點星光和點點火光,火把每到一個人身旁都要圍著火把繞代表著吉祥、平安,大家都盼望秋天能有好收成,從他們的笑容中看見了他們秋收時的樣子.
6樓:匿名使用者
之傾。金石忽暫開,都由激深情。
彝族火把節的作文
7樓:匿名使用者
彝族的火把節
我們國家有56個民族,56個民族都有各個民族的特色、習慣。比如:蒙古族的「白節」、藏族的「女兒節」、苗族的「開年節」等等。那我就個大家介紹一下彝族的火把節吧!
關於火把節的來歷,路南一帶彝族傳說,古時有個魔玉殘酷**百姓,群眾忍無可忍,便群起而攻之。但魔王堡壘久攻不克,於是改為用羊群火攻,就是在每隻羊的雙角和後腿綁上火把,驅羊進攻,結果獲勝,人們為了紀念這次鬥爭勝利,乃於每年夏曆六月二十四日耍火把相慶,由此形成了火把節。
在一次火把節之前的採訪上,一個42歲的彝族人潘木乃像孩子般陶醉其中。
「每家每戶都要喝杆杆酒,窮的村殺兩三隻雞,富的村殺頭牛。」他說,「最開心的還是跳達體舞,看賽馬和摔跤,多有味道的喲!」
火把的亮度可不比煙花差多少,可以將整個地方照亮的如同白晝。這就是火把節的特色,幾千甚至幾萬人在一起點燃火把這才是壯觀的一幕。
早在火把節的第一天,彝族村寨裡家家戶戶都要在門前豎立若干火把,準備活動使用。同時在村寨附近選擇一塊開闊地,在地**豎立一根長10~20米的青松,青松頂端橫放一根掛滿紅色紙花的木棒,緣青松四周用易燃柴草堆砌成一個類似於寶塔形大火炬,作為活動場所。
第一天是祭火,家家戶戶舉著火把遊走于田邊地角、並且殺牛宰羊。
第二天是傳火,這一天男男**聚集在一起選擇配偶,展示才藝。所以有人稱為「中國第二個七夕節」。
最後一天是彝族傳統火把節的第三天,也是最後一天。彝語稱之為「都沙」,意為「送火神」。在中國最大的彝族聚居區——涼山彝族自治州,火把節這一延續千年的傳統,在一年一度的火把狂歡、彝族選美、摔跤、「朵洛荷」等彝族特色活動中,在現代社會的不斷撞擊下得以傳承。
傍晚,節日活動的主持人率領鑼鼓隊敲鑼打鼓,寨中各家聞聽鑼鼓聲即出門點燃火把,男女老少舉著火把向活動場所彙集。人們到齊之後,主持人一聲號令,大家舉火把向寶塔形火炬奔去,將其點燃。一時火光沖天,歡聲四起,大家各舉小火把圍著大火炬,跳起「豐收舞」,唱起豐收歌,載歌載舞,熱情奔放。
在狂歡夜觀賞了盛大焰火晚會的美國遊客詹姆斯•艾普說:「這些燦爛的煙火是我出生以來看過的最美的!」為了過中國的火把節,他和朋友專程從家鄉遠道而來。
「農村裡不管是老人小娃,慶祝火把節的興致還是不變,到了過節,四面八方的人都必須回來。」潘木乃說。
去年,涼山彝族火把節成為中國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這一古老文化傳統的保護與傳承已引起各級**的重視。
「火把節的傳統有慢慢被年輕人淡忘的危險。」涼山州彝學會會長巴莫爾哈認為,將它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對彝族人民及其後代、地方領導都是個教育,也可以讓外界來關注和保護它。
火把節是中國彝族最隆重、最熱鬧的節日,一般在每年的農曆六月二十四至二十六日舉行。傳統火把節裡,彝族人民點燃火把,繞房前屋後、田間地頭巡遊,以消災避難,祈求幸福。
彝族火把節的傳說,彝族火把節的由來?
彝族火把節的由來?火把節是彝 白 納西 基諾 拉祜等民族的古老而重要的傳統節日,有著深厚的民俗文化內涵,蜚聲海內外,被稱為 東方的狂歡節 不同的民族舉行火把節的時間也不同,彝族 納西族 基諾族在農曆六月二十四舉行,白族在六月二十五舉行,拉祜族在六月二十舉行,節期二至三天,主要活動有鬥牛 鬥羊 鬥雞 ...
涼山彝族火把節的節日由來,彝族火把節的節日起源
關於火把節的來複歷,制路南一帶彝族傳說,古時有 個魔玉殘酷 百姓,群眾無可忍受,便群起而攻之。但魔王堡壘久攻不克,於是改為用羊群火攻,即在每隻羊的雙角和後腿綁上火把,驅羊進攻,結果獲勝,人們為了紀念這次鬥爭勝利,乃於每年夏曆六月二十四日耍火把相慶,由此形成了火把節。白族傳說與此不同,光緒 昆明縣誌 ...
彝族的火把節 左右 ,彝族的火把節 450字左右
漢族的春節 傳說中國古時候有一種叫 年 的怪獸,頭長觸角,凶猛異常。年 長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傷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這天,村村寨寨的人們扶老攜幼逃往深山,以躲避 年 獸的傷害。有一年除夕,從村外來了個乞討的老人。鄉親們一片匆忙恐慌景象,只有村東頭一位老婆婆給了老人些食物,並勸他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