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喵喵喵
莊子的思想核心齊物指的是:一切事物歸根到底都是相同的,沒有什麼差別,也沒有是非、美醜、善惡、貴賤之分。莊子認為萬物都是渾然一體的,並且在不斷向其對立面轉化,因而沒有區別。
「齊物」與「齊論」是莊子哲學思想的又一重要方面,與「逍遙遊」一併構成莊子哲學思想體系的主體。莊子看到了客觀事物存在這樣那樣的區別,看到了事物的對立。
但出於萬物一體的觀點,他又認為這一切又都是統一的,渾然一體的,而且都在向其對立的一面不斷轉化,因而又都是沒有區別的。莊子還認為各種各樣的學派和論爭都是沒有價值的。
是與非、正與誤,從事物本於一體的觀點看也是不存在的。這既有宇宙觀方面的討論,也涉及到認識論方面的許多問題,因而在我國古代哲學研究中具有重要地位。
擴充套件資料
莊子和藺且關於《齊物論》的討論
莊子點化藺且:「天地萬物本就是整體,沒有你我之別,沒有彼此之分,人籟、地籟、天籟也好,大知小知也罷,總是由若干個體的我構成,若干個體相互作用,看不出主次和親疏。
如果非要找出一個起主導作用的我,你在眾生中尋覓卻不見蹤跡。種種行為顯示出確實存在千姿百態的現象,希望透過現象抓住本質時候,它又如同**人一樣捕捉不到。可謂是尋尋覓覓、影影綽綽、恍恍惚惚、似有非有,正如老子所說,大象無形。
」莊子為了表述得再形象一些,就列舉了人和身體各器官的例子加以說明,「人身體有幾百塊骨頭,有眼耳口鼻嘴等九竅,有五臟六腑,這些器官相互作用、相互影響,共同構成一個人的整體性。
你說,我對身上的這些器官哪個更親?是全部都喜歡呢還是更看重哪個?再進一步闡述,如果把這些器官比作我的妻妾,這些妻妾能夠和諧相處嗎?
如果把這些器官比作我的大臣,這些大臣之間的權力比重又如何分配呢?」
莊子又露出慣有的思索神情,深邃的眼睛裡閃爍著一絲亮光,「誰知道天地萬物是否有真正的主宰者?不管有沒有,主宰者的本性都不會為此而受益或受傷。就人來說,一生中處處充滿著悲哀的境況:
出生就意味著死亡的臨近,這不是一件悲哀的事情嗎?
活著的時候要與萬物磨合、爭奪生存權利,在生命的旅途上奮力前行、永不停止,這不是一件悲哀的事情嗎?終生忙忙碌碌卻一事無成,整天拖著疲憊的身軀卻不知道自己真正需要什麼,這不是一件悲哀的事情嗎?這樣的人生,活著和死亡有何區別呢?
人死如燈滅,軀體的死亡意味著心靈也隨之而去,這不是一件悲哀的事情嗎?人生就是一個迷茫的世界和舞臺。我疑惑的是,眾人皆醒我獨醉呢?還是所有眾生都和我一樣迷茫。」
藺且聽到這裡,說道:「老師,你既然對人生如此的悲哀,那麼我們為何不能夠像老子那樣為無為、事無事、味無味的活著呢?」
莊子說:「為無為、事無事、味無味的境界多高呀!它要求生活就是一杯白開水,淡而無味才是本真狀態,它要求生活就是一張白紙,隨意在白紙上繪畫出美麗的圖畫卻沒有任何的汙染,它要求生活就是無心而為的自然狀態。
」莊子皺了皺眉,繼續抨擊到,「現在的人都是拘泥於成見之中,按照既有的認識論也可以說是根據成見做人、做事,誰能是例外呢?世間有沒有了解社會變化規律並遵照去做事的智者呢?這些智者眼觀六路、耳聽八方,取別人之所長,避自己之所短,不拘泥於既有的認識論。
這樣的智者罕見哪!世間人總是喜歡用自己的成心作為是非評判標準,為了眼前利益,選擇所謂的一己之長拋棄所謂的他人之短,這些人可謂是愚人啊!世間愚人總是堅守著自己的是非評判標準。」
莊子使用犀利的語言批評現實社會的弊病,對於這些弊病,莊子似乎沒有更好的解決辦法,他無奈地嘆息一聲,「有沒有不帶有主觀成見的是非標準呢?
