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寫作思路:確立中心,圍繞選材,確定重點,安排詳略,選材時要注意緊緊圍繞文章的中心思想,選擇真實可信、新鮮有趣的材料,以使文章中心思想鮮明、深刻地表現出來。
正文內容:
1、屈原
屈原是戰國時代的楚國人,二十二歲時,就已官居左徒、三板大夫,輔助楚懷王。其時楚懷王受到奸臣的進讒,沒有接受屈原關於聯齊抗秦的主張,被說客張儀騙到秦國軟禁起來,逼他割地獻城,後因憂慮成疾,不久便死於秦國。
屈原知道後悲憤欲絕,上書請求頃襄王為懷王報仇。但頃襄王窕寵信奸佞,不思振復,將屈原削職放逐江南,其後楚國被秦國攻陷,亡在旦夕。屈原救國的願望破滅了,在極度憂憤悲慟的心境下,於公元前278年(屈原六十二歲時)農曆五月五日縱路投入波濤洶湧的汨羅江。
楚國人民聞訊,紛紛划船去追他,但追至洞庭湖上,已不見屈原的身影。這便成了每年此日競賽龍舟的起端。之後,人們每年這個時候,都把米撒入江中以祭祀他。
但由於人們祭屈原的米,都讓江。上的蛟龍吃掉,故後來人們改用粽葉、蘆葉和五彩絲包裹粽子。此後,歷代沿襲下來,便演變成端午節吃粽子的風俗。
2、曹娥
曹娥是東漢上虞人,父親溺於江中,數日不見屍體,當時孝女曹娥年僅十四歲,晝夜沿江號哭。過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後抱出父屍。就此傳為神話,繼而相傳至縣府知事,令度尚為之立碑,讓他的**邯鄲淳作誄辭頌揚。
教曹娥之墓,在今浙江紹興,後傳曹娥碑為晉王義所書。
3、秋琫
秋瑾字睿卿競雄,號鑑湖女俠,小字玉姑,浙江紹興人,幼年擅長詩、詞、歌、賦,且喜騎馬擊劍,有花木蘭、秦良玉在世之稱。28歲時參加革命,影響極大,預謀起義,開會時為清兵所捕,寧死不屈,於光緒三十三年六月五日在紹興軒享口英勇就義。
後人為敬仰其詩,復哀其忠勇事蹟,乃與詩人節合併舉行紀念,而詩人節亦因紀念愛國詩人屈原而定為端午節。
4、伍子胥
伍子胥名員,楚國人,父兄均為楚王所殺,後來子胥棄暗投明,奔向吳國,助吳伐楚,五戰而入楚都郢城。吳王闔廬死後,其子夫差繼位,吳軍士氣高昂,百戰百勝,越國大敗,越王勾踐請和,夫差許之。
子胥建議,應徹底消滅越國,夫差不聽,吳國大宰,受越國賄賂,讒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賜子胥寶劍,子胥自刎而死。子胥本為忠良,視死如歸,在死前對鄰舍人說:「我死 ,後,將我眼睛挖出懸掛在吳京之東門上,以看越**隊入城滅吳。
」夫差聞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屍體裝在皮革裡於五月五日投入大江。伍子胥盡忠反被殺,後化為濤神,從此錢塘江常發怒潮,以五月初五潮水最為凶猛,直衝越國境內,人們傳說這是伍子胥在顯靈。
5、勾踐(約前520年―前465年)
勾踐,姒姓,又名鳩淺、菼執,夏禹後裔,越王允常之子,春秋末年越國國君。和吳國爭霸失敗之後,在范蠡的輔佐下,經過臥薪嚐膽,越國很快恢復實力,最終擊敗吳國。
在恢復實力過程中,越國做了很多事,充滿了陰謀和智慧。但有一條是:以划龍舟來操練水兵。這麼做是不讓吳國發覺越國練兵的動機。《越地傳》中對此有記載。
由於勾踐練兵採取的划龍舟的方式,而如今端午划龍舟比賽是其中一個重要的專案。因此有人說,端午這個節日,也是為紀念勾踐而設立並沿襲的。
2樓:飄00零平
「眾人皆醉我獨醒,舉世混濁我獨清。」懷王已死,頃襄王執政,子蘭**,你,能做的還有什麼?但你不曾後悔,縱然是身投汨羅江,也不肯與世同濁,用生命的弧度來證明你對楚國的熱愛,對懷王的忠心!
