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善知識,所謂佛法copy八萬四千門,bai門門皆登菩提路;貴du善知識當知彌陀發心,亦應知地藏王zhi菩薩發心dao,更應知觀音菩薩發心;你可知這些佛菩薩發心時,有沒有計較上上品或是下下品?蕅益大師講彌陀要解,可謂隨緣而講,隨遇而解;目的是要末法眾生,一心念佛,受佛接引,長生善地,親近佛陀,久經薰修;畢竟成佛。善知識何以糾結於上下之品?
只管發心專念,畢竟會有結果。這叫做「只做無相精進,不求有漏之得」。建議善知識唸佛時要保重身體,有空閒時間讀一讀《楞嚴經》《金剛經》《壇經》,體會體會楞嚴經裡面諸菩薩發心,金剛經裡面煩惱即菩提、壇經裡面六祖慧能師的「**心中常生智慧」的真如智慧。
恭祝善知識智慧如海,身體安康!
修淨土法門需不需要發菩提心
2樓:匿名使用者
需要的。只不過修淨土法門發菩提心有點特別。菩提心簡單說就是成佛度眾生的心,修淨土法門發菩提心就是發願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因為往生極樂世界就是快速成佛之法,成就佛道以後自然會去度眾生。
南無阿彌陀佛?
菩提心與往生的關係
3樓:t深深海底行
菩提心的內容是:「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
上述四個巨集願也叫「諸佛通願」:一切諸佛在因地時都發過這「四弘誓願」。
菩提心之所以重要,是因為這是「成佛之因」。若無菩提心,就表明此人不願成佛,若不願成佛,無論怎麼修都不能走上成佛之道。所以,學佛人一定要搞清發心與學佛的關係,深刻理解發心的重要意義。
這個意義,《華嚴經》說過:「亡失菩提心,修諸善法,是為魔業」。
從這句**來看,唸佛往生顯然不是「魔業」,所以,唸佛往生必然與發菩提心息息相關。
但是,「淨土五經」裡面,末學沒有看到「未發菩提心不得往生」的斷言,比如《觀無量壽經(下品下生章)》中,並無這方面的描述。但是,發菩提心卻一定涉及往生的品位。若不發心,往生品位一定很低。
經中雖無明確斷言,但是末學以為這是針對那些下下品的人:他們一輩子沒有唸佛,一輩子不懂往生之類的事,而且造作種種惡業,臨終時因為即將下墮惡道,卻因為有善知識為他講唸佛往生的事,這個人因眾苦所逼,急切希望擺脫痛苦,所以唸佛求往生。顯然,他還來不及理解發菩提心有什麼重要意義。
只是懇切唸佛,求佛接引。
所以,如果是生前就希望唸佛求生西方的淨土法門修行人,不應當不發菩提心。
此外,曇鸞大師《往生論注》說:「無量壽經三輩往生中,雖行有優劣,莫不皆發無上菩提之心。此無上菩提心,即是願作佛心。
願作佛心,即是度眾生心。度眾生心,即攝取眾生生有佛國土心。是故願生彼安樂淨土者,要發無上菩提心也。
若人不發無上菩提心,但聞彼國土受樂無間,為樂故願生,亦當不得往生也。」
上述雖然不是佛經(《無量壽經》中沒有「三輩往生」,《觀無量壽經》才有,而且,三輩九品中沒有說到不發心不得往生),但是,其法義卻說明了發心與往生的關係,並沒有違背佛經的義理。值得讀者深刻理解。
綜上,如果有唸佛人一直不願發心,其目的只是想著西方淨土的殊勝與安樂:去那裡享受。卻能具足信願行,也沒有誹謗正法,應該可以得到下品往生。
但是,這種情況就像《觀無量壽經》中下品下品的那種人一樣:是阿彌陀佛慈悲接引。並非淨土宗的修行方法。
這樣的人,即便往生成功,也需要再「補課」:在西方淨土去發菩提心。而且,這樣的人在成佛之道上會走得很慢。
還有一點很重要,這就是「不謗正法」。若是誹謗正法而無懺悔,毫無疑問不得往生。
淨土宗十六字總綱:
真為生死,發菩提心,以深信願,持佛名號。
(「總綱」中略去「不謗正法」「不造五逆」,是因為這兩個條件很低,屬於「不言而喻」:這兩個條件經中有明確說明)。
南無阿彌陀佛
4樓:煩惱即菩提
因為我們往生的目的不是為了享福而是為了學好佛法度眾生,所以唸佛時要發菩提心。
5樓:大克林斯曼
如能當世修為成佛,成大解脫,單獨發願未嘗不可。自己如果都解脫不了,替別人發願有個什麼用,有個什麼說服力。先求自解脫再幫助他人。
6樓:匿名使用者
1)不發菩提心,豈不成了小乘佛教2)自利卻不利他,豈不成了小乘宗教
菩提心的重要性
7樓:謙慕y顄籄
修行的過
程就是一個懺罪、積資的過程。對於凡夫來說,清除業障、積累成佛資糧的一切竅訣中,最殊勝的就是發菩提心!!!
