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 佛教講空,佛教的世界中有沒有美的概念?莊嚴 妙 自在等形容詞算嗎?,佛教如何理解「美」

2021-03-27 04:17:45 字數 5466 閱讀 5268

1樓:匿名使用者

不貪是美,不嗔是美,不痴是美,不妄語是美,不飲酒是美;不淫慾是美,不執著是美,不打妄想是美。

唸佛是美,念法是美,念僧是美,參禪是美,明心見性是美。

不嫉妒是美,不我慢是美。

發菩提是美,慈悲心是美。

2樓:匿名使用者

實在講,語言是一種表達方式。

真正的境界,是不能用語言來表達的。

我們這個回世界,眾生接受文字的東答西,因此就有了佛經。但是,佛經不能把真實的自性表達清楚。

你看金剛經,有提到這個意思。

所以,你就別執著文字了。

阿彌陀佛

3樓:匿名使用者

生活中我們說到的美是名詞、形容詞,屬於佛教裡的概念法,是世俗諦的內容。

概念法在專究竟意義上是不屬存在的,但是它們卻能夠作為究竟法的影像而被人們所認知,由此幫助人們認知一種印象,例如我們說「這裡的風景真美麗」。

但在佛教裡的《美心》是一種究竟法。

美心所(sobhanacetasika),美(sobhana),是好的、美麗的、漂亮的、莊嚴的意思。

美心包括了善心、善果報心,和相當於善的唯作心這三類心。

25種美心所包括4組,

十九種名為遍一切美心心所:1、信;2、念;3、慚;4、愧;5、無貪;6、無嗔;7、中舍性;8、身輕安;9、心輕安;10、身輕快性;11、心輕快性;12、身柔軟性;13、心柔軟性;14、身適業性;15、心適業性;16、身練達性;17、心練達性;18、身正直性;19、心正直性。

三種名為離心所:20、正語;21、正業;22、正命。

兩種名為無量:23、悲;24、(隨)喜。

一種慧根心所:25、無痴。

4樓:匿名使用者

在佛法裡面,有空,copy也有「有」。當然也有「美」。佛法告訴我們,美是相對的。

就好像我們到一個商店,看商品,每個人的喜歡都會一樣。那就是因為,在每個人心目中的「美」都不是一個概念。在絕對的情況下,既沒有美,也沒有醜。美與醜都是人們心裡所劃分出來的。

你所提到的莊嚴,妙,自在,惡等都是為了方便的詞語而已。有莊嚴,自然就有不莊嚴,為了區分開,為了互相的意識溝通,才派生出來這樣的方便詞彙。妙也是一樣。自在,惡也是如此。

因此,在佛法裡面,承認「美」,但是,說明的也很清楚,那就是所謂的美,也只是在某一個範圍內,某一個時間段,某一個地域文化的人們的一般認識而已。佛法同時告訴我們,不要執著這個名詞「美」。也不要分別「美」。

我們說的美,也許在有的人前,就不是美。

5樓:永恆神韻

諸法因緣生滅,沒有實體。當體即空,以無生為美。說莊嚴,妙,自在,等是為了方便眾生理解。畢竟大家都習慣用觀念去理解事物。

6樓:佛經_僧伽吒經

美就是美啊。和一般人一樣的理解。

修行人唯一的區別是。可以有美。但不貪住於美。

(空)不是徹底排斥的意思。是不貪住。

不因為美的消失而煩惱。

不因為自己美。他人不美。而生傲慢。

不因為他人美。自己不美。而生嫉妒。

不因他人破壞美。而生嗔恨。

如是等等。。。

總之一句話。可以有美。但不因為美而生種種貪住愛慾嗔恨煩惱。

如此名為美空。於美中不見美。無美而美,是名為美。

南無阿彌陀佛。祝大家吉祥如意

(大寶廣博樓閣善住祕密陀羅尼)

7樓:普願講堂慧蓮

阿彌陀佛!所謂的美、醜、莊嚴等等,皆是對立出來的。都是角度上的侷限的觀念,是因緣的產物。

比如說,我們常形容一個人醜,說像恐龍一樣。我們可以想象一下,如果有一個人告訴恐龍:人類說你長得太醜了,把長得醜的人形容長得像你。

恐龍如果看了人類的畫像或**,它會說:哎呀,我以為人類長得多麼好看呢,還笑話我們。長得矮小不說,簡直是奇形怪狀,沒有辦法看。

這個比喻是說:我們站在人類的角度上,分出這樣的是美,那樣的是醜。完全是因為我們當下是人的因緣,就會執著當下人的意識觀念。

若是一隻小兔子找伴侶,沒有長耳朵,紅眼睛,小兔子還不要呢!

佛就是遍知一切角度但是卻不執著任何一個角度,圓融無礙。

8樓:

你著相,佛是這樣理解。

9樓:匿名使用者

佛教把所有美好的事和物都化作「愛」來詮釋了!

