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才
在春秋戰國時期,秦國和趙國是一對不折不扣的冤家。趙國作為秦國最強勁的對手之一,一直時時處處和秦國作對。而秦國也正是在戰國末期幹掉了趙國才得以統一中國的。
可是,很多人也許想不到,這麼一對不共戴天的死敵,其實是「一祖同宗」的關係。也就是說,他們都是一個老祖宗的子孫,而且,在早年間,趙國的祖先是有恩於秦國的祖先的,甚至可以這麼說,如果沒有趙國祖先的庇護,也許就不會有後來強盛的秦國了。
那麼,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秦國和趙國很靠譜的有明確記載的祖先,可以上溯到舜時代。據《史記》記載,舜時,秦和趙的先祖大費就「佐舜調馴鳥獸,鳥獸多馴服,是為柏翳。
舜賜姓嬴氏。」大費有兩個兒子,長子大廉,次子若木。若木的四世孫費昌,「為湯御,以敗桀於鳴條」。
意思是說費昌是駕御馬車的能手,並且他依靠善於駕御馬車幫助商湯打敗了夏桀。
而大廉的玄孫孟戲和中衍,則為商朝的國王帝太戊「御」,成為國王的專職馬車駕駛員。從此以後,大費的子孫作為殷商王朝的駕駛員家族,立下功勳,逐步成為商朝的諸侯。從善於馴養動物到善於駕御由數匹馬拉著飛馳的馬車,大費家族的技能獲得了質的飛躍。
到了商紂時代,中衍的玄孫中潏生了一個兒子叫飛廉,此人以「善走」著稱於世,據說能夠「日行五百里」。飛廉生有兩個兒子,長子惡來,次子季勝。惡來這名字一聽就凶神惡煞的,不是沒有理由,此人以神力著稱,和善走的父親一道成為紂王的**。
周武王討伐商紂,惡來被一起鎮壓。父親飛廉跑得快,溜了,隱藏起來。後來,季勝的重孫造父「以善御幸於周繆王」,並且,在一次針對周繆王的叛亂中,「造父為繆王御,長驅歸周,一日千里以救亂。
」馬車的作用在西周時期相當於咱們現在的汽車,也就是說造父相當於咱們現在的車王舒馬赫一類人物,是數一數二的快車手(見拙文《秦始皇先祖是中國最早的快車手》)。這下就可以知道飛廉為什麼善走而且能夠日行五百里了,原來,這個家族祖傳的絕技就是飛車。
古人惜字如金就是害人,一個走字,就沒說是腿走還是車走。造父因此得到繆王的封賞,趙城成為造父的封地,從此造父的子孫就以趙為姓氏,其後世子孫建立了趙國。那麼秦國呢?
原來,惡來死的時候,也已經有了兒子,他的兒子叫女防,這一支的子孫因為造父的得寵也在趙城居住並生存下來,並且漸漸的得到了周王室的寬恕,開始出來做官。
比如女防的重孫大駱,按輩份也就是造父的堂侄,就成為了專門幫助周孝王鎮守西部邊陲,抵禦西戎的將領。大駱有個兒子叫非子。這是個有心人,大概是叔祖造父的發家史點醒了他吧。
他開始虛心學習祖傳絕技,並且有所發展,成為養馬的好手。養馬其實就是駕車的一部分,當年傳說造父之所以能夠成為快車手,除了技術以來,善於發現和飼養良馬也是一絕,曾經馴養出了驥、溫驪等名馬。
非子明白,自己的這一支再怎麼發展,在趙城也只是寄人籬下,是旁支。所謂此地雖好,不是久留之地。於是他跑到犬丘這個地方,開始養馬。
由於他養的馬又好又壯,很快名聲遠播,被推薦到了周孝王那裡,成為周王朝的「弼馬溫」。這個弼馬溫很盡職盡責,遠比齊天大聖強,很快就得到了孝王的器重。
孝王決定好好的重用他,讓他成為大駱(也就是惡來)這一支可以繼承宗嗣的嫡系子孫。這樣他將來就可以繼承家族產業。可是,這事遭到了申侯的反對,因為申侯的女兒就是大駱的原配妻子,而且生有嫡子成。
大駱是鎮守西陲的將領,周孝王怕引起內亂(見拙文《中國最早的「和親」事件》),便放棄了讓非子繼承大駱這一支宗嗣的打算,但卻給了非子更好的補償和更高的榮耀。他決定讓非子獲得他這個家族最古老的祖宗嬴姓的繼嗣權,賜非子姓嬴,並把自己的土地秦城分封給他,讓他的子孫世代為周王室養馬。
由於非子還沒有正式的爵位,因此秦國被稱為附庸之國。周厲王年間,西戎反叛,非子的異母兄弟成被殺,非子又獲得了父親大駱這一支的繼承權,從而成為真正的惡來這一支系的嫡系子孫。從此,秦城和趙城就分別成為了飛廉的兒子惡來和季勝的子孫的封地,後來他們各自通過努力建立了自己的國家。
而通過這段故事,我們應該知道,秦國和趙國的共同祖先就是飛廉,而秦國的祖先是飛廉的大兒子惡來,趙國的祖先是飛廉的小兒子季勝。這就是秦國和趙國的起源。
