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比較文學與宗教,在思維和功能方面的異同點。在思維的內容和材料方面相互借鑑、利用;在思維的方式、機制和效果方面更是存在諸多相似。文學和宗教還是滿足深層人性需要的重要手段,能起到渲洩、疏導人心的社會作用,建構出拯求和逍遙的人生模式,並且開拓出一個新的天地以對抗於現實的世界,極大地吻合了人類超越世俗的需要。
文學與宗教的關係是什麼?從比較文學的角度談
2樓:
討論居多的總是哲學和宗教的關係,文學還真不多見!
個人觀點:
1、文學將神話故事進行系統化和美化,從讚美中客觀的反映出現實中人類美好的的道德和倫理觀。把神話故事藝術化、系統化,為之後的宗教產生起到了梳理的作用。
2、西方最早的詩歌多數都是讚美英雄的事蹟,其中最不可缺的就是神靈的祝福,表達人類對勇武的崇尚,因此在人類生存中加深對神靈的敬畏,對信仰的建立起到推動作用。
3、西方文藝復興後的詩歌、**多是悽美的愛情故事,雖其中也不缺乏神靈的祝福,但表達的是人性對美的和自由的嚮往,也因此人類開始逐漸走出滿是神靈的世界,對中世紀宗教哲學的沒落和終結也是起到了客觀的推動作用的。
4、華夏主導的東方文化下的詩詞多是對自然、人性的歌頌讚美,對人類在自然面前的渺小而謙畏。對道教的建立也是有一定的作用的。
5、在百家歸
一、儒教獨尊的時候,詩詞的主流逐漸向反映文人內心的抗爭和對心中抱負的表達,相對下黃老道學逐漸淡出了政治之外,也算是對道家沒落起到了一些作用。
6、到元代之後逐漸興起了戲曲、**,其中多數不乏為神話故事的色彩。對中國的宗教復興又起到了一定的推動力。
總的來說人類最早的思維活動依託的是自然而引申出來的神話故事。而文學起源於人類的思維活動,所以文學能與哲學、宗教、法律、政治並駕為社會的上層學問,這兩者是密不可分的關聯相互推動的作用。宗教神話為人類嚮往美德的標準,而文學又把這種美德進行藝術形式的傳播。
但隨著文學思維的進步多元化,人類自然會逐漸走出滿是神話的故事中。宗教與哲學的分離、宗教與理性不相容的境況誕生,人類把生活和信仰分別對待的方式,這其中文學傳播的作用功不可沒
3樓:匿名使用者
宗教是文學創作的思想源泉,文學是宗教傳播的通路橋樑。
4樓:流水不腐珩
我小時看過一本書叫《少年百科》,裡面說,最早的文學不是紀實的,而是神話故事,好像山海經和羅馬神話希臘神話都蠻古老的吧。其實神話裡講的故事,我們現在看覺得不可思議,但應該是信仰和宗教的產物吧。有人說宗教是政治統治的工具,好像過了吧,現在的宗教教義大都是以愛為出發點,和政治掛鉤似乎不太合適。
文學的發展,現在看來,無論是內容到形式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從古代記錄的祭祀,比如詩經中的頌,到現在的科學玄幻,似乎都和生產力的發展有很大影響,價值觀的變化也是主要因素。當代社會背離道德,畸形的社會心態讓太多的人受到傷害,所以文學作為一種大眾文化應該向宗教所傳達的教義,即愛,相靠攏。這樣人們才會獲得快樂。
《文學與宗教的關係》 摘要:文學和宗教是人類掌握世界的兩種非常相似的方式,正由於此文學與宗教的關係也
5樓:hera灬佑
你就給5分 ,我了個去。我英語不行 漢字來吧 以後你自己書寫英語!~
首先要了解文學與宗教的關係,就要了解什麼是文學,什麼是宗教。我們就要搞清楚它們起於什麼?發展什麼?說明什麼?
