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家和道家,佛家和道家的根本區別是什麼

2021-03-25 20:11:34 字數 5317 閱讀 5852

1樓:赤壁沉屍

樓主,你誤解了道家的世界觀和方**了。

佛教的世界觀和方**:佛教最大的特點就是對世界的認識建立在如實見的基礎上。如實見,就是如實地認識世界所謂正見,就是正確地認識宇宙、認識世界、認識人生。

佛教對世界本質的認識還是要由緣起法來看。因為世界是按緣起的規律執行,所以我們認識世界的實質也就不能離開緣起法。 佛家的方**是建立在它的世界觀之上的:

佛法以無明作為眾生流轉生死的根源,以正見作為眾生解脫的根本。也就是說流轉生死輪迴在於我們的心,解脫生死輪迴也在於我們的心。

道家的方**:「無為」,這是老子處世處事的最基本原則和方法。為了闡明這一原則和方法,他在《道德經》中反反覆覆地多次提到和論述了它。

那麼什麼是無為呢?這是個引起很大爭議的問題,也是許多人非議老子的關鍵問題。在許多人看來,無為似乎就是一切靜觀其變、無所作為,也有許多人把「無為」理解為不妄為等等。

其實,這些都是對老子思想的曲解,而不是老子的本意。老子既不是要大家坐享其成,等著天上掉餡餅而無所事事、無所作為,也不是要大家不胡作妄為,而是要大家順其自然的規律去作為。

老子首次提出「無為」的思想是在第二章,「是以聖人居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措而弗始也,為而弗志也,成功而弗居也。」很明顯,老子之所以會提出「無為」的原則,首先就是因為他認識到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永恆性、普遍性客觀規律,因而人類只能順從它處事,否則必然失敗。「聖人」則正是由於認識到了這一點,因而才會「居無為之事」,而不是自行其是。

因此,老子的「無為」原則和概念的內涵其實很簡單,就是一切都要順從自然規律辦事而不能自行其是,而不是什麼無所事事的不作為。因此,他才會在後來進一步提出「為無為」的觀點,明確告訴我們,無為不是不作為,作為還是一定要有的,只是這個「為」的方法是「為無為」,是一切按照自然規律而為,而不是自以為是。

就我個人而言,相對於佛家的虛空的世界觀,我更喜歡道家無為的處世方式,逍遙的生活態度。當然,佛家思想也有很多精華,只是我無法領悟而已

2樓:匿名使用者

這是你誤解佛教了!!

佛教講究「因緣果報」,佛陀說:一切法由因緣生。又說:諸法因緣生,還以因緣滅。這個根本,說到底也是一種隨緣的表現。

道家的「無為」是無為而無不為。如果藉助莊子《逍遙遊》來解釋,就是禦寇善於使用風很厲害,但是莊子卻追求一種連風都不要依靠的精神境界。既然要順其自然能,肯定有干涉和放縱的方法,因此無為的意思是處理問題的時候沒有固定的方法,不死板的執著某些固有的認識。

3樓:周公後

末學以為,佛家應該在「慈悲為本」的基礎上加一句「方便為門」,也就是說,慈悲眾生,也是為了接引眾生,讓他們有機會悟入佛知見,因為在佛教看來,一個人的最終幸福決定於每個人自身的思想語言與行為(即所謂「身口意三業」),所以佛家的慈悲是與智慧不可分的。如果沒有對宇宙人生實相的真實瞭解,是不可能擺脫煩惱與生死的痛苦的,所以佛最終極的目標是讓每個了了解自己的本來面目。要達到這個目標,就有種種修行的方法,如唸經唸咒唸佛參禪等等。

道家講的「至人無己,神人無功,聖人無名」,也是一種破除了我執的大智慧。而很多人對「大道無為」的望文生義,使人覺得其「冷」。末學認為,道家的「無為」是一種心態,略等於佛教中的「空」,二者取的都是「不執著」之義,取「超越」之義。

只有以超越之心,以不執著的精神去做一切事情,才能把事情做得圓滿,因為這才符合宇宙人生的因果律。所以,「無為」是為了「無所不為」,不然,老子為什麼要說「以道臨天下,其鬼不神」,「以道治天下如烹小鮮」之說呢?

如果實在要說道家冷,可能因為它缺少大乘佛法中提倡菩薩道以許多慈悲接引眾生的那種方便法有關吧?