--屈原
端午節的故事三十字左右
3樓:匿名使用者
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捨棄自己的祖國,於五月五日,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後,抱石投汨羅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
4樓:匿名使用者
ucfp:35f1afbe-54dd-4717-f93f-bd9ce829dfea-1553774873320
端午節的傳說30字
5樓:天天看你苦笑
據傳說,陸河端午節的起源是紀念「走黃巢」。公元875年的唐朝末期,黃巢領導農民大起義。公元881年,起義軍攻下唐都長安。
當時陸河人的祖先居住在外省,由於受到官府的欺騙宣傳,認為黃巢和起義軍是魔鬼,以訛傳訛,大家非常害怕他們。
在黃巢起義期間的一年農曆五月初五,大家聽說黃巢的軍隊馬上要打過來,忙於逃命。逃難的路上,一位婦女揹著一年紀較大的男孩,手裡拉著一個年紀較小的男孩,恰好遇見了黃巢,但並不知曉他的身份。
黃巢看見這位婦女的行為不對勁就問她:「你為什麼大的孩子背,小的孩子拉?」這位婦女直率地回答說:
「背的是我的侄兒,拉的是我的小孩。一旦黃巢追來,我就放棄自己的小孩,揹著侄兒快速逃走。侄兒已亡父,若被殺,他家就斷根絕後了。
兒子若被殺,我還年輕可再生。」
黃巢被她這種崇高的德行所感動,於是對她說:「我就是黃巢,你不用怕,更不用逃,回去在自家的門楣上插上艾,我的軍隊就不會殺你們。」這位婦女回去照這樣做。
訊息一傳開,左鄰右舍紛紛效仿。起義軍來到這個村子看見家家戶戶的門楣都插上艾,認為他們都是好人,便沒有殺他們。
從此,人們每年都把「五月初五」當作一個節日來過,以示紀念「走黃巢」,還要在門楣上插艾,以保全家平安。幾百年前,陸河人的祖先遷到陸河,也把這種風俗帶到陸河。
擴充套件資料
端午節是我國古老的民俗大節,其由來傳說甚多,分別有紀念介子推、屈原、伍子胥、曹娥、女詩人秋瑾等,還有惡月惡日、 蓄蘭沐浴、走黃巢等說法。
端午節在傳承發展中雜揉了多地多種民俗為一體,民俗繁多複雜,在全國各地有著不同稱呼,生動反映各地端午習俗有同也有異。端午節現為國家法定節假日。2023年9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審議並批准中國端午節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端午節成為中國首個入選世界非遺的節日。
端午文化在全世界產生了廣泛的影響。
6樓:匿名使用者
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捨棄自己的祖國,於五月五日,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後,抱石投汨羅江身死,以後,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渡、吃粽子、喝雄黃酒的風俗;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7樓:匿名使用者
2位粉絲
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捨棄自己的祖國於五月五日,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後,抱石投汨羅江身死以後,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渡、吃粽子、喝雄黃酒的風俗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8樓:匿名使用者
三閭大夫屈原的傳說 屈原主張改良內政,對外主張聯齊抗秦,侵害了上層統治階級的利益,遭到排擠和陷害。懷王疏遠屈原,放逐其到漢北。屈原看到這一切,極端氣憤。
他堅決反對向秦國屈辱投降,這遭到政敵們更嚴重的**。新即位的楚襄王比他父親更昏庸,把屈原放逐到比漢北更偏僻的地方。 屈原在長期的流放跋涉中,精神和生活上受到極大的摧殘和打擊。
一天他正在江畔行吟,遇到一個打漁的隱者,隱者見他面色憔悴形容枯槁,就勸他「不要拘泥」、「隨和一些」,和權貴們同流合汙。屈原道:「寧赴湘流葬於江魚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塵埃乎公元二七八年,楚國的都城被秦兵攻破,詩人精神上受到了極大的打擊,眼看國破之難,卻又無法施展自己的力量,他憂心如焚,在極端失望和痛苦中,詩人來到了長江東邊的汨羅江,抱石自沉。
他死時大約六十二歲,正是農曆五月初五。
9樓:匿名使用者
傳說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湧到汨羅江邊去憑弔屈原。漁夫們划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位漁夫拿出為屈原準備的飯糰、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裡,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
人們見後紛紛仿效。一位老醫師則拿來一罈雄黃酒倒進江裡,說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後來為怕飯糰為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棕子。
10樓:百度使用者
據說,端午節這天陽氣最重,已婚女子須回孃家躲避一天,如果這天暴晒中病,不好醫治,所以才有了回孃家包棕子的習慣。
11樓:匿名使用者
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
12樓:百度使用者
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也也也也也也不不不補知道!