文學的起源
文學是指以語言文字為工具形象化地反映客觀現實的藝術,包括戲劇、詩歌、**、散文等,是文化的重要表現形式,以不同的形式(稱作體裁)表現內心情感和再現一定時期和一定地域的社會生活。
文學的發展
文學起源於人類的思維活動。最早出現的是口頭文學,一般是與**聯結為可以演唱的抒情詩歌。最早形成書面文學的有中國的《詩經》、印度的《羅摩衍那》和古希臘的《伊利昂紀》等。
歐洲傳統文學理論分類法將文學分為詩、散文、戲劇三大類。中國先秦時期將以文字寫成的作品都統稱為文學,魏晉以後才逐漸將文學作品單獨列出。現代通常將文學分為詩歌、**、散文、戲劇四大類別。
文學說明了,人類智慧的書寫。對人,對動物,對山,對河,以至於對自然瞭解、發現、記錄、掌握。體現對人們對心裡內在的一種追求。一種渴望。
宗教起源
宗教是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歷史階段出現的一種文化現象,屬於社會意識形態。主要特點為,相信現實世界之外存在著超自然的神祕力量或實體,該神祕統攝萬物而擁有絕對權威、主宰自然進化、決定人世命運,從而使人對該一神祕產生敬畏及崇拜,並從而引申出信仰認知及儀式活動。
宗教的發展
宗教的信仰觀念、崇拜物件和崇拜方式,都是圍繞著社會人們的生存和生產而形成的。與社會團體的生存和生活密切相關的,首先是人與自然的關係,其次是人與人的關係。前者表現為自然力量,後者則表現為社會力量。
這兩種支配原始人的異己力量在他們幻想反映中被神化的結果,就成了他們的兩種基本的崇拜物件:自然力量的崇拜和氏族祖先的崇拜。在社會階層的各個發展階段上,儘管崇拜物件日益增多,崇拜方式日趨複雜,但都是從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中演化出來的。
人們的崇拜物件與社會團體的生活和生產密切相關,因此,隨著生產力的發展和生存能力的提高,反映上述兩種崇拜物件的宗教觀念的內容和崇拜形式,也必然發生相應的變化,這就形成了與社會各個階層的發展大致同步的社會宗教的歷史發展。
宗教說明了,在人類社會越來越發達,同比人類智商越來越高,活動範圍為越來越廣,面對的未知領域越來越多,人們無所抗拒,心中祈求安慰,希望神靈化險為夷,來維護自己的利益。
此上幾點可以說明,
文學和宗教是共性的,它們都體現了人類的思想。都是以精神,文字、信仰來傳播。是一種將語言文字用於表達社會生活和心理活動的學科。
其屬於社會意識形態之藝術的範疇。 它們都是是語言文字的藝術(文學是由語言文字組構而成的,開拓無言之境),是社會文化的一種重要表現形式。
它們最大的區別就是。宗教束縛人們的思想,為自己解除內心恐慌的鎮定劑。文學開放人們的思想,,精神的充填劑。
宗教與迷信的區別
6樓:drar_迪麗熱巴
(一)組織形式的區別
宗教是一種社會意識形態。它一般由宗教組織、信仰和觀念、道德規範、宗教儀式、戒律、經典等基本要素構成。在我國主要有道教、佛教、**教、天主教、伊斯蘭教,這些宗教經過長期的發展、演變,與我國民族的傳統文化和風俗習慣融合在一起,成為我國民族社會生活。
封建迷信是舊社會遺留下來的一種陋習,一般是由神漢、神婆等迷信職業者主持的算命、看風水、求籤卜卦等活動組成。封建迷信活動沒有正式組織形式、儀規、戒律、經典,沒有像宗教那樣具有群眾性、民族性、世界性的特點,一般是迷信職業者隨意活動隨聚隨散。
(二)活動內容的區別
宗教活動有一定的表現形式,在活動內容上有固定不變的經典、信條、場所以及信仰物件等,並世代相傳。
封建迷信活動沒有固定的經典信條和信仰物件。有些封建迷信活動中所用的所謂經書,有的是從佛教、道教中摘抄的,有的是迷信職業者根據自己的需要胡編亂造的。封建迷信活動所崇拜的物件,基本上是些臆想的鬼神,以及神話中的人物。
(三)行為結果的區別
宗教與封建迷信的行為結果有明顯區別,宗教信仰是公民個人自由選擇的私事。一般而言,正常的宗教活動所產生的行為結果,對社會生活不會構成現實的直接危害。而封建迷信活動,是神漢神婆以看風水、看相、算命為藉口,進行騙取錢財,他們妖言惑眾,裝神弄鬼、進行詐騙活動,甚至傷害人命,危害社會秩序和群眾的身心健康。
7樓:青島的於姑娘
1、形式不同
迷信是非理性的、沒有科學基礎的信仰。
宗教是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歷史階段出現的一種文化現象,屬於社會特殊意識形態。
2、活動內容的區別
宗教活動有一定的表現形式,在活動內容上有固定不變的經典、信條、場所以及信仰物件等,並世代相傳。