《入菩薩行論》說菩提心如劫末火,剎那能毀諸重罪。要想證悟空性,菩提心是最強大的利器!
菩提心可以使我們花很小的功夫,獲得最大的、不可思議的功德利益! 事半功倍。要知道,同樣念一句阿彌陀佛,有無菩提心攝持,二者功德有如天壤之別!!!
宗喀巴大師在《菩提道次第廣論》中,把整個佛法的精華歸結為三主要道,就是出離心、菩提心和空性見。
省庵大師《勸發菩提心文》雲:
「不肖愚下凡夫僧實賢,泣血稽顙,哀告現前大眾,及當世淨信男女等,惟願慈悲,少加聽察。嘗聞入道要門,發心為首;修行急務,立願居先。願立則眾生可度,心發則佛道堪成。
不發廣大心,立堅固願,則縱經塵劫,依然還在輪迴;雖有修行,總是徒勞辛苦。故《華嚴經》雲∶「忘失菩提心,修諸善法,是名魔業。」忘失尚爾,況未發乎?
故知欲學如來乘,必先具發菩薩願,不可緩也。」
濟群法師在《漢傳佛教的反思》裡說:「大乘本是積極入世的佛教,可在中國卻給民眾留下了消極出世的印象。為什麼會這樣?
歸根結底,正是因為忽略菩提心所致。以往,我們一直認為大乘經典便代表著大乘佛教,學習大乘經論自然便是大乘行者。豈不知區別大小乘的關鍵在於發心,在於是否具足菩提心。
因為菩提心才是成佛的不共因,才是大乘的不共教法。反觀漢傳佛教的各大宗派,普遍對菩提心不夠重視。也正因為如此,在很多人的心目中,六度四攝等菩薩行門,似乎只是為大菩薩們所說,與個人修學並無關聯。
」「鑑於佛教在流傳過程中存在的種種弊端,我認為,未來的佛教發展應該注意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是菩提心,大乘法門的修學必須以菩提心為根本,唯其如此,才能匯入佛道,而不是停留在人天乘或只求自了......」
淨空法師也說:「發菩提心比唸佛還重要!」
「《無量壽經》上說得很明白:『發菩提心,一向專念』,如果不發菩提心,單有一向專念不能往生。過去李炳南老居士常講,一萬個唸佛人,真正往生只有兩、三個。
為什麼那麼少?(就是)雖做到一向專念,(卻)沒有發菩提心。」
「真正發菩提心,臨終一念、十念決定往生,為什麼?他已經是上善之人,已經夠資格了,只要動一個念頭,發願想往生就成功。所以,我們要仔細去思惟**,不能夠含糊念過。」
《無量壽經》上跟我們講,「三輩往生」中述:「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阿彌陀佛。」這個說得更清楚、更明白了。
我們這一生當中只有一個方向、一個目標,專念阿彌陀佛,這就能往生了。可是要記住,前面還有一句話,「發菩提心」。你要不發菩提心不能往生,一定要發菩提心。
(淨空法師《學佛問答》)
西方淨土雖有四土之輩,然皆以『發菩提心,一向專念』為往生要件。不為自己就是菩提心,一切為佛法,一切為眾生,心量愈大,成就愈殊勝。(《怎樣唸佛往生成佛》2023年4月講於洛杉磯)
「《無量壽經》講往生的條件,無論是上輩、中輩、下輩,最重要的條件『發菩提心,一向專念』。如果我們只做到一向專念,沒有發菩提心,不能往生。再說一句老實話,真正發菩提心,沒有唸佛也能往生。
」(《地藏經講義》)
有一次,阿底峽尊者在提到他的各位上師時皆合掌當胸,但說到他的根本上師金洲大師時,雙手合什於頭頂上並流下眼淚,呼喚上師的尊名。他的**不解地問:「尊者,為何偏偏在說金洲大師時合掌於頭頂,難道其他諸上師都比不上金洲大師的功德大嗎?
