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游寫的訴衷腸原文是什麼啊,訴衷情 陸游上闕寫什麼

2021-04-03 04:34:16 字數 1017 閱讀 8012

1樓:匿名使用者

當年萬里覓封候,匹馬戍梁州。關河夢斷何處?塵暗舊貂裘 。 胡未滅,鬢先秋,淚空流。此生誰料,心在天山,身老滄洲

2樓:匿名使用者

訴衷情  陸游     當年萬里覓封侯。匹馬戍梁州。關河夢斷何處?

塵暗舊貂裘。胡未滅,鬢先秋,淚空流。此生誰料,心在天山,身老滄州。

  這首詞是作者晚年隱居山陰農村以後寫的,具體寫作年代不詳。  詞中回顧自己當年在梁州參軍,企圖為恢復中原、報效祖國建功立業的往事,如今壯志未酬,卻已年老體衰,反映了作者晚年悲憤不已,念念不忘國事的愁苦心情。  上片前兩句是當年作者在梁州參加對敵戰鬥心情與生活的概述。

他胸懷報國鴻圖,匹馬單槍馳騁於萬里疆場,確實想創立一番不朽的業績。「覓封侯」不能單單理解為陸游渴望追求**厚祿,因為在寫法上作者在這裡暗用了《後漢書·班超傳》記載的班超投筆從戎的典故。班超投筆「以取封侯」,後來在西域立了大功,真的被封為「定遠侯」。

陸游這樣寫,說明當年他在梁州的時候,也曾有過象班超那樣報國的雄心壯志。可是,陸游的願望並未變成現實,後兩句便是眼前生活的真實寫照:睡夢裡仍然出現舊日戰鬥生活的情景,說明作者雄心未已,睜眼看看眼前,「關河」毋庸說已經無影無蹤,當年的戰袍卻早就被塵土所封,滿目是淒涼慘淡的景象。

  下片緊承上片,繼續抒發自己念念不忘國事,卻又已經是「心有餘而力不足」的鬱悶心情。「胡未滅」說明敵寇依然囂張;「鬢先秋」慨嘆自己已經無力報國;「淚空流」包含作者的滿腔悲憤,也暗含著對被迫退隱的痛心。  結尾三句,蒼勁悲涼,寓意深刻。

「誰料」二字感嘆自己被迫退隱,流露了對南宋統治集團不滿的情緒。「心在天山,身老滄州」是年邁蒼蒼的陸游血與淚的凝聚,它很容易讓讀者想起放翁那首常常使人熱淚盈眶的《示兒》詩:「死去原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這是因為,兩者所表現的愛國主義思想完全是一致的。  情感真摯,絲毫不見半點虛假造作;語言通俗,明白如話;悲壯處見沉鬱,憤懣卻不消沉。

所有這些,使陸游這首詞感人至深,獨具風格。

訴衷情 陸游上闕寫什麼?

懷壯志統一國土,含悲怒訴未酬是陸游祠堂上的對聯嗎

懷壯志統一國土韓幣羅嗦為此時若有其他的對聯 中華傳統文化之對聯文化 對聯文化 漢族傳統文化之一,又稱楹聯或對子,是寫在紙 布上或刻在竹子 木頭 柱子上的對偶語句。對聯的內容可以是寫景狀物,也可以是寫人敘事。對聯的起源 楹聯習俗源於中國古代漢語的對偶現象,早在秦漢以前,中國民間過年就有懸掛桃符的習俗。...

陸游的身世是什麼,陸游的家世背景

陸游為什麼是七聖絕望 陸游的家世背景 陸游生於公元1125年。陸游生活的時代,北方的少數民族。陸游生活背景資料 陸游 1125年 1210年 字務觀,號放翁,漢族,越州山陰 今紹興 人,南宋文學家 史學家 愛國詩人。陸游生逢北宋滅亡之際,少年時即深受家庭愛國思想的薰陶。宋高宗時,參加禮部考試,因受秦...

陸游書憤的寫作背景是什麼,陸游的《書憤》賞析

宋孝宗淳熙十三年 1186 春陸游居家鄉山陰時所作。陸游時年六十有一,這已是時不待我的年齡,然而詩人被黜,罷官已六年,掛著一個空銜在故鄉蟄居。想那山河破碎,中原未收而 報國欲死無戰場 感於世事多艱,小人誤國而 書生無地效孤忠 於是詩人鬱憤之情便噴薄而出。書憤 是南宋詩人陸游創作的一首七言律詩。全詩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