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國時期,丞相館主張實行分封制,李斯主張實行郡縣制,談談你對

2021-03-20 21:55:10 字數 3732 閱讀 4382

1樓:鄧新宇

丞相王綰:戰國時期雖然已經產生了郡縣制,但是大多數認為這只是一種戰爭時期的特殊做法,一旦社會穩定就可以廢除。王綰作為呂不韋的門生,他是主張分封的,因為當時的人們對郡縣制還沒有深刻的認識,而對於有著800多年穩定統治的周朝的分封制度,人們更樂意接受這種看似穩健的選擇。

李斯:作為法家的代表人物,他的主張無疑是加強**集權的。而郡縣制的優點就是**集權。李斯清楚的認識到了分封制度的弊端的社會發展的潮流,他也把握住了。

但是,歸根究底,兩人同心不同理,都是為了維護秦朝統治,只是方法不同而已。

2樓:匿名使用者

事實證明一切 分封制可以短時間內維護國家統一 但是長時間就會使諸侯過強威脅到皇帝的統治 郡縣制可以使地方服從**的統治 不過如果秦始皇實行分封制的話 也不會到了秦二世就別滅了 如果給他重新一個選擇的話 一定會選擇前者的

3樓:田中氣宇

分封制可以短時間內維護國家統一 但是長時間就會使諸侯過強威脅到皇帝的統治 郡縣制可以使地方服從**的統治 不過如果秦始皇實行分封制的話 也不會到了秦二世就被滅了

秦朝實行郡縣制的原因

4樓:阿離

1、春秋初期,諸侯國內普遍實行采邑制度。到了中後期,由於土地私有制的發展和按田畝徵收賦稅,原有的采邑制度已不能適應新的形勢。這時,一些國家在所佔有的領地的地方推行由國君直接管理的縣郡管理體制。

2、開始時,縣和郡都是有國君派官駐守,後來為了擴大兼併和抵禦外敵的需要,就成了固定的地方政權組織,有權應變邊境的突發事變。

3、符合**皇權和統一的要求。秦始皇將全國分為三十六郡。後隨邊境的不斷開發和郡治的調整,增至四十餘郡。

5樓:山東省飛飛

一、秦朝採用郡縣制是對秦國設縣及商鞅變法的沿革

秦作為最晚被封的諸侯,看到了周分封制「大臣太重,封君太久,上逼主,下慮民」(《韓非子·和氏》)的弊病。加之,秦國處於與犬戎相接的西陲邊境,軍事的需要迫使秦設縣,管理邊境偏遠地方。楚、晉先後在邊地設縣也是對秦設縣有影響的。

秦國第一次設縣是秦武公十年,直到秦孝公十二年,商鞅變法,大範圍設郡縣。「集小鄉邑聚為縣,置令、丞、凡三十一縣」(《史記·商君列傳》),集中鄉邑成三十一縣,統一管理。同時,「令民為什伍,而相牧司連坐」(《史記·商君列傳》),至此,形成了嚴密的基層地方組織。

加上「為田開阡陌封疆,而賦稅平」(《史記·商君列傳》),賦稅的收取為郡縣制做了物質保障。同時,郡縣制也為賦稅的收取做了制度保障,可以說,兩者之間配合非常密切。所以,秦國設縣以及商鞅變法是秦朝實施郡縣制的重要歷史淵源。

二、吸取西周分封制的失敗教訓

秦朝建立,秦始皇讓眾臣討論治國之策,以丞相王綰為代表主張實行分封制。據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丞相綰等言:

「諸侯初破,燕、齊、荊地遠,毋以填之。請立諸子,唯上幸許。」而李斯力排眾議,主張實行郡縣制。

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盛眾,然後屬疏遠,相攻擊如仇雔,諸侯更相誅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內賴陛下神靈一統,皆為郡縣,諸子功臣以公賦稅重賜之,甚足易制。

天下無異意。則安寧之術也。置諸侯不便。

」始皇曰:「天下共苦戰鬥不休,以有侯王。賴宗廟,天下初定。

又復立國,是樹兵也,而求其寧息,豈不難哉!廷尉議是。」秦始皇贊成了李斯的建議,主要是分封制令諸侯坐大,形成尾大不掉之勢,周天子後來形如擺設,諸侯戰亂不已,百姓苦不堪言。

可見,分封制的失敗教訓正是借鑑之處,同時,李斯的堅決主張也是郡縣制推行的主要力量之一。

三、郡縣制的採用是適應**官僚體系的需要

秦朝建立「三公九卿」制,上承丞相,下接郡縣。郡守由皇帝任命,形成了從**到地方的行政體系。郡縣制正好與這種官僚體制相配合。

四、軍事及地方控制的需要

秦朝建立後,北方匈奴是秦的主要威脅。為了抵禦匈奴入侵,秦朝在邊防地區設郡縣,這是因為郡縣制的集權特徵和其軍事性質能更好地調動一切資源。這種集權性質的地方行政制度能很好地組織軍事力量抵禦外侵。

秦統一六國後,領土空前廣闊,大部分為六國故土。為了加強對六國故地的控制,秦在六國都城設郡,這也是粉碎六國故民復國精神的措施。同時,便於秦朝各項制度的實施,更好的加強文化思想控制,削弱六國舊都的文化影響。

五、秦始皇個人及其宗親家族因素

嫪毐叛亂使秦始皇認識到更加不能實行分封制。一旦分封權臣侯王,他們有了封地,便招會攬門客,配置自己的勢力,等到實力壯大,便會對**政權形成威脅。

秦始皇家族人員太少,秦孝文王沒有子嗣繼承王位,收嫡嗣子楚為子,子楚曾在趙國做人質,在呂不韋幫助下做了秦國的君主即莊襄王,他只有贏政一子。莊襄王死後,贏政即位,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38歲,長子扶蘇才二十歲,其他子女更小。那麼,秦始皇既無叔兄可封,子嗣又少,所以以血緣關係為基礎的分封制不具備條件。

