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有諸德,德有諸術是什麼意思,道德經中道和德是什麼意思,有什麼含義

2021-04-20 18:52:52 字數 5383 閱讀 5730

1樓:江中方石

道,路,方法;諸,各種;德,得,順應天道而得到的益處;術,技術,方式。

這是道家的觀點,主要意思是說循道而行便會有很多好處,而得到這些好處有多種方式。

什麼是道?什麼是術?什麼是德?什麼是理

2樓:大雪的小太陽

道,為中華哲學獨有的哲學思想,對哲學理念、社會政治文化軍事等各個領域影響甚巨。道的哲學含義豐富而複雜,在不同情況下所說的道含義往往不同。道字的最初意義是道路,後來引申為做事的途徑、方法、本源、本體、規律、原理、境界、終極真理和原則等等。

道強調外在的世界(宇宙)的客觀規律;

理則是強調人類社會的倫理和法律。

理由道而來,是道的外化。但很明顯,理不可以代替道,所以只是外化。

但同樣的,**有道的存在,**就有理的存在。

理是相對於人而言的,很多的時候依託於人。

德的含義

3樓:暮夏淺眠

1、道德,品 行;特指好的品行;

2、心意;志向;

3、恩惠;好處;

4、德國的簡稱。

二、拼 音 dé

三、部 首: 彳

四、相關組詞

道德 、品德 、德馨 、積德 、醫德 、私德 、缺德 、德性 、德望 、美德 、賢德 、功德 、德行 、德政

4樓:匿名使用者

暗藏玄機,知己知彼百戰百勝。

萬事開頭難,攻克,大道至簡。

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天助自助者!天道酬勤

不成功便成仁,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此處不留人,自有留人處。

道德經中道和德是什麼意思,有什麼含義

5樓:蘇老溼講乾貨

我們覺得《道德經》很難懂,是因為這種用文言文寫的哲學書,真可以算是閱讀界的攔路虎,誰看誰懵圈。

可是楊宗緯說了,那是因為你沒有聽過我的歌,要不你早就學會了這本書的正確開啟方式。

因為《洋蔥》的歌詞已經告訴我們,如果你願意一層一層一層的剝開「道德經」,你會發現,你會訝異,這是我最壓抑最深處的祕密…

嗯,那我們就來試著剝剝看吧!

《道德經》全書一共九九八十一章,由前面37章的道經和後面44章的德經組成。

如果我們只是像普通的書那樣一章一章的去閱讀,確實會讀傻了。

一是因為它自帶有哲學的高深;

二是它不像《孫子兵法》那樣按道法術邏輯嚴密的順序;

所以我們必須要一層一層的把它解剖開來才能看明白。

如果我們一刀切開從側面去看《道德經》,就會發現其實《道德經》是由五層組成:

分別是最外層的軍事論;

次外層的政治論;

中層的人生論;

裡層的認識論;

以及最裡層的宇宙論五論組成。

一層一層的解讀,才是《道德經》的正確開啟方式。

我們從裡往外一層一層的來看看《道德經》,首先是宇宙論。

在老子的眼中,宇宙或者說世界並不是由所謂的神或上帝創造的,而是由一個他命名叫「道」來創造的,並且道創造後由「德」來供養。

道呢,首先生出一個混沌之氣,然後一分為二變成天地,再逐漸演變出世間萬物。

這個道呢喜歡按照自己設定的原則行事,如果人世不能按道的標準做,才會需要用仁義來進行約束,仁義約束不住了就會需要用禮儀或者法律來制約。

而這個德呢,是按道的要求養育世界的。

但是德不會去佔有世界、它也不驕傲自滿、不強求世界由它主宰,真正的做到無為而無不為。按德的標準去做,人和世界是可以和諧共處的,內在的自我像嬰兒一般純潔,外在的我可以和世界融為一體。

簡單說,這個世界就是道生德養的,我們都得聽「道」和「德」的話。

而世界存在以後,是按道的要求去執行的。

道的要求呢,說起來其實也很簡單,就是「反者道之動」,也就是事物總是朝著相反的方向來回不斷的執行。所以我們要認識世界,首先就要有對立統一的思想。

但在對立統一里,老子更加註重的是柔弱的一面,他說過「弱者道之用」,就是事物雖然有兩面,但柔弱的一面是勝過剛強的一面的。

所以,認識這個世界,我們還要能夠做到「見小曰明、守柔曰強」,也就是要從事物小的變化中發現智慧,同時讓自己堅守在柔弱的一面。

這就需要我們不斷的去學習、去修煉,做到「為學日益、為道日損」。

學習呢,就是認識對立統一變化的規律,要不斷累積和對立統一相關的知識,首先我們並不需要到處去走也可以認識世界;其次那些看起來難做的事或很繁瑣的事都是可以從簡單細小的事入手的;我們還要知道一件事快要完成的時候也是最難的時候,要一直堅持到質變的那一刻。

