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破碎的沙漏的愛
在我國古代桑、梓是與人們的生活關係極為密切的兩種樹。桑樹的葉可以用來養蠶,果可以食用和釀酒,樹幹及枝條可以用來製造器具,皮可以用來造紙,葉、果、枝、根、皮皆可以入藥。而梓樹的嫩葉可食,皮是一種中藥(名為梓白皮),木材輕軟耐朽,是製作傢俱、樂器、棺材的美材。
此外,梓樹是一種速生樹種,在古代還常被作為薪炭用材。正是因為桑樹和梓樹與人們衣、食、住、用有著如此密切的關係,所以古代的人們經常在自己家的房前屋後植桑栽梓,而且人們對父母先輩所栽植的桑樹和梓樹也往往心懷敬意。
除此之外,在我國古代,家族的墓地多依傍桑林而建,死者的墓前亦經常栽種梓樹。這一點從漢末陳琳《為袁紹檄豫州》一文中的「又樑孝王,先帝母昆,墳陵尊顯;松柏桑梓,猶宜肅恭」中可得到印證。
這是因為在古人的心目中,分枝再生能力極強的桑樹和生長快速、材質優良的梓樹都是生命之樹,人們將它們視為靈木。
由於以上原因,久而久之,桑樹和梓樹就成了故鄉的象徵,「桑梓」也就成了故鄉的代名詞。
古詩中的「桑梓」
滿江紅·九月二十一日出京懷古
宋代:史達祖
緩轡西風,嘆三宿、遲遲行客。桑梓外,鋤耰漸入,柳坊花陌。雙闕遠騰龍鳳影,九門空鎖鴛鸞翼。更無人擫笛傍宮牆,苔花碧。
天相漢,民懷國。天厭虜,臣離德。趁建瓴一舉,並收鰲極。老子豈無經世術,詩人不預平戎策。辦一襟風月看昇平,吟春色。
譯文馬韁輕勒,西風伴送我這個使金行客。雖已三天,我仍行道遲遲,留戀故都風物。汴京是我的家鄉,黍離麥秀之地,曾是繁華街陌。
遠眺雙闕龍鳳影,宮內空剩鴛鸞閣。再也沒有人,持笛天津橋,傍宮闕。眼前只見苔花碧。
天助我大漢,人民懷念宋朝;金虜當滅,他們的臣子都離心離德。願王師,泰山壓頂行天討,快收復故國。老夫空有救國術,卻無由得獻平戎策。
只新詩準備,待河清海晏,祖國統一。我放開歌喉,吟唱春色。
2樓:胡說大本營
中國古代的習俗是,村子外面種桑樹,村子裡面種梓樹。人們就用 「桑梓」 表示家鄉了。
3樓:許柏純
桑梓指家鄉、故鄉。古代,人們喜歡在住宅周圍栽植桑樹和梓樹,後來人們就用物代處所,用「桑梓」代稱家鄉。讚揚某人為家鄉造福,往往用「功在桑梓」。
4樓:淡淡道
古人為了穿衣,家家種桑植麻。《孟子》曰:「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所以「桑麻」一詞就專用來指農事,唐朝詩人孟浩然《過故人莊》詩,就有「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的句子。古代人們家宅旁常栽種桑和梓,《詩經·小雅》中說「維桑與梓,必恭敬止」,是說桑與梓,容易引起對父母的懷念,後來「桑梓」就用來做「故鄉」的代稱。
5樓:匿名使用者
在漢語中,「桑梓」一詞經常被人們用來代稱「故鄉、鄉下」。這一用法至遲在東漢時期就已形成,因為東漢張衡在其《南都賦》一文中即有句曰:「永世友孝,懷桑梓焉;真人南巡,睹歸裡焉。
」 那麼,在我國為數眾多的樹種中,人們為什麼偏偏會選中桑、梓這兩種樹來指稱故鄉呢?
