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中國通史讀後感

2021-03-08 20:46:59 字數 5089 閱讀 8091

1樓:狗狗貓狗

800字

讀《中國通史》有感

中華民族擁有五千年延綿不絕的歷史傳承,強大的凝聚力和生生不息的生命力是中華民族歷劫不衰,必將復興的堅實基礎,並造就了每一箇中國人的精神氣質和生命底蘊。歷史蘊含著一個民族世代的興衰更替,以及透過事件表象所飽藏著的成敗之道與內在規律,以歷史作為審視現實的一個視角,從歷史中汲取智慧營養,是每一箇中國人所必須正視的課題,學習歷史具有極高的現實意義。

然而關於中國歷史的書籍浩如煙海,如《史記》、《資治通鑑》、《二十四史》及各類野史可謂多如牛毛。但是宗史著舊式的觀念、晦澀的文字以及浩繁的卷帙,對我們來說無疑是一道與歷史隔絕的鴻溝。而《中國通史》則突破了古典模式,以「章節體」編纂為代表體裁。

敘述內容的重點已由王朝轉向國家,由傳統「貴族精英」轉向社會民眾,由政治、制度擴充套件至文化、經濟、社會、宗教、美術,大都不再以「褒貶人物、臚列事狀為貴」。章節體裁的逐級分編、分章、分節列題形式,有利於敘述內容自由剪裁、有機編織的靈活優勢,較之傳統分卷更容易表述作者的意向和內容敘述的內在邏輯聯絡。

懂得中國的歷史,才能使我們無愧為中國人,才能對我的民族、我們的國家有信心,才能是我們擁有中國人應有的優越感,但是正如先前所說,中國的歷史書籍多如牛毛,又多以古文為主,對我們這些對古文向來不怎麼「感冒」的人來無疑是一味難嚥的苦藥。《中國通史》以白話文的形式對中國歷史進行闡述,對我們來說無疑是送來了一場及時雨,滋潤我們那早已乾涸的歷史細胞。

我們不是搞歷史的,不許對中國的歷史有細緻入微的理解與獨到的見解,然而我們卻不能容忍對我國曆史的無知,《中國通史》對中國歷史進行一簡要描述,對於增加我們的歷史文化素養還是很有幫助的,就我個人認為還是值得一看的。

2樓:匿名使用者

這部《呂著中國通史》沒有采用一般通史的體例。全書分上下兩冊,上冊分門別類地、有系統地敘述了社會經濟制度、政治制度和文化學術的發展情況;下冊分章按時代順序有條理地敘述了政治歷史的變革。雖然在敘述理亂興亡的過程中,夾敘一些典章制度,但是往往缺乏條理系統,上下不夠連貫,使初學者摸不清頭緒,不能構成系統的歷史知識。

但在今天看來,這種體例的中國通史,對於初學者還是有一定用處的,它對幫助讀者初步掌握中國歷史的各個方面,特別是社會經濟、政治制度以及學術文化等系統的歷史知識有很大的好處。

當時作者編寫此書,不僅是為了大學教學上的需要,還有個明顯的目標,就是想從中總結出一些歷史的經驗,用來指導我們今後的行動。他說:「頗希望讀了的人對於中國歷史上重要文化現象,略有所知,因而知現狀的所以然,對於前途可以預加推測,因而對於我們的行為可以有所啟示。

」作者當時在這部書中總結了哪些重要的歷史經驗?對於我們的前途作了怎樣的推測?對我們的行動又作了怎樣的啟示呢?

重點在於社會經濟的變革和政治制度的改革方面。其中「財產」一章,結合中國經濟發展歷史的敘述,著重說明了中國曆代社會改革思潮的主流。他認為中國古代有兩大社會改革思潮:

一是儒家(主要指經今文學家)主張「三世」之說,要求從「亂世」經歷「小康」而到達「大同」的「太平世」,謀求恢復井田制,平均地權;一是法家,主張節制資本,實行鹽鐵等大工商業官營,管理民間的商業和借貸。法家的主張,漢武帝時桑弘羊曾經實行,但只收到籌款的結果,沒有取得改革社會的成效。西漢末年王莽綜合儒法兩家主張,進行社會改革,結果完全失敗,「乃是先秦以來言社會改革者公共的失敗」(96頁)。

失敗的根本原因是「國家是階級時代的產物,治者階級總是要剝削被治者以牟利的」,因而不可能由他們來完成有利於人民的社會改革。

作者認為只有社會主義才能徹底完成有利於人民的社會改革,而且認為「中國曆代社會上的思想,都是主張均貧富的,這是其在近代所以易於接受社會主義的一個原因」。這是作者從我國曆來社會改革思潮的主流中,說明我們所以容易接受社會主義而加以推行的原因。怎樣推行社會主義呢?

