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若為自由故
作為一種交流工具,語言文字本無善惡是非優劣之分
別,可一旦聯絡到具體的使用者和物件,其蘊涵的褒貶好惡等情調就會因立場不同而發生轉移。把「新、舊約」稱作「聖經」的,最初應僅限於**徒。換個立場,彼所謂「神聖」者,此也許會視為「異端」。
**徒不就喜歡把一切非**教的思想斥為異端邪說,一切非**教信徒叫做異教徒嗎?試想,**徒有可能把伊斯蘭教徒視為神聖的《可蘭經》叫做「聖經」嗎?可奇怪的是,國內有些作者寫文章時,無論自己是否**徒,竟也跟著西方的作者把「新、舊約」稱作「聖經」,把**教誕生前的古希臘人或**教誕生後的非**徒叫做「異教徒」,就這樣不知不覺地接受了「西方(**教)中心論」的價值觀念。
其實,「聖經」一詞並非中性的專有名詞,它是暗含有使用者的價值取向和情感立場的褒義詞。儒家的「聖經」是《詩》、《書》、《禮》、《易》、《春秋》等經典;道教的「聖經」是《道德經》、《南華經》以及「道藏」中的一些著作;佛教的「聖經」是「三藏」中佛祖所說的部分;伊斯蘭教的「聖經」則是《可蘭經》。另外,英文bible來自拉丁文biblia,而biblia來自希臘文βιβλία,用轉寫自腓尼基向希臘出口莎草紙的港口名字代指書籍或莎草紙。
準確地說,「聖經」也不是一部書的名字。希臘原文是指紙草的內皮,後來則具有了紙、卷軸和書的意義。再後來才被耶穌之前的希臘化猶太難民指代舊約的希臘文七十士譯本,但用的是複數形式意思不過是「那些書」而已。
「那些書」最初僅指舊約的希臘文譯本,是**教作者的叫法。猶太教徒對自己的經典自有亞拉姆語叫法,叫做「塔納赫」,是其三個組成部分的名稱的開頭字母組成的猶太教經典共包括《創世記》等二十四部書,所以「塔納赫」可譯作「二十四經」。至於「舊約」,亦非正式的書名,而是**徒賦予它的另一稱呼,是相對於有關耶穌教法的諸書——所謂「新約」——而言的。
他們認為:「舊約」所述是神與人(猶太人)過去所訂立的契約,「新約」所記則是神與人(**徒)重新訂立的契約。「新約」也是由教會選中的四福音書等一部部單本著作彙集而成的。
在西方文字出版物中,「bible」、「old testament」、「new testament」之類的詞開頭字母大寫並加定冠詞,而不用斜體字排印,無疑表明它們不是書名,而是一種稱呼。為了西方宗教典籍的漢譯規範化,印歐書名漢譯標準應該統一為「典籍書名音譯」+經。**教聖經應該被譯為《白溊經》,至少也不應縮減限定詞**教而僅稱聖經。
2樓:匿名使用者
當我們在教會買書時,我們會發現聖經另一個書名叫《新舊約全書》。什麼叫新舊約?何為約?
約的道理貫穿在整本聖經裡。神用與人立約定的形式祝福,管理人。雙方按著信實履行約定。
比如:人類第一個約,就是伊甸園之約。上帝造了人,把人放在伊甸園裡,使人管理這個舒適的美好世界。
神負出了他的信實,就是給予人類大的賜福,而人類的始祖(代表)亞當、夏娃只要遵守上帝唯一的命令,就可以管理這世界。這就是上帝和人類之間因為信實與愛而定的約。但夏娃、亞當吃了禁果,破壞了這蒙福之約,導致人類陷入今天沒有盼望的光景。
後來神不斷揀選人來與他立約,以賜福人類。神與摩西立下律法之約,顯明瞭上帝對人的旨意,可惜人無法完全遵行律法,所以神與人另立了新約。耶穌代表人類立了最後之約——就是信之約。
凡悔改信耶穌為救主,遵守新約的人,上帝將國賜給他們。在此之前與摩西立的「律法之約」,就自然被稱為舊約。我們今天在新約裡的人,當明白新約的內容,努力遵行新約的教訓。
上帝會在我們生命中,給我們極大的祝福。
(去教會買書後,要離開教會,不要再去.......請看平羅德先生的作品..)
