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道家 的經典可不少,易經,道德經,南華經。 其中 《道藏》收道書一千四百七十餘種,合五千四百八十餘卷,按三洞、四輔、十二類分門。浩如煙海
2樓:匿名使用者
當然是《道德經》了,還有就是周易八卦。
3樓:錯玉蓉化妝
佛教有佛經,佛經分為三藏十二部,道教也有道教的經典,比如<道德經>、<南華經>、<老子化胡經>等等。
佛家和道家的根本區別是什麼
4樓:有點意思si兒
最根本的區別:道教沒覺得這個世界有什麼問題,相反道教覺得這個世界很美好,還有更多更美好的東西需要你進行修煉才能獲得,而且是長久的獲得。
而佛教一開始就認為這個世界苦,告訴你不管你現在如何享受,都不會久遠,都會最終變苦,並且用輪迴說告訴信徒你的未來也會變苦。
道教是真正的本土宗教,但其理論根源除了道家的學說,其餘的實際就是中國人的祖宗祭祀和民間流傳的神仙傳說和方術,並且道教是一直在吸收其他理論的。
1、就道教的追求來說,可以說是這個世界上獨一無二的。道教不追求來世,道教追求現世成仙。神仙是這樣一種存在,他們具有超人的能力,具有無盡的壽命,能享受最好的供養,能解決任何問題。
道教裡的天宮、三十三天等概念都是後來吸取了佛教概念而形成的,最開始神仙就是在世間的——也就是說道教的追求是在世為神。
2、道教沒覺得這個世界有什麼問題,相反道教覺得這個世界很美好,還有更多更美好的東西需要你進行修煉才能獲得,而且是長久的獲得。雖然道教的修行過程中充滿了恬淡無為、清靜無慾這類的看起來很出世的要求,但其終極的目標其實就和世俗凡人沒啥兩樣。
3、而佛教一開始就認為這個世界苦,告訴你不管你現在如何享受,都不會久遠,都會最終變苦,並且用輪迴說告訴信徒你的未來也會變苦——如果你不跳出輪迴的話——最終什麼都是苦的。在小乘佛教來說修行的最終目的就是徹底的寂滅,只有徹底的寂滅以後剩下的才是無為法——即所謂涅槃。
4、從幸福觀、人生觀、世界觀來說,佛教和道教的差別都不可以道里計。
5樓:匿名使用者
單獨從生死角度去考慮有些狹隘了。
其實這兩者是從不同的方向、角度在思考問題。
佛是以自己為中心看問題,是從內分析外;道是以「道」或者是整體的宇宙、自然為中心看問題,是從外理解內。因為方向不同,自然解釋的角度、追求的道路就有不同,但最終一樣是可以調和和歸攝的。
佛教思想中以自我為主體,基本思路是如何解脫,而不是自然如何表現。佛法是為象佛祖那樣以正知正見正覺正行認識世界,成就真正的「覺」,最終達到超脫六道輪迴。其中的標誌是任何思想和行為的錯誤都由個人的因緣和慾望而來,也就是向內求,從內修,以自我的心來觀察,思維有極大的自由性,極大的變化、伸縮和無限。
道家思維以順應規律為主,突出的是人在宇宙中與自然的和諧關係,其特點是靜,其工作是疏導,是非常客觀地思索著人的渺小和宇宙之道的博大,所以老子講要復歸於嬰孩,返樸,無為,莊子講要齊物、自然。這個道,所尋找的是如何認同客觀世界,如何把複雜變為樸素和太初,如何找到事物的本質,因此需要服從現實和把問題客觀化,減少自身的疏忽。
6樓:匿名使用者
「道」散形為炁,聚形為「太上老君」。——《老子想爾注》
這句話非常震撼,老子是道的本體,不是釋迦牟尼這種修道人可以比的。
佛教是道教的分支,老子化胡,世界人都知道,大家都知道的,老子出了函谷關去西域印度點化了釋迦牟尼,後來釋迦牟尼創立了佛教。
7樓:飛哥來看看你
簡單來說道家追求清心寡慾,佛家追求香火旺盛
8樓:蘄門俠士
佛道兩家的主要宗旨都是揚善,但是,各自的揚善方式卻不一樣,道家講究的是替天行道,除惡揚善;而佛家則是勸善渡人,道家是以武力揚善,而佛家則是文力揚善;道佛兩家的修行方式也不一樣,道家講究修今世,練精化氣、煉氣化神、煉神還虛、煉虛合道,以達到成仙得道,不生不滅,長生不老,而佛家則講究的是修來生,今世種的什麼因來世就結什麼果,佛家講究:佛法無邊;道家講究:道法自然。
道家是站在中間看四面,佛家則是站在邊上看前方
9樓:匿名使用者