封建迷信活動沒有固定的經典信條和信仰物件。有些封建迷信活動中所用的所謂經書,有的是從佛教、道教中摘抄的,有的是迷信職業者根據自己的需要胡編亂造的。
8樓:匿名使用者
一、 宗教與迷信的相同點
宗教信仰與迷信從人們對他們的認識上的確有共同之處,它們最大的共同點就是宗教與迷信都是以有神論觀念作為它們的思想基礎,它們都相信和崇拜神靈或超自然力量。因此在現實生活中,特別是十年文革以後,不信宗教的人由於對宗教的不瞭解,所以說起來宗教就覺得是迷信,而說起來迷信也就不免的想起了宗教,常把宗教信仰和鬼神迷信混為一談。但兩者實際卻截然不同,而且迷信不屬於宗教的範疇。
二、 宗教與迷信的不同點
⒈信仰本質和實際內容的不同
宗教的本質是勸人向善的,它主要是提升人們的思想道德,淨化人們的靈魂。並且為人類靈魂的淨化提供了一個很好的依據,因此宗教對人類文明程序有非常大的推動作用。所以國家提倡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對宗教信徒合法的宗教活動給與保護。
而迷信活動的本質是愚弄人的,它主要是騙取盲目相信它的人們的錢財為目的,同時引導大家去祈求眼前的利益,並且在追逐個人名利的過程中不惜損害大家的利益。宗教很少有在利益上的追求和承諾,只有人死後靈魂升入極樂世界和對未來的期盼。迷信有很多利益上的虛假許諾。
神漢、神婆為了騙取人們的錢財,用升官、發財、考大學、生兒子、好姻緣……等等能使人們快樂的利益做誘餌。宗教的核心是自省和懺悔,引導人們去發掘並洗滌靈魂深處不好的想法,同時鼓勵人們去寬恕周圍的每一個人,包括自己現世的敵人和仇人。 ⒉經典信條和信仰物件不同
宗教活動有一定的表現形式,在活動內容上有自己固定不變的經典、信條、
9樓:睹明星
宗教當然不等於迷信。
一、迷信,是不知道是什麼、為什麼而盲目相信、盲目信仰,比如被列入封建迷信的宿命論思想,認為一切皆由命定,人力皆不可為,因而放棄主觀努力,坐而等死。從一定意義上講,只要是不知道是什麼、為什麼而信者,皆屬於迷信。
二、宗教之所以不是迷信,是因為宗教從誕生之日開始,它就不迷信、不亂信,宗教的觀點**於實踐,**於先哲的親身感受。如宗教經典中所載的神通事蹟,雖然今人無法知曉,但古聖先哲是確實擁有那種功能,我們不能因為自己不具備就輕易否定聖人之說。這從某種角度講,叫存疑而不是盲目相信。
三、相信乃至仰信某事某理,其判斷標準和次第有三:現量、比量、聖證量(聖教量、聖言量),或者用現代化表述為:親自感知、推理得知、科學家(須堅守科學精神,故不包括偽科學家)發現和論證。
有時候,眼見為實的東西不一定是真實的,推理而得的道理也不一定是經得起檢驗的(如牛頓力學三定律),科學家所說的話也不見得是永恆的真理。按佛經所說,在生命世界裡,只有聖人的言教才值得我們無條件地相信,這個標準就叫做聖教量。所以,對於各大宗教的聖人所說,我們相信他的說法,不稱為迷信,而稱為信仰。
從這個意義上講,信仰宗教與迷信有本質的區別。
什麼是宗教文學,宗教文學 的定義
被馬克思稱為人類掌握世界四種方式之一的宗教,是最古老和最有生命力的一種文化現象。中原宗教作為中原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在中國宗教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而且對中原文化的發展乃至中華民族文化的發展都發揮了重大作用。中原宗教文化具有根源性 原創性 包容性 基礎性和輻射性等顯著特點。這些特點奠定了中原宗...
宗教與迷信的區別,宗教信仰與封建迷信的區別
一 組織形式的區別 宗教是一種社會意識形態。它一般由宗教組織 信仰和觀念 道德規範 宗教儀式 戒律 經典等基本要素構成。在我國主要有道教 佛教 教 天主教 伊斯蘭教,這些宗教經過長期的發展 演變,與我國民族的傳統文化和風俗習慣融合在一起,成為我國民族社會生活。封建迷信是舊社會遺留下來的一種陋習,一般...
宗教與佛教的區別和聯絡,佛教與其他的宗教的區別
佛教,是佛的教育 佛宗教,是宗教 目前這個世界上,佛教至少有四種不同的形 式,同時出現在世間,所以把我們 搞迷糊了。第 一 是剛才講的 傳統的佛教 就是 佛陀教育 釋迦牟尼佛原本就是這個樣子。但是傳統的佛教教育現在很少見了,其他的佛教,多少也都 是 變了質的。第 二 是 宗教的佛教 佛教 本來不是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