比如有人本來是今天來到越國卻非說是昨天或前天來到越國的,這不是把原本沒有的事物非要說成事實存在嗎?把無說成有,即便是大禹再世也無法理解啊!何況我這樣的平凡人呢。」
「所以說,是非是建立在成心之上的。」莊子最後強調。
藺且問道:「如此說來,社會上由來已久的儒墨之爭,刑名之辯皆是由於是非導致的?」
莊子贊同的點點頭:「不錯,世間紛爭出自是非,是非的源泉在於言論,人類有了語言,就產生了無窮無盡的論戰與爭鬥。如果人類使用語言僅僅作為人籟,也許就沒有這麼多的是非,可是,言論不是風吹萬竅。
」
2樓:匿名使用者
齊物論是莊子哲學的核心思想。它是一種齊彼此、齊是非、齊物我的相對主義理論。他改造了老子關於對立面互相轉化的思想,把事物的運動、變化加以絕對化。
認為事物無時無刻不在變移,其形態絕不固定。由於過分強調絕對運動,否定相對靜止,導致否定事物質的規定性。他提出 「萬物一齊」,為老子的「貴柔」「不爭」提供新的理論依據。
從「道」的觀點看來,一切事物都是無差別的,人們對事物的認識本來就沒有確定不移的是非標準。認為小草莖與大屋柱、醜人與美人以及各種怪異乘戾的現象都是同一的。人的名、言、概念總是把事物分割開來把握,根本無法表達「道」。
由於「囿於物」,受條件限制,人們不可避免產生「成心」,即主觀片面的認識。有了「成心」,便自以為是,以彼為非,於是就產生了是非之爭。
一切是非之爭都是對道的割裂。而以 「道」的觀點來看,「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是非的區分是沒有必要的。
莊子的齊物論有見於運動的絕對性,卻導致否定事物質的規定性;有見於知識的相對性,卻導致否定是非標準,陷入相對主義和不可知論。
擴充套件資料
齊物論是莊子哲學思想的又一重要方面,與「逍遙遊」一併構成莊子哲學思想體系的主體。莊子看到了客觀事物存在這樣那樣的區別,看到了事物的對立。
但出於萬物一體的觀點,他又認為這一切又都是統一的,渾然一體的,而且都在向其對立的一面不斷轉化,因而又都是沒有區別的。莊子還認為各種各樣的學派和論爭都是沒有價值的。
是與非、正與誤,從事物本於一體的觀點看也是不存在的。這既有宇宙觀方面的討論,也涉及到認識論方面的許多問題,因而在我國古代哲學研究中具有重要地位;同時整個論述生動形象,在中國文學思想上具有重要的奠基作用。
3樓:匿名使用者
齊物就是萬物齊一,指的是任何事物在本身上都是相同的,沒有區別
4樓:匿名使用者
莊子繼承和發展了老子思想,故歷史上老莊並稱,道家思想又稱為老莊思想。
莊子思想的可貴之處,是具有樸素的唯物自然觀和辯證法因素。他認為「天地者,形之大者也,陰陽者,氣之大者也,道者為之公」(《莊子·則陽》),氣,即物質自然性,故其主觀精神的道,是與客觀自然的氣分不開的。莊子繼承和發展了春秋後否定天命觀的思想,認為「人之生,氣之聚也,聚則為生,散則為氣」(《莊子·知北遊》。
),死,亦為客觀自然的事,無君臣尊卑之別,這無異揭示了人的自然屬性,否定了權貴奴役人民的合理性。他指出客觀事物都是變化的,「物之生也,若驟若馳,無動而不變,無時而不移」,「物量無窮,時無止,分無常,終始無故」(《莊子·秋水》。
客觀事物的變化,則是由於矛盾雙方相互作用而引起的:「安危相易,禍福相生,緩急相摩,聚散以成」(《莊子·則陽》。)]。
