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價歷史上的司馬懿

2021-03-07 03:29:02 字數 6051 閱讀 4800

1樓:苦味精味苦

總起來看,司馬懿的確是一個心懷叵測而又善於掩飾的人。《晉書》卷一《宣帝紀》稱讚他:「和光同塵,與時舒捲,戢鱗潛翼,思屬風雲。

」在中國這種最具危險性的繼承**的政治遊戲中,他一直能夠遊刃有餘,在魏國曆事四主三朝,雖然幾次外放冷落,幾次褫奪兵權,但總能在政治風波中化險為夷,「鹹魚翻身」,最終身居高位,居於權力的頂峰。應該說,司馬懿不愧是三國末期最出色的政治家。

後人在評價司馬懿的時候,經常拿他和曹操做對比,認為司馬懿跟曹操很相似,或者說司馬懿跟曹操是一類人。有人甚至認為曹操和司馬懿這兩個人都太無恥了,男子漢大丈夫,居然憑藉自己手中的權力,欺負人家孤兒寡母。

司馬懿在魏朝,跟曹操在漢朝,外表上看大抵相同,人臣之地位極矣,權術之運用極矣。但是兩個人的性格還是有很大區別的,簡單地說,曹操比較狠,司馬懿比較陰。

在《三國志演義》**中,曹操叱吒風雲,敢作敢為,什麼事情都拿得起放得下。他沒有半點畏懼顧慮之心,不怕別人說他好,也不怕別人說他壞,反正我就是我,我就是這樣,我愛做什麼就做什麼,我想幹什麼就幹什麼,誰也攔不住我,誰也擋不住我。他根本不在乎別人怎麼看、怎麼想,恣意行事,揮灑自如。

曹操有這種一往無前、勇往直前的氣魄,無論是英雄的氣魄也好,奸雄的氣魄也好,反正他具有這種氣魄,像火一樣地能燒你。

而司馬懿不一樣,如果也用一個比喻,他就像水一樣,即使淹了你也淹得一點感覺都沒有。被火燒,能有感覺,被水淹卻沒感覺,因為水是陰柔的。看見火,誰也不敢往前撲;看見水,那就沒準了,夏天一熱,誰都想往水裡潛去。

所以雖然「水火無情」,但水比火更危險,或者說危險更隱蔽。

《老子》一書講柔弱勝剛強,認為:「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其無以易之。弱之勝強,柔之勝剛,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司馬懿這樣的人就像水一樣,善於以柔克剛。這裡隱含著中國哲學上很深奧的道理。

司馬懿胸懷大志,但居心叵測,極善於掩飾自己,你根本猜不透他。他總是想要達到某種目的,但是為了達到這個目的,他可以一忍再忍,一等再等,一點兒也不著急,等得你都沒有耐性了,等得你都等不住了,他最後一刀子就能把你給殺了。這就是司馬懿。

所以,司馬懿再怎麼被貶,再怎麼不受重視,再怎麼被擊敗,他從不擔心,從不害怕,從不畏懼。因為他知道自己能等,自己能忍,能等到最後,忍到最後——當然也笑到最後。

可以說,曹操基本上屬於一種自我膨脹的人格,司馬懿基本上屬於一種自我內斂的人格。如果說曹操是那種很熱情、很張揚的人,那麼司馬懿就是那種很冷靜、很沉穩的人。曹操因為自我膨脹,性格中的優點和缺點都格外地突出,所以我們能感受到他是真實的、完整的人,我們能夠理解他,能夠看透他。

而司馬懿因為自我內斂,從內到外都似乎很一致,對我們來說,他就更像一種影子,一種概念,雖然能給我們留下很深的印象,但是他難以被看透,也難以被理解。

曹操和司馬懿兩個人都在政治疆場上馳騁,但兩個人馳騁的方式是完全不一樣的:一個是用不斷進取的方式來馳騁於政治疆場的,一個是用不斷退隱的方式來馳騁於政治疆場的。但是最後成為三國歷史上最大贏家的,恰恰就是司馬懿。