10樓:匿名使用者

美醜都是兩邊的,超越美醜,就要離開概念!

佛教講空,佛教的世界中有沒有美的概念

11樓:匿名使用者

題主你好!佛教講的是世界的真相,佛教講的是慈悲,所以佛教是不講美醜的。

例如,佛教告訴我們,對一個美麗的人和一個醜陋的人,都要施於同樣的關懷,同等對待,這樣世界人人都能感受溫暖,充滿和諧;相反,偏見的分別心是創造痛苦打鬥的根源。

例如,道德經說:天下皆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事物不會自述美醜,人心卻硬要分出美醜,所以一分出美,相對的就有不美的,所以得美物便歡喜,得醜物便憂傷,人們生活在分別的世界之中,久而久之,就迷失自我,殊不知,事物並沒有美醜,也不會讓人產生歡喜憂傷,美麗也由我心生,醜陋也由我心生,歡喜也由我心生,憂傷也由我心生,是人心有妄見,才說有美醜,才有種種痛苦的根源。

所以,佛教經常講放下,放下對事物的執著,不被事物驅使,便得清淨,便得自由。

阿彌陀佛!

12樓:匿名使用者

佛教的空是種比喻,是用物質世界的虛空來形容精神世界的虛空。因為精神世界一般人是看不見摸不著的,用比喻的方法可以容易理解。

娑婆世界是什麼意思?

13樓:末你要

1、娑婆世界是佛教的說法,世人們所在的大千世界被稱為娑婆世界,這個世界的教主即釋迦牟尼佛。娑婆世界為釋迦牟尼佛教化的的三千大世界。

2、娑婆共有兩層意思:

一層意思是說娑婆世界的眾生罪孽深重,必須忍受種種煩惱苦難,故娑婆世界又可意譯為忍土,被稱為五濁世間,是極樂世界淨土的對立面,這裡容易產生各種罪孽,因此說大千世界,無奇不有;

另一層意思,指釋迦牟尼等佛菩薩很能忍受勞累,在汙濁的「娑婆世界」中不懈地教化眾生,表現出大智、大悲和大勇的精神。

3、宇宙由無數個大千世界組成,所有的大千世界都在成、住、壞、空的過程當中遷流變幻、迴圈不息,沒有片刻的靜止。每個大千世界過去、現在、未來時時有佛出世,教化著那裡的眾生。 我們所在的大千世界稱做娑婆世界。

14樓:縱橫豎屏

娑婆世界為釋迦牟尼佛教化的的三千大世界,此界眾生安於十惡,堪於忍受諸苦惱而不肯出離,為三惡五趣雜會之所。

娑婆是梵語的音譯,也譯作索訶、娑河等,意為堪忍,也就是說這個世界的眾生忍苦的能力相當強 ,根據佛教的說法,世人們所在的大千世界被稱為娑婆世界,這個世界的教主即釋迦牟尼佛。

15樓:丿misaka丶此間

娑婆是梵語的音譯,也譯作索訶、娑河等,意為堪忍,也就是說這個世界的眾生忍苦的能力相當強  。根據佛教的說法,世人們所在的大千世界被稱為娑婆世界,這個世界的教主即釋迦牟尼佛。娑婆世界為釋迦牟尼佛教化的的三千大世界。

此界眾生安於十惡,堪於忍受諸苦惱而不肯出離,為三惡五趣雜會之所。

拓展資料:

娑婆共有兩層意思:一層意思是說娑婆世界的眾生罪孽深重,必須忍受種種煩惱苦難,故娑婆世界又可意譯為忍土,被稱為五濁世間,是極樂世界淨土的對立面,這裡容易產生各種罪孽,因此說大千世界,無奇不有;另一層意思,指釋迦牟尼等佛菩薩很能忍受勞累,在汙濁的「娑婆世界」中不懈地教化眾生,表現出大智、大悲和大勇的精神。

16樓:哈達丶燼

「娑婆」是梵語的音譯,也譯作「索訶」、「娑河」等,意為「堪忍」。根據佛教的說法,世人們所在的「大千世界」被稱為「娑婆世界」,這個世界的教主即釋迦牟尼佛。

娑婆世界為釋迦牟尼佛教化的的三千大世界。此界眾生安於十惡,堪於忍受諸苦惱而不肯出離,為三惡五趣雜會之所。

拓展

從空間上看,宇宙是沒有邊際的。從時間上看,宇宙是前前無始、後後無終的。

佛將「一個日月所照」,稱為一個「小世界」,相當於現代話所指的一個行星系,我們所在為太陽系。一千個小世界組成一個「小千世界」,相當於現代話所指的一個恆星系,我們所在為銀河系。

一千個小千世界組成一個「中千世界」,一千個中千世界組成一個「大千世界」,人們常將「大千世界」稱作「三千大千世界」。宇宙由無數個大千世界組成,所有的大千世界都在成、住、壞、空的過程當中遷流變幻、迴圈不息,沒有片刻的靜止。