作者在「實業」一章中,指出農工商三者之中,「農為尤要」,在敘述農業「自粗耕進於精耕的過程」之後,接著檢討「中國農業進化的阻力」,認為主要由於土地私有和小農制,其唯一的「出路是要推行大農制」,改變生產方式,效法蘇俄的集合農場,使用耕作機械,化除農民私見,因為「生活變則思想變,生產的方法變則生活變」。

作者一方面通過對經濟制度和社會改革思想發展歷史的敘述,指出必然走向社會主義的趨勢;另一方面又通過對於政治制度和政治改革思想發展歷史的敘述,指出必然走向民主政治的趨勢。「政體」一章,突出地說明殷、西周、春秋時期的貴族**政體內,儲存有許多民主政治的遺蹟。《周官》上有「大詢於眾庶」之法,國家有危難,國都要遷移,國君要改立,都必須召集國人而徵詢意見。

這在《尚書•盤庚》和《左傳》等書中可以找到許多例證。從《尚書•洪範》可以看到「君主、卿士、庶人、龜、筮各佔一權,而以其多少數定吉凶,亦必係一種會議之法,亦非隨意詢問」。他因此斷言,遠古確有民主政治制度,後來才破壞掉的。

**到後來雖然效力漸薄,至有如鄭人遊於鄉校以議執政,然明欲毀鄉校之事;然在古初,**「必能影響行政,使當局者不得不從」。作者又指出,我國從來民主政治的思想很流行,見於儒家書中的獨多,尤以《孟子》一書為深入人心。黃宗羲的《明夷待訪錄》中《原君》、《原臣》兩篇,對於「天下者天下之天下」之義,「發揮得極為深切」。

作者認為這種「旁薄鬱積的民主思想」,因為條件未曾完具而不曾見之於行動,正有待於時勢的變化。作者還認為西洋用代議政體繼君主**,自有其歷史條件,而中國卻沒有這個條件,「於是急轉直下,而成為現在的黨治」。這裡所說「現在的黨治」,是指當時國民黨而言。

3樓:匿名使用者

我們都知道, 經過多年複雜的鬥爭,到戰國晚期,秦始皇統一六國。然而,秦以殘暴的手段對待人民,在人民中播下了反秦的火種。秦朝就因為嬴政的**迅速走向滅亡。

與秦的興起大體同時,在南亞次大陸曾出現了孔雀帝國。相傳,阿育王原來也是一個十分殘暴的君主。但好在他之後學會了懺悔,派人四出宣揚佛教,並建築了大量的佛塔。

但由於其內部名族糾紛多,最終也走向滅亡。孔雀帝國和秦帝國都曾威震一時,也都曇花一現便瓦解了。我們是不是可以從這種整體的世界發展中看出些什麼呢?

秦亡後,漢朝迅起。秦在客觀上為漢的統一掃清了道路。漢朝對於秦留下的東西是批判的傳承的。

例如秦是焚書坑儒,而漢則是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當西漢屹立於東亞的時期,雄霸於西地中海的羅馬共和國的駸駸東來。公元前27年,屋大維實際成為擁有一切大權的羅馬君主。

羅馬的歷史由共和時代轉入帝國時代。在屋大維統治羅馬帝國的時期,西漢的政權逐漸落入外戚王氏手中,公元25年,劉秀即位稱帝。劉秀出身漢的宗室,所建皇朝仍然稱漢,建都洛陽。

史稱東漢或後漢。然而,歷史總是這樣,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公元221年後,統一的東漢帝國被三國鼎立的局面所代替。

同時,世界的另一端羅馬帝國已由極盛點逐漸下落。公元一至二世紀是四大帝國並存時期。此後它們延續的時間雖然不同,但都失去了在世界歷史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愕然發現,歷史的發展有多麼的相似啊!

我覺得中國通史真的很好,他並不是粗略的講真個歷史故事講下來,而是從政治,經濟,文化,軍事等不同角度來闡述,讓讀者看到一個知識點就可以以此延伸到各領域。我會堅持讀下去的!

4樓:匿名使用者

中華民族擁有五千年延綿不絕的歷史傳承,強大的凝聚力和生生不息的生命力是中華民族歷劫不衰,必將復興的堅實基礎,並造就了每一箇中國人的精神氣質和生命底蘊。歷史蘊含著一個民族世代的興衰更替,以及透過事件表象所飽藏著的成敗之道與內在規律,以歷史作為審視現實的一個視角,從歷史中汲取智慧營養,是每一箇中國人所必須正視的課題,學習歷史具有極高的現實意義。

然而關於中國歷史的書籍浩如煙海,如《史記》、《資治通鑑》、《二十四史》及各類野史可謂多如牛毛。但是宗史著舊式的觀念、晦澀的文字以及浩繁的卷帙,對我們來說無疑是一道與歷史隔絕的鴻溝。而《中國通史》則突破了古典模式,以「章節體」編纂為代表體裁。

敘述內容的重點已由王朝轉向國家,由傳統「貴族精英」轉向社會民眾,由政治、制度擴充套件至文化、經濟、社會、宗教、美術,大都不再以「褒貶人物、臚列事狀為貴」。章節體裁的逐級分編、分章、分節列題形式,有利於敘述內容自由剪裁、有機編織的靈活優勢,較之傳統分卷更容易表述作者的意向和內容敘述的內在邏輯聯絡。