4樓:貧道不強

哈哈,不是冷,是你不懂哦。佛教家就一定慈悲?也有金剛降魔的,法門萬千,不要一言以蔽之

5樓:匿名使用者

道家的順其自然,是無為而無所不為。與佛教的恆順眾生是一個意思。都是順著眾生的意思,不強迫,不勉強。但是眾生有感,佛菩薩就有應。感應道交,絲毫不爽。南無阿彌陀佛。

6樓:li_渢

道家的順其自然,也是就是隨緣放下的意思,不是不管人的意思

7樓:匿名使用者

道家確實冷了點,所以古往今來,道家一直辯不過佛家。

佛家和道家的根本區別是什麼

8樓:有點意思si兒

最根本的區別:道教沒覺得這個世界有什麼問題,相反道教覺得這個世界很美好,還有更多更美好的東西需要你進行修煉才能獲得,而且是長久的獲得。

而佛教一開始就認為這個世界苦,告訴你不管你現在如何享受,都不會久遠,都會最終變苦,並且用輪迴說告訴信徒你的未來也會變苦。

道教是真正的本土宗教,但其理論根源除了道家的學說,其餘的實際就是中國人的祖宗祭祀和民間流傳的神仙傳說和方術,並且道教是一直在吸收其他理論的。

1、就道教的追求來說,可以說是這個世界上獨一無二的。道教不追求來世,道教追求現世成仙。神仙是這樣一種存在,他們具有超人的能力,具有無盡的壽命,能享受最好的供養,能解決任何問題。

道教裡的天宮、三十三天等概念都是後來吸取了佛教概念而形成的,最開始神仙就是在世間的——也就是說道教的追求是在世為神。

2、道教沒覺得這個世界有什麼問題,相反道教覺得這個世界很美好,還有更多更美好的東西需要你進行修煉才能獲得,而且是長久的獲得。雖然道教的修行過程中充滿了恬淡無為、清靜無慾這類的看起來很出世的要求,但其終極的目標其實就和世俗凡人沒啥兩樣。

3、而佛教一開始就認為這個世界苦,告訴你不管你現在如何享受,都不會久遠,都會最終變苦,並且用輪迴說告訴信徒你的未來也會變苦——如果你不跳出輪迴的話——最終什麼都是苦的。在小乘佛教來說修行的最終目的就是徹底的寂滅,只有徹底的寂滅以後剩下的才是無為法——即所謂涅槃。

4、從幸福觀、人生觀、世界觀來說,佛教和道教的差別都不可以道里計。

9樓:匿名使用者

單獨從生死角度去考慮有些狹隘了。

其實這兩者是從不同的方向、角度在思考問題。

佛是以自己為中心看問題,是從內分析外;道是以「道」或者是整體的宇宙、自然為中心看問題,是從外理解內。因為方向不同,自然解釋的角度、追求的道路就有不同,但最終一樣是可以調和和歸攝的。

佛教思想中以自我為主體,基本思路是如何解脫,而不是自然如何表現。佛法是為象佛祖那樣以正知正見正覺正行認識世界,成就真正的「覺」,最終達到超脫六道輪迴。其中的標誌是任何思想和行為的錯誤都由個人的因緣和慾望而來,也就是向內求,從內修,以自我的心來觀察,思維有極大的自由性,極大的變化、伸縮和無限。

道家思維以順應規律為主,突出的是人在宇宙中與自然的和諧關係,其特點是靜,其工作是疏導,是非常客觀地思索著人的渺小和宇宙之道的博大,所以老子講要復歸於嬰孩,返樸,無為,莊子講要齊物、自然。這個道,所尋找的是如何認同客觀世界,如何把複雜變為樸素和太初,如何找到事物的本質,因此需要服從現實和把問題客觀化,減少自身的疏忽。

10樓:匿名使用者

「道」散形為炁,聚形為「太上老君」。——《老子想爾注》

這句話非常震撼,老子是道的本體,不是釋迦牟尼這種修道人可以比的。

佛教是道教的分支,老子化胡,世界人都知道,大家都知道的,老子出了函谷關去西域印度點化了釋迦牟尼,後來釋迦牟尼創立了佛教。

11樓:飛哥來看看你

簡單來說道家追求清心寡慾,佛家追求香火旺盛

12樓:蘄門俠士

佛道兩家的主要宗旨都是揚善,但是,各自的揚善方式卻不一樣,道家講究的是替天行道,除惡揚善;而佛家則是勸善渡人,道家是以武力揚善,而佛家則是文力揚善;道佛兩家的修行方式也不一樣,道家講究修今世,練精化氣、煉氣化神、煉神還虛、煉虛合道,以達到成仙得道,不生不滅,長生不老,而佛家則講究的是修來生,今世種的什麼因來世就結什麼果,佛家講究:佛法無邊;道家講究:道法自然。