每個大千世界過去、現在、未來時時有佛出世,教化著那裡的眾生。 我們所在的大千世界稱做「娑婆世界」。

「娑婆」共有兩層意思:一層意思是說「娑婆世界」的眾生罪孽深重,必須忍受種種煩惱苦難,故「娑婆世界」又可意譯為「忍土」,被稱為「五濁世間」,是「極樂世界」「淨土」的對立面,這裡容易產生各種罪孽,因此說「大千世界,無奇不有」;

另一層意思,指釋迦牟尼等佛菩薩很能忍受勞累,在汙濁的「娑婆世界」中不懈地教化眾生,表現出大智、大悲和大勇的精神。

《妙法蓮華經》中記載: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緣故出現於世。欲令眾生開佛知見使得清淨故。出現於世。

釋迦牟尼佛誕生於三千年前的古印度,佛陀降生前為一生補處菩薩,住兜率天內院,以因緣成熟,而降生於迦毗羅衛國,以國王淨飯王為父。王后摩訶摩耶為母,經典記載佛陀化乘六牙白象,象口含白色蓮花,從摩耶夫人的左肋入胎,住胎十月,根據當時的風俗,摩耶夫人回孃家分娩,途經蘭毗尼園,於無憂樹下誕下太子悉達多。

據記載太子自摩耶夫人右肋而出,下地能走,周行7步,步步生蓮,乃遍觀四方,一手指天,一手指地曰:「天上地下,唯我獨尊。」這時有二條龍,一吐溫水,一吐涼水,給他洗浴。

此日即為浴佛日。

參考

17樓:匿名使用者

根據佛教的說法,人們所在的「大千世界」被稱為「娑婆世界」,"娑婆",梵語音譯。意譯"堪忍"。為釋迦牟尼佛教化的世界。

此界眾生安於十惡,堪於忍受諸苦惱而不肯出離,為三惡五趣雜會之所。

從空間上看,宇宙是沒有邊際的。從時間上看,宇宙是前前無始、後後無終的。佛將「一個日月所照」,稱為一個「小世界」,相當於現代話所指的一個行星系,我們所在為太陽系。

一千個小世界組成一個「小千世界」,相當於現代話所指的一個恆星系,我們所在為銀河系。一千個小千世界組成一個「中千世界」,一千個中千世界組成一個「大千世界」,人們常將「大千世界」稱作「三千大千世界」。宇宙由無數個大千世界組成,所有的大千世界都在成、住、壞、空的過程當中遷流變幻、迴圈不息,沒有片刻的靜止。

每個大千世界過去、現在、未來時時有佛出世,教化著那裡的眾生。 我們所在的大千世界稱做「娑婆世界」。

根據佛教的說法,人們所在的「大千世界」被稱為「娑婆世界」,教主即釋迦牟尼佛。「娑婆」是梵語的音譯,也譯作「索訶」、「娑河」等,意為「堪忍」。共有兩層意思:

一層意思是說「娑婆世界」的眾生罪孽深重,必須忍受種種煩惱苦難,故「娑婆世界」又可意譯為「忍土」,被稱為「五濁世間」,是「極樂世界」「淨土」的對立面,這裡容易產生各種罪孽,因此說「大千世界,無奇不有」;另一層意思,指釋迦牟尼等佛菩薩很能忍受勞累,在汙濁的「娑婆世界」中不懈地教化眾生,表現出大智、大悲和大勇的精神。

佛教中有沒有毗溼奴,佛教中有梵天,大自在天的描述,為什麼沒有毗溼奴的描述?

有的,屬於色界的第一層天。欲界最高是天人,天人上有魔宮,再上就是色界。色界的第一層天就是梵天,梵天再分四禪天,四禪天各分三個等級,共12天 加上外道1天,佛教聖者5天,色界共18天。印度教三大神之一,可參考如下說明 阿彌陀佛,這個是印度教的神,不是佛教的。佛教中有梵天,大自在天的描述,為什麼沒有毗溼...

佛教中有沒有講,曾經造的惡業,消去和不報應的辦法啊

種下因,在助緣下就會結出果。但如果在這個果報成熟之前,加以如法懺悔並實踐各種方便法門,那還是有迴轉的餘地的。這裡要搞清楚的是,種下因就一定會結出果,這個因果法則是改變不了的。但是這個果報到底如何,我們是可以加以改變的。比如說,本來要受很重的果報,但經過懺悔等法門修行後,就轉為輕的果報。一般來說,最根...

佛家講的心靈不通是什麼意思,請問佛教說明心見性是什麼意思

眾生平等,人人都有佛性,每個人都是因地佛,心靈是相通的,但因為每個人以小我為我,不知大我,小我以外都是非我,因此說心靈不通。請問佛教說明心見性是什麼意思 佛學裡分別心是什麼意思 從唯識來看有分別我執與分別法執,凡夫主要執我相產生的煩惱 成唯識論 又諸我見不緣實我。有所緣故。如緣餘心。我見所緣定非實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