佛教一邊否定這個世界,說是苦,我贊同這個說法,比如說怎麼知道這個世界最大的數字和最小的數字是什麼,,但佛教否定這個世界又用輪迴說,用什麼善惡之類的,地獄之類的,佛祖並沒有說有什麼地獄之類的,是後人為了傳教從裡面新增進來的,並導致佛教世俗化,世俗化的結果是被人誤解,,,善惡是不存在的,也許你行善後就是破壞「惡」,萬物平等,惡也是平等的,對不對,
10樓:煩惱即菩提
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
11樓:匿名使用者
簡單的說道家追求的是肉身不死,佛家追求的是精神不滅。
12樓:匿名使用者
都想科學解釋宇宙終極真理。
13樓:蛇腰
道家蓄髮束髮髻,佛家剃髮留光頭,斜眼笑。
14樓:匿名使用者
成仙或稱長生不死分別是佛家、道家的最終目標,從這方面來說,佛家、道家這兩家的出發點是好的。但是我們 從以上論述不難看出佛家、道家的修煉具有很大的相似性,然而由於佛家、道家的看問題的角度不同而又有所不
15樓:匿名使用者
其實都一樣 只是信仰不同 要說區別麼 佛教是從印度傳過來的 而道教是我國的國教
16樓:匿名使用者
所信奉的神不同。
主張的觀念也不同。
17樓:蓮動下漁舟
對現世的看法,對人生的看法,對自我的看法
18樓:鑑鏡鏡鑑
莊子講「天地與我並生,萬物與我為一」,這是道家神仙的高度。佛教有人就認為道家修煉陽神,不講明心見性,沒錯,道家修陽神,但不僅僅停留於陽神境界,後面還有「煉虛合道」的步驟,最後達到形神俱妙,神與太虛同體,肉體化為炁,這是道家本來就有的,上古時期有記載的從黃帝修仙得道飛昇的道家神仙一直以來都是這麼修的,但是修煉方法,入世的態度與佛家不同。
道家與佛家的修煉上有何不同?
19樓:匿名使用者
胡人問:佛陀、神仙,有何差別。真人曰:
佛陀者回心向道,剪滅六根,以空寂為宗版,至於神悟性靈,得證權佛果。然命過形亡,終歸寂滅,永為陰靈而已。
神仙者修真證道,形神俱妙,顯化飛昇,出有入無,長生不滅。 胡王曰:何不以此教我外國,使得同然耶。
真人曰:生道至重,上天所祕,非夙植道本,安得易聞。胡王禮謝,遂建精舍,造像供養老君。
——《老子化胡經》
20樓:匿名使用者
佛家和道家都倡導「超凡入聖」,...有意地修煉出一種好的心性,
21樓:匿名使用者
道家說守,佛家說止
道家佛家都觀想,都說因果、輪迴,都說心。
道教. 佛教. 儒教有什麼區別?
22樓:橋樑abc也懂生活
三者的區別:
第一、佛家講「超世」,道家講「出世」,儒家講「入世」
佛教主張「無生」,認為現實對人來說都是苦海。對現實人無能為力,所以要忍受和超脫----即「超世」。要忍受和超脫,就要放棄各種慾望,追求超脫生死輪迴的"苦海"而進入涅磐(無苦的極樂世界)。
佛教主張捨棄對現實物質的追求,注重精神的修持和對來世的嚮往。
道教認為,個人修養的提升乃至成仙明道,根本在於個人的修煉,跟別人沒有關係,主張遠離人群到深山老林找塊地方修煉。道教的修煉方法上也充分反映了道教的「出世」思想。道教運用內丹和外丹進行修煉。
所謂內丹就是氣功,外丹就是服用長生不老藥。而修煉內丹和外丹都是個人的事,祕密的事,需要遠離社會,所以,道教是主張"出世"的。
儒家是主張參與社會的,而且主張個人的自我完善是在參與社會的過程中才能實現。比如儒家的人生目標為「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實際上是把人自身的發展與對家庭、社會的貢獻緊密聯絡在一起了。所以儒家是主張"入世"的。
第二、佛家重心理,道家重生理,儒家重做人
佛教對「心」的詮釋,有諸多層次的分析說明,更用許多的比喻來闡釋我們的心,進而教導我們如何找心、安心、淨心。「心理學」西文原意為「闡釋心靈的學問」,後來引申為「研究人類自身問題的行為科學」。這種發展演變符合佛教對宇宙人生的闡釋,所謂「心能生萬法」。
佛教從心的角度概括世界萬物的一切,並對人的行為問題進行根本性的**與闡釋,因此,佛教早已構建一套成熟的心理學知識體系。佛教的教義幾乎都在談心,在諸多經論中隨處可見,其中以「唯識學」對人類精神的分析,最具現代心理學色彩。
道教主張以生為真實,追求延年養生、肉體成仙。道教認為,人的生命由元氣構成,肉體是精神的住宅,要長生不死,必須形神並養,即有「內修」「外養」的工夫。