綜上所述,秦朝推行郡縣制是各種因素的匯聚,當然也有許多因素隱藏在歷史的背後,不為人知的奧祕也是人們探索歷史的力量源泉。郡縣制是當時歷史發展的一種趨勢,是適應當時生產力發展的需要。郡縣制鞏固了秦朝的統一,加強了**集權,對後代王朝的統治具有很大的借鑑作用,對現代的地方行政區劃制度也是影響深遠。

6樓:宇亦賢

縣制是秦朝統一後推行的地方行政制度,它改變了先秦時期的官吏世襲制度,是中國古代國家制度的一大進步,也是**集權制度形成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同時也標誌著中國古代官僚政治取代貴族政治的開始。郡縣制的全面推行,對**加強對地方的控制和管理,鞏固國家的統一,促進社會經濟與文化的發展,都起了重大作用。那麼,秦朝緣何要推行郡縣制,廢除分封制呢?

首先、春秋戰國時期,郡縣制的初步形成和推行,為秦朝推行郡縣制奠定了政治基礎。早在春秋初期,秦、晉、楚等國把兼併得來的土地和滅亡的小國改設為縣,並作為國君直接統治的行政區域。春秋後期,縣制開始逐漸推行於內地。

一些卿大夫往往把自己領地內的采邑改建成縣,長官大多由卿的家臣或士擔任。春秋末期,晉國首先有了郡的設定,當時的郡主要設在邊地,用於抵禦北方的外族入侵。戰國時期,魏、趙、韓、燕、秦等國先後設立郡縣,並且設立郡縣的區域也由邊境擴充套件到腹地。

公元前350年,商鞅第二次變法,在秦國普遍推行縣制,把鄉、邑、聚等合併為縣,建置了四十一個縣(《史記·秦本紀》、《六國年表》、《商君列傳》則作「三十一縣」)。秦國在兼滅六國的戰爭中,在一些新攻佔的地區也開始設郡縣來加以管理。郡縣制在春秋戰國的部分實踐,事實上,就為秦朝推行郡縣制奠定了政治基礎。

其次、法家思想,奠定了秦朝推行郡縣制的思想基礎。秦朝把法家思想作為其統治思想,法家思想的核心,就是,「法」「術」「勢」三者結合的治國方略,法是指健全法制,勢指的是君主的權勢,要獨掌軍政大權,術是指駕御群臣、掌握政權、推行法令的策略和手段。主要是察覺、防止犯上作亂,維護君主地位。

法家思想的實質,就是期望以「法治」確定社會秩序,建立**主義的**集權國家。而郡縣制本身就體現了法家的**集權思想,有利於**對地方的管理。因而,以李斯為代表的法家,極力推崇郡縣制。

經過兩次廷辯,更加堅定了秦始皇堅持法家思想,選擇郡縣制的決心。再次、秦朝疆域的空前擴大,為秦朝推行郡縣制提供了現實可能。公元前221年,秦朝統一六國,在此以後,秦朝繼續進行北擊匈奴、統一嶺南、統一西南的邊疆拓展。

秦朝的疆域空前廣大,東至大海,西至青藏高原邊緣,南至嶺南,北至河套、陰山、遼東,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國家。這樣一個廣大的國家,只有加強**對地方的有效管理,才能維護國家的穩定,而郡縣制的特徵之一,就是要建立**對地方的垂直管理體系,這正符合了秦朝的現實需要。最後、春秋戰國時期,「禮崩樂壞」局面的形成,加速了秦朝郡縣制的推行。

西周後期,諸侯國勢力逐漸膨脹,終於導致王室衰微,大國爭霸,戰爭四起,傳統的政治秩序受到衝擊,原有的社會政治、經濟與文化結構都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出現了「禮崩樂壞」局面,而這些都是分封制的弊端帶來的必然結果。事實已經證明,分封制不利於加強集權,在此基礎上,郡縣制就成了秦朝的必然選擇。

秦國時期有油紙傘嗎

傳說 古時候,雨天和炙熱的夏天困擾著人們,人們不得不躲避到小亭子的下 專面而不能外出。有這樣一個 什麼叫歷史?歷史有三層含義 1 記載和解釋作為一系列人類程序歷史事件的一門學科。2.沿革,來歷。3 過去的事實。歷史,簡稱史,一般指人類社會歷史,它是記載和解釋一系列人類活動程序的歷史事件的一門學科,多...

戰國時期秦國和趙國之間的關係,有關戰國時期秦國和趙國的背景

在春秋戰國時期,秦國和趙國是一對不折不扣的冤家。趙國作為秦國最強勁的對手之一,一直時時處處和秦國作對。而秦國也正是在戰國末期幹掉了趙國才得以統一中國的。可是,很多人也許想不到,這麼一對不共戴天的死敵,其實是 一祖同宗 的關係。也就是說,他們都是一個老祖宗的子孫,而且,在早年間,趙國的祖先是有恩於秦國...

秦國時期的女子頭飾描寫,古代美女的頭飾描寫

古代漢族婦女頭髮都挽成髻。髻形有雙髻 垂髻 偏髻 平髻 螺髻 高髻 飛天髻等類。具體名稱則有數十種,如叢梳百葉髻 雙環望仙髻 朝天髻 翻荷髻 寶髻 花髻等。髮髻上的飾物則有梳 篦 簪 釵 步搖 翠翹 珠翠金銀寶細 搔頭 珠箍 珠冠 鳳冠,以及金銀珠玉精製的鸞鳳 採翟 珠滴 珠牌等。鬢髮兩側飾博鬢,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