因為他善於等待,善於等到瓜熟蒂落的時候去摘勝利果實,對諸葛亮是這樣,對魏朝政權更是這樣,想得的反而都得到了。

即使不從別的來看,就從壽命來看,司馬懿也是個贏家。我做過統計,曹操活了66歲,劉備活了63歲,孫權72歲,諸葛亮很短54歲,而司馬懿是73歲,壽命比孫權還長。孫權也是一個很能忍的人,很溫和的人。

人的性格跟人的壽命,真可能有某種隱約的聯絡。

所以,在三國這場政治遊戲中,最成功的玩家,還得數司馬懿。在政治遊戲中,他這種「笑到最後」的「等待策略」,的確不同凡響。在三國這段歷史中,司馬懿是一位最了不起的靠耐性、權謀、機智、殘忍去奪得勝利的最大的贏家。

2樓:

司馬懿,字仲達,河內溫縣(今河南溫縣西)人,世族出身,祖先歷任顯職,父防曾為京兆尹。曹操少時所以能為洛陽北部尉,就是由於京兆尹司馬防的推薦。司馬懿長兄司馬朗和懿都受到曹操的闢用。

《晉書》卷1《宣帝紀》稱懿原來「不欲屈節曹氏」。這是司馬氏自行潤飾之詞,司馬懿和一些世族官僚一樣,都是稱說天命,勸曹操父子代漢的鼓動者。在曹操時,司馬懿尚未受到大用。

曹丕為魏太子時,懿為丕中庶子,懿與陳群、吳質、朱鑠號稱太子「四友」。史稱懿「每與大謀,輒有奇策。」所謂「奇策」,無非是給曹丕出主意,使丕保住太子寶座而已。

因此,曹丕為帝后,對懿極為「信重」,給以領兵大權。丕臨死,令曹真、曹休、陳群與懿「並受顧命」輔曹睿。以上四人,曹真、曹休是曹氏宗族,名次在前。

陳群系「文人諸生」、「從容之士」,官位稍在司馬懿之上,但未曾實際帶兵戰鬥。論老謀深算,文武俱備,應屬司馬懿。曹休、曹真相繼死去後,司馬懿遂成為曹魏第一統兵大將。

幼主曹芳即位,曹爽與懿共同輔政。

過去許多史家認為曹爽與司馬懿的鬥爭是代表庶族地主與世族地主兩個階層的鬥爭,這種說法是不太確切的。曹爽是魏大司馬曹真的兒子、曹操的侄孫。曹氏自曹騰兄弟以來就累世富貴,曹仁祖褒潁川太守,父熾侍中;曹洪伯父鼎尚書令;曹休祖吳郡太守;曹操及其子孫多有文才,曹魏親族曹氏和夏侯氏也多具有高度的封建文化水平,再加上他們是皇族,所以早已躋入世族之林。

假若曹魏統治者不是首先代表世族的利益,那末,世族地主之所以樂於擁護曹操,曹魏統治者之所以屢次給世族地主以政治特權,都該作何解釋呢?《三國志》卷9《夏侯玄傳》:

玄……少知名,弱冠為散騎黃門侍郎。嘗進見,與皇后弟毛曾並坐,玄恥之,不悅,形之於色,明帝恨之。

可見夏侯玄早已以名士世族自居,而不屑與出身於寒門的新貴族並肩共坐。和曹爽同時被司馬懿殺害的曹爽派首要分子也多是權門大族出身。如何晏,是漢大將軍何進之孫,其母被曹操霸佔後,何晏亦為操「收養」,「見寵如公子」,並「尚主」。