3樓:國鳥——麻雀
舊約是新約的影子,是耶穌**的一個預表。舊約的律法世代就是用律法把所有人都圈到罪裡,讓人類認識到自己的不義;新約是顯明神的義,因為神的恩典,凡信他的就白白的稱義得救了,不被定罪了。讀了全本聖經你就明白神的計劃了,
4樓:匿名使用者
異端並非指非**徒而是指自稱**徒裡的異端。證明這一點你沒有資格替**教講解異端教義,因為連異端也不知道是什麼。佛教裡也有異端,回教裡也有異端,不必為那個異端矛頭先指向**教,這個叫做不公義。
新舊約全書的翻譯,整本就叫聖經。經這個字本身就是帶有非常重要的意思,聖的意思是指這是上帝啟示的,是holy的。
舊約是上帝啟示下來,預言耶穌的降世,要記住,在舊約時代的每一個先知都曾經預言耶穌的降世。舊約在耶穌未降生以前已經定案了。舊約講人沒有辦法行善,因為是罪的問題。
新約是上帝啟示下來,講明耶穌的事和教會的教導。就在不出100年完成。新約講罪的問題就在**裡解決。
5樓:匿名使用者
上帝啟示分三個時期
第一時期就是舊約,第二時期就是新約。
現今當我們非常接近末日之際,上帝第三次啟示許多額外的真理。這些真理一直都在聖經裡,但向來是個奧祕。也就是說,這就好像在新舊約之外上帝賜給我們的額外資訊。
當然,聖經並沒有增加內容。聖經中沒有加入任何一個新的字。我們今天所使用的聖經其原文和2023年前所完成的聖經完全相同,只不過現在我們可以見到福音的全部榮耀。
這是因為今日上帝使我們明白先前所隱藏的真理。
聖經在希伯來書8:8y說:「所以主指責他的百姓說、日子將到、我要與以色列家、和猶大家、另立新約。」
在這節**中「我要∙∙∙∙∙∙ 另立新約」應該翻譯成「我要∙∙∙∙∙∙結束一個新約。」這裡的新約就是聖經中的新約。但是在末世也就是今日,上帝就開啟我們的眼睛使我們能夠明白更多在約中的新真理。
這些真理原本就在聖經裡,但是在今日這些真理才對我們啟示,使我們能夠明白。這就好像是上帝正在結束聖經這成文的約。
這與但以理書12:9是完全一致的。這段**說:「他說、但以理阿、你只管去、因為這話已經隱藏封閉、直到末時。」
6樓:溫馨祈禱
何為舊約
舊約即天主籍梅瑟(摹西)於西乃山下以牛犢之血與以民締結的盟約,請讀(出24:1-11)當時梅瑟在山下立了一座祭臺,代表天主,十二根石柱代表以民十二支派,作為立約的見證。
梅瑟引領以民舉行的祭獻是和平祭,按這類祭獻,獻給天主的那一部分予以焚燒,其餘部分由百姓分食,這和平祭象徵天主與他的子民之間所有的和平與共融,好似他們將整個祭牲獻給天主,天主還禮邀請他們的代表與他共宴(出24:11)。向代表天主的祭臺和向百姓身上灑血,是雙方結盟的象徵,「血」是生命的象徵,因此在天主和他的百姓間的結盟是生命的結合。
(血的混合是生命結合的共同標記)(出24:8)
百姓的回答:「凡上主所吩咐的話,我們必聽從奉行」表示百姓承認並遵守天主與他們結立的盟約(出24:7)。
「凡上主吩咐的話」指十誡(出20:1-17)十誡總綱(申6:5;肋19:
18)和解釋十誡的其它法律(出21-23章)。天主借梅瑟訂立盟約的主要儀式:祭獻和祭宴,在耶穌訂立新約時,這祭獻和祭宴的形式仍保留著(請讀瑪26:
26-28)。出24:8節梅瑟正式宣告建立盟約說:
「這是上主與你們訂立盟約的血。」路22:20節,耶穌說:
「這杯是用我為你們流出的血而立的新約「耶穌說的這句話是出24:8節之回聲。
何為新約?