原來,在我國古代桑、梓是與人們的生活關係極為密切的兩種樹。桑樹的葉可以用來養蠶,果可以食用和釀酒,樹幹及枝條可以用來製造器具,皮可以用來造紙,葉、果、枝、根、皮皆可以入藥。而梓樹的嫩葉可食,皮是一種中藥(名為梓白皮),木材輕軟耐朽,是製作傢俱、樂器、棺材的美材。
此外,梓樹是一種速生樹種,在古代還常被作為薪炭用材。正是因為桑樹和梓樹與人們衣、食、住、用有著如此密切的關係,所以古代的人們經常在自己家的房前屋後植桑栽梓,而且人們對父母先輩所栽植的桑樹和梓樹也往往心懷敬意。如:
《詩·小雅·小弁》中即有句雲:「維桑與梓,必恭敬止;靡瞻匪父,靡依匪母。」《朱熹集傳》:
「桑、梓,二木。古者五畝之宅,樹之牆下,以遺子孫,給蠶食、具器用者也……桑梓父母所植。」除此之外,在我國古代,家族的墓地多依傍桑林而建,死者的墓前亦經常栽種梓樹(如:
《史記·伍子胥列傳》記載:伍子胥被吳王夫差賜劍自刎前曾對使者說過這樣的話:「必樹吾墓上以梓,令可以為器」)。
這一點從漢末陳琳《為袁紹檄豫州》一文中的「又樑孝王,先帝母昆,墳陵尊顯;松柏桑梓,猶宜肅恭」這句話中可得到印證。這是因為在古人的心目中,分枝再生能力極強的桑樹和生長快速、材質優良的梓樹都是生命之樹,人們將它們視為靈木。
由於以上原因,久而久之,桑樹和梓樹就成了故鄉的象徵,「桑梓」也就成了故鄉的代名詞。如:三國時期的女詩人蔡琰的《胡笳十八拍》(一說為託名之作)即有句雲:
「生仍冀得兮歸桑梓,死當埋骨兮長已矣」,西晉文學家陸機的《思親賦》和南朝詩人謝靈運的《孝感賦》中亦分別有句雲:「悲桑梓之悠曠,愧丞嘗之弗營」、「戀丘墳而縈心,憂桑梓而零淚」。這一用法在唐代的詩文中更為常見,如:
「永懷桑梓邑,衰老若為還」(李德裕《早春至言禪公法堂憶平泉別業(金陵作)》、「鄉禽何事亦來此,令我生心憶桑梓」(柳宗元《聞黃鸝》)、「謝病始告歸,依依入桑梓」
6樓:嵐萱
古代常在家屋旁栽種桑樹和梓樹。又說家鄉的桑樹和梓樹是父母種的,要對它表示敬意。後人用「桑梓」比喻故鄉.
7樓:fly新行雲流水
家鄉的桑樹和梓樹是父母種的,要對它表示敬意。後人用「桑梓」比喻家鄉
8樓:隨你咋想
小子不才,以為家鄉更多帶給人的是一種情感上的歸宿感,正如《詩經·小雅》所言:「維桑與梓,必恭敬止」,種植在家門前的桑樹和梓樹,每每看到,便想起一家三口享受天倫之樂的樣子,家的感覺湧上心間,「桑梓」也就成為了「故鄉」和「家」的象徵。
古人為什麼又稱故鄉為梓里桑梓
9樓:倪微微
桑梓
sāng zǐ
基本解釋:
古代常在家屋旁栽種桑樹和梓樹。又說家鄉的桑樹和梓樹是父母種的,要對它表示敬意。且有「反哺桑梓」成語。
1、維桑與梓,必恭敬止。靡瞻匪父,靡依匪母——《詩·小雅·小弁》[1]
2、桑梓之地,父母之邦。
3、念公命世人豪,且大有造於桑梓。—— 清 田蘭芳《明河南參政石□袁公(袁可立子袁樞)墓誌銘》
4、世先生同在桑梓。——《儒林外史》
出處與詳解:
1、《詩·小雅·小弁》:「維桑與梓,必恭敬止。」朱熹集傳:
「桑、梓二木。古者五畝之宅,樹之墻下,以遺子孫給蠶食、具器用者也……桑梓父母所植。」 東漢 以來一直以「桑梓」借指故鄉或鄉親父老。
2、 漢張衡《南都賦》:「永世克孝,懷桑梓焉;真人南巡,覩舊裡焉。」
3、晉袁巨集《後漢紀·明帝紀上》:「中國者,先王之桑梓也。」
4、唐 柳宗元 《聞黃鸝》詩:「鄉禽何事亦來此,令我生心憶桑梓。」
5、《新唐書·韓琬傳》:「夫流亡之人非愛羈旅、忘桑梓也,歛重役亟,家產已空,鄰伍牽連,遂為遊人。」
6、元 劉壎 《隱居通議·文章四》:「某不材,見棄於時,桑梓羞之。」
7、明 杜雲構《袁節寰晉大司馬奉命乘傳錦還序》:「伊拜前,陟拜後,使天下遡其桑梓,此某某(袁可立)同里人。」
8、明 趙震元《為李公師祭袁石.憲副》:「公(袁可立子)蓋深悲故里之凋殘,不堪永傷。而稔知桑梓之精悍,可當召募。」
9、沈從文《王謝子弟》:「 七爺 回信表示農會當然願意服務,因為一面是為桑梓服務,一面且與素志相合。」
桑梓在古代什麼意思?
