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布吉島該叫啥
《荷塘月色》是現代抒情散文的名篇。文章借對「荷塘月色」的細膩描繪,含蓄而又委婉地抒發了作者不滿現實,渴望自由,想超脫現實 而又不能的複雜的思想感情,為我們留下了舊中國正直知識分子在苦難中徘徊前進的足跡。
《荷塘月色》中的「出浴的美人」顯然是不符合的,「那個年代,女同志別說出浴了,就是露出肚臍都要受批判。」高一課本里,朱自清寫《荷塘月色》時,曾將點綴於荷葉之間的白花喻為「剛出浴的美人」。
採蓮少女盪舟出湖,原來不是「載歌載舞」,而是唱著豔歌去的,歌中唱道:妖童媛女,盪舟心許——這些輕度「涉黃」的細節曾一度被剪除。但現在課本中已恢復其原來內容。
首先,說明作者的思緒變化:不靜到求靜到得靜到出靜,迴歸現實,高於現實。
擴充套件資料:
《荷塘月色》創作背景:
《荷塘月色》作於2023年7月,正值大革命失敗,白色恐怖籠罩中國大地。這時,蔣介石叛變革命,中國處於一片黑暗之中。朱自清作為「大時代中一名小卒」,一直在吶喊和鬥爭,但是在四一二政變之後,卻從鬥爭的「十字街頭」,鑽進古典文學的「象牙之塔」。
但是作者既做不到投筆從戎,拿起槍來革命,但又始終平息不了對黑暗現實產生的不滿與憎惡,作者對生活感到惶惑矛盾,內心是抑鬱的,是始終無法平靜的。於是作者寫下了這篇文章。
這篇散文通過對冷清的月夜下荷塘景色的描寫,流露出作者想尋找安寧但又不可得,幻想超脫現實但又無法超脫的複雜心情,這正是那個黑暗的時代在作者心靈上的折射。
《荷塘月色》作者簡介:
朱自清,原名自華,號秋實,後改名自清,字佩弦。原籍浙江紹興,出生於江蘇省東海縣。現代傑出的散文家、詩人、學者、民主戰士。
2023年中學畢業併成功考入北京大學預科。2023年開始發表詩歌。2023年第一本散文集《背影》出版。
2023年7月,任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系主任。2023年,出版《歐遊雜記》和《倫敦雜記》。2023年,出版散文集《你我》。
2023年8月12日因胃穿孔病逝於北平,年僅50歲。
荷塘月色的寫作手法及其作用
2樓:北島無夢丷
《荷塘月色》 一開篇就點出文章的「文眼」———「這幾天心裡頗不平靜」。接著寫小路的「靜」、月色朦朧的「靜」, 來反襯作者的「心裡頗不寧靜」。再接著以荷塘四周蟬聲和蛙鳴的「鬧」突出荷塘月色的「靜」, 進一步反襯此時此地「荷塘月色」的「靜」。
最後畫龍點睛「:這令我到底惦著江南了。」含蓄地揭示出「心裡頗不寧靜」的原因所在。
文章這樣的結構嚴謹細密, 脈絡清楚,又不露人工斧鑿的痕跡, 達到了散文「形散神不散」的可貴境界。散文的藝術魅力, 集中地體現在藝術構思方面。
3樓:匿名使用者
田田——疊詞傳神地描摹出眼前之景,同時有一種韻律美,渲染出雅而不俗的語言氛圍。
荷花-舞女的裙——以亭亭的舞女的裙來比喻葉子,有一種舒展、旋轉的美。荷葉本是靜的,作者想像它是動的,這是以動寫靜,以虛寫實。
羞澀地打著朵兒的——用寫女子嬌美神態的詞「羞澀」來寫荷花,賦予荷花生命的活力和感情,擬人手法寫出了荷花的情態美。
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裡的星星,又如剛出浴的美人——用博喻(用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喻體從不同角度反覆描繪說明同一個本體的比喻句)寫出了月光下的荷花的各種姿態。
用「歌聲」比「清香」,「名曲」比「光與影」這是一種特殊的比喻—通感(指一種感覺超越了本身的侷限而領會到屬於另一感覺的印象,即「感覺的相通與轉移」)而這樣的感覺也只有在靜靜的月夜下才感受得到,就更突出了寧靜的氛圍。 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彷彿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嗅覺轉為聽覺)塘中的月色並不均勻;但光和影有著和諧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著的名曲。
(視覺轉為聽覺)
朱自清荷塘月色4~6段的比喻描寫手法是什麼
朱自清 《荷塘月色》一文中運用了情景交融寫作手法,到底是寓情於景和借景抒情為主?