耶穌在加爾瓦略山上以自己的血與世人訂立的新而永久的盟約。
主耶穌在最後晚餐中給門徒們講解了萬世萬代具有永恆價值的臨別贈言(若13:1-17:28;瑪26:
17—35;路22:14—38)頒佈了「你們該彼此相愛,如同我愛了你們,你們也該照樣彼此相愛(若13:34)這新約的誡命之後,主耶穌以他身為大司祭的身份,在受難的前夕,以他第二天即將救贖人類所流的聖血與世人訂立了新而永久的盟約。
於是他拿起餅來感謝了分開交給他的門徒說:「你們大家拿去吃,這就是我的身體,將為你們而犧牲」。晚餐後他同樣拿起杯來又感謝了交給他的門徒說:
「你們大家拿去喝,這一杯就是我的血,新而永久的盟約之血,將為你們和眾人傾流,以赦免罪惡。你們要這樣做來紀念我。」(路22:
14,19-20;格一11:23-26)。
所謂新約之血,耶穌是針對西乃盟約而言的,其意是說:西乃盟約是以牛犢之血而立的舊約,但我所立的新約則是我為你們所傾流的聖血而立的,因此新約勝於舊約。主耶穌的血赦罪賜寵,賦給人新生命。
參與彌撒是承認並履行新約,領主耶穌的聖體是與復活的主結合,分享主的生命。
7樓:大喬靚
所謂『舊約』,原本是猶太人的經典,猶太人稱為torah。霸佔了猶太人的經典,還把它改名,這有什麼典故呢?什麼『羊血為立約的證據』都是胡說八道。猶太人承認嗎?
bible的意思是紙草書,連紙都沒有,還成什麼『聖』經?最恰當的翻譯是『耶經』。
8樓:綠山碧誰
「舊約」是自私和暴力的宣傳
新約相對來說比較慈悲和愛,這也許是他們發現「舊約」的問題而做的調整
9樓:匿名使用者
樓主對舊約和新約的理解為「救贖」,舊約是新約的預表,所以整本聖經就是講上帝的愛和救贖。
10樓:三日月_冥
舊約是死海文書,沒有耶穌,新約裡才有耶穌
11樓:匿名使用者
聖經的英文翻譯是holly bible 神聖的書。本來的翻譯是 the books 後來改為bible也就是一本書的意思。但聖經是本神聖的書。在4世紀被稱為神聖的圖書館
什麼是聖經新約和舊約,有什麼區別?
12樓:冰冰
聖經是**教的正典,分為新約、舊約,其中新約共有27卷書,由四部福音書(馬太福音、馬可福音、路加福音、約翰福音)、一部教會歷史書(使徒行傳)、21部使徒書信、一部啟示錄構成。
聖經新約包括福音書、歷史書、使徒書信和啟示錄等幾部分,共有二十七卷。作者是上帝默示各位不同時代,不同職業,不同地區的作者,被**教認為是傳揚永生之道的書。該書記載錄了耶穌**和其門徒的言行與早期**教的事件紀錄。
舊約聖經亦稱「舊約全書」,簡稱「舊約」。猶太教聖經。原本共 24 卷,用希伯來文寫成。
因書中講述上帝與猶太人在西奈山訂下盟約,故名「約書」。後**教將從猶太教繼承下來的聖約稱《舊約聖經》,共 39 卷(希伯來古本把某些先知書歸在一起,故編成 24 卷),成書時間約為公元前 11 至公元前 2 世紀。
區別:一、卷數不同
整本**教的聖經共有六十六卷,其中舊約全書三十九卷,新約全書二十七卷。
二、成書時間不同
舊約成書時間約為公元前 11 至公元前 2 世紀。新約成書時間從亞也拿修的記錄中(公元367年),新約正典的廿七卷已被正式接納。
三、主要內容不同
舊約主要講述上帝與猶太人在西奈山訂下盟約。新約主要記載錄了耶穌**和其門徒的言行與早期**教的事件紀錄。