2樓:匿名使用者
從血緣上來說,秦國與趙國的君主本來是宗親,且秦國的祖上受到趙氏之祖的撫孤之恩。非子宗族得以延續並建立秦國,完全是受了造父一族的恩恤。
但是隨著時間流逝,再濃的親情也會消散。到了戰國時期,趙氏的主、旁兩宗分別建立了自己的國家,同族成為政治上的對手,戰場上的仇敵,你死我活的關係。
3樓:方的你的我的
簡單的說就是:
擁有共同的祖先。
商紂王的大臣飛廉就是秦國和趙國的祖宗。
飛廉長子惡來就是秦國祖先。
次子季勝就是趙國祖先。
第三十五世祖。
4樓:一困月
趙國和秦國的國君都是贏姓,趙氏,應該是同族不同宗
有關戰國時期秦國和趙國的背景
5樓:我覺得很能抬槓
秦國在變法前,領土小於魏國,陰晉之戰,五十萬人輸給魏國的五萬人,徹底破產。但在變法過後,趁魏國被齊國打壓了倆次,奪回了河西之地,逐步蠶食鯨吞三晉,從而崛起。趙國的崛起在於胡服騎射,高峰時期,趙國國力是當時最強的,其餘六國疲於征戰。
但是趙武靈王死後,趙惠文王廢除了胡服騎射,趙國雖然還是強大。但是在趙惠文王死後,趙孝成王跟秦國火拼,最終趙國輸的傾家蕩產。 趙國60萬軍隊損失了45萬人,其餘十五萬為老弱病殘。
秦國從其逐步統一六國。
春秋戰國時期,秦國國君和趙國國君都是贏姓趙氏,問一下,是同一族人嗎
6樓:貞觀之風
他們是同族。共同祖先是紂王寵臣蜚廉,秦國祖先是蜚廉長子惡來,趙國是次子季勝,兩國分開發展是在西周。
根據歷史,秦國和趙國王族竟然是同一祖先,趙國貴族出自商朝名門,為商朝重臣蜚廉的直系子孫,蜚廉是商紂王手下的大臣。趙國始祖造父為蜚廉的四世孫。
而秦國呢,秦非子(?-公元前858年),嬴姓,名非子,號秦嬴,伯益之後,商朝重臣惡來五世孫,周朝諸侯國秦國開國君主。蜚廉和惡來是父子。
7樓:匿名使用者
是同一族人,也可以說曾是一家人。
在商朝,紂的大臣飛廉(嬴姓)有兩個兒子,大的叫惡來,被周武王殺了。小的叫季勝,後來在周朝為官。季勝的兒子孟增很受周成王重用,於是嬴家就從商朝末年的低谷中走了出來重新成為貴族。
飛廉死的時候惡來早就死了,惡來的兒孫也成了周朝的奴隸,失去了嬴姓的宗主繼承權。飛廉把嬴姓的宗主之位直接傳給了季勝。嬴宗之位的傳承沒跟惡來一家產生什麼關係。
到了後來,在歷任宗主的帶領下,嬴家越來越輝煌,季勝的重孫子造父幫助周朝平定了徐國叛亂,立下大功,被周王封到趙城,建立了嬴姓趙氏。這時惡來的孫子們仍然灰頭土臉,朝不保夕,幸好造父看在以前曾是一家人的份上,憑著自己的功勳,報告周天子赦免了惡來的這些後人,並把他們接到自己的領地,當成自己的後人一樣撫養。惡來的後人死裡逃生,看到造父家這麼有地位有財富,對自己又這麼好,就決定改認造父為祖,跟著他成為趙氏家族成員。
這就是惡來的子孫們後來都成了趙氏的由來。
惡來的後人改姓趙以後,從法律上講就只是造父的後人了,等同於與惡來斷絕了關係。這就有點像現代的領養,如果一個人跟養父母姓了,他就與親生父母沒有了法律關係。惡來後人改姓趙基本也應該是這麼個意思。
這也就是史書裡說「然秦以其先造父封趙城,為趙氏」的原因。
當然,後世有些人認為惡來是長子,應該是嬴姓大宗,這就成了笑話了,難道只有長子才能繼承家業嗎。歷史上有很多帝王都不是長子,秦始皇的曾祖父昭襄王,就不知是秦惠文王的第幾個兒子了,秦始皇的祖父,也只是次子。秦始皇的父親,可能連次子也不是。
還有周武王、王季、秦襄公這些人,也不是家中長子。如果不管實際情況,一味堅持長子為嫡的話,秦國的歷史就要從頭改寫。所以能不能做繼承人,是不是長子並非唯一條件,關鍵還要看當時的具體情況。
飛廉去世前,惡來自己死了,家人可以說處於絕境中,飛廉要是頭腦僵化到仍然堅持要惡來後人做大宗,那就是要把嬴姓推上死路。所以堅持認為惡來後人為嬴姓嫡系的人,如果不是頭腦壞了,就是另有他意。
8樓:亻氏訁周de我
贏姓是少昊之後,少昊是黃帝之子,趙是嬴姓十四氏之一,周朝諸侯大多的都是黃帝后代包括姬姓的周天子
9樓:匿名使用者
史記記載,秦趙的共同祖先就是商紂王的大臣飛廉。而秦國的祖先是飛廉的大兒子惡來,趙國則是飛廉的小兒子,名叫季勝。你可以這麼說。
10樓:
的確是同一族人,但關係已經很疏遠了。秦趙同宗,嬴姓有十四氏,趙氏是其中之一
11樓:匿名使用者
如果往上數都是同一祖先.華夏都是炎黃子孫.可是細化就差好遠.