10樓:種花家的小米兔
在漢語中,「桑梓」一詞經常被人們用來代稱「故鄉、鄉下」。這一用法至遲在東漢時期就已形成,因為東漢張衡在其《南都賦》一文中即有句曰:「永世友孝,懷桑梓焉;真人南巡,睹歸裡焉。」
由於以上原因,久而久之,桑樹和梓樹就成了故鄉的象徵,「桑梓」也就成了故鄉的代名詞。如:三國時期的女詩人蔡琰的《胡笳十八拍》(一說為託名之作)即有句雲:
「生仍冀得兮歸桑梓,死當埋骨兮長已矣」,西晉文學家陸機的《思親賦》和南朝詩人謝靈運的《孝感賦》中亦分別有句雲:「悲桑梓之悠曠,愧丞嘗之弗營」、「戀丘墳而縈心,憂桑梓而零淚」。
這一用法在唐代的詩文中更為常見,如:「永懷桑梓邑,衰老若為還」(李德裕《早春至言禪公法堂憶平泉別業(金陵作)》、「鄉禽何事亦來此,令我生心憶桑梓」(柳宗元《聞黃鸝》)、「謝病始告歸,依依入桑梓」。
桑梓指代家鄉,社稷指代國家,鴻雁指代書信。
桑梓,古代,人們喜歡在住宅周圍栽植桑樹和梓樹,後來人們就用物代處所。種植桑樹為了養蠶,種植梓樹為了點燈(梓樹的種子外面白色的就是蠟燭的蠟, 近代以前的人使用的蠟燭上的蠟都是靠梓樹獲得的)。
古人為了穿衣,家家種桑植麻。《孟子》曰:「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所以「桑麻」一詞就專用來指農事,唐朝詩人孟浩然《過故人莊》詩,就有「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的句子。
古代人們家宅旁常栽種桑和梓,《詩經·小雅》中說「維桑與梓,必恭敬止」,是說桑與梓,容易引起對父母的懷念,後來「桑梓」就用來做「故鄉」的代稱。
11樓:匿名使用者
古代常在家屋旁栽種桑樹和梓樹。又說家鄉的桑樹和梓樹是父母種的,要對它表示敬意。後人用「桑梓」比喻故鄉。
維桑與梓,必恭敬止。——《詩·小雅·小弁》
桑梓之地,父母之邦
造福桑梓
世先生同在鄉桑梓。——《儒林外史》
《詩·小雅·小牟》記載:「淮桑與梓,必恭敬止。靡瞻匪父,靡依匪母。
」意思是見了桑梓容易引起對父母的懷念,所以起恭敬之心,後世即以桑梓作為家鄉的代稱。如唐代大詩人柳宗元的《聞黃驪詩》中就有「鄉禽何事亦來此,今我生心憶桑梓」的感傷之句。
桑梓——家鄉、故鄉。古代,人們喜歡在住宅周圍栽植桑樹和梓樹,後來人們就用物代處所,用「桑梓」代稱家鄉。讚揚某人為家鄉造福,往往用「功在桑梓」。
12樓:匿名使用者
古人為了穿衣,家家種桑植麻。《孟子》日:「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所以「桑麻」一詞就專用來指農事,唐朝詩人孟浩然《過故人莊》詩,就有「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的句子。古代人們家宅旁常栽種桑和梓,《詩經·小雅》中說「維桑與梓,必恭敬止」,是說桑與梓,容易引起對父母的懷念,後來「桑梓」就用來做「故鄉」的代稱。
孔孟桑梓--鄒城,「桑梓」是指故鄉的意思,古代常在家屋旁栽種桑樹和梓樹。又說家鄉的桑樹和梓樹是父母種的,要對它表示敬意,在孟廟亞聖殿東側就有這麼兩棵古老的樹,桑樹和梓樹,據說是孟母當年種下的,孟母是中國歷史上一位有見識,善於教子的偉大女性,孟子非常孝順和尊重母親,在他周遊列國期間,不管身在何地,總會想起故鄉的桑樹和梓樹,想起母親。後人用「桑梓」比喻故鄉。
維桑與梓,必恭敬止。――《詩·小雅·小弁》
桑梓之地,父母之邦
古人為何把房事稱為雲雨,古人為什麼把房事稱為雲雨圖
為什麼古人把房事稱為 雲雨 以至今日還為人們津津樂道呢?有人說,騰雲駕霧如神仙!所以房事高潮的時候就有一種飄飄欲仙的感覺,讓人覺得快活似神仙,所以古人房事也稱 雲雨 其實不然,雲雨 原指古代神話傳說巫山神女興雲播雨之事。據戰國楚 宋玉 高唐賦序 妾在巫山之陽,高丘之阻。旦為朝雲,暮為行雨,朝朝暮暮,...
古人為什麼那麼聰明
時代不一樣。有沒有發現那些超級聰明的人都是在以前才會出現 好像世界最大的幾個宗教都是在差不多同一個時間出現的,而現在卻沒有什麼可以取代它們的新宗教 宗教領袖。好像孔子老子孟子都是以前才出現過,過後就沒有了。詩人,政治家也一樣。可能是時代和人類進步的一個過程吧。必須先出現一些比較特殊的人把路鋪好,然後...
古人為什麼喜歡鳴蟲
古人喜歡鳴蟲其實跟當時的社會夜生活有關,在那個沒有手機沒有朋友圈沒有網遊,同樣沒有電視電影的年代,到了晚上除了蟲鳴,便只有動物的叫聲了。而動物是比較大的,在古時候的動物比較多,所以能知道動物的形態,但是有很多蟲子的叫聲,卻是隻聽其聲,不見其物的,所有有時候在聽著聲音覺得不錯,但是卻不知道它是怎麼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