《舊約聖經》是**宗教對《聖經》全書的前一部分的常用稱呼。
舊約聖經原是猶太教主要經籍《塔納赫》,《聖經》本身顯示《希伯來聖經》從摩西帶領以色列人出埃及時開始撰寫,直到耶穌降生前大約500年完成,前後經歷約2023年。
有學者認為是由巴比倫之囚時期開始直到公元前一世紀,在此段約240年的時間寫成,後來被**宗教全盤收納為《聖經全書》的前部分,伊斯蘭教的《古蘭經》很多內容也相同。不同的**宗教所承認的《舊約聖經》略有不同,天主教版本承認46卷;東正教版本承認50卷;**新教版本則為39卷。
擴充套件資料
一、新約的內容可以是開始於耶穌給門徒的教導。
二、五旬節後在教會中的宣講
這包括了使徒對外的宣講,信徒聚在一起的敬拜頌歌,宣念信條,使徒講述耶穌事蹟,給初信者的要理教導。上述的宣講,起初都是由使徒們親自帶領。按著聖靈的感動,以及信徒的需要而講授。
後才在教會中漸漸形成不同的口傳核心資料。當教會漸漸增長,教導的有使徒還加上了執事和宣教士。
後來信徒被逼迫四散,加上宣教士的佈道而把許多積存下來的口傳核心 資料傳給眾教會。這樣,多種的口傳核心資料便在教會中形成了傳統。
三、教會漸成長,新約各書信因需要而開始被寫下來
這些書信寫成時,大約距離五旬節有廿年(約公元50年)。書信的內容不是在講述耶穌的言行事蹟,乃是為著教會當時的需要作教導和勸勉。可見口傳傳統未被筆錄下來之前,已有寫成的書信在教會之間存在。
四、口傳傳統被筆錄下來
大約再過了十年(約公元60年),新約中最早的福音書(通常被認為是馬可福音)才被寫成 。後來的福音書直接或間接參考和引用這些寫成的資料。
五、新約正典在教會中漸漸組成
新約中所提到的《聖經》 是指舊約。不過,最早的信徒是以耶穌**為最高權威。使徒們宣講的重心是耶穌**怎樣完成了舊約的律法和先知。
後來各教會之間似乎擁有一些使徒們的書信也被正視為權威。
為什麼叫唐明皇又叫唐玄宗,唐玄宗為什麼又叫唐明皇
原因 1.唐玄抄宗李隆基 bai685年9月8日 762年5月3日 712年至756年在位。2.唐朝 du在位最zhi久的皇帝,唐睿宗李旦dao第三子,母竇德妃。廟號 玄宗 3.又因其諡號為 至道大聖大明孝皇帝 故亦稱為唐明皇。4.清朝為避諱康熙皇帝之名 玄燁 多稱其為唐明皇,另有尊號 開元聖文神武...
為什麼新舊電池不能混用
我給你個形象的比喻,舊電池就象家裡吃去的錢比賺來的錢少的成員.它的電阻大,在電阻上消耗的電比它自己所貢獻的電要大,整個系統都執行都靠新電池來提供,加重了新電池的負擔,所以不要和用.舊電池和新電池的內阻不同 重放電效能不同 所以新舊電池一起用 會造成新電池電能的浪費 一部分消耗在舊電池上 舊電池會損耗...
上帝為什麼給以色列人吃肉,為什麼舊約上帝不讓人吃豬肉?現在為什麼可以吃?
以色列人自己要吃肉,上帝就給了。上帝大有恩賜和憐憫。請看歷史記錄 出埃及記 16 2 以色列全會眾在曠野向摩西 亞倫發怨言,16 3 說 巴不得我們早死在埃及地耶和華的手下 那時我們坐在肉鍋旁邊,吃得飽足。你們將我們領出來,到這曠野,是要叫這全會眾都餓死啊!16 4 耶和華對摩西說 我要將糧食從天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