」阿底峽尊者答道:「我的所有上師都與佛無別,功德沒有任何的差別,只是對我的恩德不一樣。我現在心中有的這一點點菩提心,全都有賴於金洲大師的恩德而得到的,因此,他對我的恩德最大。
」發菩提心者是世間最尊貴的人。經中說:一有人發菩提心,大地就會震動,諸佛寶座也將顫動。因為大地是有情共業的力量所感,發菩提心者將引導無量有情,動搖輪迴,大地無法承受而產生震動。
華智仁波切在《現觀莊嚴論》的解釋裡,講了一個非常關鍵的問題。他說:成佛不是大乘菩薩的目標。
如果成佛也不是目標的話,那麼大乘修行人到底有沒有目標呢?此話的真實意趣是,如果僅僅因為佛非常偉大,遠離一切過失,圓滿一切功德而發願成佛,就沒有考慮眾生的解脫,所以不是大乘法。這句話揭示出,如果不考慮眾生的解脫,即使為發誓成佛而努力也不是大乘法。
(《三殊勝修法》慈誠洛珠堪布)
《菩提心略修法》(慈誠洛珠堪布)中說:「出離心與菩提心,是凌駕於一切修法之上的無上**。」「沒有出離心和菩提心,那就真正是失去了一切,因為他連修行的門徑都沒有趨入。
」「華智仁波切講過,在不具備出離心和菩提心的基礎上,即使閉關九年,斷絕與任何人的來往而修大圓滿,連解脫的種子都不能播下。若在心田中不曾播下解脫的種子,那成就就更談不上了。」「佛陀曾經講過,想成佛的人不要學太多,只需要學一個法,這個法就是大悲心。
為什麼只須學大悲心呢?如果有了大悲心,一切都很好辦。」「如果我們有菩提心,就能於一剎那間清淨無始以來的罪業,犯別解脫戒和密乘戒的罪過也能清淨,同時也能圓滿眾多資糧,這是菩提心自身所具備的能力。
也就是說,即使既沒有單獨脩金剛薩埵等懺悔的法,也沒有單獨修曼茶羅等積累資糧的法,僅僅依靠菩提心,也可以得到同樣的結果。所以,如果有菩提心,一切就都可以圓滿。」
「在《經莊嚴論》裡講,有菩提心的人,即或造了墮地獄的業,也不可能近期內墮落,此業在很久以後才會成熟;墮入地獄後,他所能感受到的痛苦也很輕微,歷時很短,不同於其它的地獄眾生;在感受這些痛苦的同時,他也從未捨棄過利益眾生的決心;而且此念一出,他就象從夢中甦醒過來一樣,地獄苦報便會立即結束。」
「我曾多次要求大家,在沒有修出離心和菩提心之前,先不要修其它的法。這不僅僅是我的要求,在佛經中也如是記載著釋迦牟尼佛的教言:欲成佛者,無須修很多法,只修大悲心一法即可。」
「一天早晨,阿底峽尊者說,在印度,他的一個修喜金剛的**墮入了聲聞的滅定。尊者身邊的侍者就問,修喜金剛怎麼會墮落小乘道呢?阿底峽尊者講得很清楚,若不能如理如法地修喜金剛,也有可能墮入小乘,也有可能墮入惡趣。
那麼,大乘和小乘的差別究竟是什麼呢?阿底峽尊者強調,其差別只在於是否發了菩提心,除此之外,就再也沒有別的差別了。」
彌勒菩薩的《經莊嚴論》裡講了七要點(七殊勝)。菩薩行持六度時,每一度都應具足這七要點。這七要點又可歸納為三要點。
如果具足此三要點,哪怕一個小小的善根,也是成就之因。否則,即使外表做再多再好的善事,也不能成為解脫之道、成佛之因。這三要點是「前行發願殊勝、正行無緣殊勝、結行迴向殊勝。
」所以,若無菩提心統攝的發願殊勝,任你念佛唸到風雨不透,也不會有大的功德。
另外,如果罪障未除、福報不夠,唸佛能夠相應嗎?
再說,修菩提心並不一定非得要你中斷念佛,我們平常時時都可以觀修。
關於菩提心的具體修法,在經論中有著廣泛的教授。如省庵大師的《勸發菩提心文》、《入菩薩行論》、《佛子行》、《普賢上師言教》《菩提心略修法》......修菩提心之前,一般先修慈、悲、喜、舍四無量心,這是菩提心的基礎。
這裡大家可以參考下面的觀修菩提心的方法。
倉鼠早上咬籠子,睡覺像狗一向趴著
咬籠bai子是要磨牙了,你的籠子如果是 du鐵的鼠鼠咬zhi很危險dao,建議去買專用的磨牙內棒和磨牙飼容 料。呵呵 趴著睡嘛!我家的還是翻過來睡的嘞!趴著沒什麼問題,如果蜷起來的話,鼠鼠可能是冷了。吃的話是宜多不宜少,如果頰囊裡還有食物就不要再餵了,沒有消化完容易引起頰囊炎。你是個很細心的主人,鼠...
我對自己的要求一向很高英語怎麼說
我對自己的要求一向很高 i always have high demand of myself.我對自己的要求一向很高英語怎麼說?i have exact demands on myself.我對自己嚴格要求,就是要求很高。祝樓主進步!要是答案還滿意的話,記得采納哦,o o謝謝 i always h...
我一向很少做夢,可在多月前夢見喜歡的人離我而去,被嚇醒後還心裡忐忑不安。而在幾天前又做了夢
夢見喜歡的人漸漸遠離,通常表示失去他的悲痛情緒,或對被他拋棄的怨恨。祝福健康。自在清淨。你好 南柯一夢,請勿為真 只是日有所思而已,可能太想念那個喜歡的人了!夢見自己的親人離自己而去,嚇醒了,夢還能續上,請問這樣的夢怎麼解?如果你父母身體不是那麼健康,只是你的近期心理反射,你害怕的事情被你在夢中表達...