莊子在認識到客觀事物的變化及其矛盾雙方作用的同時,又進一步認為對立的雙方是可以轉化的,「臭腐復化為神奇,神奇復化為臭腐」(《莊子·知北遊》。)]無疑的,這都是莊子繼承了老子樸素辯證法的積極一面,是老莊思想的精華所在。
但是,由於老子在肯定客觀事物矛盾對立而相互轉化的同時,卻忽略了矛盾轉化的條件和新舊質的區別,莊子正是在這一基礎上,卻把樸素的辯證法進而引向了相對主義。他認為「天下莫大於秋毫之末,而泰山為小;莫壽於殤子,而彭祖為夭」(《莊子·齊物論》。],世界上沒有是非、善惡、美醜之分,「有儒墨之是非,以是其所非,而非其所是」(同上。
)]雙方都自以為是,而以對方為非,實際上沒有絕對的是非。莊子的這種相對主義必然導向懷疑主義,如「莊子夢為蝴蝶」,不知是莊周夢為蝴蝶,抑或是蝴蝶夢為莊周,形象地反映了這種認識論的不可知論和懷疑論。莊子一生飽受戰亂之苦,無法擺脫冷酷無情的現實,故對一切均持懷疑態度,失去了探索真理的信心,是「小國寡民」思想的典型表現。
莊子的相對主義,固屬唯心主義體系,但他覺察到了認識的相對性,指出了物質的不確定性,對後來唯物辯證法的進一步發展是有啟迪作用的。
莊子的思想核心是什麼?
5樓:唐寒夜
莊子的核心思想是「道」。莊子在哲學上,繼承發展了老子的思想,認為「道」是客觀真實的存在,把「道」視為宇宙萬物的本源。
認為「道」是無限的、「自本子根」、「無所不在」的,強調事物的自生自化,否認有神的主宰。
他的思想包含著樸素辨證法因素。他看到一切事物都處在「無動而不變,無時而不移」中,卻忽視了事物質的穩定性和差別性,認為「天下莫大於秋毫之末,而泰山為小;莫壽乎殤子,而彭祖為夭」。
莊周的才學不可小視,然而其要本歸於老子之言。故其著書十餘萬字,大多都是寓言。莊子因崇尚自由而不應楚威王之聘。
後厭惡仕途,隱居著書,成為先秦道家學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被後世尊稱為道教祖師、南華真人、道教四大真人之一。
當時諸侯混戰,爭霸天下,莊子不願與統治者同流合汙,便辭官隱居,潛心研究道學。他大大繼承和發展了老聃的思想,與老子並稱「道家之祖」。他把「貴生」、「為我」引向「達生」、「忘我」,歸結為天然的「道」、「我」合一。
6樓:種賦奚永昌
莊子的思想核心是莊子的哲學思想。
一、追求思想的絕對自由。這種思想最集中表現在《逍遙遊》中。「逍遙」一詞是莊子首創。
所謂逍遙遊就是拋棄一切物累和一切拘束。自由自在,任性而遊。做到「無己」,「無功」,「無名」,即「無我」。
二、創立相對主義學說。莊子認為,一切事物都是相對的。即:
「物無非彼,物無非是」,「彼出於是,是亦因彼」,「是亦彼也,彼亦是也」,「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齊物論》。莊子的相對主義學說,含有豐富的辯證法思想。
三、主張「法天貴真」、「復歸於樸」,以「自然為宗」。莊子主張恬然無為,安時處順。莊子這一思想對後世「崇尚自然」美學思想的形成有著直接的影響。
7樓:華夏美德
莊子的核心
思想是"道"
莊子是道家學派的代表人,思想精髓是主張"道德"
莊子繼承和發展了老子思想,故歷史上老莊並稱,道家思想又稱為老莊思想。
莊子思想的可貴之處,是具有樸素的唯物自然觀和辯證法因素。他認為「天地者,形之大者也,陰陽者,氣之大者也,道者為之公」(《莊子·則陽》),氣,即物質自然性,故其主觀精神的道,是與客觀自然的氣分不開的。莊子繼承和發展了春秋後否定天命觀的思想,認為「人之生,氣之聚也,聚則為生,散則為氣」(《莊子·知北遊》。