顯然是緊緊靠攏於曹氏皇族的人物;鄧颺,是東漢開國元勳鄧禹之後;丁謐,父斐,為曹操「典軍校尉、總攝內外」;畢軌,父「建安中為典農校尉」。桓範,「世為冠族」。曹爽派這幾個主要人物,只有桓範年高資深,然而他與曹爽的關係並「不甚親」,其餘何晏、鄧颺、丁謐、畢軌都是少年公子。

他們雖有高度的文化修養,但只利用他們的知識「修浮華,合虛譽「。曹睿時,這些浮華少年都被抑黜。及曹爽秉政,「乃復進敘,任為腹心」。

這些少年,生於富貴之家,沒有領受過農民起義的教訓,充滿驕奢淫佚,不切實際的氣息。史言鄧颺「為人好貨」;畢軌「在幷州,名為驕豪」;何晏「性自喜,動靜粉白不去手,行步顧影」。他們秉權之時,還搜刮土地財物,如史雲「晏等**,共分割洛陽、野王典農部桑田數百頃,及壞湯沐地以為產業,承勢竊取官物,因緣求欲州郡。

」至於曹爽,如前所述「飲食衣服,擬於乘輿,尚方珍玩,充牣其家」,「作窟室,綺疏四周,數與其黨何晏等縱酒其中。」如果說這些人代表什麼比較先進的庶族地主,是難以令人理解的。確切地說,曹爽等人是代表腐化已深的曹氏皇族和世族地主中的浮華派。

再看司馬懿一派。這派包括高柔、劉放、孫資、孫禮、王觀、盧毓、鍾毓、傅嘏等,他們多系曹魏元老,對曹魏經濟、政治事業,多作過一定貢獻,言行措施比較切合實際。如前所述,曹爽等人是代表腐化已深的曹魏皇族和世族地主中的浮華派,司馬懿則是代表從曹操以來世族地主中的事功派。

後者工作與作風比較有魄力,行政效能較高,其所以能取得勝利,並非偶然。

首先司馬懿對於農業生產比較注意。曹操把漢獻帝遷到許都後所興辦的屯田,主要是民屯,至於大規模的軍士屯田,則是由於司馬懿的倡議而創辦的。由於軍屯的興辦,大大減輕了**對軍糧的**,所以我們說繼承執行曹操的屯田政策的是司馬懿,而不是曹氏子孫,這些事後面再論。

在政治上,司馬氏父子比曹爽兄弟也有較好的作為。《晉書》卷1《宣帝紀》言:「魏明帝好修宮室,制度靡麗,百姓苦之,帝自遼東還,役者猶萬餘人,雕玩之物,動以千計,至是皆奏罷之,節用務農,天下欣賴。

」《三國志》卷9《夏侯尚傳》裴注引《魏略》亦言:「護軍**諸將,任主武官選舉,前後當此官者,不能止貨賂……及景王(司馬師)之代玄,整頓法令,人莫犯者」。從史書上看,當司馬懿及其子司馬師、司馬昭相繼專攬魏政期間,沒有什麼擾民虐政,雖然是由於司馬氏企圖篡奪曹魏政權,不能不採取一些收買人心的措施,但較之曹睿的大興土木,擾民傷財,總是大有區別的。

另外,司馬懿也並非只倚重世族,他提拔了一些出身低賤但有實際能力的年輕人擔任軍政要職。例如原來曾「為襄城典農部民」及「御隸」的鄧艾和石苞,都由於司馬懿的賞識和拔擢而成為對蜀吳作戰有功的大將;又如與鄧艾為「州里時輩」的州泰,被司馬懿提拔得如此之快,以致被鍾繇嘲笑為「乞兒乘小車,一何駛乎?」可見司馬懿很能擢用一些才智之士。

反過來看看身為皇族兼首輔的曹爽,到底提拔了那些真正有能力的「庶族」呢?他所依靠與重用的,還不是像何晏、鄧颺那班著名的浮華哥兒們嗎?所以在兩派鬥爭中,除了司馬懿的少數政敵以外,大多數朝臣都願意選擇司馬懿。