秦人在甘肅歷史漫長.從非子開始到秦國襄公建國秦人就一直在甘肅天水附近.但是又經歷了春秋戰國.
那時候趙姓還生活在河北邯鄲的趙國.但是他們的命運到秦始皇時期就改變了.秦始皇滅了趙國.
帶了一支趙國貴族西遷甘肅天水.從此趙姓才在甘肅天水落腳並發展成了天水的望族.要知道天水的趙姓是什麼時候來的.
秦國在甘肅歷史是很悠久的.一個被秦國滅掉的名族是不可能成為秦國的貴族的.有人肯定也會說贏秦有14個姓氏.
對的.但那都是很遙遠的事情了.如果趙姓跟秦有關係.
那也頂多可能是秦始皇母姓的關係吧.我想秦國那個時期人可能跟母方姓吧.稱他趙姓也許是他父親孩子太多為了區分故稱母姓.
12樓:匿名使用者
往上倒是一個祖先。
哎,不過中國人倒上上去都是炎黃子孫,所以。。。
13樓:c鈥唈鈥唒
其共同祖先為非廉,但因秦人長期居住在西北高原,經過民族融合其血統與中原已大不一樣,這也是"六國卑秦,視其蠻戎"的原因,所以秦人與趙人後期並不屬於同一族人。
14樓:技術質量部
不是 秦國的是被周王賜的姓氏
戰國時期秦國與趙國發生的戰役叫什麼?
15樓:井井
長平之戰,秦軍取得了巨大勝利,大大地削弱了趙國,為秦完成統一創造了有利的條件。在長平之戰勝利長平之戰 後,白起又分秦軍為三路,擴張戰果,命王齕率一軍攻佔趙國的皮牢;命司馬梗率一軍北上,奪取太原;白起親帥大軍準備攻打趙國首都邯鄲,想一舉滅亡趙國。
秦軍東取武安、北佔太原的時候,韓國、趙國都異常恐懼。趙國與韓國合謀,派使者攜帶重金赴秦,遊說范雎。
范雎被趙國使者說服,便向秦王建議接受議和,秦王採納了范雎的意見,允許韓國割垣雍,趙國割六城,達成和議,於周赧王五十六年一月下令罷兵。白起得知此事後與范雎產生矛盾。秦昭襄王沒聽白起的建議,在失去時機的情況下攻打邯鄲,結果在後來的邯鄲之戰中,秦國戰敗。
戰國時期趙國什麼時候滅亡的,戰國時期趙國的官職級別及大小
實際上應該是公元前222年。因為公元前228年,秦軍攻破邯鄲,俘虜了趙幽穆王遷,但是趙國貴族卻又在代 今山西大同 立嘉為趙王 又稱為代王 代王嘉在位六年,秦軍滅代,趙國宗廟不繼。有些人之所以認為趙國被滅於公元前228年,是由於他們覺得邯鄲破滅之後趙國就不存在了,趙王嘉的政權應該叫代國。若是按照這種說...
戰國時期,秦國能不能打贏趙國(廉頗將軍在時)
不能打贏,基本上就是平局,秦國最後也只能退兵。因為當時趙國廉頗將軍基本上固守不出,雖然不可能打贏,但也不可能打輸。秦國當時也已經精疲力盡,才會用計讓趙王把廉頗將軍換掉,如果不是趙括主動出擊,又被斷了後勤,趙軍投降後對秦國的白起全部坑殺才會一蹶不振,事實上趙國當時的實力和美蘇爭霸的美國差不多,比秦國還...
戰國時期的趙國與燕國為何有世仇
趙燕之所以是世仇,是因為兩國的民風與國策,以及國家擴張計劃的各部規劃。1 首先,從戰國初期開始說,戰國初期,第一強國是魏國,因魏文侯 武侯善治,使魏國富國強兵,首創變法先河,又任用吳起為將,建立了完善的軍隊制度,而且還建立了當時最精銳的部隊 魏武卒,再有就是趙國當時的國力較弱,惹不起魏國 可以通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