懂得中國的歷史,才能使我們無愧為中國人,才能對我的民族、我們的國家有信心,才能是我們擁有中國人應有的優越感,但是正如先前所說,中國的歷史書籍多如牛毛,又多以古文為主,對我們這些對古文向來不怎麼「感冒」的人來無疑是一味難嚥的苦藥。《中國通史》以白話文的形式對中國歷史進行闡述,對我們來說無疑是送來了一場及時雨,滋潤我們那早已乾涸的歷史細胞。

我們不是搞歷史的,不許對中國的歷史有細緻入微的理解與獨到的見解,然而我們卻不能容忍對我國曆史的無知,《中國通史》對中國歷史進行一簡要描述,對於增加我們的歷史文化素養還是很有幫助的,就我個人認為還是值得一看的。

5樓:好

利用了假期的時間,我閱讀了《中國通史》這本書記載了從史前前史到鴉片戰爭前的清朝。記載了中華民族的在中國這片美麗富饒的土地上生息、繁衍、創造、探索的歷程。 地球已有46億年的歷史,可原始生物出現在地球已有33億年之久是由黃帝統治的舊石器時代到新石器時代。

火是由北京猿人發現的。由西侯度村發明的西侯度文化。 緊跟著就是家天下時代的夏朝,在公元前21世紀,大禹治水有功,被推舉為首領大禹死後由他的兒子啟繼承王位,建立了夏朝。

夏朝是中國最早有奴隸制的社會。夏朝共傳十四世,十七王,前後經歷了471年,可以說如果沒有夏朝就沒有中華民族五千多年光輝的文明歷史。 然後夏朝被商朝所滅,商人傳說是帝堯之子的後代。

由湯建立的商朝經歷了317代31王直至被周所滅,商出現了刑罰、監獄、農業、手工業,還有大量的青銅器物和早**幣,還發現了甲骨文,商在世界文明史上有重要的位置。 我知道後面就是周朝,周朝分西周和東周,東周又分大變各時代和戰國時期。西周是中國歷史上統治時間最長的朝代,他歷經了八百多年。

而後東周六國湧現了很多人才,給中國史上做出了傑出的貢獻,其中大文學家教育家孔子,老子等都給為中華民族留下了寶貴的文化遺產。 還有秦國、漢朝、東漢、三國時期、晉朝等歷朝歷代都有在推動著中華民族前進。 我知道了秦始皇統一了中國,修建了萬里長城、知道了劉邦建立了漢朝,還有傑出人才司馬遷寫的《史記》,東漢時期張衡發明的地動儀,蔡倫改進了造紙術,三國時期,也有許多傑出人才比如諸葛亮、司馬懿、曹植、孔融等。

還有中國唯一的女皇帝——武則天。宋朝詩人王安石、司馬光、朱熹,書籍《宋詞》。畫家李鬆年。

元朝是由蒙古人統治的吳承恩的《西遊記》.,李時珍的《本草綱目》。清朝英雄鄭成功,蒲鬆年的《聊齋志異》,曹雪芹的《紅樓夢》慈禧太后與洋人籤的那些不平等條約,八國聯軍侵入北京城,碩大的北京城留給了外國人、洋鬼子還有鴉片戰爭,都是我們中國人民世世代代都不能忘記的恥辱。

從歷史文明萌生的先秦,秦漢、魏、晉、南北朝、隋、唐、五代八國、宋、元、明、清,我們的祖先以亞洲東部這塊神奇的土地為舞臺,演繹了中華民族輝煌的歷史和燦爛的文明。 我作為新中國的少年兒童,一定好好學習,把五千年的文明發揚光大

誰寫的中國通史最客觀,全面,中國通史,誰寫的好一些,看哪個呢

早在1900年,章太炎撰寫 中國通史略例 時,已經就新編中國通史的宗旨 體例乃至具體篇目發表了相當系統的看法。章太炎認為修撰中國通史的宗旨,一是為了 知古今進化之軌 一是為了 振勵士氣 其所擬議的體例,實際是試圖綜匯中國原有各種史書體例之長,推陳而出新。文內雲 不必以褒貶人物 臚敘事狀為貴,所重專在...

中國通史一類書籍應具備什麼,中國通史一類書籍應具備什麼

我覺得一本好的史書,尤其是 某某通史 這樣的歷史書,最看重的應該是它的邏輯性版,條理性和連貫性權。通史 之意,就是從古至今連通的歷史,它不僅應向一般餓史書那樣包羅永珍,更應該具有一般史書所不具備的完整性。讀著讀這本書的感覺應該是現代和古代是完整一體的而非割裂的。舉個例子說來,現在的許多歷史書大多把中...

希望大家給我兩套中國通史和世界通史的書

白壽彝 中國通史 范文瀾 蔡美彪 中國通史 翦伯贊 中國史綱要 斯塔夫裡阿諾斯 全球通史 這幾本書比較厚,絕對經典。我覺得要用讀世界史的觀點讀中國史,用讀中國史的態度讀世界史。希望你滿意。彩圖版 中國通史 彩圖版 世界通史 既然是高中生麼。中國歷史你可以看翦伯贊先生主編的 中國史綱要 共四冊。分為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