),死,亦為客觀自然的事,無君臣尊卑之別,這無異揭示了人的自然屬性,否定了權貴奴役人民的合理性。他指出客觀事物都是變化的,「物之生也,若驟若馳,無動而不變,無時而不移」,「物量無窮,時無止,分無常,終始無故」(《莊子·秋水》。
客觀事物的變化,則是由於矛盾雙方相互作用而引起的:「安危相易,禍福相生,緩急相摩,聚散以成」(《莊子·則陽》。)]。
莊子在認識到客觀事物的變化及其矛盾雙方作用的同時,又進一步認為對立的雙方是可以轉化的,「臭腐復化為神奇,神奇復化為臭腐」(《莊子·知北遊》。)]無疑的,這都是莊子繼承了老子樸素辯證法的積極一面,是老莊思想的精華所在。
但是,由於老子在肯定客觀事物矛盾對立而相互轉化的同時,卻忽略了矛盾轉化的條件和新舊質的區別,莊子正是在這一基礎上,卻把樸素的辯證法進而引向了相對主義。他認為「天下莫大於秋毫之末,而泰山為小;莫壽於殤子,而彭祖為夭」(《莊子·齊物論》。],世界上沒有是非、善惡、美醜之分,「有儒墨之是非,以是其所非,而非其所是」(同上。
)]雙方都自以為是,而以對方為非,實際上沒有絕對的是非。莊子的這種相對主義必然導向懷疑主義,如「莊子夢為蝴蝶」,不知是莊周夢為蝴蝶,抑或是蝴蝶夢為莊周,形象地反映了這種認識論的不可知論和懷疑論。莊子一生飽受戰亂之苦,無法擺脫冷酷無情的現實,故對一切均持懷疑態度,失去了探索真理的信心,是「小國寡民」思想的典型表現。
莊子的相對主義,固屬唯心主義體系,但他覺察到了認識的相對性,指出了物質的不確定性,對後來唯物辯證法的進一步發展是有啟迪作用的。
道家學說的核心是什麼,道家思想的核心
道家思想的核心是 道 認為 道 是宇宙的本源,也是統治宇宙中一切運動的法則。老子曾在他的著作中說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強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 老子 第25章 諸惡莫作眾善奉行。清靜無為。視萬物同一體。敬畏自然,但又可以通過修道,走向我命由...
孔子創立了什麼學派?其思想核心是什麼
孔子創立了儒家學派,其思想核心是仁義。儒家學派是先秦諸子中對後世影響最為廣泛和深遠的一個學派,由春秋末孔子首創。孔子的言論經門人整理為 論語 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據。儒家學說以 仁 為中心,提倡 祖述堯舜,憲章文武 崇尚 禮樂 仁義 倡導 忠恕 和不偏不倚的 中庸 之道。政治上主張實行 仁政 德治...
購買力平價學說的核心思想是什麼
如a國貨幣的購買力是,而b國貨幣的購買力是1 pb,那麼在均衡條件下,兩種貨幣的相對值應當反映它們的相對購買力 購買力平價學說 購買力平價學說是最古老的 最基礎的匯率決定理論,由瑞典經濟學家卡塞爾在20世紀初提出,並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得到長足的發展。1.絕對購買力平價理論這種理論認為,兩國之間的貨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