4樓:匿名使用者
《荷塘月色》描寫了荷塘的月色和月下的荷塘,於景色描寫中寄託著自己的真情實感。如作者用三個比喻寫靜態的荷花,「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裡的星星,又如剛出浴的美人」,描繪出淡月輝映下荷花的晶瑩剔透,綠葉襯托下荷花的忽明忽暗以及荷花纖塵不染的美質。通感的使用更使文章的語言達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
通感就是在描寫客觀事物時,憑藉人們各種感覺間的息息相通,用形象的語言把某一感觀上的感受移到另一感觀上,例如:「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彷彿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清香」本來是屬於嗅覺的,作者卻將它轉化成聽覺上的「渺茫的歌聲」,令人聯想到若有若無、輕淡幽香、沁人心脾等,其間感覺的轉移伴隨著想像的跳躍。
文章開篇即寫「心裡頗不寧靜」,為全文定下了低沉的感情基調,接著寫路是幽僻、寂寞的,月和雲是淡淡、朦朧的,樹影是參差、斑駁的,樹色是陰陰的,遠山是隱隱約約的,而蟬聲與蛙聲雖然熱鬧,但卻與「我」無緣;接著又想到古人採蓮的盛況,惦起江南,感慨頗多。如此等等,無不讓人感覺到作文章所體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有的認為表現了愁悶的心境,有的認為表現了閒適的心情,有的認為表現了對現實不滿的憤激之情,有的認為表現了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有的則認為是作者形象的自塑。作者的思想感情是複雜的,既有淡淡的憂愁,又有求得片刻寧靜的淡淡的喜悅。
作者去荷塘是欣然前往的,因為預想月光下荷塘「總該另有一番樣子吧」;往日陰森森的小路,「今晚卻很好」,而且覺得在這樣的天地裡,自己是個「自由的人」;到了荷塘,作者更是心繫美景,怡然自得之情頓生,這美景與其說是自然美景,毋寧說是作者心靈中的美景,於是憶起古人採蓮那個「熱鬧的季節」「風流的季節」。由此,說寄情於景也行,說借景生情也無不可。
5樓:楊花語若
《荷塘月色》是朱自清寫景狀物、借景抒情的散文名篇。作者借景抒情,託物言志。通過對月夜下荷塘景色的描寫,寄託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文章借對「荷塘月色」的細膩描繪,含蓄而又委婉地抒發了作者不滿現實,渴望自由,想超脫現實而又不能的複雜的思想感情。
朱自清荷塘月色全文
朱自清在《荷塘月色》裡是怎樣把抒情和寫景結合在一起的??
6樓:匿名使用者
融情於景,通過細膩的描寫,即寫出了荷塘月景的美麗有些出了作者的喜愛之情,情景交融!
7樓:匿名使用者
一切景語皆情語,所謂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只要用心感悟,一切的一切,都將賦予你感情的生命
荷塘月色的寫景特點?寫作手法?
8樓:萬里長城
朱自清先生的寫景散文如同「工筆畫」, 景物描繪精雕細刻, 細膩傳神。此言放在《荷塘月色》尤為確切。朱自清散文的語言基調是樸素的, 有一種清新、自然、典雅的美。
朱自清先生對剖開來的「月色下的荷塘」與「荷塘上的月色」兩部分作進一步的「精耕細作」, 從視覺 、聽覺 、嗅覺 等角度去描寫物件的形狀、色彩、大小、數量、氣味、聲音, 以及它們的運動變化。這樣, 就把景物表現得非常細膩。
生動形象的比喻、擬人、排比、對比等修辭手法的運用也是《荷塘月色》這篇文章語言的一大特點。經這些修辭手法裝飾的語言更具藝術魅力。
朱自清《荷塘月色》中6段中運用了那些修辭手法
比喻 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擬人 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別有風味的。排比 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裡的星星,又如剛出浴的美人 博喻 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裡的星星,又如剛出浴的美人 三個及以上比喻 你看看就 知道了!荷塘月色 裡面第4 5 6段所有的修辭手法指出來一下。越細越好,謝謝大家了!比喻 像...
荷塘月色的修辭手法,荷塘月色運用了哪些修辭手法及其效果
荷塘月色 運用了比喻,擬人,排比符修辭手法,生動地表現了夜色中荷塘的朦朧和美好。比喻 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能將表達的內容說得生動 具體 形象。給人以深刻鮮明的形象.擬人 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別有風味的。能使讀者對所表達事物產生鮮明的印象,產生強烈的感情,引起共鳴。排比 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裡的星...
朱自清的《背影》和《荷塘月色》原文
背影 和 荷塘月色 這兩篇婦孺皆知的名作皆出自朱自清一九二八年出版的散文集 背影 前一篇寫於一九二五年,後一篇篇末題日一九二七年七月 一則憶人敘事,一寫景抒情 一則簡單樸素,誠摯醇厚,一則繁筆工描,朦朧幽曲。但這兩種不同筆調卻又各得其宜,各適其所,且有機統一於作者的人格情感底蘊與美學風格中。背影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