13樓:匿名使用者
你蛋疼麼,問這種問題,艹。
端午節的傳說50字
14樓:匿名使用者
傳說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湧到汨羅江邊去憑弔屈原。漁夫們划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位漁夫拿出為屈原準備的飯糰、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裡,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
人們見後紛紛仿效。一位老醫師則拿來一罈雄黃酒倒進江裡,說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後來為怕飯糰為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棕子。
以後,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渡、吃粽子、喝雄黃酒的風俗;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15樓:左丘忠仙鶯
國時,楚國大夫屈原因苦勸楚王無果,憂憤投江自盡。楚國百姓懷念這位為人清正的大夫,於是將糯米包成包投入江中,希望魚群吃了米而不吃屈原屍身。後世延續為傳統,漸漸演化為端午節
端午節是古老的傳統節日,始於中國的春秋戰國時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曆史。端午節的由來與傳說很多,源於紀念屈原
源於紀念伍子胥
源於紀念孝女曹娥
源於古越民族圖騰祭
16樓:伊
戰囯農曆八月十五,楚國的屈原投江自盡,人們非常崇拜屈原,於是包糯米餵給魚兒吃,希望魚兒吃了米不吃屈原的身體。 於是就漸漸轉化了端午節。
17樓:匿名使用者
紀念歷史上偉大的民族詩人屈原。屈原,名平,是戰國時代的楚國人,生於楚威王五年夏曆正月初七,或謂生於楚宣王二十七年,卒於楚襄王九年。
18樓:匿名使用者
戰國時期又一個名叫屈原他的皇帝十分不乖整天泡妞喝酒卻沒有辦法只好是自殺人們為了紀念他,所以才有端午節吃粽子,賽龍舟。???????
19樓:匿名使用者
為了國家,為了其他人,不顧自己生命危險跳進了河,這種捨己為人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20樓:心底的你傷
屈原投江自盡人們為了紀念他,就把這一天,命為端午節
21樓:匿名使用者
為什麼不把屈原為什麼投江自盡寫出來呢?
22樓:匿名使用者
6元、、、、一
一、、、、一x一一、一
23樓:匿名使用者
屈原死為我們我們應該向他們學習
24樓:匿名使用者
戰國時期。楚王不相信。去嘞。拼把它殺了。把扔到了江裡。什麼經常去王源尊重女生。
25樓:匿名使用者
端午節是為了紀念屈才還有的節日。那是在戰國的時候,他的皇帝整天很糊塗,只有去年在他身邊他拿著,但是國王特別不喜歡他別人就在背後說他壞話並轉告皇帝皇帝知道後便把感敢出了國。在屈原敢出國,以後秦國出國,那些國都來欺負他的國。
就這樣屈原的那個國家回來,去年知道和你媽很傷心,覺得自己無字自頭濱江了。別人為了紀念屈原變成今天為端午節。
關於端午節的故事,關於端午節的故事50字
屈原死bai後,百姓哀痛異常,到du汨羅江邊,漁夫們zhi 划船在dao江上尋找,有人拿飯糰內等食容物丟進江裡,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原身體,後來人想出用楝樹葉包飯,發展成了棕子。以後,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渡 吃粽子 喝雄黃酒的風俗,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1 過端午節,除包粽子和划...
端午節的詩歌,關於端午節的詩歌
關於端午節的詩歌有 李之儀 宋代 南鄉子 端午 小雨溼黃昏。重午佳辰獨掩門。張耒 宋代 和端午 國亡身殞今何有,只留離騷在世間。湯顯祖 明代 午日處州禁競渡 獨寫菖蒲竹葉杯,蓬城芳草踏初回。蘇軾 宋代 浣溪沙 端午 綵線輕纏紅玉臂,小符斜掛綠雲鬟。佳人相見一千年。邊貢 明代 午日觀競渡 屈子冤魂終古...
端午節的來歷和習俗,端午節的來歷和風俗的簡短介紹(50字左右)
農曆五月初五,俗稱 端午節 端是 開端 初 的意思。初五可以稱為端五。農曆以地支紀月,正月建寅,二月為卯,順次至五月為午,因此稱五月為午月,五 與 午 通,五 又為陽數,故端午又名端 五 重五 端陽 中天等。從史籍上看,端午 二字最早見於晉人周處 風土記 仲夏端午,烹鶩角黍 端午節是我國漢族人民的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