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九虔吳正棚
儒家認為「仁義禮信」可克服世間一切苦難!連智、勇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必要準則!
2樓:守亮蔡橋
這個要分開理解
」仁「就是愛人
也就是說
孔子強調愛護他人
」義「就是真誠待人
而」禮「不是禮貌待人
是指」禮樂制度
就是每一個人做事都要符合自己的身份(貴族要符合貴族的身份)」信「是指誠信
對論語中的(仁,義,禮,信)的理解和看法
3樓:匿名使用者
」仁「 就是愛人 也就是說 孔子強調愛護他人」義「就是真誠待人 ;
禮是指」禮樂制度 ,就是每一個人做事都要符合自己的身份(貴族要符合貴族的身份)
」信「是指誠信
論語對仁義禮信的理解和看法
4樓:21世紀第一聖人
《論語》中關於這幾個問題的論述很多,特別是仁的問題,對於不同的人和事,孔子認為可以有不同的標準和要求。但是,孔子認為仁並非遙不可及或者高不可攀,所以他說「仁遠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只要願意,每個人都可以做到。
至於義的方面,我覺得孔子「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這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這句話最能說明問題,這句話中雖然沒有提到義這個字,但其內涵就是義。
而對於禮的問題,孔子對其子孔鯉所說的」不學禮,無以立「這句話最具代表性。
信的問題,咱們來看看孔子與子貢的一段對話。子貢問政,孔子回答「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貢問「必不得已而去,於斯三者何先」,孔子回答「去兵」。
子貢又問「必不得已而去。於斯二者何先」,孔子回答「去食。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
由此可見,孔子對於信的重視程度。
談談你對智和仁的理解《論語》
5樓:糾正歷史錯誤
智為才,仁為個人之德,現代我們就已經分得很清晰,兩樣就不是一回事的東西,「才」表現在行為結果,仁是主要兩者之間通過對方表現感應對方;"才"可發展有唯物結果可為實,仁德只不過是兩者之間的感應,無法確實,智仁兩不為基礎,而《論語》還將仁與知還並舉,那是錯誤的;從《論語》將知也為智的意思,出現混亂,我們知道知即識,聞也可為知,知未必就代智的意思,,這是也許是古代人在認識中的一些混亂或使用知字與代表現**解的「智」意是通用字,我認為兩者都有,而從文字使用上看,戰國的知與智就分清了,出現個「智」字代表有才幹,處事得當;仁(即德)本是隻限兩者之間的心靈感應,而《論語》以周禮行為結果為仁,實是綁架了仁字本身只屬於兩者心靈感應的東西,造成歷史以來中國人的文化知識的混亂.從仁與智兩字的字意拆開,《論語》違反了文理。
論語中有關禮智信仁義
6樓:
學《論語》不是為了**別人,《論語》本身強調實踐,在生活中,行動中實行「仁義」,而不是口頭上「仁義道德」,行動中「男盜女娼」。至於說有人學《論語》後變成「滿口仁義禮智信,可就不幹人事,越叫得歡的人,越不幹人事。」把這個罪算在《論語》頭上,我覺得《論語》有點冤。
關於論語的看法
7樓:匿名使用者
一.請談談你學習《<論語
《論語》 第三章
8樓:我們黑夜很白
第三章為《八佾》篇,包括26章,本篇主要內容涉及「禮」的問題,主張維護禮在制度上、禮節上的種種規定,篇重點討論如何維護「禮」的問題。
春秋末期,奴隸制社會處於土崩瓦解、禮崩樂壞的過程中,違犯周禮、犯上作亂的事情不斷髮生,這是封建制代替奴隸制過程中的必然表現。季孫氏用八佾舞於庭院,是典型的破壞周禮的事件。
對此,孔子表現出極大的憤慨,「是可忍孰不可忍」一句,意思是這樣的事他都忍心去做,還有什麼事情不可狠心做出來呢?反映了孔子對此事的基本態度。
9樓:匿名使用者
《八佾》篇包括26章。本篇主要內容涉及「禮」的問題,主張維護禮在制度上、禮節上的種種規定;孔子提出「繪事後素」的命題,表達了他的倫理思想以及「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的政治道德主張。本篇重點討論如何維護「禮」的問題。
10樓:湖上西風
簡單而言,孔子生活的春秋時代,禮崩樂壞,周王室已經衰微了,禮樂征伐以從諸侯出,乃至「八佾」這樣只有天子才能享用的宮廷舞蹈,在大夫家裡使用了。而孔子生活的魯國,大權已被季、孟、叔孫三家所掌握。在孔子看來「是可忍,孰不可忍。
」我建議你去讀一下《史記》的《孔子世家》,可以有一個比較全面的瞭解。
論語前三章關於仁、禮、信、孝、義的句子,只要原文。
11樓:搬書的小熊
仁:巧言令色,鮮矣仁。
禮:禮之用,和為貴,先王之道斯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禮節之,亦不可行也。
信: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輗,小車無軏,其何以行之哉。
孝:**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
義:信近於義,言可復也,恭近於禮,遠恥辱也,因不失其親,亦可宗也。
論語讀後感1500字
12樓:手機使用者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結合註釋多讀幾遍,有感而發.......
論語譯註和閱讀無障礙版哪個好
看讀者年齡。如果小學初中,建議用無障礙版。如果是高中以上,用譯註。文學學習的好處?5 當然是提高文學素養了,中國古典文學中有許多關於禮的論述,有很多不僅對於個人有益,而且有利於構建和諧社會!1 提高素養,提升自身的品位 2 是感知社會的觸角,各個學科都是融會貫通的,學習文學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一個人...
閱讀下面《論語》選段,完成相關問題。子貢曰如有博施於民而
小題1 2分 推己及人 或能近取譬 博施濟眾 小題2 4分 孔子認為即使是堯舜這樣的人也對能否達到 62616964757a686964616fe4b893e5b19e31333335333662聖 的境界感到苦惱呢 2分 他覺得要達到 聖 的境界是很困難的 1分 能夠達到推己及人 設身處地地為他人...
閱讀下面《論語》《孟子》選段,回答問題。(6分)子曰 「君
小題1 孔子認為,社會無道時,可以遠離政治,隱藏自內己,明哲保身 孟子認為,社會無道時,應容該犧牲自我來捍衛正道。小題2 孟子認為不應該用犧牲道的原則來迎合人,應該堅守正道 不可拿原則做交易,換取個人的利益。答對1點給2分,答對2點得3分 小題1 試題分析 分析孔子對於社會無道時的態度要細細品味 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