道家是站在中間看四面,佛家則是站在邊上看前方

13樓:匿名使用者

佛教一邊否定這個世界,說是苦,我贊同這個說法,比如說怎麼知道這個世界最大的數字和最小的數字是什麼,,但佛教否定這個世界又用輪迴說,用什麼善惡之類的,地獄之類的,佛祖並沒有說有什麼地獄之類的,是後人為了傳教從裡面新增進來的,並導致佛教世俗化,世俗化的結果是被人誤解,,,善惡是不存在的,也許你行善後就是破壞「惡」,萬物平等,惡也是平等的,對不對,

14樓:煩惱即菩提

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

15樓:匿名使用者

簡單的說道家追求的是肉身不死,佛家追求的是精神不滅。

16樓:匿名使用者

都想科學解釋宇宙終極真理。

17樓:蛇腰

道家蓄髮束髮髻,佛家剃髮留光頭,斜眼笑。

18樓:匿名使用者

成仙或稱長生不死分別是佛家、道家的最終目標,從這方面來說,佛家、道家這兩家的出發點是好的。但是我們 從以上論述不難看出佛家、道家的修煉具有很大的相似性,然而由於佛家、道家的看問題的角度不同而又有所不

19樓:匿名使用者

其實都一樣 只是信仰不同 要說區別麼 佛教是從印度傳過來的 而道教是我國的國教

20樓:匿名使用者

所信奉的神不同。

主張的觀念也不同。

21樓:蓮動下漁舟

對現世的看法,對人生的看法,對自我的看法

22樓:鑑鏡鏡鑑

莊子講「天地與我並生,萬物與我為一」,這是道家神仙的高度。佛教有人就認為道家修煉陽神,不講明心見性,沒錯,道家修陽神,但不僅僅停留於陽神境界,後面還有「煉虛合道」的步驟,最後達到形神俱妙,神與太虛同體,肉體化為炁,這是道家本來就有的,上古時期有記載的從黃帝修仙得道飛昇的道家神仙一直以來都是這麼修的,但是修煉方法,入世的態度與佛家不同。

道教與佛教的最大區別

23樓:好木木偶

1、教義不同。佛教就是教人悟空,「空即是色,色即是空」,有色亦空,無色亦空;「凡物之過程,成住環空,終歸於空」,有亦是空,無亦是空;禪宗頓悟,只有悟空。道教則是教人存有:

天地有道,由無生有,「道生一」,即有一;「一生二」,即有二,「二生三」,即有三;「三生萬物」,即有萬物。萬物有生,自然因動而生變化,長生長化,而無止境;有則恆有,不會再返於無;天地有靈,靈亦永有;道為有根,則有道。因此,佛門不言空而悟空,道門不悟有而言有。

2、修煉不同。道教相信感應,主張修心煉性;佛教主張慈悲,修心明心見性;道教徒希望得道成仙,神仙是道教的最高人格表現;佛教徒希望涅盤成佛,極樂世界是佛教徒嚮往所在。

3、祭祀物件不同。道教以宮、觀、廟、府、殿、壇為道士、女冠祀神闡教之所,乾神稱天尊、上帝、大帝、帝君、真君;坤神則稱元君、母、後、妃、夫人;**神稱靈官、天君或元帥;瘟部神或保境神多稱大王、千歲或王爺。佛教以寺、庵、精舍、蘭若為僧尼禮佛修持之所,禮拜物件為佛、菩薩、羅漢,**為韋陀或伽藍。

佛家和道家的區別,佛家和道家有什麼區別與聯絡

佛本是道,兩者在本質上是相通的。萬千變化不離其這世界本源主旨,只是側重方向不太一樣,一個是悟世修心,一個是道法自然。道教的修煉以訓練生理為主,以求長壽。太極拳就是 於道教的。佛教的修煉是修煉心理,心無掛礙,以心理上的 看破 和 解脫 為目標。無慾是指 無慾望。無為是指 無作為。所以你看那些古代有名的...

儒家,道家,和佛家的思想區別是儒家佛家道家有什麼區別

道家注重無為 無所偏愛 無所偏護 善待萬物而一致讓人明白任何生命價值都是一致的 道家認為善是一種內在的聰明 把自然當做我 我當做自然 儒家注重行善 把人善恩得放在第一位 認為仁能化萬物像 規 之類的 儒家大部分說的是要學會寬恕 佛家注重清淨自己的內心 斷掉塵緣 無雜欲 把戒欲視為最重要的 沒有一點私...

佛家與道家的異同 道家和佛家有什麼區別啊

沒有異同,就跟人與人的性格區別一樣,人都是在掙錢,修行都是在度人度己,境界的區別而已。異者 佛家是出世法 道家是世間法 同者 同出一念心性 提倡因果教育 勸人修善斷惡。佛家講求度眾生 到家是修身 修己。道家和佛家有什麼區別啊?佛家與道家最本質的區別是什麼?佛家與道家的區別是道家引導我們遵天意行天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