司馬懿對曹爽的勝利決非只靠陰謀。司馬懿的政敵王淩之弟王廣曾說:

今曹爽以驕奢失民,何平叔虛而不治,丁、畢、桓、鄧雖並有宿望,皆專競於世。……故雖勢傾四海,聲震天下,同日斬戮,名士減半,而百姓安之,莫之或哀,失民故也。今懿……擢用賢能,廣樹勝己,修先朝之政令(繼曹操時之崇尚事功政策),副眾心之所求。

爽之所以為惡者,彼莫不必改,夙夜匪懈,以恤民為先。

當後來司馬昭興兵伐蜀的時候,吳國的張悌也說:

曹操雖功蓋中夏,民畏其威而不懷其德也。丕、睿承之,刑繁役重,東西驅馳,無有寧歲。司馬氏父子累有大功,除其煩苛,而布其平惠,為之謀主,而救其疾苦,民心歸之亦已久矣。

故淮南三叛,而腹心不擾;曹髦之死四方不動。任賢使能,各盡其心,其本根固矣,奸計立矣。

司馬氏之所以能夠滅蜀、代魏、吞吳,完成統一中國的事業,正是由於司馬氏比魏、蜀、吳三國的統治者有作為,行政效能也較高的緣故。

四、司馬氏**與消滅反抗勢力

司馬懿殺曹爽之後,魏**軍政大權全歸其掌握。可是,反對司馬氏的活動還不斷髮生。主要有如下幾件事。

(1)王淩圖謀廢立事件王淩是王允之侄。正始初,官至徵東將軍、假節都督揚州諸軍事。後遷車騎將軍、司空。

司馬懿**後,王淩與其甥袞州刺史令狐愚私議:以為少主曹芳已是司馬懿手中的傀儡,不如另立年長而有才的曹操子楚王彪為帝,建都於許昌。於是令狐愚一再派人與楚王彪相約結。

可是就在這時,令狐愚一病身亡,王淩被司馬懿崇以太尉的官銜,仍舊駐守揚州,於是廢立事暫時擱置下來。

嘉平三年(251年)春,吳軍堵塞塗水作堰(在今江蘇六合縣),企圖放水淹沒魏軍南下之道。王淩因此請求發兵擊敵,司馬懿不從。王淩派將軍楊弘把準備易帝的意圖告知兗州刺史黃華,黃華與楊弘連名向司馬懿告密。

司馬懿立即親自統率中軍從水道伐淩,首先下令赦淩罪淩,然後令淩子廣寫書告喻淩,誘淩投降。大軍掩至百尺(堰名,今河南沈丘西北),淩自知勢窮力孤,不得不乘船迎懿。懿進至丘頭(今河南沈丘東南),淩面縛請罪,懿派人解其縛,慰勞之,繼又派步騎六百人送淩還洛陽,淩知難倖免,於途中飲藥而死。

懿到壽春,窮究其事,牽連者皆夷三族。六月,賜楚王彪死。所有曹魏王公均錄名安置在鄴城,由專人監管,不令他們和外界來往。

(2)李豐、張緝反對司馬師之失敗李豐,故衛尉李義之子, 十七八歲時已饒有聲譽。正始年間,李豐為尚書僕射,對曹爽、司馬懿兩方採取不偏不倚的態度。嘉平三年(251年)八月,司馬懿死,其長子司馬師代懿**,用李豐為中書令。

豐雖受司馬師親待,可是內心擁戴夏侯玄。玄,夏侯尚子,又為曹爽姑子,素有重名,因爽敗而失勢,心常怏怏不歡。皇后父張緝對司馬師之專權亦頗不滿。

於是李豐同夏侯玄、張緝親善。豐在中書二年,少帝多次召豐入內。司馬師知道他們是談論自己,特將李豐召來盤問。

豐不肯吐露真情,師令勇士以刀鐶殺豐,豐了韜及玄、緝等亦被收下廷尉,誣以圖謀劫持少帝、誅大將軍司馬師,皆夷三族。

(3)廢少帝曹芳另立高貴鄉公曹髦的事件少帝曹芳因李豐等被殺,心不自安,他想除掉司馬師,可是又不敢採取行動。司馬師亦怕為帝所圖,因之藉口「帝荒淫無度,褻近倡優」,擬廢帝,使郭太后從父郭芝入脅太后。太后方與帝對坐,郭芝謂帝曰:

「大將軍欲廢陛下,立彭城王據。」帝乃起去。太后不悅,曰:

「我欲見大將軍,口有所說。」芝曰:「何可見邪!

但當速取璽綏」。司馬師又派人向太后請璽綬授彭城王。太后曰:

「彭城王,我之季叔也,今來立,我將何之?且明皇帝當永絕嗣乎?高貴鄉公,文皇帝之長孫、明皇帝之**,於禮,小宗有後大宗之義,其詳議之」。

於是司馬師與群臣議,終於迎高貴鄉公髦為帝。髦系曹丕子東海定王霖之子,時年十四。

(4)毋丘儉、文欽起兵淮南的失敗揚州刺史文欽驍果粗猛,曹爽因與欽同鄉裡,故愛之。文欽憑恃曹爽的權勢,多有驕縱及欺侮他人之事。曹爽被殺後,文欽亦內懷疑懼。

鎮東將軍毋丘儉素與夏侯玄、李豐親善,玄等死,儉亦不自安,故厚待文欽。兩人情好歡洽。毋丘儉子甸謂儉曰:

「大人居方岳重任,國家傾覆,而晏然自守,將受四海之責矣」。儉然之。

正元二年(255年)正月,毋丘儉、文欽在壽春起兵,聲討司馬師。儉遣使邀鎮南將軍諸葛誕與己合作,誕不從而斬其使。儉、欽將兵五六萬渡淮,西至項(今河南項城縣東北)。

儉守項,欽在外為遊兵。時司馬師剛割眼瘤,傷勢甚重,因事關重大,仍帶病東行,率中外諸軍討儉、欽。次月,司馬師到達

歷史上的司馬懿是個什麼樣的人物,如何評價歷史人物司馬懿

司馬懿 179 251 字仲達,河內溫 今河南溫縣 人。三國時期魏國傑出的政治家 軍事家,西晉王朝的奠基人。曾任職過曹魏的大都督,太尉,太傅。是輔佐了魏國三代的託孤輔政之重臣,後期成為全權掌控魏國朝政的權臣。平生最顯著的功績是多次親率大軍成功對抗諸葛亮的北伐。死後諡號舞陽宣文侯,次子司馬昭被封晉王后...

歷史上司馬懿和諸葛亮誰厲害,歷史上諸葛亮和司馬懿誰厲害啊

司馬懿不僅僅 耗死 諸葛亮,本身的實力 謀略 膽識 也比諸葛亮強上幾分。在真實歷史中,兩個人的智力相當,打仗也互有輸贏,並沒有 中這麼玄乎。司馬懿和諸葛亮一生數次交手,司馬懿被空城計嚇退,在上方谷差點被燒死但最終逃走,長久的對峙應該說沒有勝者。司馬懿屢戰屢敗,以敗仗換取時間和空間,最終拖垮了諸葛亮。...

在真實的歷史上諸葛亮,郭嘉,司馬懿誰更厲害

郭嘉,郭嘉稱三國第一謀士 郭嘉從徵十一年獻計不多,但每計必勝多立奇功,郭嘉可謂三國時難得的軍事奇才,智謀不下孔明!作者語 郭嘉臨死前遺書告知曹操 二袁與公孫康不能相容,急攻則助其聯心,不伐則自圖。不久,公孫康果然將二袁人頭送來求降。遺書定遼東,不比孔明的木偶退司馬遜色!後來曹操在赤壁大敗,回到南郡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