儒教是禮法,要求如何做人,每個人應該怎麼做。儒教崇尚的是「存天理、滅人慾」,哪怕削足適履也要人來適應宗法社會的綱常,即「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佛家講的是淨,道家講的是靜,儒家講的是敬。佛家講的是養心,道家講的是練氣,儒家講的是修身,真正求道者三者缺一不可。
第三、佛道儒三教各自特徵
佛教兼倫理和功利、理性和巫術而有之,透露出一種特有的生存智慧和處世機巧。道教保留了更多的原始宗教的成分,具有相當的巫術性質,更多的適應了當時底層民眾的需要。儒教則在很大程度上具有倫理型或道德型宗教的特徵。
道家在傳承的過程中,逐步走向了一條比較隱逸的道路。道家不太喜歡做「普渡」的工作,也就是不太重視對全民的「普及義務教育」。道家傳授**特別重視**的「根性」,也就是所謂「天資」。
你的根性不行,你不是這塊料,道家就不會收你做**。
佛家與道家的隱逸和比較「清高」的作風相反,特別喜歡普渡眾生,講究「三根普被」。也就好像我們現代的義務教育,佛教也喜歡普及他們義務教育。佛教主張「人人都有佛性,人人都可成佛」,主張「普渡眾生」。
佛教的這種群眾化大眾化作風,使得佛教在中國乃至全世界廣為流傳,發展傳佈比較快。
儒家主要是在讀書人中進行教育。他們不像道家的隱逸,也不像佛家那麼普渡眾生,主要通過學校教育來傳佈教義和思想,所以儒家**往往是「書生」。
還有一點需要說明的是,「三教」的「教」字具有不同的含義:佛教是宗教沒有疑義,佛家即指佛教文化;道教與道家存在異同點,因為道家指老莊之學,而道教卻並非老子本人創立的;至於儒教作為人文宗教,由於缺乏宗教形式,一些人只承認說儒家文化帶有宗教性質。
23樓:看了冰
道教. 佛教. 儒教的區別有以下6點:
一、文化主旨不同
儒家文化注重進取文化。
道家文化注重規律文化。
佛家文化注重奉獻文化。
二、做人標準不同
儒家文化講究仁、義、禮、智、信。
道家文化講究的是領悟道、修養德、求自然、守本分、淡名利。
佛家文化講究的是諸惡莫做、眾善奉行、遵守十戒、心靈安定、運用智慧。
三、人生觀不同
儒家文化提倡的人生觀是積極進取、建功立業。
道家文化提倡的人生觀是 順其自然、自我完善。
佛家文化提倡的人生觀是慈愛眾生、無私奉獻。
四、世界觀不同
儒家文化認為世界是展現才華的舞臺。
道家文化認為大自然是人類賴以生存的環境,追求人與自然 和諧相處的天人合一境界。
佛家文化認為相由心生,世界就在自己心中;一念之差,便可創造地獄、極樂。
五、價值觀不同
儒家文化認為在創造物質財富的過程中實現自我價值。
道家文化認為 以完善的自我帶動和諧的社會。
佛家文化認為在為他人獻愛心、為社會作貢獻的過程中實現個人價值最大化。
佛家和道家的區別,佛家和道家有什麼區別與聯絡
佛本是道,兩者在本質上是相通的。萬千變化不離其這世界本源主旨,只是側重方向不太一樣,一個是悟世修心,一個是道法自然。道教的修煉以訓練生理為主,以求長壽。太極拳就是 於道教的。佛教的修煉是修煉心理,心無掛礙,以心理上的 看破 和 解脫 為目標。無慾是指 無慾望。無為是指 無作為。所以你看那些古代有名的...
佛家與道家的異同 道家和佛家有什麼區別啊
沒有異同,就跟人與人的性格區別一樣,人都是在掙錢,修行都是在度人度己,境界的區別而已。異者 佛家是出世法 道家是世間法 同者 同出一念心性 提倡因果教育 勸人修善斷惡。佛家講求度眾生 到家是修身 修己。道家和佛家有什麼區別啊?佛家與道家最本質的區別是什麼?佛家與道家的區別是道家引導我們遵天意行天道,...
儒家,道家,和佛家的思想區別是儒家佛家道家有什麼區別
道家注重無為 無所偏愛 無所偏護 善待萬物而一致讓人明白任何生命價值都是一致的 道家認為善是一種內在的聰明 把自然當做我 我當做自然 儒家注重行善 把人善恩得放在第一位 認為仁能化萬物像 規 之類的 儒家大部分說的是要學會寬恕 佛家注重清淨自己的內心 斷掉塵緣 無雜欲 把戒欲視為最重要的 沒有一點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