而修煉呢,我們需要要看清世界是禍福相依的,所以要保持清醒的頭腦,要能夠堅持迴歸本源保持本性,有三樣寶物是我們要一直拿著的:一個是慈愛,一個是節儉,一個是不出頭。

總之呢,人活著就是要學習和修煉,才能變得聰明和強大。

瞭解世界,掌握基本的認識方法,其實我們是可以過好這一生的。

上等的人勤奮的遵守道、中等人很難堅持道,下等的人嘲笑道,要過好就要當上等人。

所謂的聖人就是完全按道的要求去做事,堅持做到「四個少」:少點慾望、少說點話、少荒廢時間、少貪圖功勞。

隨著自己的眼界、見識、心胸、修為不斷的變強,自己也能由於內在的充實不斷的去擴張人生,從個人、家、鄉、國到天下不斷的提升境界,活得精彩無限。

從政治上看,對於執政的君主,更需要堅守住道的要求。

因為一流的君主按道治國,百姓可以過的很好但卻不會認為這是君主的功勞,是自己本來就這樣;

二流的君主按儒家治國,百姓認為自己過的好是因為君主賢明所以很尊重他;

三流的君主用嚴刑峻法管理百姓,百姓被迫遵守法律所以害怕君主;

而最不入流的君主沒有辦法管理好國家,百姓都看不起他。

所以守住道的君主正是把自己一生系在國家上,把百姓的想法當自己的想法,治理國家的時候不隨便更改規則,能把國家治理的井井有條,百姓安居樂業。

戰爭是老子最反對的,因為戰爭帶來不必要的**,是不道的行為,是「不祥之器」。

所以執政者首先做到不憑著自己兵強馬壯去欺負弱小的國家,能不打戰就不打戰,即使打仗也是打自衛反擊戰。

真到了被迫打戰的時候,領導人要能夠用奇謀去作戰,首先自己國家真正的作戰實力不能讓敵人知道,同時打仗將軍不要張揚不要鬥狠,要明白驕傲的軍隊一定失敗,悲憤的軍隊必定獲勝。

等真的把仗打完了、打贏了,那也並不值得高興,應該要用喪禮的方式來對待。

因為打戰本來就是不道的,贏了也不好。

最後讓我們一起來回顧一下這期的內容:

首先我們發現《道德經》正確的開啟方式就是一層一層的剝開。

《道德經》其實是五個層面的內容:

第一,這個世界是由道創造出來的,然後由德來進行供養;

第二,世界按對立統一的標準來運作,我們需要不斷做加法學習和做減法修煉;

第三,人的一生應該按無為的方式去活著,做到「少慾望、少說話、少荒廢、少貪功」;

第四,作為一流的君主一定是按道的無為來治理國家的;

第五,真正遵循道的執政者應該是個反戰人士。

綜上,《道德經》裡的宇宙論、認識論、人生論,其實對應我們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而政治論和軍事論是人如果作為政治領袖應該如何運用。

老子真正要告訴我們的其實是,做人,三觀一定要正。

6樓:匿名使用者

想知道它是什麼意思,首先要了解的是李聃,明白在他的世界中,什麼是道什麼是德。

在老子的世界中,「道」是萬物的軌跡、規律,是每一個人或物其變化的總稱。

由道德經的目的可以明瞭,「德」是聖人(瞭然變化的人)通過對其變化的瞭解對其加以控制的方法、要點。

7樓:匿名使用者

道指的是事物發展的根本規律,包括如何學習、如何工作、如何找女朋友等,道經的思想起源是易經和河圖。

德則是特指人類社會、人與人之間的規律,它在道的範疇內,是道在人類關係上的體現,所以又有「道乃德之本,德乃道之用的說法」。(雖有前人言,但這是我的體會,所以也可以當成是我說的。)

道經有云,上善若水、善之與惡 相去何若、皆知善為善 斯不善已。故,德非眾德,善非眾善。修道者行事,惟道是從,無善惡之分。

8樓:善良的心理導師

道德經》">《道德經》

【古之善為道者,非以明民,將以愚之。】古代善於為道的人,不是教導人民知曉智巧偽詐,而是教導人民淳厚朴實。

【民之難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國,國之賊;不以智治國,國之福。】人們之所以難於統治,乃是因為他們使用太多的智巧心機。

所以用智巧心機治理國家,就必然會危害國家,不用智巧心機治理國家,才是國家的幸福。

【知此兩者,亦稽式。常知稽式,是謂玄德。玄德深矣,遠矣,與物反矣,然後乃至大順。

】瞭解這兩種治國方式的差別,就是一個法則,經常瞭解這個法則,就叫做「玄德」。玄德又深又遠,糾正具體事物的偏差而復歸到真樸,然後才能順乎於自然,從而一順百順。

9樓:其道生

《禮記•月令》說:孟冬之月,天氣上騰,地氣下降,天地不通,閉塞而成冬。」《德聖》說:

「道者、德者、一者、天者、君子者,其閉塞謂之德,其行謂之道。」天地之氣是道德本體,致中和,則兩氣相交,然後能自己驗證生天生地生萬物的過程。德就是天地之氣聚合而成。

有道無術,術尚可求也,有術無道,止於術 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10樓:吖吖信

有精神和品德而沒有外在的修為,那麼外在的修為是可以求到而學成的。只有外在的修為二沒有內在的精神和品德,那麼只能停止在外在的修為。

也就是說道是內心的境界如禪,術為外在的修為如武學。道是術的基礎,術是道的表現。有道才能成更高的術,有術無道只能是普通的人。

精神,品德就是道, 道法自然即是道應該合乎於人理,天理。

11樓:壘碼網路科技

道,核心理論,核心思路。道不僅僅只是說道德。而是一種原則,一種指導思想。

術,具體技巧,說話的技巧,做事的技巧。

有了核心思想,那麼再學技巧,實力會提高很快。

如果只有技巧,但沒有核心思想,那麼你還是會迷茫,會迷惑,只能停留在表面的浮華,不能深入認知到事物本質!

12樓:匿名使用者

所有的人都被慾望**得焦灼不安,所有的神都被慾望煎煮得焦灼不安,所有的鬼都被慾望挑逗得焦灼不安,這就是我們常說的世界。**他們的慾望的不僅是藝術,還有生活,還有環境,還有能不能藝術或更藝術,藝術的標的以何而定,科學還是非科學,公認還是非公認,這就是決定藝術成果高下的諸多因素。但是不管如何,有些人總想給予焦灼不安的世人一些什麼,到底是什麼,有些說得清又有些說不清,說得清的有時又說不清。

但是有一條是明白如鏡的,那就是給以美,以藝術之美去潛移默化出世人的心靈之美。故而他們對自然、社會、人生總有美中不足之感,免不了淡淡的哀思,其作品多具悲劇色彩或直以悲劇而告終。悲劇是人生的結局也是人生的序幕。

故而我們說憂患意識,憂患意識高居於一切其他意識之上。這樣提並非有意抬高,然而任何一部不朽之作都在闡述著這一道理。  沿歷史長何走走  逢生者死者問問  聽到什麼  想到什麼  古渡今渡船與帆  折桅過多少為何折桅  有無資訊  誰在坦懷!!

「窮年憂黎元,嘆息脹內熱」

諸法無我的我是什麼意思,佛教的「諸法無我」是什麼意思

淺一點和你說,深說我也不懂。我 有主宰 自在 恆長的意思。一般眾生都認為自己的身心當中有一個能支配人事的主體,這就是佛法中常說的我執,即認為有個 我 的執著。這種執著是眾生迷惑時產生的錯覺,為什麼說是錯覺?因為這個 我 根本就不能主宰 自在,不能永恆支配人事。比如自己的身體,誰不想年年十八?然卻日日...

「諸寒之而熱者,取之陰」是什麼意思

1 意思 用苦寒藥 熱證,而熱不退,反見增重,這不是有餘的熱證,而是腎陰 真陰 不足的虛熱,故 應滋陰補腎。因熱病易致陰傷,逼津外洩而消爍陰津,是耗傷機體陰液。2 出自 張景嶽 類經 醫經著作,是明代著名醫家張景嶽的代表作之一,也是繼隋代楊上善 太素 之後,對 內經 進行全面分類研究的又一著作,他將...

人無德不立,國無德不興。是什麼意思

修養是個人魅力的基礎,其它一切吸引人的長處均 與此.修養指的是一個人理論,知識,藝術,思想等方面的一定水平,通常也是一人綜合能力與素質的體現.假如說,個人禮儀的形成和培養需要靠多方面的努力才能實現的話,那麼個人修養的提高則要靠自己.良好的修養最能體現一個人的品位與價值,一個有很高個人修養的人,才具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